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漢武揮鞭 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

作者/漢武揮鞭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劉徹身為大漢天子,對倭奴之事確非信口胡謅,漢軍在釜山設立軍鎮和軍港后,早已引來倭人的注意,包括對馬國在內的諸多倭島小國皆欲遣使臣漢。

    想想也正常,對馬島本就緊挨著朝鮮半島,比到后世倭奴九州島的距離更近,島上的土著部落究竟是屬三韓部族還是倭奴部族,誰也說不清楚。

    依史籍記載,大漢與倭奴正式的“官方接觸”也是始于武帝朝。

    后漢書有云:“倭在韓東南大海中,依山島為居,凡百余國。自武帝滅朝鮮,使驛通于漢者三十許國,國皆稱王,世世傳統。”

    書中所謂的“韓”,即為朝鮮半島南部的三韓,漢武帝雖出兵覆滅朝鮮,設立了漢四郡,但未曾完全占領整個半島。

    劉徹提早近三十年對朝鮮半島用兵,雖尚未將衛氏朝鮮徹底滅掉,卻也逼其遷都南下,且不得不出兵替大漢征討三韓。

    朝鮮對三韓動兵已有年余,大漢始建釜山軍鎮距今更已近五載光陰,若從大漢各世家糾集捕奴隊,雇傭水師戰艦運送,對三韓土著的血腥擄掠算起,可就足有將近年了。

    年是甚么概念?

    后世的華夏抗日戰爭打了年,軍民傷亡超過三千五百萬,流離失所的老百姓更是無可計數。

    慘不慘?

    朝鮮半島南部就屁大點地方,壓根談不上甚么戰略縱深,又為三韓和諸多部族分割占據,難不成還能組織起甚么全民皆兵的“抗漢戰爭”么?

    早在釜山軍鎮建成前,東南沿海的弁韓就已被打廢了,只留下半口氣在茍延殘喘。

    待到朝鮮出兵南下,諸多大漢世家捕奴隊聚集而成的“民兵”更是毫無顧忌,已然不滿足劫掠散居部落,從釜山軍鎮獲取大量兵械乃至攻城器械,押著戰奴去攻打弁韓城寨,甚至與朝鮮軍隊夾擊韓弁韓北面的辰韓。

    漢軍水師也沒閑著,先是搭載大量捕奴隊在馬韓的西部沿海地帶登岸,隨后更奉旨演訓水師步騎,由步騎校尉唐濤親率步騎將士登岸作戰。

    隨著大漢水師的軍制愈發細化,各路水師皆以一將軍領三校尉治軍。

    步騎校尉,掌登岸作戰,統率步騎將士樓船校尉,掌航行停泊,統率羅盤士及操船水手火器校尉,掌弩炮火器,統率火器士。

    近年來,大漢水師鮮少需登岸作戰,故樓船上的步騎將士在茫茫滄海長時間航行,又不似操船士和火器士般明日有事可做,可不憋得發慌么?

    高爆弩機和燃燒罐拋投機皆可從戰艦卸下,運送上岸,使得步騎將士可輕易攻陷馬韓沿海諸多城寨,只要不深入內陸,背靠大海,壓根就無需憂心軍需的后勤補給。

    數年折騰下來,弁韓和辰韓已然覆滅,唯余馬韓尚在苦苦支撐,卻也已屢次遣使到遼東郡,欲覲見大漢皇帝,遞交歸順乞降的國書。

    遼東郡太守竇嬰為官多年,連太尉都做過,深悉帝皇心思,除了給皇帝陛下呈了封密函,壓根就沒將此事呈報公府。

    久久等不到皇帝旨意,竇嬰就曉得自個猜得沒錯,陛下是存心將三韓之地的蠻夷徹底誅絕,只是礙于仁德賢名,不好明言罷了。

    馬韓若入朝乞降,陛下硬是不受,傳揚出去貌似也不太好,畢竟馬韓還真沒做過甚么得罪大漢的事,大漢征討三韓就只為擄掠奴隸罷了,朝臣們也正因如此才支持出兵的。

    大漢雖是鐵血尚武,然朝堂上也還是有較為溫和的派系,倒也算不得甚么主和派,就是些堅持與民生息,不太想多動兵戈的治政文臣。

    這也是文臣和武將的本質區別,武將若想更快的加官進爵,自要通過戰爭手段,文臣的升遷卻是靠著積累政績,慢慢往上爬,故而多是不太喜歡戰爭的,除非有極大的好處,譬如開疆拓土后設立新的郡縣,釋出大量新的官缺。

    倒也談不上誰對誰錯,只是站在對己方有利的角度看待問題罷了。

    皇帝劉徹覺著若為否接受馬韓乞降開朝議,朝臣們又會爭執不休,著實太過麻煩,索性就當不知此事了。

    竇嬰將皇帝的心思猜準了分,見皇帝無甚圣諭示下,就更懶得理會馬韓使者了,命人將之遣送出境。

    漢七十一年,冬月。

    朝鮮王衛長從國都東暆城啟程,欲前往大漢帝都長安,向大漢進貢朝賀,朝鮮國相則留在東暆城代為理政。

    衛長臨行時,數位忠心耿耿的老臣扶著車轅,涕淚橫流的哀聲道:“吾王不返矣”

