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漢武揮鞭 第四百四十五章 長安學區

作者/漢武揮鞭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多年來,朝廷屢屢在長安城內創辦新學,除卻居長樂宮之南的太學和女學,黃埔軍學,政經官學,長秋醫學和師范學館皆在未央宮北門外,占地頗廣。

    劉徹索性頒下圣諭,用置換宅邸的方式,將四大學府周邊的官邸盡數北遷,以長安商區的相同形制,劃設長安學區,空置出的宅邸留住日后四大學府的擴建或朝廷增設新學之用。

    此地將成為莘莘學子的圣地,是為大漢培育棟梁之才的沃土,自需好好的經營扶持。

    太學和女學未列入學區內,既是因其所在不同,更因其地位更為超然。

    女學乃是世家貴女們受教女范之所,往屆學子多已成為世家大族的宗婦,且還出了阿嬌這皇后,近年非但是關中世家,便連中原的世家大族都逐漸將家中嫡女早早送來長安,入女學就讀。

    太學因將帝國科學院涵蓋在內,更是逐步進行改制,內里已然細化為工科院,農科院,理科院,社科院,文學院,政研院,軍研院等諸多分院。

    太學儼然成為四大學府的更上位,且隨著朝廷頒布政令,入仕待詔的寒門士子將不再納太學,而是改由公府選派至政經官學“進修”,故太學近年已停止招收太學生。

    得入太學者,皆為學有專精之人,故謂之博士。

    后世多以為“博士”乃博學之士,此為謬誤,博而不精者是不可為太學博士的。

    現今太學內諸多分院皆設院監,下轄若干博士仆射,博士仆射又各領若干博士精研某類技藝或經史,博士可收數名博士弟子。

    博士弟子已非太學生,而是盡皆得賜官身,得享朝廷秩俸,與尋常學子已大為不同了。

    用后世的角度看,太學已類似中科院和社科院的總院,博士和博士子弟們皆已是吃皇糧的“研究人員”,不少研究有成者,更已得賜爵位,地位著實不低。

    劉徹自是有意為之,以此提高大漢臣民對太學內各式學科的重視程度,讓他們曉得入太學專研技藝也是條進身之階,吸引更多有專長的人前來應募博士和博士弟子。

    后世俚語有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雖非人人都適合從軍或從政,但或許能在其它領域發光發熱,劉徹正是要將太學立為典范,向大漢臣民宣告,只要學有長才,總會有展現的舞臺,不會被輕易埋沒的。

    長安學區劃設后,劉徹又召見江都王劉非和國舅田勝,讓他們以皇室實業和田氏商團的名義,在長安學區創設匠工理學和營工商學,以便加速對百業匠師乃至工商管理人才的系統教育。

    大漢的國策乃是重農抑商,劉徹不宜出面讓朝廷創設,便連少府也不好涉入此事,免得被諸御史以“操持商賈賤業”之名上奏彈劾。

    這匠工理學和營工商學雖也設在長安學區,卻不同與四大學府,前期主要還是招收四大商團的匠師和掌事進一步培訓,再順帶招收些四大商團的附隨商賈,讓他們系統學習四大商團的各式章程。

    四大商團如今已涉足百工百業,吸納了大批商賈從事其周邊產業,這些商賈雖遵循四大商團定立的諸多章程,但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故在理解上多有謬誤,常常因違反契約被四大商團課罰保證金。

    四大商團的主事者實是瞧不上那點罰金的,只想借此督促那些商賈日后再多加注意,然商賈們也很是為難,他們多是難解那諸多章程的用意,又如何嚴格遵循呢?

