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漢武揮鞭 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修)

作者/漢武揮鞭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fā)源地。“河”字在秦漢以前基本上是黃河的專稱,而河流稱為“川”或者“水”,可見黃河在中華民族心中的獨特地位。

    面對眼前黃沙滾滾的大河,劉徹心緒萬千,面露戚戚之色。

    善于察言觀色的公孫賀見狀,頗為疑惑,躬身問道:“殿下今日前來觀景,本是興致勃勃,如今為何面有憂色,可是記掛河朔戰(zhàn)事?”

    劉徹搖搖頭,沒有答話,而是扭頭看向身側的宣德,緩緩問道:“你在太初宮修道數(shù)載,可知‘天人合一’作何解?”

    宣德乃是個面相方塊臉,濃眉大眼的關中大漢,身長八尺有余,出身世家豪門。其祖乃先秦都尉,后隨高祖劉邦征戰(zhàn)天下,得了右更的爵位,在弘農得封地千戶,至今已傳了數(shù)代。雖子孫未有先祖遺風,家境日益沒落,但也算豪富之家。

    宣德更被戲稱為將門犬子,雖有八尺之軀,卻是個文弱的性子。他乃嫡子,家中行三,生性仁厚,崇尚道學,對諸子百家也是頗多涉及。不愿與家中兄長爭奪家業(yè),成丁后便到函谷關旁的太極宮出世修道,不問家中俗物,如今已過而立之年。

    數(shù)日前,劉徹率眾游覽太初宮時,恰好碰到宣德和數(shù)位老者在后殿坐而論道,便駐足細細聽了許久,倒覺得這宣德端是個妙人。

    從他言談舉止之中,劉徹隱隱感到,此人患有輕微的人格分裂。他雖有悲天憫人的善念,試圖以理服人,卻又不排斥使用暴力,屢屢言及以兵鋒布道;他雖論據(jù)充足,條理清晰,卻極為狡詐厚黑,詭辯連連。氣得一干老者七竅生煙,卻又啞口無言。

    劉徹覺得宣德實在有才,今后定有大用,回營后便命人給他送去盜版的《老子注》。

    宣德拜讀后,自是若獲至寶,只覺得盡是自己心中所想,卻無法論述的真義,當即提出要拜見撰寫之人。

    其后自是兩人見面,劉徹虎軀一震,霸氣四溢,將其收入麾下聽用,略去不提。

    今日劉徹出行,也便帶上了宣德,此時更是心念微動,借機提點他一番。

    宣德聞得殿下相詢,沉吟片刻,躬身答道:“人乃萬物之靈,卻同世間萬物一般,皆是由天地哺育,靠陽光雨露滋潤,方才獲得生命,有了生機。故人需順天意,應天時,與天合。”

    劉徹不予置評,抬手指著岸邊堤壩,復又問道:“既是要順天意,為何構筑堤壩,防堵河水?”

    宣德聞言啞然,想要回答很簡單,堤壩不就是為了防止洪水泛濫,使百姓免遭災劫,但他知道,這并不是殿下想要的答案。

    劉徹不以為意,面無表情的緩緩道:“大河沿岸自古土地肥沃,水草豐美。先秦之時,大河中下游尚有如雷夏澤、大野澤等諸多湖泊存在,關中之地,依然草木暢茂,禽獸繁殖,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然自秦朝以降,關中乃京畿所在,民生富庶,天下萬民難免蜂擁而至。我朝又是與民生息,租賦極低,焚林墾荒者不可勝數(shù)。加之華夏自古重農輕牧,長此以往,關中植被減少,滾滾黃沙入河,河患泛濫,又該怨誰?若將之歸于天意,便不應筑堤防堵;若將至過于**,便是我等逆天而行!”

    周圍的眾人聞言,不由心中大駭。

    殿下此言可謂誅心之語,大漢崇尚黃老之學,講究順天而為,如今與民生息,重農墾荒的國策卻被殿下批駁為逆天而行,傳揚出去,必定引人非議,御史們怕也要彈劾不斷了。

    劉徹卻壓根沒有這種自覺,正是后世的帝皇和群臣,高舉“人定勝天”的大旗,為所欲為,大肆破壞環(huán)境,自然要遭受大自然懲罰。

    令人無奈的是,正是尊崇黃老之學的漢初和以道家為尊的盛唐,這兩個華夏民族最輝煌的時代,在關中進行了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兩次焚林墾荒,雖造福了百姓,卻是遺禍子孫。

    只知道掠奪、索取的人們,他們不是去改造自然,也不是去掌握規(guī)律、利用規(guī)律的,而是只顧眼前利益,殺雞取卵的人群,他們遵循的是“我定勝他人”的思想,而不是“人定勝天”。

    宣德本就仁厚,雖暫時找不出劉徹話中的謬誤,卻不愿任由他否定惠及萬民的國策,硬著頭皮問道:“依殿下所言,與民生息倒是錯了?”

    劉徹瞟了他一眼,淡淡道:“與民生息沒有錯,焚林墾荒就錯了!正如筑堤防洪沒有錯,胡亂營建卻是大錯特錯!”

    “殿下何出此言?這堤壩并非胡亂營建,草民自幼生長于斯,深知水患為禍甚深,若不營建堤壩,百姓如何免除災禍,安居樂業(yè)?”

