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殷清風“隱居”在升平坊的時候,他就開始設想著,如何把他印象里的偉大王朝按照他的設想去建設。這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不能出現歷史上的“玄武門之變”。
殷清風也不是沒想過去投靠李建成,然后幫著李建成滅掉李世民。畢竟在世人的眼中,李建成是正統,滅掉李世民的話,不會有什么不良后果。
雖然歷史不允許假設,但相信以李建成的能力,即使他當了皇帝,唐朝也不太會如歷史上那般強大。這不是成者王侯敗者賊,因為政治和軍事斗爭需要過人的膽識與智慧。
李世民從小就參加戰斗,他經歷了戰爭的血雨腥風,而李建成在謀略和膽識上明顯不如李世民。他已是太子了,仍然沒有保住帝位就說明了這一點。
而另一個讓殷清風不能下定決心投靠李建成的原因,是李建成身邊圍繞著的都是關隴集團和世家大族的代表。
先不考慮他投靠李建成之后,獲得什么樣的地位。他想要建立的大唐王朝,消滅或者減弱世家的影響是一個必然選擇。而李建成是不可能允許他這么做的。
在這一點上,李世民才是理想的人選。
貞觀六年,李世民讓高士廉等人勘正姓氏,修訂《氏族志》的目的,除了提高李氏皇族的地位,主要的還是為了壓制舊士族勢力,扶植庶族地主,以加強皇權統治。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不是像古代歐洲的分封制那樣,君主、大領主、小領主之間有著各自明確的權利和義務。中國人,或者說經過華夏文明熏陶下的中國人,更適合以集權制來治理國家。
李世民上臺后,尚且有人提出是否要搞分封制,更何況被關隴集團和五姓七望包圍的李建成?
如果李建成當了皇帝,唐朝不會變成第二個隋朝,他也不會是第二個楊廣。但是,他會是第二個劉邦,或者是第二個司馬炎。
漢朝的七王之亂與晉朝的八王之亂,血淋淋的證明了分封制不適合漢族人。
或許李建成不會搞出分封制,但世家的勢力過大,和分封制也只差一個名分而已。
正是分析了李建成與李世民二人之間的優劣,殷清風才決定加入到李世民的陣營的。說難聽一點兒,就是去李世民的抱大腿。
歷史上,對于玄武門之變之前的李世民,描寫和分析的并不多。大多記載著他何年何月領兵與誰作戰,又或者是成立了天策府,與李建成爭權奪利等。
但是,殷清風“來”到唐朝以后,他嘗試著從一個庶子,或者說是家族次子的角度來分析李世民。
古代中國的家族包括皇族在內,都是立嫡長子的傳承制度。李世民作為次子,不會從小就心生野心去取代李建成,然后他去繼承李淵的那個唐國公的爵位。
等到楊廣將天下搞得大亂之后,各個家族除了抱團自保之外,還要嘗試著是否可以問鼎寶座。
從最早的王薄開始造反,到后來的十八路諸侯、七十二煙塵紛紛登場的時候,李世民處在一個什么樣的環境?
當時他老爸的身邊,整天圍著一群人在密謀。密謀的內容是奪權!奪天下之權!奪至高無上的皇權!
殷清風不敢斷定,李世民是何時心覦那個寶座的。但是有一點他是肯定的:隨著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兩種最重要的親情倫理越來越單薄,他就越不甘心。
他不甘心,就要自保。他越自保,李建成就越要壓迫。
等到李世民收攏了一幫文臣武將之后,他同樣變成了一個利益集團的代表者。他這時就算想回頭也回不了了。
這就是,剛才殷清風問李世民是否可以放下權勢做一個逍遙王,而李世民堅決否定的原因。
客觀的說,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不是誰是誰非的問題。所以,殷清風對于幫助李世民干掉李建成,并沒有什么心理和道德上的負擔。
但是,李世民奪嫡或自保的手段,就太過于下乘了。想要干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干嘛非要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他這么做,就不是嚇到寶寶的問題了,而是把寶寶們給帶壞了。
第一個被帶壞的寶寶,就是他最看重的嫡長子,李承乾小盆友。
在李承乾之后,他的十幾個兒子當中,除了早亡的李寬、李囂和李簡,還有當了皇帝的李治之外,李恪被長孫無忌誣陷致死、李泰在封地郁郁而死、李佑發動叛亂被賜死、李愔受李恪的牽連被貶為庶人、李惲、李貞、李明自殺、李慎死在流放的途中,得善終的只有李福一人。
等李世民死掉之后,李唐皇室的悲劇還在上演:高宗李治、武氏女帝、中宗李顯、玄宗李隆基等等的多位皇帝,都曾廢立太子。而,想方設法謀求皇位的人更是每代都有,往往因此還引發了政變。
再往后數,五代十國、趙宋王朝,何嘗不受玄武門之變的影響?
殷清風從去年主動的出現在李世民的眼前,到后來的被賜婚,雖說超出了他的預期,但是他也更有把握去影響李世民。
本來他就一直在苦苦找尋勸諫的機會,沒想到今天撞個正著。這么難得的機會,他當然不能放棄。
但是這么大的一件事,他不可能張嘴就來。如果那樣做的話,蓄謀已久的痕跡太明顯了不說,弄不好還會被李世民給無聲的滅口也說不定。
正當殷清風不知該如何婉轉的時候,他聽到了李晉安的聲音。
“殿下,該服藥了。”
殷清風心中一喜,“叔叔先且用藥。剛才之事對小侄來說,有些突然。可否給小侄安排一間靜室,容小侄仔細思量一番。”
李世民看向李晉安,李晉安將藥碗遞到李世民的手中,“奴婢這就去安排。”
李世民點點頭。
李晉安將殷清風領到一個明顯是宮女居住的房間,“時辰已晚,小郎君可否先用晚餐?”
“那就勞煩總管了。”
等李晉安離開后,殷清風自己找了個地方坐下。等坐下后他才想起,從他進了這里之后,就沒看見一個宮女的身影。除了已經離開的長孫王妃和李晉安之外,就他和李世民兩人。
“也好,知道的人越少,小爺越安全。”
沒過多久,李晉安就將晚飯送來了。
“可否請總管對小子帶來的那個小娘說一下,讓她安心等待。”
李晉安臉上露出似乎是一種慈祥的笑容,“剛才王妃傳話給咱家,說那小娘子在王妃那里做客,讓小郎君不要擔心。”
殷清風知道他嘴里的王妃,應該是長孫王妃,“再請總管稟報秦王,就說讓他先安心睡下,明日清晨小子再去回話。”
李晉安再次和藹的說道:“若小郎君有什么事,再喚咱家就是了。”
心中早有定計的殷清風,放寬了心思,慢慢品嘗這皇家級別的晚餐。只是,他一邊吃一邊撇嘴。
若是換了別人,或許對這飯菜還有興趣。但這菜品和做法,明顯是承襲滋味樓的做法。雖然有些菜品不是殷清風當初傳授的,但是套路都一樣。
殷清風越吃越沒味,心里琢磨著,是不是再傳授任三幾招兒。
若是李世民知道他在那里千盼萬盼的,而殷清風卻在這里想著做菜的事兒,估計他會狂噴三口老血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