燕國,汾門附近。
“干驁,眼下形勢如何?”在行軍途中,宋王偃詢問剛剛跑到這邊來的干婉道。
話說宋王偃根本就不是一個閑得住的人,他不喜歡處理政務,又害怕自己沉溺于酒色當中不可自拔,故而當了一個甩手掌柜,讓太子恒接管朝政、監(jiān)國,自己則跑到了這數千里之外的燕國的地盤上。
干驁對于宋王偃的如此行為,早已見怪不怪,故而聽到宋王偃駕臨的消息,隨之從前線匆匆趕了過來。
干驁垂手道:“稟大王,眼下我宋趙聯軍二十萬步步推進,相繼攻占榕城、高柳、汾門、陽墟等三十多座城邑,現在趙國的先頭部隊已經攻打到了易水邊上,與齊軍的主力在那里對峙!”
“我宋軍的先頭部隊呢?”
“子昂已經統(tǒng)率三萬銳士先行一步,據說現在已經攻占了葛城、平舒,正在平舒那里休整!”
干驁說道:“大王,聯軍的進兵勢頭十分地順利。想來燕人亦是苦中山人久矣,每到一座城邑,燕地老百姓聽說是我們聯軍是打算擁立公子職,而來復興燕國之社稷的,故而對我們簞食攜漿,夾道歡迎!現在中山國所占據的燕地數十座城池,已經基本上被聯軍所收復了!”
宋王偃微微頷首,沒想到聯軍的進展竟然如此之順利,真是出人意料。
也難怪,現在宋趙聯軍攻打的是中山國所侵占的燕國城池,在這里的燕國黔首無不深受其害。
現在宋趙聯軍打的是“擁立公子職,匡扶正義”的旗號進擊燕地的,不似齊人那般假惺惺地打著“討伐子之,匡扶正義”的旗號,最后卻干著圖謀人家的江山社稷的事情!
或許聯軍渡過易水,攻擊到齊軍所占據的燕地上的時候,那里的老百姓就不怎么歡迎聯軍了。
無他,懼怕聯軍的威勢!
畢竟吃一塹長一智,上一回他們對齊國的軍隊亦是開城獻降,夾道歡迎的,沒成想剛剛打跑了豺狼,又進來一頭猛虎!
還是吃人不吐骨頭的那一種猛虎!
現在燕地的老百姓深受齊人的荼毒,對于宋趙聯軍是不是正義之師還抱著半信半疑的態(tài)度呢!能坐視不管已經很不錯了。
可是,宋王偃又不得不疑惑地問道:“這戰(zhàn)事進行得如此順利,難道中山人甘心放棄已經到手的城池土地嗎?還是說他們另有所圖?”
“大王有所不知。臣聽聞趙王雍起大軍十五萬,正在大舉進攻中山國的南部,現在趙人已經相繼攻下了苦無、宜安、井陘等九城池,中山王聞訊,隨即將大部分軍力撤回國內,現在中山國的軍隊正與趙軍激戰(zhàn)于板垣!”
宋王偃聞言,笑著道:“這真是天助我也。看樣子趙王雍還真是所圖不小啊,趙國與我宋國聯軍,他的目的必定是為了南北夾擊中山軍的兵力!中山國乃是小國寡民,不過是一個千乘之國,如何抵擋之?”
“那么大王認為中山國會就這樣被趙人滅亡了嗎?”
“你說呢?”
干驁搖搖頭道:“臣以為不然。中山國雖是小國寡民,但畢竟是千乘之國,曾經是九千乘之國!現如今的中山國雖然被趙、燕、齊連番打擊,但是人口依舊有一百多萬,甲士十萬。且以臣觀之,中山國的將士都很剽悍,戰(zhàn)斗力極強,若不是在武器裝備上我們宋軍占盡了絕對的優(yōu)勢的話,想要這么摧枯拉朽地進軍那是絕無可能的!”
宋王偃點了點頭道:“中山國雖卻也不容小覷!
