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未半,皇帝劉徹尚未等到少府諸冶監送來制作腳踏車的配件,卻是接到嶺南郡太守公孫昆邪遣快馬呈回的奏報。
雒越部族首領自立稱王,亦可說是復國!
雒越乃是華夏南方的古族,先秦時曾聚居于后世的左右江流域和貴州西南部,戰國末年遷移至后世越南中北部,建立起甌雒國,后為南越國所滅,雒越各部皆奉南越王為主。
值得提及的是,早先在甌雒國北邊的嶺南部分地域,約莫是后世廣西地界,尚有個西甌國,兩國的民族構成是完全不同的。
西甌與閩越和東甌般,皆是江淮于越后裔,越國曾是春秋五霸之一,到得戰國時期雖國力日漸衰微,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便被齊楚奪取了江淮故土,但在百越之地仍保有較大的影響力。
越國雖亡,然于越部族卻從未覆滅,經過數次分裂和彼此爭斗,于越王族后裔便是建立起閩越和東甌,許多不愿涉入兩者爭斗的于越貴族則率部眾遠遷嶺南,建立了西甌國。
到得秦始皇諸侯,這三支于越后裔立國皆不過區區數十載,還沒來得及“從華夏入蠻夷”,就被迫歸順大秦,只得除國設郡。
大漢立朝之初,外有匈奴為患,內有諸侯王叛亂,著實是內憂外患,自然無力顧及諸越之地,閩越和東甌順勢復國,西甌就沒那么好運,畢竟有南越王趙佗在嶺南壓著。
趙佗倒也沒太過欺壓西甌部族,反是多采取籠絡收買的法子,從某種意義上講,趙佗此舉也讓西甌得以“復歸華夏”,至少與西南諸夷是不同的。
至于甌雒國,前文也曾提及,趙佗不惜讓長子趙始入贅甌雒王族,“嫁”給甌雒王的獨女媚珠,得子趙胡。
趙始在甌雒多年,將該國的軍政情勢皆打探清楚,便是以“省親”為由,帶兒子趙胡回返南越,卻又趁甌雒不備,引南越大軍進犯,輕輕松松便吞并了甌雒國。
如此這般,雒越族人會不恨南越么?
大漢發兵攻陷南越國都,東甌和閩越又糾集大軍攻入南越時,雒越各部皆是心下暗喜的。
他們卻萬萬沒想到,東甌和閩越比昔年的南越更狠,南越之地凡是不會說大漢官話或于越方言者,皆被視為化外蠻夷,精壯擄為奴隸,老弱婦孺則是殺無赦!
好在兩國聯軍沒渡過西隨水,即后世的云南的元江,下游為越南紅河,否則雒越全族怕都將被夷滅。
然而西隨水流域乃是雒越各部重要聚居地,東甌和閩越的聯軍來勢兇猛,壓根沒給雒越族人避禍的機會,在西隨水北岸肆意屠戮雒越人,無數鮮血染紅河水,被逼投河而溺斃者更是不計其數。
南岸的雒越百姓見得此等慘況,自是目眥欲裂,那些可都是他們的親人。
西隨水化作忘川河,不甚寬闊的河面,卻阻絕了生機,斷了活路,讓多少雒越百姓痛失至親,父母子女頃刻間便是天人永隔。
殘忍么?
或許吧。
劉徹身為始作俑者,之所以驅使東甌和閩越出兵征伐南越,進而清掃南越境內的蠻夷,本就存心借助兩國將士那種野蠻兇殘,將當地蠻夷徹底滅絕,不欲臟了漢軍將士的手,污了“文明之師”的名聲。
西甌此類炎黃后裔還好,雒越部族壓根就是越猴的祖先,那群恩將仇報的白眼狼,后世可是屢屢反噬華夏的。嗯,這樣寫會被舉報么?
說實話,劉徹身為穿越眾,對匈奴反倒沒太大惡感,畢竟是靠實力說話的民族,然后世的倭奴,越猴至棒子,那真太特么惡心人了,不徹底誅絕其先祖,豈能讓劉徹放下心中執念?