    譬如甚么衛生管制,廢水處理,倉儲品管,此類新詞過往壓根就沒聽過啊。

    四大商團雖派出大量的掌事四處指導,但隨著攤子愈鋪愈大,他們自家鋪面和作坊的人手都已捉襟見肘,著實沒甚么余力去手把手的指點周邊產業的商賈。

    總是課罰保證金,非但商賈們不斷訴苦,四大商團的主事者也頗是頭疼,動不動就出岔子,誤了工期,耽誤了買賣,虧的貲財遠非那點罰金能補上的。

    況且四大商團從創建伊始,就極為重視商譽,對品質要求極為嚴苛,寧可虧本都不愿作那以次充好的破事。

    畢竟主事者皆為皇親國戚,肩上扛著天家顏面,若鬧出甚么不好的名聲,傳到宮里那幾位的耳朵里,怕是要吃不了兜著走的。

    劉非和田勝覺著創設這匠工理學和營工商學頗有必要,自是欣然應諾。

    過得數日,皇室實業和田勝商團聯合出貲,在長安學區的西北角買下數座宅院,頗是低調的進行內里整葺,分劃兩處大館舍。

    九月初,匠工理學和營工商學悄然開門招生。

    然即便這事辦得再低調,也沒能逃過大漢群臣的耳目,況且每日大批庶民進出著實是掩不住的。

    長安學區圈的地本屬北闕甲第,乃是寸土寸金的權貴聚居區,且是毗鄰未央宮最精華的地段。

    匠工理學和營工商學雖設再長安學區的西北角,入學的商賈和匠師雖可從城西大道通行,無需穿過北闕甲第,但畢竟是踏足了過往他們鮮少有機會步入的“權貴區”。

    許多保守派大臣頗是不悅,然因竇氏也遣了不少清河百貨的掌事和匠師入學,他們也便只好隱忍下來。

    畢竟大行令竇浚為人處事甚為妥帖,近年清河百貨獲取了驚天暴利,他也不忘分潤給與竇氏交好的保守派大臣們,讓他們也沾沾光。

    竇浚倒不是想結黨營私,皇帝陛下昔年已是言明,竇氏子弟日后不宜再為朝官,放棄朝中權勢,則可保得爵位和富貴傳家。

    他是個未雨綢繆的精明人,既知將來竇氏必會在朝中失勢,那現下就該好好經營“官脈”,竇氏子孫將來應是能用得著的。

    拿人手短,吃人嘴軟,況且竇氏本就為執保守派牛耳者,這些大臣就算不給竇浚面子,好歹也要看看長樂宮里那位太皇太后的眼色。

    諸位御史卻是沒這般顧慮,紛紛跳出來,當殿彈劾江都王劉非和國舅田勝。

    皇帝劉徹兩手一攤,聳肩表示無奈:“那甚么匠工理學和營工商學皆為私學,江都王和國舅既是買了宅院,那他們樂意用來辦私學,又樂意取這名頭,朕又能為之奈何?”

    御史們聞言,皆是啞然無語。

    皇帝陛下說的倒也沒錯,宅院是江都王和國舅,他們想做甚么與朝廷無關,就算想在里頭養個數千美嬌娘,日日酒池肉林,只要沒觸犯律法和祖制,誰也管不著。

    要說有傷風化,這帽子也扣不穩,章臺窯館都沒封,多少王侯權貴和世家子弟去尋花問柳,他們老老實實辦個私學傷了甚么風化?

    因著無為而治的理念,大漢朝廷向來對臣民的管束很是寬松,律法固然森嚴,但若不觸法,百姓實是極為自由的。

    譬如重農抑商的國策,商賈雖不得入仕為官,出門不能騎馬乘車,但府內僮仆為數眾多,更多有家貲巨億,擁宅邸良田無數者,照樣過得逍遙自在,鮮少憂心被官府強征家財。

    漢初數朝切實遵循著高祖劉邦昔年向百姓“約法三章”的初衷,又因信奉黃老之術,確是不怎么管束百姓的。

    正因如此,漢初民風頗為自由,學風也隨之開放,頗有恢復先秦時百家爭鳴的苗頭。

    只可惜史上的漢武帝為了借重儒家“大一統”的思想,有些糾枉過正了,或許他是沒當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大量啟用儒生確實是從武帝朝開始的,太學的建立也是要讓五經博士教授儒家經典。

    不是說儒學不好,然歷代儒家確是存在打壓其余諸子百家的執念,甚至提出孔子獨圣的說法,反倒道家學說相對寬容許多,卻又失于消極了。

    后世之人常將裝神弄鬼的道士和道學混淆,也不知是居心叵測的腐儒所為,還是不懂裝懂的愚人在裝腔作勢。

    儒家,撐不起漢人的脊梁,頂多是根小脊柱。

    道家,墨家,農家……

    或許后世人已鮮少提及,但百家學養卻早已鐫刻入漢人的骨血之中,只是我等多是數典忘祖,只記得儒家罷了,細細深思,若非有諸子百家的精神傳承,炎黃子孫光憑儒家能停直腰桿,高喊民族復興么?

    那些肆意扭曲經典,為儒家涂脂抹粉的磚家叫獸們,不覺得汗顏么?

    孔老夫子在九泉之下,未必會對你等感恩待德,只怕正跪在百家先圣跟前,俯身叩拜,替其不肖門人和子孫謝罪。

    劉徹身為穿越眾,對漢初無為而治的理念有著深刻體認,也有著自身見解,或許與朝堂群臣的理解有所偏差,但不妨礙他用這理念來懟那些御史。

    向來言語犀利的御史大夫直不疑也無話可說,那長安學區已是劃出北闕甲第,正如皇帝陛下所言,那是江都王和國舅的私宅,辦的私學又沒花朝廷半分公帑,朝廷能為之奈何?

    說得再多,也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罷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河县| 当阳市| 邢台县| 刚察县| 阜平县| 乌拉特中旗| 河南省| 平邑县| 怀集县| 云和县| 土默特左旗| 河曲县| 安康市| 靖宇县| 西宁市| 临清市| 宿迁市| 漾濞| 冕宁县| 安国市| 松阳县| 和平县| 西和县| 确山县| 施甸县| 克什克腾旗| 西平县| 蕉岭县| 遵化市| 长泰县| 江川县| 天柱县| 格尔木市| 四平市| 锡林郭勒盟| 沭阳县| 富川| 灵丘县| 密山市| 襄垣县| 都江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