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漢武揮鞭 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

作者/漢武揮鞭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朝鮮太子出使大漢,卻是無功而返,朝鮮王衛右渠聞得大漢皇帝嚴苛的受降要求,雖未太過責罰太子衛長及一眾隨行使者,卻也是急怒交加。

    怒火攻心下,向來體魄尚算強健的衛右渠竟是病倒在榻,用過藥后雖無大礙,然腦子昏沉得緊,愈發犯困嗜睡,往往一睡便是大半日。

    醫官多次診脈,皆言大王是因氣怒傷脾,損了元氣,又因春日好眠,宜補氣養元,故多睡無礙。

    朝鮮國相進諫暫由太子聽政,既可使大王得以安心靜養,又能安定民心士氣。

    衛右渠暈乎乎的聽了這諫言,不疑有他,便是擺擺手準允此事,又是沉沉睡去。

    衛長登殿聽政后,國相以輔政之名代掌王印,非但收攬兵權,并大肆黨同伐異,痛下狠手連連清洗抱持異議的朝鮮大臣。

    如是過得大半個月,國相等重臣已然掌控了所有實權,即便在殿上指鹿為馬,也無人再敢出言駁斥。

    三月上旬,朝鮮王衛右渠溘然辭世,去時神情安詳,甚至面帶微笑,似是沉浸在美好夢境中再不愿醒轉。

    國相雖大權獨攬,卻未如外間揣測般謀朝篡位,而是擁立太子衛長為新君,將膽敢覬覦王位的衛氏王族子弟盡皆誅殺。

    衛長即位為王后,再度向漢廷呈遞國書,懇求大漢皇帝念右渠王新喪,施恩罷兵,讓他得以安心為父守靈送葬。

    劉徹的圣旨早已撰寫好,待得朝鮮國書送來,便即詔令天下。

    詔令的大意是,我大漢以孝道治天下,朕見得朝鮮新王衛長如此仁孝,心下頗是感念,雖不受其乞降,但暫且止了兵戈,讓他得以為父盡孝。

    大漢百姓見得詔令,皆是齊聲贊頌天子仁德。

    畢竟朝鮮向來鮮少敢主動挑釁大漢,更沒甚么實力興兵犯邊,大漢百姓對朝鮮不似對匈奴般懷著血海深仇,甚至不少偏鄉百姓壓根就不曉得世上有個朝鮮國。

    他們只曉得自家的大漢天子是仁慈圣德的,對孝道很是看重,孝順之人多是心善,此乃大漢崇孝七十載,給百姓建立的樸srn生觀和價值觀。

    大漢群臣卻是心知肚明,心道陛下雖堪稱賢明,但甚么仁慈,甚么圣德,那只怕是半分不沾邊的。

    朝鮮王衛右渠真是死得蹊蹺,且死得太是時候,若說里頭沒甚么貓膩,他們是不信的。

    然大漢皇帝倒真是一言九鼎,一紙詔令頒下,朝鮮北方的烏桓大軍立馬盡數收攏回夫租城,即便頗不甘心,卻仍不敢有半分拖延。

    滯留朝鮮南方的諸多捕奴隊也得了漢軍游騎通傳,即刻回返西海岸的海陸碼頭集結,等候他們主家派人前來傳令,應多是要由水師艦隊搭載,轉往釜山軍鎮,繼續捕捉三韓奴隸。

    捕奴漢子們也沒太多抱怨,近年朝鮮南部已被犁過好幾遍,想再擄掠到奴隸不似先前般容易了。

    倒是聽聞那東南邊的三韓之地好捕奴,且有釜山軍鎮供應物資,美酒佳肴乃至貌美膚白的外族小娘皮都是不缺的,貲財好掙,日子好過,若真能轉去那釜山之地捕奴自是求之不得。

    朝鮮臣民聞得大漢皇帝允諾罷戰,且烏桓和漢人真是暫且休兵了,自是對新王衛長頗為擁戴,同時心中不免憎惡已然薨逝的右渠王,若非他昔年硬是要捋大漢虎須,朝鮮百姓壓根就不至遭受如此劫難。