雒越人本就仇視南越國那群華夏移民,現今舊怨未消,又添新仇,先是見得西甌人認祖歸宗,北遷漢境,又有東甌和閩越舉國內附大漢,前些日子更連南越都除國置郡。
雒越人是甚為記仇的,瞧得大漢認可諸越子民皆為華夏后裔,并允其盡數冊入漢籍,得為漢民,雒越人便將新仇舊恨皆算到了大漢頭上。
即便如此,他們本是仍不敢明著跟大漢撕破臉,然哀勞國突是遣使游說,欲與雒越各部結盟,以此抗衡大漢。
哀勞立國數百年,其轄地東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光是數大部族的屬民就合計超過五十萬,因其土地肥沃豐饒,宜五谷蠶桑,山出銅鐵,且多珍奇寶貨如黃金、光珠、琥珀、翡翠、水晶、瑪瑙并有孔雀、犀、象、軻蟲,堪稱國富民強,遠非夜郎和滇國可比。
嗯不要小瞧哀勞國,漢初的哀勞國確實不弱,且轄地不僅止后世的緬甸,甚至囊括了喜馬拉雅山脈西麓的高原地帶和大半個東南亞,附屬部族近百個,漢軍若要征討哀勞,不管是在高原山地還是在茂密叢林,都必將付出極大的代價。
且不提哀勞國,就說后世的越猴,美帝可是付出了慘痛代價的,華夏的懲越戰爭也只是慘勝,這兩場戰爭雖皆含有國際政治局勢的權衡,然不得不承認在深山老林里作戰的困難程度。
擁有堅船利炮就瘋狂叫囂殖民全世界的穿越眾,那真真是腦子進水了。
說實在的,有哀勞國這土財主在背后撐腰,為甌雒部族源源不斷的提供兵械乃至各式軍需,確是有些棘手的。
全世界并非唯有華夏百姓才勤勞聰明,依史籍記載,羅馬的鋼鐵冶煉技術就比大漢發展得快,哀勞人再蠢,立國數百年,境內又有豐富的銅鐵礦山,或許冶鐵工藝比不上漢人,但至少打造青銅兵械是完全沒問題的。
刀劍nn,管他是鋼鐵還是青銅,扎身上皆是會死人的,別拿豆包不當干糧,硬是讓大漢將士們去打那些毫無意義的戰爭。
傷亡數萬將士,打下東南亞又能如何?
派重兵囤駐戍守,不用花軍費維持,不用遷徙百姓去屯田么?
現今的大漢軍民誰會心甘情愿去那鬼地方囤邊,若真是愛民如子,就不能不顧老百姓的真實意愿,拍拍腦袋就去大片圈地,這和后世的強遷有甚么不同。
漢代行募民屯田之策,所謂“募民”乃是招募而非征募,不帶太大的強制性質,且會為徙民劃定好阡陌,建好屋舍,備好農具,甚至會為他們安排婆娘。然真愿應募的,除卻家徒四壁之人,便多是受災的流民,若數量仍是不足,便充以奴隸及需以役贖刑的罪犯。
讓這些人到山高水運的地域囤邊,他們對大漢能心向大漢么?
且看秦末流民建立的衛氏朝鮮,對大漢是甚么樣的態度,那是比東甌和閩越還難以教化的。
劉徹雖慣常以強悍的漢軍懾服外夷,然卻非事事都要靠武力解決問題。
哀勞國之所以想扶持雒越各部,原因不難猜,無非是因滇國愈發靠向大漢,使得哀勞君臣頗有些焦慮。
尤是夜郎國被大漢出兵侵占了大片領地,哀勞向來與夜郎交好,深知夜郎君臣已頗是畏懼大漢,故連發兵襲擾大漢巴郡都不敢,向來狂傲的夜郎王更是硬生生吞下惡氣,權當割地求和了。
直至此時,哀勞君臣才駭然驚覺,昔年那疲于應付北地匈奴的漢國,已成為真正的霸主,隨時能騰出手來覆滅西南諸國。
哀勞雖非華夏之國,卻也是傳承久遠,實在算不得未開化的蠻夷,唇亡齒寒的道理,他們還能不懂么?
況且只怕未必是唇亡齒寒那般簡單,若夜郎和滇國都倒向大漢,反過來就要對付哀勞了,畢竟哀勞占據著大漢西南通往身毒的陸地商道,哀勞光是靠設卡收稅,就已能獲取暴利了。
哀勞君臣推己及人,皆覺著漢廷怕是不愿見得他們借此牟利的。
然他們卻是錯看了大漢皇帝的氣度,劉徹雖心心念念要將北方游牧民族斬盡殺絕,但對南方蠻夷倒還沒打算即刻動手。
不是劉徹小瞧他們,實在是后世云貴乃至東南亞皆是不好發展的,數十萬,百余萬人口的部族聯盟雖可仰賴沃土吃飽穿暖,但想組建起龐大的精銳部隊,甚至是大隊騎軍,那后勤壓力就太大了。
沒見孟獲被諸葛亮當猴子耍么?
雖然三國演義與史實有較大出入,但兩方兵員素質是實實在在擺著的,物種進化也不同,北方游牧民族的羅圈腿,就比漢人的大長腿好騎馬,東南亞的馬種都是矮腳馬,搞馬幫馭貨可以,拿來做戰馬
別提象兵,那純屬唬人的玩意,真以為是拍“指環王”么?
就現今局勢來看,西南諸國維持相對穩定是頗有必要的,若是將之徹底滅國,難保不出現大量的山賊亂民,對商道能有甚么好處?
在大漢水師沒能確認通往身毒的航道安全,且以海船販運奴隸更為劃算前,劉徹甚至不希望西南諸國發生甚么nn。
于是乎,大漢皇帝頒布詔令,著哀勞詔隆大王遣使來朝,與大行府商議兩國邦交事宜。
劉徹相信哀勞君臣會奉詔的,畢竟西域諸國不奉詔的下場已然擺在那兒,不是么?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