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漢武揮鞭 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

作者/漢武揮鞭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正月十五,上元佳節,乃每歲開年的首個月圓之夜。

    近年來,臘八的七寶粥,除夕的水餃,上元的元宵,皆是先從宮中傳出,進而傳遍了大漢各郡縣,深受億萬臣民的喜愛。

    元宵,寓意團圓,但不少大漢軍眷在上元吃過元宵,卻也意味著要送別自家的父親、夫君和兒子了,自然頗為不舍。

    只因過得上元,天候會漸漸轉暖,所謂的春暖花開,在大漢境內的絕大多數地域,皆是從上元起始的。

    非但朝廷征募的精銳軍伍明令年節返家探望的將士需盡速歸建,各郡縣今歲應服首年兵役的男子也將在上元后盡速入編當地府兵,在縣尉乃至該郡都尉的統御下,認真的操練。

    原有的府兵,也就是去歲入役者,則依太尉府的調遣令,分往各處邊塞為邊軍,再服一年邊役,若無意繼續從軍,或不夠格薦入精銳軍伍者,明歲此時就能卸甲歸家了。

    近十余年前,匈奴仍是屢屢興兵犯邊,大漢百姓送家人去北地戍邊,那場面真有些生離死別的味道,現如今倒是不太會有此等擔憂。

    倒有不少老翁敲打自家兒子,讓他在邊塞好好賣力當兵,爭取讓上官瞧中,薦入精銳軍伍,如此咱家也能成為軍眷,今后你弟妹入官學或務工務農都有優待的,你爹也再不用犯愁,怕你這憨貨找不著媳婦了。

    這是實在話,在現今的大漢,入伍從軍雖仍是刀頭舔血的玩命行當,但相應的回報也很豐厚,能為自己和家人拚出個更為美好的未來。

    譬如說現任虎賁校尉的衛青,昔年不過平陽侯府中的小小騎奴,一朝橫刀立馬,血屠百萬,便是得覓封侯,衛氏親眷盡數脫了奴籍,子侄更盡數改冊士籍,奠下世家基石。

    正因衛青出身卑微,卻又戰功彪炳,就更顯勵志了。

    人類是種篤信榜樣效應的物種,隨著衛青這類寒門子弟漸漸在漢軍將帥中占據一席之地,尋常百姓家的適齡男丁就更踴躍應募入伍了。

    皇帝劉徹聞得此等情形,也覺有趣,沒曾想衛青這小白臉還能成為募兵的活招牌。

    霍去病對自家這親娘舅卻是不太服氣,覺得他在征伐百乘之戰,之所以能取勝實屬僥幸。

    百乘之戰的軍略簡報未列機密,黃埔軍學都已謄了副本,供講席參謀借閱并作為戰例為學子講授。

    霍去病雖是今歲束發,待得二月才隨太子晉入黃埔軍學,然他的義父乃郎中令齊山,自身又是太子中庶子,自然能有機會得閱殿內蘭臺中的原本,乃至更為細致深入的戰情分析。

    要曉得,能隨意外傳的軍略簡報,是不會詳細提及戰后大屠殺此類情形的,頂多一筆帶過,更遑論附上太尉府諸多將帥對此戰的評鑒乃至反思。

    便連皇帝陛下都御筆批注:對地勢天候探察不利,軍醫軍藥未曾備足,行軍早期亦未多加重視,所幸多為暑熱之癥而非疫病,否則怕是全軍盡歿,日后切切省之,勿復如此!

    此類帶有訓誡之類的御批,傳出去多半會打擊士氣,故只藏于殿內蘭臺,供位秩足夠的將帥調閱。

    想來自家那舅父雖以此戰得覓封侯,然班師回朝向陛下復命后,私下還是遭了陛下斥責的。

    整體軍略是太尉府制定的沒錯,然衛青身為執行既定軍略的實際統帥,在數萬里外沒有因地制宜的適度調整,導致戰局一度陷入極端的不利,甚至不得不向水師艦隊求援,在漢軍近年在對外征戰時,鮮少會陷入如此窘境。

    霍去病自幼得為太子伴讀,年歲雖不大,卻接受過成體系的軍事教育,或許暫時只是紙上談兵,沒有經歷過實戰,但不可否認,學院派也有學院派的優點。

    譬如用兵前的整套流程,就如同后世的全身體檢表,再粗枝大葉的學院派將領,只要謹守規矩,拿出相應表格,一項項的確認清楚,照著流程走,多半出不了大錯。

    當然,這只是不求有功,先求無過的穩扎。

    戰機往往稍縱即逝,領兵將帥能否敏銳的捕捉到并把握住,這就要看個人的天分悟性了,有些東西是教不來的。

    做好戰前準備,無論如何是沒錯的,衛青在進軍初期也確實有所輕忽了。

    皇帝也是講道理的,畢竟衛青原本只是騎營校尉,轄下不過兩萬余騎,且是漢軍精銳,突然讓他統率十余萬大軍,軍中更有四萬烏桓騎射,思慮肯定是有所不足,故也只是稍加訓誡,該加官進爵還是加官進爵了。