    在身處困境時,眾人往往會極為默契的將過錯盡數推給特定對象,同時以其反面形象塑造出個眾望所歸的救世主。

    這是人類天性,談不上好壞,更算不得甚么丑陋的劣根性,無非是尋求自我寬慰乃至精神寄托罷了。

    春夏更替之際,朝鮮新王衛長為其父右渠王送葬,卻未將之葬于國都王儉城附近的衛氏王陵,而是親扶靈柩南下,順帶將國都遷往朝鮮國東南沿海的東暆城,位于后世韓國江原道江陵市附近。

    韓國棒子還真是取個名都

    東暆城位于朝鮮半島太白山脈的嶺東地域,毗鄰東海,向來是衛氏朝鮮南部用以抵御三韓侵擾的屯兵重鎮,亦在近年大漢捕奴隊的瘋狂殺戮中得以保全。

    朝鮮南部得以僥幸脫難的軍民除卻北逃,躲入中部的山地丘陵,向國都王儉城聚攏,就是沿帶水韓國漢江溯流而上,向東遷徙,托庇于東暆城。

    故而當新王衛長提出遷都東暆城,朝鮮臣民皆是紛紛響應,覺著這著實是個好主意。

    東暆城靠海,方便捕撈海產為食,且太白山脈物產豐饒,還有諸多谷地及面積不小的平原沃土,比起中部的山地丘陵要好得多,農漁皆可謀生。

    人類有群居性,且從眾心理頗重。

    朝鮮百姓見得大王已領臣子和軍隊南遷,不用多做號召,便皆是跟著大規模遷徙。

    留下的百姓著實不多,蓋因衛長已頒下王令,遷都后朝鮮中部諸城將盡數棄置,不再派兵駐守。

    若真是如此,到時烏桓鐵蹄南下,各城朝鮮百姓皆是死路一條,自是沒多少百姓愿留下等死。

    四月間,待得朝鮮新王孝期已滿三十日,且為其父扶柩南遷,大漢皇帝劉徹再頒詔令,言曰兩國交戰,大漢仍施恩讓朝鮮新王得以為父服喪送葬,已是仁至義盡,若朝鮮君臣再不應下漢廷的受降條款,就興兵將朝鮮舉國誅絕。

    劉徹這還真不是脫褲子放屁,而是要為烏桓大軍留出些時間。

    他的詔令剛頒下,解除了休兵,早是秣兵歷馬的十萬烏桓騎射即刻揮師南下,進入朝鮮中部,進入全不設防的諸多城池瘋狂燒殺,除卻朝鮮舊都王儉城,整個朝鮮中部皆被烏桓將士秋風掃落葉般席卷而過。

    屠城!焚城!

    各處城池屠得干干凈凈,鄉鎮村里更是見人就殺,所過之處雞犬不留,田宅莊稼盡皆焚毀,遇到山野獵戶甚至瘋狂到放火燒山,就為逼出那區區數人,擄為奴隸好賺那數萬貲財。

    烏桓人的瘋狂遠超劉徹的預料之外,待得接獲傳訊,再想下詔遏制卻為時已晚,朝鮮中部處處燃起山火,漫天濃煙多日不息。

    各處城池更皆焚成斷壁殘垣,除卻王儉城,朝鮮中部端是遍地焦土,別說是人,禽獸都難活。

    劉徹拿著遼東太守竇嬰呈報的軍情,眼皮不斷抽搐,這口鍋若是背身上,只怕要被后世子孫罵死啊。

    身為穿越眾的他深深知曉,不少偏激的動物組織,環保組織可不管甚么史實,也不管甚么民生的,即便n發展經濟讓老百姓吃飽肚子,還是會有公知精英跳出來捶胸頓足,為花花草草,飛禽走獸破口大罵的。

    倒也不能說他們沒道理,畢竟歐美干爹們已做了絕佳表率,寧可讓非洲難民都餓死,也不準他們獵取保護區內的野生動物為食。

    多么高尚的道德,大自然感謝你們!

