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漢武揮鞭 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

作者/漢武揮鞭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預先申明:本章主要為引出東方朔,豈料又嗦了半章才寫到,寫作狀態不太好,修改刪減許久仍覺有灌水嫌疑,著實愧對讀者。)

    現今大漢朝堂,論及身居高位的齊人,自是首推丞相東郭咸陽。

    二十載光陰,昔年的齊地鹽商,脫商入仕,步入朝堂,直至高居相位,為百官之首,雖是幸得天家恩眷,卻也不乏自身的奮進不怠。

    尤在大農令十年任內,輔佐今上改善民生,富國基業,使得大漢百業興盛,百姓富足,實打實的經世之功,朝野皆無人可出言質疑。

    如此賢臣,在民間的聲望自然不錯,淳樸的大漢百姓又愛屋及烏,連帶齊地東郭氏都漸漸聲名鵲起。

    自東郭氏本家遷居長安,將族業盡數交由家族分支打理,本家之人再未操持商賈之事,隨著東郭咸陽步步高升,一眾嫡親皆得蔭蔽,盡數脫了商籍,子侄入仕再無阻礙。

    東郭老爺子見得兒子這般光宗耀祖,更為東郭氏奠定了世家根基,饒是年愈古稀,卻是愈活愈精神,終日容光煥發。

    多年與高爵勛貴往來交際,老爺子早已掩去商賈慣有的銅臭味,言行舉止間更是養出幾分貴氣。

    饒是如此,想厚植世家底蘊,卻非朝夕之功。

    正如后世之言:欲培養一位真正貴族,需要三代人持續不斷的努力。

    大漢現今最具名望的世家大族,多是“累世公卿”,更有如廷尉汲黯出身的汲氏,自春秋時的衛國,歷朝皆榮任卿與大夫,家世之顯赫,底蘊之深厚,使得高祖劉邦都曾贊嘆艷羨。

    反秦時,聞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之語,劉邦自是欣然認同;然待其奪取天下,坐上帝皇寶座,再聽這話就覺得很膈應了。

    奈何劉氏確是泥腿子出身,往溯祖宗十八代,都尋不出沾親帶故的王公貴族。

    正因如此,歷代漢帝對世家大族皆采取兩面手段,想方設法的打壓關東豪族,扶持新崛起或徙入關中的世家,昔年的吳楚七國之亂,叛軍之所以能在短短月余席卷大漢的半壁江山,一路勢如破竹,不乏關東豪族暗為臂助。

    及至劉徹即位,關中世家已然勢大,且是盤根錯節,冒然清洗怕是會動搖國本,弊大于利,只能逐步分化削弱,抑制舊有世家,同時拔擢更多無世家背景的公卿將相,扶持其更多新世家以為制衡。

    二桃殺三士?

    倒也不至于,只是人人皆有私心,世家愈多,彼此間的利益沖突愈是不可避免,不易出現“三家分晉”類似的情形。

    因此緣由,皇帝劉徹非但在軍中扶持起李氏和公孫氏等新軍系,亦樂見出身寒微的文臣舉族遷居京畿,厚植世家底蘊,諸如齊地東郭氏、南陽孔氏、洛陽桑氏,皆如是。

    現今的長安城,劉氏王侯與新舊世家彼此制衡,反倒不似昔年般動不動就有人跳出來鬧騰了。

    要曉得,昔年劉徹以太子身份監國時,文武百官皆在大殿長跪不起,非得見到皇帝不可。

    如此默契的“逼宮”,饒是為首的袁盎等元老重臣乃是秉持忠君之心,然劉徹每每憶起,仍是頭皮發麻,脊背冒汗。

    群臣太“團結”,太“默契”,絕非好事。

    久居朝堂之人,慣會體察圣意,該如何應對,亦是心知肚明。

    東郭咸陽更是心思通透,自身不與旁的公卿將相私交過甚,卻又讓家人常邀文人雅士入府饗宴,且多為修習公羊學說的齊地儒生。

    受邀的儒生多是不知內情,只道東郭咸陽崇儒,卻不曉得,他壓根就不喜儒家學說,反倒商圣范蠡的《陶朱公生意經》自幼倒背如流,之所以讓家人饗宴齊地儒生,無非是為彰顯自身與舊世家理念不盡相同,順帶教東郭氏得了禮賢下士的好名聲。

    丞相國政繁忙,自不會親自設宴接待尋常士子,倒是東郭老爺子樂此不疲。

    “多沾書卷氣,洗盡銅臭味,方可使我東郭氏累世不衰。”

    老爺子營商半生,昔年吃足了“抑商”的苦頭,深知豪商巨賈饒是家貲巨億,在高官顯貴眼里,亦不過是螻蟻般的存在。

    華夏歷朝歷代,有錢終不如有權,莫提甚么富可敵國,但凡狂妄到自以為能掌控民生命脈,以此要挾朝廷的商賈,純屬作死!

    最牛的呂不韋,靠的也不只是錢,況且終究不得善終。

    (順帶借此回復某些讀者評論,甚么商人有錢不滿足,造反作亂的說法,實在杞人憂天了,華夏不是歐美,無論神權還是財權,從未真正動搖皇權,至于后世……你們懂的。)

    今歲三伏,因著皇帝陛下有意修筑京南鐵路,少府和大農府轄下各府司仆射唯恐拖延惹得陛下不悅,召回不少離京避暑的屬官,處理相關事務。

    東郭咸陽官居丞相,除卻皇帝陛下,無人能召他回京,然呈請他核閱的公文紛紛送至,使得他也無心躲閑,索性早早返京,每日皆到相府處理政務。

    這一日,暮鼓響起,東郭咸陽乘軺車歸府。

    剛是步入正堂,便見得東郭老爺子正自來回踱步,愁容滿面,嘆息連連。

    “阿父,何故犯愁?”