    世事就是如此,成王敗寇,以成敗論英雄,出門天天踩狗屎,運氣好到逆天,也算種本事。

    霍去病可就不這么看了,至少每每聞得旁人吹捧自家舅父用兵如神,他是深深不以為然的。

    這或許是學院派的偏見,亦不乏霍去病對衛氏的怨氣。

    說句不孝的話,霍去病對自家父母本就抱持著很復雜的情緒,沒太多孺慕之情。

    昔年衛少兒和霍仲孺私通,又瞞著霍仲孺偷偷生下霍去病,想要“母憑子貴”,逼著霍仲孺為她贖身,迎娶過門。

    霍仲孺雖是出貲替衛少兒贖買了奴契,卻沒收她過門,便連侍妾的名分都不肯給,故而霍去病也是背著私生子的身份活了好些年。

    若非霍去病自幼勤奮好學,小小年紀就想盡法子,央著鄰里叔伯教他騎馬、射箭、擊刺等各種武藝,現如今只怕還要處處遭人白眼,活得無比凄慘。

    私生子,在古代的地位比妾生子都要低無數倍,甚至都不如孤兒來得強。

    換后世的話,這對父母其實挺渣的,昔年將兒子“賣”給霍氏本家時,更賣得興高采烈,毫無眷戀的前往河東彘縣過著富足逍遙的日子。

    大漢注重孝道,霍去病也不是勢利忘本的人,雖已被霍氏家主過繼為嫡子,又有郎中令齊山養子的身份,卻仍對親生父母頗為恭孝,但也僅止于此。

    人的心性養成,與其幼年經歷是息息相關的,霍去病自幼就不喜衛氏母族,又已入河東霍氏認祖歸宗多年,對自我身份的認同自然是偏向霍氏本家。

    加之物以類聚,人與群分,他自幼以太子伴讀的身份入宮邸學舍,周圍的同窗好友皆是世家子弟,自然而然也就站在侯府嫡子的角度重新建構三觀。

    學院派的世家貴胄,天然就與衛青等出身寒門的軍中新貴有利益沖突,雖不至鬧得你死我活,但各自站隊,彼此競爭是難免的。

    事實上,這也是帝皇頗為樂見的,若朝堂或軍隊內部皆是鐵板一塊,沒有不同派系相互制衡,皇帝反要睡不安穩了。

    派系制衡,與甚么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是兩碼事,一者對內,一者對外,不可一概而論。

    如是種種,再從霍去病的角度去看衛青,認知必定難以客觀,觀感自然不太好。

    太子劉沐的伴讀中,最年長的李陵早已及冠,現已因功得任建章軍候,張篤和蘇武晉入政經官學就讀后,學業優異,此番赴滇又立下大功,返京后必也要正式步入仕途了。

    乘氏侯嗣子劉典素來不喜舞刀弄槍,肯定不會晉入黃埔軍學的,甚至連政經官學都不打算去,而是直接入太學的漢學院,汲百家素養去也。

    唯獨霍去病,虛年僅比劉沐大了一歲,加之劉沐今歲也提早晉入黃埔軍學,故反倒是這出身天差地別的二人,才是真正一路相伴相隨的“好基友”。

    當然,太子殿下是小直男,霍去病也不彎,搞基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的。

    小小少年間的情誼嘛,無非就是太子殿下拍拍好基友的肩膀,揮了袍袖道:“待來日,你當隨孤王,將兵百萬,馬踏漠北,封狼居胥!”

    霍去病面色訕訕:“殿下,欲滅匈奴,也用不了百萬雄師,若能攜帶火器,虎賁騎營足矣!

    太子殿下微是愣怔,撓頭想了想,尬笑道:“此言貌似在理。”

    霍去病心下嘆息,依著殿下這般的……豪邁脾性,這事到底成不成還是兩說啊。

    太子殿下早先暗中給他透了口風,說待入得黃埔軍學后,要暗暗謀劃征伐漠北匈奴的軍略,若是得了皇帝陛下認可,殿下他日未必不能領兵出征。

    霍去病不傻,既是感念殿下對自身的信重,也懂得此事不宜再對外人去說,哪怕是對自家義父齊山,除此之外,更多是興奮雀躍。

    夷滅匈奴的重要意義,他焉能不知?

    大漢與匈奴有不死不休的血仇,漢軍饒是對旁的外夷屠戮百萬,拓土萬里,都遠不及馬踏漠北。

    當今天子亦因昔年御駕親征,于塞北大破匈奴單于庭所部,才真正奠定了在億萬大漢臣民心中超越歷代漢帝的無上威信。

    人性就是如此,仇恨的刺激,報仇的快意,某些時候甚至會勝過豐衣足食帶來的長久滿足感。

    身為帝皇者,想要真正名垂青史,得萬世景仰,文治要好,武功更不可或缺。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ǖ馁N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赫章县| 花莲县| 荃湾区| 龙州县| 富川| 镇江市| 紫阳县| 上思县| 石首市| 远安县| 颍上县| 高要市| 鄢陵县| 威远县| 卫辉市| 渭南市| 宜春市| 右玉县| 灵宝市| 伊宁县| 平昌县| 岗巴县| 嘉定区| 南川市| 博野县| 睢宁县| 滁州市| 新沂市| 建瓯市| 津市市| 曲靖市| 锦屏县| 梓潼县| 建阳市| 沽源县| 横山县| 崇州市| 临海市| 五河县| 屯门区| 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