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漢武揮鞭 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

作者/漢武揮鞭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敦煌邊塞,駝鈴悠悠,商旅不絕,甚是繁榮。

    玉門關與陽關,是為大漢西陲最遙遠的邊塞,分別居于敦煌城的西北和西南,建于漢廷在敦煌設郡治政之后,憑水為隘,據川當險,隔著疏勒水南北呼應。

    玉門關,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于此而得名;陽關,因坐落在玉門關之南而得名。

    祁連山南,漢廷置西寧郡,鎮守河湟谷地,虎踞西海(青海湖)。

    祁連山北,漢廷更是列四郡、據兩關,牢牢扼守住河西走廊和面向西域的門戶。

    玉門關與陽關,能與四郡并舉,可見其重要性,

    兩關因水源充足,可供大量軍民日常所需,故皆置軍鎮,多建倉廩屯糧,派駐重兵鎮守,以邊軍都尉分治,雖居敦煌屬地,卻不受敦煌太守和都尉轄制。

    大漢兵役的役期為兩年,一年留在當地郡縣為府兵,一年前往邊塞為邊軍,故邊軍的普通兵士輪換甚快,戰力實是不算高的。

    以騎兵為主的募兵體系,兵員素質更高,服役年限更長,故在各處重要邊塞都有騎營部曲囤駐,彌補邊軍戰力不足之處。

    皇帝劉徹乃是穿越眾,分外提防邊鎮做大,以軍律明定,駐守邊關的將領及騎營部曲皆須逐年輪調,派駐年限最長不得超過四載。

    多年來,敦煌和西寧兩郡的邊塞皆由羌騎和胡騎校營交互輪駐,劉徹仍覺有些不妥,故數月前才頒布旨意,將羌騎、胡騎、義渠騎營、甌騎、閩騎及兩支烏桓騎營盡數調往河西走廊,混編重整,七支騎營皆更其名,以主殺伐的西方七宿名之,是為奎、婁、胃、昴、畢、觜、參。

    待得重整完畢,七宿騎營將分駐遼東、云中、朔方、敦煌、西寧、涪陵和胥浦七大邊郡。

    七郡之中,涪陵郡和胥浦郡皆為新郡。

    析巴郡之地,置涪陵郡,郡治枳縣;析嶺南郡之地,置胥浦郡,郡治胥浦城。

    涪陵邊塞直面夜郎,胥浦邊塞直面哀勞,重置騎營之舉,著實耐人尋味,滿朝文臣武將皆是大為振奮。

    皇帝劉徹倒是沒多說甚么,現今最重要的,還是建構并完善新的軍隊體制,并以軍律明定之,垂為定制,饒是后繼之君昏庸無能,只要不蠢到更動既有軍制,邊鎮也難以迅速做大。

    但有舉兵謀逆者,囤駐京畿的三大禁衛和五大精銳騎營,足以征討不臣,震懾四方邊鎮。

    唯有強力的朝廷,才能維持住大一統的局面。

    待得軍隊建制暫告結束,劉徹自會出手解決地方豪強,不可能繼續容忍他們豢養大批私兵,免得日后尾大不掉。

    這是后話,暫且不提。

    玉門關和陽關乃是大漢連通西域的重要門戶,商旅西出敦煌欲往西域,必要途徑兩個關口的其中之一。

    然漢廷明定,商旅百姓不得隨意宿于邊塞,以免有礙邊防。

    對漢民如此,對外邦胡人更是戒備,從邊塞通關時,片刻不得久留。

    饒是邊禁森嚴,然隨著大漢對外貿易的日益興盛,建成尚不足七年的玉門關和陽關,皆已成為車馬喧嘩的邊貿重鎮。

    關外的邊市愈發興盛,大商家固然會組織龐大的商隊,進行遠距離的貨物販運,避免了大筆轉售價差,本小利薄的小商家卻也能通過邊市,直接向西域諸國的胡商販售漢貨,順帶易換些西域特產運回漢境。

    各式商家面向的客商群體不同,自然有不同的經營之道。

    唯有一事,是所有商家,乃至大漢舉國都深為認同的要想富,先修路!

    多年來,漢廷每歲投入重金,在各郡縣大修直道,十余條寬闊平坦的瀝青大道更是縱橫廣袤漢境,貫通其各郡郡治。

    長安至武威的京武大道,長安至西寧的京西大道,比蜀道更早數年竣工。

    然河西四郡之地因天候和地勢所限,不宜鋪設瀝青道路,只能用黏漿土混以砂石夯實,鋪就剛性路面。

    鋪設黏漿土路面的耗費雖比瀝青路面少得多,然一旦長期經受金屬車轍的碾壓和鐵質的踐踏,表面結構會承受全部的沖擊力,造成大量崩裂和坑洞。

    好在黏漿土的粘合度還算過得去,進行路面維修時倒也不算麻煩,灌注夯實即可填補好坑洞,不至輕易出現重復性和擴大性破損,無疑比尋常的土石路或砂石路要好得多。

    如此一來,路面的日常維護就頗為重要了,尤是河西的四郡兩關居于要道,兵馬調派,軍需運送,商隊往來,端是車如水,馬如龍,路面的破損速度極快,需要調集大量人力日日巡視和修葺道路。

    大漢境內勞動力匱乏,對精壯奴隸的缺口很大,不可能浪費在修葺道路上。

    是的,浪費!