    東郭咸陽瞧自家阿父這般神情架勢,怕是真遇著甚么大事了,忙是舉步近前,出言詢問道。

    老爺子搖頭苦笑道:“誒,今日宴請一眾文士,有子醉酒,寬衣解帶,小遺(撒尿)席間……”

    “竟有此等孟浪無狀的士人,著實有辱斯文!”

    東郭咸陽瞪大雙眼,只覺太過匪夷所思,使得驚詫更甚于惱怒。

    老爺子饗請文士雖多在偏院設宴,然也屬丞相官邸,有資格受邀赴宴的文人雅士也皆是小有名氣的,似此類筵席,與其說是酒宴,反倒更類似后世的文藝沙龍。

    席間,喝得叮嚀大醉已是失禮,更遑論當著主家和諸多賓客,寬衣小遺,這已非簡單的酒后失態,說是失儀失德都不為過。

    “阿父是如何處置的?”

    東郭咸陽緩了緩神,將老父扶著坐下,方是出言問道。

    老爺子無奈搖頭,苦笑道:“還能如何,自是讓下人送他回去,早早散了宴席。”

    東郭咸陽微是顰眉,顯是不太認同老父的處置。

    無論那廝是否真因醉酒失儀,在丞相官邸當眾小遺乃是實情,若輕輕揭過,不做懲戒,他的顏面何存?

    堂堂大漢丞相,威儀何在?

    換了脾氣暴躁的武將,那廝怕是更免不得吃頓毒打,但凡不打死打殘,中尉府多半也不加理會,畢竟跑到別人府邸屙屎撒尿,挨揍也是合乎情理的。

    老爺子瞧見自家兒子神情,自是猜到他的心思,嘆氣道:“那廝有官身,眾目睽睽之下,為父也不好太過為難。”

    “哦?莫不是太學之人?”

    東郭咸陽愈發詫異,入朝為官多年,他向來鮮少與旁的朝臣交際,自繼任相位,為百官之首,他更為避嫌,叮囑親眷莫與官吏過從甚密。

    老爺子也曉得個中利害,不會輕易邀官吏過府飲宴,若是前來赴宴者有官身,多半就是太學的師生,他們雖有官秩,其任用與升遷卻不同尋常官吏,皆為太常卿轄治,乃至呈請皇帝陛下裁示。

    東郭咸陽雖為丞相,卻鮮少涉入太學事務,故東郭族人與太學諸官往來反倒沒太多避諱。

    老爺子頜首道:“經學博士,東方朔。”

    “東方朔?”

    東郭咸陽不禁揚眉,區區經學博士,自不會讓位高權重的丞相放在心上,然對東方朔其人,他卻屢有耳聞。

    東方朔,出身齊地,原是平原郡厭次縣的寒門士子,自幼喜讀古籍,愛好儒家經術,對諸子百家亦廣為涉獵。

    十余年前,皇帝陛下命司馬談修撰陰陽、儒、墨、名、法各家的典籍,并為先秦諸子作傳,且特意遣人前往齊地為他找了兩個幫手,臨淄主父偃和厭次東方朔。

    有趣的是,三人皆是復姓,且年歲相仿,其時皆是弱冠之年,得蒙陛下看重,入蘭臺編書作傳,稱得上少年得志。

    然而,三人現今境況卻已大不相同。

    司馬談已出任漢學院的院監,只待帝師衛綰告老致仕,便可繼任太學祭酒,位同諸卿;主父偃更是官居尚書令,執掌臺閣,秩中二千石,位同九卿,僅次三公。

    東方朔卻僅能在漢學院任經學博士,便連博士仆射都未晉任。

    東郭咸陽深得圣眷,與主父偃和司馬談亦是熟識,對東方朔其人其事自是有所耳聞。

    昔年,東方朔剛入蘭臺任事,就屢屢因玩世不恭,儀態不端,遭到御史彈劾。

    要曉得,蘭臺居御史府內,由御史中丞轄治,在蘭臺失儀,簡直是作死。

    皇帝陛下雖是惜才,卻也不愿為個舉止孟浪的弱冠士子硬扛諸御史,便讓他到太學任事,順帶磨磨他的輕浮脾性,雖說秉性難移,然至少沉穩慎重些。

    譬如主父偃,雖不屑于人虛與委蛇,人緣極差,做事卻滴水不漏,讓人恨得咬牙切齒,卻無從攻訐,出任尚書令端是適材適所。

    直至今日,司馬談和主父偃都已功成名就,東方朔卻仍不復重用。

    東郭咸陽無從知曉,陛下是對其大失所望,抑或早已徹底忘卻此人,然想到他曾有通天坦途,卻不知珍惜,憑白蹉跎十余載,著實令人唏噓不已。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集贤县| 思茅市| 绿春县| 定陶县| 东港市| 临猗县| 西城区| 贵港市| 宿州市| 黔西| 琼结县| 鄂托克旗| 子洲县| 静宁县| 封丘县| 溧水县| 盐池县| 东海县| 大同市| 莱芜市| 区。| 沅陵县| 基隆市| 阿拉善盟| 沂水县| 莒南县| 阿荣旗| 新安县| 株洲市| 鲁甸县| 石家庄市| 扬中市| 高安市| 江北区| 仁布县| 高碑店市| 桦南县| 嵊州市| 司法| 石景山区| 临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