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清風正容的說道:“外戚之危害,從漢朝開始就沒斷過。幾乎這六百年來王朝的更替,都有外戚的身影,尤其是帝權衰弱的時候。
叔叔英明神武,自然是不怕外戚干政的事情出現,可是,一旦形成祖制的話,等后代帝王當中出現了無能之輩,那時的結果會怎樣?
我們都贊美大漢王朝,可每一個大漢王朝的君主都圣明嗎?如果每個君王都圣明,還會出現魏蜀吳、兩晉南北朝嗎?
小侄的意思是,為我大唐百年、千年大計著想,外戚不得重用!再有才華也不能出任實職!
不但是外戚,還有內宮婦人、宦官,都要以律法的形式頒布永不許她們干政。并且成立專門的機構進行監督。
婦人干政的事情,史書上筆墨最多的當屬漢高祖的皇后呂雉了,可她既不是第一個更不是最后一個干政的婦人。
如果前朝文帝的皇后,不是偏愛楊廣、縱容楊廣,大隋天下何至于不足四十年而亡?
宦官的危害絕對不亞于婦人干政。從秦國繆毐的到東漢末年的張讓,宦官霍亂朝政的例子還少嗎?
宦官作為帝王的家奴,不應該有品級在身。如果這些宦官有了品級在身,他們的俸祿就要由百姓承擔。
百姓屬于帝王,但百姓只能為帝王效力,而不能為帝王的家奴奉上辛苦所得。也就是說,百姓繳納的稅賦應當充實到國庫里面而不是帝王的內庫。
在帝王、在世人的眼里,宦官是帝王的私奴?墒撬麄儺吘故堑弁醯乃脚移停蕦m之外的人敢不尊敬?最可怕的是,一旦有幼帝繼位,他最信任的是人肯定是身邊的宦官。
從漢武帝劉徹開始,為了傳位于劉弗陵,又怕其母親干權參政就殺了鉤弋夫人。于是子貴母死再加上幼帝繼位,就造成了宦官的權利膨脹起來。
這些宦官幼小進入宮中,他們能有什么學識?可偏偏他們是最能影響帝王的人群,如果不加以限制,王朝覆滅之期不遠矣!
李世民一邊聽一邊沉思,好一會兒他才說道:“誠然,你說的是百年、千年大計,可你的才華難道就讓我置之不理不成?”
“能被叔叔看重,小侄心中歡喜。可,這于國不利!
叔叔說,以皇子皇女的身份,不能與平庸之輩婚嫁。然而為了防止外戚作亂,可以換一種方式處理。
首先,這聯姻的對象不能是那些五門七望的門戶,也不能是三品、甚至五品以上的官員的子女,更甚至不能是百年以上的家族,因為他們都有著龐大的能力。若是某一朝出了昏君,就是他們作亂的時機。
其次,要找一些清貴顯耀的職位給他們。既保住了皇家的顏面又杜絕他們干政的機會。
再次,現在殿下有文學館,那些學士的職責是為殿下出謀劃策的。若是將有才華的外戚留在殿下或以后君王身邊做私人的參謀呢?
允許他們向君王進諫,但君王不可以政事相問。如此以來他們既無實權,又能為君王效力。就像小子現在這樣!
殷清風見李世民面無表情的坐在那里,他接著說道:“然而這樣就完美無缺了嗎?
不!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真的心存鬼胎,有沒有實權,都不會妨礙他們的野心。所以,小子建議皇室成立密諜機構。
這密諜機構的職能有對外與對內兩種。
對外,是指刺探我大唐周邊異國、異族的動態。
以突厥為例,若是偵知他們今年遭了雪災,那么他們定然會向我大唐侵邊,我大唐將士就要做好對敵準備。
對內,包括外戚在內的有實力家族,只要發現有人四處交接權貴、尤其是手握兵權之人,就要積極偵查清楚。
如此以來,君王就可以將其消滅于萌芽之中。”
李世民聽完久久不語:殷清風這話把他自己也賣了,可謂公心一片。至于國庫、內庫什么的,有區別嗎?還不都是我的?
