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極殿內(nèi),崇禎一身龍袍,蒼老的面龐蓋不住二十年來身為帝王的威嚴(yán),老而彌堅,不怒自威。
今日崇禎將要宣布禪位詔書,本來他心情還不錯,可眼睛往殿內(nèi)瞄了好幾次,愣是沒發(fā)現(xiàn)劉鴻漸的身影,崇禎立馬便把臉拉了下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內(nèi)閣首輔李邦華、次輔范景文當(dāng)先跪倒,他們知道屬于崇禎皇帝的時代即將終結(jié)。
都是五六十歲的老人,這么多年來一直在崇禎手底下為官,雖說他們對于崇禎的某些決議持反對意見,但是憑良心講,崇禎確實(shí)是大明近百年來最勤勉的帝王。
一個多月不見,當(dāng)他們再次看到崇禎那蒼老的臉時,心中竟再無一絲芥蒂。
這個皇帝的一生,經(jīng)歷了大明最困窘的年月,但他們敢發(fā)誓,這個皇帝是絕對是最希望漢人天下得以延續(xù)、最希望朝廷能度過劫難、最希望大明能中興的人。
“眾卿平身!”崇禎蒼老的聲音響徹大殿,渾厚而悲愴。
“諸臣奏事!”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一聲高吼格外嘹亮。
“陛下,臣冒死以聞,禪位乃我朝三百年從未有過之事,還望陛下三思!”首輔李邦華第一個拜倒,鄭重的再次規(guī)勸崇禎。
“望陛下三思!”滿朝文武就好像事先商量好似的皆數(shù)跪倒,希望崇禎收回成命。
崇禎擺擺手,示意朝臣們都起身來。
“爾等覺得,朕還有多少時日可活?”崇禎微微笑著道。
倘若大明是三年前的大明,崇禎定然是心有不甘、畏死而懼見泉下先人。
但現(xiàn)在不一樣了,內(nèi)憂外患幾近消除、國庫充盈、百姓有可果腹之糧、官員有報國之心……
一切都在慢慢的變化,向著中興的方向前行,向著崛起的方向挺進(jìn)。
上天垂憐,賜給大明如此英才,驅(qū)除韃虜,攘外安內(nèi),他還能有什么不甘呢?
“陛下上承天命,上天必然會護(hù)佑陛下龍體康!萬望陛下三思!”殿后頭督察院一個御史突然提高了音調(diào)道。
只是這聲音顯得格外突兀,有拍馬屁的嫌疑。
古往今來,如這等禪位之舉,必然都要幾次三番的推脫,即便知道事情已經(jīng)成為定局,依然還要給天下人做足樣子。
朝中內(nèi)閣幾位大臣都知道崇禎心意已決,而且說的也都是大實(shí)話,只是他們幾個重臣都還沒再次諫言呢,你一個小小的御史插什么嘴?
這廝說完,大殿內(nèi)突然卻又變得沉靜起來。
內(nèi)閣成員不開口,朝臣們都在想著要不要繼續(xù)勸諫,而崇禎則一直瞄著皇極殿大門口。
本來嘛此番上朝就不是為了處置國事,百官們也都心里跟明鏡似的,沒有自討沒趣的去奏事,都在等著崇禎宣讀禪位詔書。
片刻之后,神武的安國郡王劉鴻漸終于姍姍來遲。
“陛下,臣來晚了,臣有罪!”劉鴻漸走到武臣的班頭當(dāng)即跪倒。
天底下如劉鴻漸般敢在這樣的場合還遲到的,絕對是天字第一號。
畢竟拿著人家的工資呢,上班遲到還被老板老板抓了個正著,劉鴻漸也覺得不太好意思。
“平身吧!”崇禎輕輕嘆了口氣,一反常態(tài)平和的道。
劉鴻漸頓時如蒙大赦,走到武臣班頭躬身站好,崇禎揮揮手示意王二喜可以開始了,王二喜從御案后取過早已擬好的圣旨。
“圣旨,諸臣聽旨!”王二喜上前兩步展開圣旨道。
“奉天承運(yùn)皇帝,詔曰:
乾道統(tǒng)天,文明於是馭歷,大寶曰位,宸極所以居尊。
在昔勛華,不昌厥緒,揖遜之禮,旁求歷試。
三代以降,天下為家,繼體承基,裔嗣相襲。
故能孝饗宗廟,卜世長遠(yuǎn),貽慶后昆,克隆鼎祚。
朕嗣守祖業(yè)十有九年,深念上帝涉降之威,祖宗托付之重。
朕為民父母,不得而卵翼之,民為朕赤子,不得而襁褓之。
所以使生民罹難賊手,蹈水火,骸積成丘,皆朕之過也。
加賦多無藝之征,預(yù)征有稱貸之苦,使生民無糧米度日,又朕之過也。
使民日月告兇,旱災(zāi)存至,疫蔓為殃,上干天地之和,下叢室家之怨,而至大廈將傾。
所賴宗祖庇佑,降賢良而挽狂瀾,所賴諸臣同心同德,將士勇不畏死,雪恥除兇,方續(xù)大明薪火。
皇太子慈烺,久葉祥符,夙彰奇表,天縱仁德,智略機(jī)深。
監(jiān)國數(shù)月以來,上至公卿百官,下至生民商賈,莫不稱意。
故今傳皇帝位于慈烺,所司備禮,以時冊授。
令安國郡王劉佑明,英圖冠世,妙算窮神,伐暴除兇,無思不服,實(shí)為大明三百年未有之能臣。
念及太子慈烺未及弱冠,敕命安國郡王劉佑明,攝政三年,一應(yīng)朝事,不得佑明之允,不可行之天下。
夫政惟通變,禮貴從宜,利在因民,義存適要。
條章法度,不便於時者,隨事改易,勿有疑滯。
昔漢祖撥亂,身定大功,群臣推奉,光宅帝位,而事父資敬,五日一朝,備禮尊崇,號稱太上。
朕方游心恬淡,安神元默,無為拱揖,憲章往古,稱謂之儀,一準(zhǔn)漢代。
庶宗社之固,申錫無疆,天祿之期,永安勿替。
布告天下,咸使知聞。
欽此!
圣旨很長,崇禎先是言明大明得朝之正,而后言明國朝歷經(jīng)動亂,皆是因他之過,劉鴻漸聽得心中甚是難受。
小冰河降臨,數(shù)十年來北方大旱大寒,大明的積弊已經(jīng)三百年,積重難返之下,這哪里又是一個人的過錯呢?
圣旨宣讀完,大殿內(nèi)足足靜了十息,眾臣們都在消化圣旨中的要義,雖早知崇禎要禪位于太子,但這道禪位詔書還是讓眾臣們震驚不已。
尤其是安國郡王劉鴻漸攝政三年,大明朝三百年更是從未有之。
崇禎的意思是,太子年十七,三年之后年及弱冠,方能親政。
但朝臣們不這么想,崇禎繼承大位之時也是十七,何以到了太子這里,必須等到二十呢?
而且一應(yīng)朝事,不得佑明之孕,不可行之天下,這就更讓群臣如鯁在喉了。
若是放在后世,這不就是一票否決權(quán)嗎?
ps:行者寒寒,有債必還,欠下的寒寒都記在心里呢,只是最近由于諸多雜事,實(shí)在是心力交瘁,稍后寒寒開個單章簡單說一下吧。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fèi)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