    劉徹不愿背鍋,自然要瘋狂甩鍋。

    四月末,朝鮮王衛長再度向漢廷上表乞降,愿割讓朝鮮北部及中部諸城,懇請大漢陛下救朝鮮百姓于水火,免得再遭烏桓屠戮。

    大漢皇帝是仁慈的,是愛民如子的,對朝鮮百姓也是憐憫的。

    劉徹即刻下詔,痛斥烏桓各部殘暴不仁,限令其速速撤兵,回返烏桓山脈,著遼東邊軍進駐王儉城,及接管朝鮮北部數座得以幸免的大城。

    烏桓貴族們又不蠢,曉得真到了該收手的時候。

    反正此番征討朝鮮已掙得缽滿盆滿,大漢又關了遼東邊市,不撤兵回烏桓山脈歡慶勝利,留在這活活等著餓死么?

    烏桓撤兵后,遼東邊軍順勢接管了夫租城,烏桓貴族經由漢使宋遠提醒,多少知曉些大漢皇帝的盤算,多日來也沒敢讓麾下將士在城內進行大肆破壞,最終將這座瀕海大城較為完好的留給了漢軍。

    朝鮮舊都王儉城更是碰都沒碰,漢軍到得城外,滯留城內的朝鮮百姓忙是開城,紛紛跪伏奉迎。

    王儉城建于浿水之東,依山傍水筑城,地勢頗是險要。

    遼東邊軍進駐該城后,太守竇嬰便是依照皇帝陛下諭令,押送奴隸到浿水的入海口修筑海陸碼頭,并在王儉城外的浿水沿岸設水陸碼頭,且盡量拓寬水道,使得漢軍水師得以行船。

    劉徹不打算過早開發已納入大漢版圖的朝鮮中北部,只想牢牢占據王儉城和夫租城這兩處兵家要地,進而扼住朝鮮半島與大陸板塊連接的窄頸地帶。

    夫租城附近亦著手興建海陸碼頭,如此加上釜山軍鎮和海陸碼頭,大漢水師就在朝鮮半島沿海有了三處可供停靠的補給點,可進行快速的兵力投放,甚或封鎖沿海地域,將整座半島都牢牢控制住。

    漢六十九年,五月。

    遼東塞外大局抵定,大漢皇帝劉徹下旨,正式將原朝鮮國北部屬地納歸大漢版圖,設玄菟郡,以夫租城為其郡治。

    包含夫租城在內,幅員遼闊的玄菟郡僅轄五城,除卻在五城囤兵戍守外,其余城池皆盡數摧毀焚燒,且時時派游騎巡視,不準有百姓在其他地域聚居耕作,若見得外族則盡數屠戮。

    王儉城則納歸遼東郡轄治,除卻城池周邊及浿水入海口的海陸碼頭附近,整個浿水主河道流域若有百姓聚居,巡視游騎見之,殺無赦!

    劉徹在這六座城池囤積少量兵力,且多為郡騎,就是為日日巡邏,在大漢尚無力開發東北疆域時,殺出大片無人區。

    甚么高句麗,甚么百濟,都說北地外族殺不絕,那就不斷的殺,劉徹偏不信,莫非那些外族不是人生父母養的,還能從泥里鉆出來不成?11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瓮安县| 中方县| 富阳市| 怀宁县| 白朗县| 西安市| 昌都县| 彭山县| 长垣县| 九台市| 长子县| 志丹县| 延安市| 泗洪县| 洱源县| 临泉县| 长白| 邵东县| 东光县| 新田县| 将乐县| 苗栗县| 汝南县| 家居| 鹿邑县| 金沙县| 和田县| 无极县| 林州市| 林周县| 磐安县| 台山市| 江达县| 二手房| 东光县| 乡宁县| 武汉市| 清远市| 古蔺县| 平利县| 福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