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的兒子當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成年,并且都是已經去世的竇皇后所出。這么多年以來,他們約定俗成的在元月初二、初三、初四輪流宴請其他兄弟。
可今年的初二上午,李建成派人來傳信說,將時間臨時改為初六晚上,當時李世民也沒多想。
初三輪到李世民請客的時候,李建成沒有參加。這時,李世民還是沒有多想。
等到初四輪到李元吉請客的時候,李建成還是沒有參加。喝酒的時候,李世民順嘴問了一句李建成沒來的原因。結果,李元吉含含糊糊的回答,才讓李世民覺得這其中有什么變故。
等初六傍晚,李世民要去東宮赴宴的時候,長孫王妃勸李世民多加留意,并在李世民的衣服上灑上一些酒。讓李世民借口是酒醉之后又去參加酒宴,不能多飲。
不放心的長孫王妃,又讓李世民帶上薛萬均和尉遲敬德。并叮囑李世民,一旦覺察情況不妙,立刻借口如廁的機會,趕緊召喚薛、尉遲二人。
宴席上,心中多了一層顧慮的李世民,覺察到李建成的目光有些躲閃,而李元吉又拼命的勸他喝酒。他實在是推脫不過時,才勉強舉起酒杯。
當李世民端起酒杯,就要喝下去的時候,無意間看見李建成和李元吉激動的神情,在他醒悟過來的這幾秒鐘功夫,他已經喝下去了大半口的酒。
暗道不好的李世民,趕緊接著長袖的掩飾,將酒灑在了身上。勉強又坐了一會兒,李世民按照長孫王妃的建議,晃晃悠悠的站起來說是要去釋放一下。
等離開李建成的視線,李世民立刻匯合薛、尉遲二人,直接返回秦王府。
在李世民剛邁進王府大門時,便覺得腹內如刀攪一般疼痛。等御醫趕來后,又是催吐,又是排泄的,總算保住了一條小命兒。
長孫王妃用她獨有的嗓音,將李世民赴宴的過程娓娓道來。
等長孫王妃訴說完之后,李世民對著一臉詫異表情的殷清風說道:“我和你長孫嬸嬸商議過了,也派人探查過了。前日的變故,恐怕與你和我那四弟兩人有關。”
殷清風剛才之所以露出詫異的表情,是因為他記得書上記載過李建成用毒酒對付李世民的事兒。但很多人認為這是李世民為了丑化李建成,而命人故意篡改的。
況且,下毒的事兒,要等到半年后才對啊。可是等到李世民說,這事兒與他有關,他的第一反應是,李世民果然是一個多疑的人。但,第二個念頭是,不對,他話里有話。
殷清風看了下李世民,又看向長孫王妃。李世民是一副面無表情的樣子,而長孫王妃則是似笑非笑的表情。
殷清風這才放下心來,“可是因為小侄的幾個諫議?而齊王則是蠱惑了太子?”
“哈哈哈....”李世民連聲大笑,只是中氣略顯不足。“觀音婢,這下你可放心了?”
可能是長孫王妃因為李世民,在晚輩面前喊出她的的閨名兒,向他啐了一下,紅著臉起身離開了。
等王妃離開了,李世民也收起了笑容,“既然你能想通這里面的關節,你說說你有什么建議?”
殷清風沒有正面回答,“不知叔叔的決定是...”
“哎~~~”李世民嘆了一口氣,“我和太子的關系,勉強算是和睦的,只是齊王....他這幾年一直....
如果我猜得不錯的話,酒中下毒的事兒,應該是他的提議。等我中毒身死在東宮之后,他再假借太子無德的借口,請求廢除太子。如此以來...
哎~~~~我這四弟啊,自認聰慧,又有宇文氏在身邊參謀支持,他的野心大得很啊。”
對于李世民三兄弟之間的恩怨情仇,殷清風作為一個外人,李世民怎么說就怎么算,他只想知道李世民是不是還要按照歷史的慣性走下去。
“叔叔打算只針對齊王,還是...”
李世民閉上眼睛,沉默了許久,“不管前日之事是不是齊王蠱惑的,但太子既然也參與其中,可見他們是齊心要滅亡與我。換做是你,你該如何?你又讓我如何?”