    前來宣召朝鮮王入京的大漢行人令見狀,挑眉斜覷亦來送行的朝鮮國相。

    朝鮮國相會意,忙是命人將那數位老臣硬攙下去,心下更是惱怒這群不識趣的老家伙。

    衛長離去的隔日,那數位老臣連同其府上男女老幼皆被屠戮殆盡,朝鮮國相更已追緝兇嫌為由,再度清洗異己,朝鮮王衛長留下的心腹親信更是盡數斬殺,牢牢掌控住朝鮮政局。

    數日后,代掌王印的朝鮮國相頒布征兵令,舉全國之兵征討馬韓,凡年滿十五的男子皆需入伍。

    朝鮮半島冬月苦寒,朝鮮百姓自是民怨四起,然朝鮮國相又是頒布公告,今冬先是征兵操練,明歲開春方會正式發兵,入伍者除卻糧餉加倍,更會給予足量糧食和貲財,使其足以供養家中妻兒老小。

    朝鮮的n風向立馬大轉,東暆城周邊雖土地肥沃,物產豐饒,但焚林墾荒需要時間,結捕魚更是看天吃飯,雖說沒再鬧甚么大饑荒,但數十萬屬民離吃飽穿暖還差得遠。

    權貴們倒是錦衣玉食,自臣服大漢后,漢廷在遼東邊城,也是朝鮮舊都王儉城開了邊市,允許漢商向朝鮮出售除鐵器外的各式貨物,金玉珠寶但凡給得足,鮮少有買不到的,便連產地在數萬里外的西域香料,只要下夠定錢,最遲月余光景必會運來。

    朝鮮國相征兵討伐馬韓,自是經過漢使授意的,大漢皇帝雖沒頒下密旨,然朝鮮國相早是投靠大漢,與漢使熟的不能再熟了,深知他所傳達的必是皇帝的意思。

    朝鮮國相不蠢,也曉得馬韓若是覆滅,且清洗完三韓之地的諸多部族,就該輪到朝鮮國了。

    然他不憂反喜,他們這些早早投靠大漢的朝鮮貴族,數年來已不斷把府中親眷遷往漢境,散居在燕北各郡縣。

    大漢朝廷頗是厚道,非但沒訛他們的錢財,反是賜下不少田宅,讓他們的家眷得以盡速遷居,現今留在朝鮮的國相派系,用后世的說法,就是群“裸官”。

    他們現下就盼著朝鮮早些亡國,得以“功成身退”,“復歸”華夏,“重冊”漢籍,做個安逸的富家翁,指不定還能得大漢皇帝賜下爵位啊。

    朝鮮國本就家底不厚,又被大漢折騰了好些年,國庫和糧倉幾已搬空,剩下的貲財糧草都被朝鮮國相用來征兵了。

    半年!

    即便能從大漢邊市購糧,朝鮮想要征發舉國之兵,官倉存糧也頂多只能再撐半年,畢竟漢商向來講究錢貨兩訖,若朝鮮拿不出貲財,是絕不會賒糧的,且明年開春動兵后,朝鮮再無精壯男子下地耕作,明歲秋收是指望不上的。

    朝鮮國相不知大漢皇帝尚有何盤算,只曉得漢使許諾三韓平定之日,便是他們“功成”之時,亦曉得漢人最重信諾,漢使也著實沒必要誆騙于他。

    那些不識趣的朝鮮老臣也確是愚蠢,當著漢使的面說甚么“吾王不返”,就仿似大漢皇帝真會要了衛長那廝性命。

    他們是有多蠢?

    大漢皇帝若真想除掉衛長,何必要宣召他入朝進貢,直接遣人到東暆城神不知鬼不覺的將他殺了,既是干脆利落,又不會污了名聲,豈不更好?

    如此愚蠢之人,還不該死么?

    大漢在東暆城埋下不少細作,迅速將朝鮮國相的所作所為密報回京,執掌暗衛的郎中令齊山接獲后,便手轉奏皇帝陛下。

    劉徹自是頗為滿意朝鮮國相的識時務,他本是想尋個由頭將朝鮮舉國誅絕的,然近來北海水師呈報,不少倭島小國已遣使到釜山,意欲向漢廷遞交國書,既是如此,朝鮮就還有些剩余價值了。

    餓死的駱駝比馬大,朝鮮雖被大漢折騰慘了,但即便曾被烏桓大軍進犯,然朝鮮的軍中主力卻從未遭遇重創,還是有些戰斗力,且舉國之兵仍能近愈萬。

    萬盡數坑殺豈不浪費?

    后世華夏抗日戰爭時,倭奴軍里的bn可不少,他們對華夏百姓燒殺擄掠時,甚至比倭人更狠,只因某些情勢,不少歷史資料被刻意淡化了。

    劉徹卻絕不會忘的,組建奴從軍的構想,也正是從此刻,漸漸在他心里萌生發芽,且愈發難以抑制了。

    以夷制夷,并非易事,要讓朝鮮人甘為奴從軍,為大漢清剿倭奴,那他們留在東暆城附近的妻兒老還得好好利用啊!11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蕴县| 齐河县| 平远县| 加查县| 白水县| 茌平县| 定南县| 穆棱市| 虎林市| 台中县| 宜昌市| 中方县| 海林市| 海口市| 禄劝| 古蔺县| 海城市| 海口市| 怀仁县| 灵川县| 米泉市| 石家庄市| 阿合奇县| 永春县| 内乡县| 兴国县| 沂源县| 阜南县| 兴国县| 新沂市| 东阳市| 通河县| 德清县| 白朗县| 丹寨县| 石渠县| 广灵县| 津南区| 翼城县| 台湾省| 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