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決定暫時不糾結仙人的問題,還是弄清楚火藥事兒吧。一刻不弄清楚,他的心里就一刻也不能安寧。
“那仙人為何要將火藥這等仙術傳授與你?”
殷清風心知最關鍵的戲肉來了。
這一關過得去,從此前方是坦途、過不去,就不是他自己一個人身死道消的問題了,還有月眉、還有杜伏威全家、還有山莊所屬的一些人,統統要丟掉性命的。他可不認為李世民會對他們手下留情。
“叔叔可知道,這世上什么事情是最難的?不是發明創造,而是一個新物品被發明創造后,人們是否接受它。”
殷清風沒有解釋什么是發明創造,他相信隨著他的講解,李世民會懂得這個詞匯是什么含義。
“從盤古氏劈開了混沌后,有巢氏讓我們的祖先不再居住在樹上、荒野上、山洞里燧人氏讓我們的祖先不再茹毛飲血華胥氏讓我們的祖先不再用禽獸的羽皮遮體
倉頡創造了文字魯班發明了云梯、鋸子、雨傘、石磨戰國時期出現的司南蔡倫的造紙術張衡發明了多級刻漏、渾天儀隋朝出現的雕版印刷
叔叔設想一下,沒有有巢氏、燧人氏、倉頡、蔡倫這樣的人出現,我們會不會比那些突厥人、南方蠻族更像野獸?
誠然,火藥可以用來開山裂石,也可以用來殺人。但刀劍矛槊弓弩最初被造出來的時候,目的不就是為了殺生嗎?為何沒人恐懼它們的出現呢?也沒人提議要銷毀它們呢?
而且,仙人也說了,即使他不將制作火藥的方法傳授給侄兒,各個道觀里的那些道士們,也已經發明了最簡陋的火藥了。假以時日,比這威力更大的火藥,一定會被人發明出來的。
所以,仙人說:面對新生事物,不應該是恐懼,而是積極的掌握它、控制它、為自己所用,為帝王所用。
侄兒正是了解火藥的威力,才邀請李叔叔陪同叔叔前來。這等利器,還是由叔叔來掌控為好。”
管仲提出農工商兵四民論,谷梁傳又分為士商工農,荀子王制篇亦有農士工商的說法,漢書食貨志上則云:士農工商。
本來,這些四民論,只是闡述“民”的分工不同而已。但從東漢開始,“士”為上等人,“農、工、商”為下等人,則逐漸成為一個“共識”,而在明清時期更是到達了頂峰。若不是還有奴婢制度的存在,這三類群體,在“士”的眼里,就是賤民。
當然,唐朝的時候,農、工、商是屬于良民的。但與“士”的這一“貴人”相比,還是“賤”了許多。
李世民的出身與閱歷,決定了他對“工”的認知。所以,殷清風開篇的那一段話,他聽聽就算了,他關注的是最后那三段話。
“你是說已經有道士那個發明了火藥?”
很好,他已經會使用“發明”這個詞匯了。
殷清風在心里給自己點贊后,說道:“之前仙人說:“道家”非道教。道家講究的是探索與領悟這天地間的“大道”,而道教則是逆天而行尋求長生。
尋求長生的道士們,以金石、草藥煉丹,還說什么“以烹煉金石為外丹龍虎胎息、吐故納新為內丹。”等等,實屬旁門左道、落于下乘。
道士們煉的丹藥,不但不會讓人長生,反而會送了性命。最出名的邪丹,就是流行于東晉的五石散。
雖然他們這種所謂的修行方式是錯誤的,但他們也在煉丹的過程中掌握了火藥的制作方式。”
說著,殷清風從書桌的抽屜里取出一張紙遞給李世民,“火藥的配方很簡單:十五份的硝石、兩份硫磺與三份木炭。”
李世民趕緊接過去。
紙上除了記載三種成分的比例,還有具體提純的方法和制成火藥的全部步驟。
木炭就不用說了,李世民隱約的都知道什么是硝石與硫磺,“就這三種東西混在一起,就變成威力未必的火藥了?”