    實話實說,大多數外族奴隸從事的勞作,遠比修葺道路要繁重得多,勞作環境也多半更差,譬如雍縣的石炭窯和湘南的錫銻礦,礦窯坍塌的重大傷亡且不去提,單說害了肺病被隔離乃至處決者,數量已是頗為駭人了。

    毫不夸張的說,大漢現今的繁榮昌盛,是以數百萬奴隸的血肉尸骸鑄就的。

    若非有如此眾多的外族奴隸,而是向大漢百姓征發徭役,讓他們從事這些繁重而危險的勞動,劉徹的下場只怕比后世史上的隋煬帝也好不了多少,暴秦二世而亡更是尚未遠去的前車之鑒。

    大漢自立朝以來,皆是輕徭薄賦,劉徹登基后更是盡可能降低徭役時長,且無須役夫離鄉他往,多是在當地河道清淤和修葺倉廩之類的勞作,只要不偷懶打混,早早完成分派之事者還能提前結束徭役。

    若非推進初步工業化所需的勞動力缺口實在太大,劉徹甚至想徹底廢除徭役制度,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遲早是要做的,只是現今條件不允許罷了。

    維持兵役,廢除徭役,正是大漢未來的發展趨勢,劉徹順水推舟都來不及,更不可能逆勢而為。

    河西四郡皆以軍事為首務,且為維護當地的水土植被,避免人為的加速土地沙化,劉徹從未打算采取過往募民囤邊的做法,更禁止焚林墾荒,寧可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從關中往河西四郡運送軍需,供給戍邊將士。

    正因如此,河西四郡的軍隊數量遠超庶民百姓,官府征發不到足夠的役夫去修葺道路,且對役夫也不敢太過苛待,不敢讓他們夜以繼日的玩命勞作。

    大漢百姓不是外族奴隸,官府若將他們當牲口使喚,四處明察暗訪的巡察御史是要上書劾舉的,是會被罷職去官的。

    朝廷也知四郡官員難處,皇帝和群臣商議良久,索性就讓西域胡人入塞服役。

    漢廷向西域征發徭役已是行之有年了,西域諸國每歲須向漢廷繳納什一稅,遣其屬民服什一役。

    什一稅,即西域諸國每年歲入十者取一,進貢大漢為歲幣;什一役,即西域諸國屬民中凡十五至五十六歲的男子,每歲十者取一,為大漢服徭役。

    依此定制,漢廷每歲可征發的西域役夫超乎十萬眾。

    起先的數年,西域役夫多是輔助漢軍押解的奴隸,陸續修建了張掖、酒泉、敦煌及周邊的塞城和關墻。

    及至河西諸城盡皆落成,漢廷逐步建構起西北邊防體制,包括采取了舉國邊塞普遍實施的“夷狄檢疫防疫”體制,也就沒再征大量西域役夫入塞,而是讓他們修筑貫穿西域諸國,連通大漢與中亞的兩條主要商道。

    自敦煌及兩大邊關建成,扼守河西走廊的酒泉,張掖和武威實已算不得邊郡了,除卻囤駐邊軍,往來商旅也會入城休整,故客棧和酒肆很多,加之官府嚴禁焚林墾荒,當地百姓鮮少耕作糧食,多是種種蔬果,或是到各處酒肆客棧尋活計,倒也不虞吃穿。

    西域役夫是不準允入城的,主因倒不是漢人對化外蠻夷的歧視,畢竟胡商也能入城投宿的,實乃軍律明定,凡胡人聚眾過百者,皆不得入大漢軍塞。

    別說西域役夫,便是對外邦使團都從未破例。

    譬如巽加王儲普林達卡,率巽加使團進入玉門關時,他的千余親衛就硬生生被攔在關外,直至接到尚書臺代擬的詔令和太尉府軍令,大漢邊軍才稍加變通,準允巽加使團分批通關。

    然那千余親衛仍須解甲除兵,將鎧甲兵械交由大漢邊軍暫代保管,日后出關再做發還。

    整個巽加使團,獲準執兵著甲通關者,不足百人。入得玉門關,沿途欲入河西諸城休整,也以百人為限,余者皆只能宿于城外。

    普林達卡對此頗為不滿,卻也只能無奈遵循,既是入了漢境,就得守漢人的規矩啊。

    常言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然漢廷雖不準外邦軍伍踏足漢境,卻向大夏和巴克特里亞等屬國的使館派駐漢軍,便連出使巽加和安息等外邦,也往往會派大批兵馬護送入境。

    趙王劉彭祖出使安息帝國,更是出動了建章騎營隨行護送,作法何其霸道!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远安县| 石门县| 闸北区| 晋州市| 连江县| 陕西省| 西充县| 武山县| 广汉市| 邹城市| 扎囊县| 武强县| 探索| 丹阳市| 泗阳县| 肃宁县| 杭锦后旗| 买车| 汤阴县| 商都县| 马关县| 盐池县| 聊城市| 格尔木市| 杭州市| 武义县| 普宁市| 清原| 黎川县| 五莲县| 含山县| 永善县| 隆尧县| 交城县| 阿拉善左旗| 洞头县| 沙坪坝区| 昭平县| 牙克石市| 石嘴山市| 高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