殷清風輕聲的問道:“叔叔可否放下權勢,做個逍遙親王?”
“說得簡單,我要是逍遙了,已經投靠我的那些文武怎么辦?以齊王的心性,能饒過他們?”
“小侄和叔叔說過,當初小侄離府在外居住了一段時間的事情。那段時間里,小子辦起了仙居坊。叔叔可不可以也像小侄那樣白手起家呢?
叔叔領兵去嶺南、去西域,憑著叔叔手下那么多文臣武將,重新開創一個偉大的帝國就是了。”
李世民琢磨了一下,搖搖頭,“按照你說的那樣,我肯定要帶著投靠某的人一起離開。可他們還有他們的家眷、家族。
即便是現在與我一同離開,多年之后,也會生出思鄉之緒的。到時候人心離散...不妥。此策不妥。”
殷清風當然知道在這時廢話,但必要的鋪墊了還是要有的,“上兵伐謀,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叔叔現在到了不得已的時候了嗎?”
李世民睜開眼睛,有些不耐煩的說:“你有什么想說的?還是直接說的好!”
殷清風輕輕的說:“能不流血就不流血。”
“說的輕松,我不這么做,恐怕我就流血了、跟隨我的人就流血了。”他的腔調有些高。
知道結局的殷清風擺出一副思有所成的樣子,向李世民深深鞠了一躬,然后說道:“隋文帝在登基之前,就將鮮卑賜姓普六茹恢復為漢姓。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因為這天下是漢人的。他要統一天下,就必須以漢人的形象來做這個皇帝。
而漢人講究的是孝悌。
東漢之后,這天下出現了數十個政權,這些政權中很多是通過篡奪而來的,并且每個政權里面有些繼承者的位置也不是合乎禮法而來的。
南朝宋齊共存世八十二年,而死于宗室互相殘殺者,就多達六十四個家庭或家族。儒家孝悌的觀念,在皇族中搖搖欲墜。而這,只是幾千年來,為爭奪皇位的一個縮影。
不說以叔叔來治理大唐,是否真的比建成太子更適合。如果叔叔采用下兵之策得到了皇位,小子想來想去的,得出的結論有二。
一,前隋統一天下、治理天下期間,百姓對恢復儒家思想才興起一絲希望就被戰亂破壞了,現在李唐王朝是他們又一個希望。如果叔叔這么做,讓百姓如何相信殿下不是第二個楊廣?
小侄可以預期,只要叔叔這么做了,一定會有人立刻在各地舉起義旗。哪怕只有一人舉起義旗,都是對叔叔威信的破壞。
二,不說百姓如何看待、后世人怎么記載史書,單說在皇族里面,尤其是叔叔的后人,恐怕是會效仿與殿下的。
叔叔是要成就大事之人,自然不會在乎百姓與后世人的看法的。但叔叔的兄弟或子孫里面只要有一個模仿叔叔,叔叔就會被歷史唾棄!就會成為李唐后繼者效仿的楷模!
這不是叔叔希望看到的!
此二點,不知叔叔認為可有道理?”
殷清風相信無論李世民與誰討論過兵諫的后果,都沒人提起自己現在的這說法的,否則就不會有流血的事情出現、或者沒人提出不流血還能解決的辦法來。
所以當他得出如此言論的時候,李世民沉思了。
殷清風不等李世民做出反應,接著說道:“叔叔在世的時候和歸天之后,如果叔叔的兄弟們、叔叔的子嗣血脈也效仿殿下,心思都用于爭奪皇位或與殿下謀權、或荒蕪朝政,叔叔真的愿意看到這樣的事情出現嗎?”
李世民有些遲疑,“...但是,不滅掉他二人,我就會有殺身之禍的。不對,這小子還沒說完呢,后面肯定還有話說。”
想到這兒,李世民抬頭看向殷清風。
而殷清風也的確還有話要說:“叔叔既然問到小侄了,小侄當然要盡力幫叔叔出謀劃策。
總能想出一個既要遵守孝道、又要奪得皇位,使得魚與熊掌兼得的法子才好。”
“那到底有沒有辦法呢?”李世民心里再次一震,焦急的問道。
“且容小侄再思考一番。”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