李世民不敢置信的看著紙上的內容。
但是,隨之而來的憂慮,卻縈繞在他心間。
“雖然這小子說,那些道士目前掌握的只是最簡陋的方法。但誰敢保證他們不會研究出更好的方法?不行!得對那些道士進行控制!若是制火藥的方法流傳到民間,以后面對的敵人的手里拿著的就不是刀劍了,而是火藥!
可世人都認為道教傳與李祖,而李祖又是皇室的先祖。想要控制那些道士,恐怕會很難啊”
李世民出了一會兒神,等他無意間看到畢恭畢敬的殷清風,心中一動,“既然道教不是李祖的衣缽,那仙人有沒有說該如何對待他們?”
李唐王朝建立的初葉,社會尚未完全穩定,邊關和西域各民族之間戰亂頻頻。不但統治階級的統治思想尚未統一,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在道德信仰方面出現了越來越大的困擾。
軍隊建設雖然可以對民眾形成威攝力,但是卻不能讓人們從內心里形成共識,來支持李家王朝的世代和諧繁榮。強盛的大唐王朝需要有強有力的信仰來支撐國家政權的統一。
出于穩固政權的需要,李世民迫切需要一種學說,用以保佑李氏王朝的江山能夠千秋萬代地傳承下去。這種需求,在外在上的表現,就是文化出現了堵塞。
近三百年的戰亂,讓儒家一統天下的地位被搖撼了、醉生夢死的東晉人又興起了玄學、而佛教的觀點同樣被大多數人接受。但到底以哪種思想來治國呢?
被視為國教的道教信仰的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強調“天人合一”,主張的是無為而治,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可這對當時穩固局勢與發展經濟無濟于事。所以,道教在第一時間,就被李世民排除在外。
在隋末的戰亂之中,佛教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礙。李唐開國以后,限于當時的經濟條件,也對佛教的發展作了一定的限制,如武德九年,李淵接受著名的反佛斗士傅奕的意見,頒布了沙汰僧道詔。
但是李世民繼位后,立即宣布廢止這一詔令,開始度僧立寺,廣事弘持。據說,全國寺廟的數量,在鼎盛時期,竟然達到了三千七百十六所,光長安城內的僧寺與尼寺就超過百座。
他最初的目的,只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紀念去世的慈母。但隨著道教思想被他否定,他的視線轉移到了已有著千年基礎的佛教身上,試圖以佛教理論來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
但是,他很快又發現,佛教的理論也對治理天下沒有益處。
而此時,隨著科舉制度的實行,體內流淌著胡人血統的李世民,這才認可儒家思想用來治國,還是不錯的。
所以,他在貞觀十一年頒布了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詔。宣布“自今已后,齋供、行法、至于稱謂,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
在他看來,既然佛教也指望不上了,還不如把道教排到佛教的前面,以示皇室對老子的尊崇。
也正是李世民這種認知的轉變,以儒家為代表的漢文化,才在貞觀后期得以慢慢恢復。
現在李世民問他仙人如何對待道教,還真險些把殷清風給問倒了。在他的計劃里,建立新的思想體制,是必須要進行的,但絕不是現在。而且,也不簡單的是將道教與佛教拍倒在地就完事兒的,儒家思想也要他被他踩在腳下的。
但既然李世民開口詢問了,他總得有個說法。
“道教雖非道家正統傳承,但存在就是合理的。世人不知道家與道教的區別,就造成里道教雖非國教,但其地位崇高。若貿然壓制道教,皇室無法向世人解釋。
而且,那些道士除了煉丹之外,很多人都熟知草藥與精通醫術。
所以,仙人說:可以讓他們專門研究醫藥。”
李世民在心里默念了一遍“存在就是合理的”,然后又提出了新的問題:“專門研究醫藥?這倒并無不可?那該如何進行呢?”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