中山國在西元前414年建立,建立者是中山武公,是由白狄所建立的國家,因城中人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國。
中山國的國土嵌在燕趙之間。
經歷了戎狄、鮮虞和中山三個發(fā)展階段,中山國曾長期與晉國等中原國家交戰(zhàn),一度被視為中原國家的心腹大患,經歷了邢侯搏戎、晉侯抗鮮虞的事件。
后來,晉國魏文侯派大將樂羊、吳起統(tǒng)帥軍隊,經過三年苦戰(zhàn),于前407年占領了中山國。后來中山桓公復國,國力鼎盛,有戰(zhàn)車九千乘。
前296年,被趙國所滅。
歷史上的中山國曾經與宋國并駕齊驅,都號稱“五千乘之國”!
當年的五國相王,便有中山國的身影。只不過中山王姬厝妄自尊大,以區(qū)區(qū)一個千乘之國擅自稱王,招致了齊軍的進攻,好在最后有趙人的幫助,這才幸免于難,沒有亡國。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元前32年這一年,有三位國君上位,一個是宋王偃,一個是中山王姬厝,還有一個則是楚王熊槐。
其中姬厝是最年輕的一個,他十六歲便繼承了君位。
那么中山國是怎么插手滅燕之戰(zhàn)的呢?
在燕國內亂的時候,中山國相邦司馬赒看到這是擴張中山疆土的有利機會,便向中山王厝獻策,請求出兵攻伐燕國。
這顯然與姬厝的意見不謀而合的,中山王厝同意了他的要求,派遣相邦司馬赒“率三軍之眾,以征不義之邦”,平燕內亂,討伐燕國新君子之。
在檄文中,姬厝指斥燕王噲對子之的禪讓是“不分大義,不告諸侯,而臣主易位,絕其召公之業(yè),斷其先王之祀”,“愿從士大夫,以靖燕疆”。
這次攻伐燕國,中山國大獲全勝,并且占領了燕國大片的疆土。
史載其“辟啟封疆,方數百里,列城數十,克敵大邦”。使中山國北部疆域克敵大邦燕下都,即從中人城向北擴展到了燕下都。
中山王厝大喜,封伐燕功臣司馬赒為仲父,并封賜他有“死罪三世無不赦”的特權,此戰(zhàn)大捷,驚動了朝野,周天子也派遣了使者到中山國祝賀。
曾經的中山國十分強大,其國力僅次于秦、齊、楚、燕、韓、趙、魏這戰(zhàn)國七雄,被稱之為“戰(zhàn)國第雄”!
呃,好吧,歷史總是撲朔迷離,又頗具爭議,這個“戰(zhàn)國第雄”的稱號有人說是中山國,也有人說是宋國,眾說紛紜。
宋國與中山國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度!
中山國所占的地利,雖不比秦國“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野”,但倚太行之屏障,扼冀晉之咽喉,憑滹沱河史稱“小黃河”之天塹,戰(zhàn)守遷之便利優(yōu)于趙國之邯鄲而不亞于燕國之幽薊。
而且,這一帶兼有太行山川和華北平原之利,發(fā)展農牧業(yè)生產的自然資源極為豐富。
中山人“仰機利而食”,商業(yè)活動已相當普遍。
交通和商貿帶來活力,推動了經濟的發(fā)展。
此外,制陶業(yè)、木制業(yè)、絲麻業(yè)等均為中山國的重要經濟部門,手工業(yè)以“多美物”著稱,釀酒業(yè)已有相當發(fā)展。銅器冶鑄和鐵器冶鑄工藝進步,技術水平很高。
不過宋王偃倒是挺佩服中山國的,一個區(qū)區(qū)小國,承受燕趙等四面包圍的強大政治軍事壓力,邊境戰(zhàn)爭不斷,負擔巨大的軍費開支,在短短幾十年之中,經濟社會得到如此發(fā)展,技術獲得如此進步,令人難以想像。
這足以說明,即使是小國,只要堅韌自立,勵精圖治,是能夠富國強兵、由弱變強的。
“報”
就在宋王偃與干驁商議一些軍機大事的時候,一個小校急沖沖地跑了過來。
“大王、將軍,前方發(fā)現齊人的部隊!”
“齊軍?有多少兵馬?”
“看不清楚!觀其聲勢,還有旌旗的數量,其兵力應該在十萬左右!”
宋王偃聞言,啞然失笑地道:“這是齊國的援軍?磥睚R人還是不甘心放棄到手的地盤啊!”11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