    宣德?lián)u搖頭,言語中隱隱有不敬之意,顯然對劉徹不知民間疾苦的言論有些不滿。

    劉徹毫無不悅之色,耐心的解釋道:“這大河之水自古含沙極多,自秦以降,更是一石水六斗沙。如今有了堤防,河道迅速淤高,下游河段長期淤積,如今成了地上河。又因河灘地常被墾占,筑圍堤防洪,形成堤中有堤,堤線曲折不合理,砂石淤積更甚。長此以往,不出數(shù)十年,必定爆發(fā)百年不遇的水患!”

    隨行的眾人聞言,盡皆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

    防洪措施首先是堵口修堤,秦統(tǒng)一華夏后曾整頓河川堤防,百余年來,黃河水患減輕了不少。雖然近年來,水患變得有些頻繁,但大多是堤壩決口造成的,因此沿岸郡縣紛紛將堤壩建得更高,建得更多。

    若依殿下所言,難道這些兢兢業(yè)業(yè)的官員們反而做錯了不成?

    劉徹無可奈何的看著諸多疑惑的屬下,心中長嘆了一口氣,卻苦于無法告訴他們未來的可怕災難。

    具史籍記載,大漢自景帝朝起始,其后不足兩百年間,黃河大決口十余次。

    最嚴重的那次,就發(fā)生在十五年后的漢武帝元光三年,黃河在瓠子決口。洪水向東南沖入鉅野澤,泛入泗水、淮水,淹及十六郡,災情嚴重。

    漢武帝派汲黯、鄭當時率十萬人去堵塞,未成功。此后黃河泛濫二十三年。直到元封二年,武帝才派汲仁、郭昌率數(shù)萬人再次堵口。

    漢武帝甚至親臨現(xiàn)場,并命令隨從官員自將軍以下都參加堵口勞動,工程十分艱巨。堵口采用的方法,有人解釋為樁柴平堵法。堵口需要薪柴,砍光了百里之外的淇園竹林。漢武帝還作《瓠子歌》記述了決口造成的巨大災難、堵口工程的艱巨性和堵口的技術措施。堵口成功,在堤上建宣房宮作紀念。

    而在其后的千余年間,黃河下游決口近兩千次,大的改道二十六次,每次都有數(shù)以百萬計的百姓流離失所,餓殍偏野。

    劉徹實在是不希望黃河下游河段這條擺動的龍尾,繼續(xù)給華夏子民帶來深重的災難。

    最好的方法,就是減少河道的淤積,避免黃河改道過于頻繁。

    所謂的黃河改道,便是河流決口后放棄原來河床而另循新道稱為改道,黃河由于多沙善淤,變遷無常,改道十分頻繁,黃河河道中上游雖也曾多次變遷,但影響重大的是黃河下游河道改道。

    在很多穿越小說中,大部分帶主角光環(huán)的猛男要興修水利,都是撒下大把的銀錢,動用巨大的人力,修筑堤壩。

    在劉徹看來,純屬扯淡。

    水利工程必須經(jīng)過嚴格的論證,所謂堵不如疏,一味的硬干,構筑堤壩,一旦決口,必定禍患無窮。

    后世爭論不休的三峽大壩就是明證,無論多大的經(jīng)濟利益都掩蓋不住一個絕世隱患,三峽雖是重力壩,不易潰壩,但若是有個萬一,長江中下游便是一片汪洋,要死多少人,簡直不敢想象。

    甚至有人認為三峽照成了地質結構變化加劇,導致四川地震連連,這就無從得知,暫不評論。

    其實,人們一直關注三峽,卻忽視了一個經(jīng)濟利益不大,卻頗為重要的水利工程——黃河小浪底。小浪底的開發(fā)目標以防洪(防凌)、減淤為主,其次才是供水、灌溉和發(fā)電。可謂蓄清排渾,除害興利,綜合利用。

    劉徹沉吟了片刻,望著宣德微微道:“治水并不簡單,孤王心中早有謀劃,只是現(xiàn)下有件利國利民的大事,不知道你肯不肯去做?”

    宣德聞言一愣,他跟隨殿下不過短短數(shù)日,實在不相信殿下能交辦什么大事,但還是躬身沉聲道:“若真是利國利民,草民自當竭盡全力,死而后已!”

    劉徹滿意的點點頭,饒有趣味的笑道:“倒用不著死,孤王只是讓你到各地建設道觀,廣為布道罷了。道觀的名字孤王都想好了,就叫‘慈濟’吧。”

    劉徹心中暗笑不已,把佛教的名頭放到道家的頭上,實在有趣得緊。

    今后疏浚河道,難免要和原有的堤壩沖突,造成不少短期水患,必須設立類似后世的民間慈善組織,發(fā)動群眾協(xié)助救災啊。

    光靠朝廷和地方官府的力量,還是無法完全顧及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wǎng)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伦春自治旗| 孝昌县| 彰武县| 电白县| 德清县| 巴林右旗| 桦甸市| 新绛县| 辉县市| 马尔康县| 任丘市| 扎赉特旗| 义乌市| 芦溪县| 南雄市| 清水县| 额尔古纳市| 新邵县| 安宁市| 湄潭县| 镇原县| 收藏| 吉水县| 鄂州市| 合山市| 西平县| 东宁县| 丁青县| 久治县| 丹巴县| 宁远县| 钟山县| 缙云县| 武强县| 尼勒克县| 英超| 中卫市| 榕江县| 聊城市| 磐石市| 巴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