李世民沉思了一陣,問道:“其他還好,這密諜機構,可謂不君子矣。”
“君王要考慮的是王朝的興衰、百姓是否滿意君王的統治,而不是君子不君子的問題。難道為了當一個君子,這王朝就不要了?一旦李氏王朝被推翻了,皇室的血脈后裔就眼睜睜的看著被殺絕了?”
這話是點睛之語,李世民沉思了一會兒,說道:“除了這些,你還有什么諫議?”
“不管圣人如何向天下人解釋更換太子的理由,叔叔要做的,就是讓天下人信服圣人的決定是正確的。
所以,叔叔要在頒布政令的同時,派人手到天下各處去宣揚。要讓盡量多的地方官員和百姓知道,在不久的將來,大唐將會出現一位賢明遠超前代歷代帝王的圣人!
李世民很激動。但他盡量控制自己,去順著殷清風的話去思考。
殷清風的意思很明顯,一個王朝突然更換儲君,不管是什么原因,終究是一個丟臉面的事情。只有在盡量短的時間內提高他的賢名,才能轉移人們的猜測。
這樣的話,不但挽救皇室的顏面,也能在快速增加他的威望。
李世民激動而滿意的說道:“帝國之論,出自你口。現在我與阿兄的爭奪已經結束,你對以后有何具體諫議?”
“第一,未來五年內,全力實施均田令的落實,保證每家每戶得到應得的土地畝數;全面完成農業新式耕作的推廣。
第二,未來五年內,將銀行遍布各州縣。
第三,未來五年內,完成人口登記,同時取消官奴,鼓勵私奴逃脫。”
李世民還以為殷清風會再次說出長篇大論,結果只三句就結束了。他等了好一會兒,問道:“這就沒了?”
殷清風反問道:“叔叔覺得太少了?”
李世民心說,當然太少了!好不容易解決了阿兄,正想大施拳腳,好好展現自己的雄心壯志,結果就三句話,而且還是早就討論過的事情,當然太少了。
“叔叔可知一句話叫做“帝王一句話,臣民跑斷腿”?”
“什么意思?”
“帝王要頒布一項政令,首先要知道要解決什么問題,然后再研究如何解決,最后才讓官員去落實。
這道政令對于各地官員來說,就是紙面上的幾句話,但想要完全的完成這個政令,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以新式農耕方式做例子。
首先,河北與江淮兩地,因為氣溫的不同、耕種的五谷不同、人口數量的不同、官員的能力不同等等,可能河北只需兩年就能完成,而江淮地區需要四年才能完成。
其次,叔叔又如何確定各地已經完全按照政令的要求,達到叔叔想要的結果?
所以,政令頒布之后,要給各地官員一個合理的時間去完成,然后再派人去檢查他們完成的情況。不能說叔叔在長安下達了政令,這個政令就能立刻落實的。
越是涉及到國計民生的政令,越不能急著制定,也不能急著去要求各地官員去完成。
前面的三件事,在小侄看來,如果五年內能完全落實,已經很不錯了。這三件事,對于絕大多數的官員和百姓來說,都是他們沒經歷過的,他們需要時間去接受、需要時間去認同。
而一旦他們真正體會到其中的好處,他們才會真心的支持。只有獲得百姓的認可、支持,他們才能從內心里感激頒布這樣政令的那個人!
李世民一邊認真聽殷清風解釋,一邊在琢磨,從沒接觸過政事的殷清風,是如何知道這些的。如果說帝國之論,尚且看做是出自少年的臆想,可涉及到政令的具體實施,就不是一個未涉世事的少年能知道的。
還有,剛才殷清風說他不能出仕的理由,這也讓他難以接受。
不管馬蹄掌、新式農耕、銅錢改制等,都可以看做是殷清風聰穎的緣故?墒窍胱龅娇辞迦诵碾U惡、面對名利不動心,就不是一個還不曾及冠的少年能說出來的話。
殷清風出身世家,的確不假?伤鞘邮鼘O,殷嶠絕對沒可能去教導他這些,就更別提殷元了。而且,從調查的結果來看,他在兩年前,不但沒有顯露出任何過人之處,甚至表現得比他阿兄更內斂木訥。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