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當晚和第二天清晨還要幫李世民三人再鞏固一番,所以殷清風與月眉要留宿在宮里。
平生被第二個異性碰到羞羞的位置,長孫氏到了晚餐的時候才露面。
席間,恢復了端莊雍容的長孫氏說道:“嬸嬸想問一下,仙人是否說過這三套養生術可否傳與他人。”
殷清風假裝回憶狀,說道:“侄兒當時沒問。不過既然仙人當時沒說可以也沒說不可以,那,就是可以嘍”
長孫氏呆了一下,然后咯咯的笑了起來,“你就不怕曲解了仙人的旨意,而遭受懲罰。”
殷清風正容的說道:“仙人的胸懷,凡人自然是不能揣測的。但,孝悌慈愛乃人倫大道,就是仙人還是凡夫俗子的時候也要遵守的。所以,侄兒并不擔心。”
長孫氏點點頭,修道之人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傳說,想必仙人是不介意將養生術傳給父母兄弟的了。
想到“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長孫氏心中一動,問道:“清風說那仙人是師承李祖,嬸嬸好奇的問一下,李祖可有其他傳人?”
殷清風搖搖頭,說道:“侄兒不知。”
仙人本來就是無中生有的,哪里還有什么師兄弟啊。但他既不能說有也不能說沒有。回答有或沒有,都得另編一些謊言出來,太麻煩,不如給個模糊的答案,讓他們自己猜著玩兒去。
長孫氏倒也沒有失望的表情,她又問道:“聽你叔叔說,那仙人尋遍了天下才將仙家學識傳授與你,但為何沒有將成仙之術也一并傳下?”
“咦這孩子竟然找到漏洞了?”
殷清風在心里嘀咕了一下,裝作四下瞄了一眼樣子,然后低聲說道:“仙人說:上古以來,人人皆可修仙,但需要自行領悟修仙大道,所以成仙者并不多。
道祖自從悟道之后,便想著澤被世人,才有了道家的傳承。
侄兒之前對叔叔說過,道教非道家。這句話后來仙人對侄兒解釋說:修仙不但需要領悟道術,還需要天地元氣的支持。道家的傳承到了東漢末年的時候,因為天地元氣不足,從此凡人再也不能修成仙果了。”
長孫氏吃驚的捂著嘴,不可思議的看著殷清風。李世民也被什么天地元氣給弄懵了,有些發傻的坐在那里。
“仙人說:天地元氣是玄之又玄的存在,凡人理解不了,讓侄兒就不要探究了。但天地元氣為何不足,仙人卻是向侄兒解釋了。
仙人說:東漢末年的時候,天下有六千余萬的黎民,但到了司馬晉朝建立時,十不存四。那些冤死的魂魄并沒有消散,而是變成了一種叫做“戾氣”的存在。正是天地間充盈了這些戾氣,才造成了天地元氣的缺損。”
李世民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直勾勾的看著殷清風,長孫氏則好像發現了驚天大八卦一樣興奮。
“仙人說:世人想要修仙,只能等天地元氣重新恢復。否則,空有成仙之術,也修不成仙。”
李世民急聲的問道:“仙人可曾說,這天地元氣何時能恢復!”
長孫氏也一臉期盼的看著殷清風。
殷清風長嘆了一聲,然后說道:“仙人說:本來司馬晉朝之后天下若是不再動蕩,倒是有希望在三至四百年內得以恢復。偏偏司馬氏無德,招致胡人南下,人間再次經歷了兩百余年的殺戮。
本來,楊隋若是將天下坐穩了,仙人也會留下仙旨的。只可惜”
說到這里,殷清風假裝興奮的說道:“仙人說:似乎冥冥中有道祖的庇佑,現在的新王朝竟然是道祖的后人建起的。所以,他不想再出現楊隋二世而亡的悲劇出現。所以就”
“所以就將找到了你?”
李世民與長孫氏齊聲說道。
“咦?這倆孩子都會搶答了耶”
殷清風假裝羞澀的點點頭。
“呼”
兩個很聰明的小盆友長出了一口氣。
但李世民隨即問道:“那仙人有沒有說,這天地元氣要何時才能恢復?”
“嗯李世民小童鞋問得好,點贊!”
殷清風正容的說道:“仙人令侄兒輔佐叔叔,便是想建立一個長久存在的大唐。世人若想再度修仙,非八百年后不可。”
“哦”
李世民失望的“哦”了一聲,看來這修仙是沒他什么事兒了。但長孫氏興奮的看著李世民,說道:“二郎,那豈不是說,大唐最少會存在八百年嗎?”
李世民想想也是啊,“八百年后才能修仙。若八百年后李唐被推翻,天地間豈不是又充滿了“戾氣”?這么說來仙人傳下的學識,至少可以保證李唐能傳承千年?
千年啊自古以來,何曾有千年王朝的存在?怪不得這小子說,要輔佐某建起一個永世存在的帝國呢!”
想到這里,李世民一臉斗志的說道:“從今開始,你我翁婿二人齊心建立一個不被推翻的帝國!”
殷清風無奈的站起來,深輯一禮,說道:“清風誓效死力!”
這個話題結束后,席間長久的沉默了下來,各人想著各人的心事。只有月眉是最興奮的那個人。
月眉已經習慣了殷清風將所思所想講給她聽,但剛才的什么“仙人”、“修仙”、“天地元氣”、“輔佐”她從未聽殷清風提起。要不是場合不對,她早就問個不停了。
她嘴上不能問,但心里很興奮。李世民最后那句話的意思,豈不是說以后郎君是太子最信任和最倚重之人?、
在月眉崇拜的看著殷清風的時候,長孫氏打破沉默,“雖然清風肩負仙人的重托,以你這般年齡還是時常與同齡人多走動為好。”
殷清風弄不清楚她為何起這樣的話題,他無奈的說道:“侄兒身負仙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侄兒的性情不善于交際。”
長孫氏眨了眨眼,說道:“嬸嬸好奇的問一下:既然清風得到仙人傳授,為何不自立一個王朝?”
“我擦!你這哪是好奇啊,你這要小爺的命啊!”
殷清風沉穩的說道:“第一,還是侄兒的性情的原因。以侄兒的性情來說,莫說是領袖一國之民,便是與人交際都讓侄兒為難。
第二,仙人在蕓蕓眾生中選擇侄兒來輔佐叔叔,便是看中侄兒這平和的性情。
第三,仙人也曾警示說:若侄兒自持得到仙家傳授,便為所欲為,則會像前人一樣遭天譴的。”
李世民問了一句,“像前人一樣遭天譴?”
“是的。若侄兒像嬸嬸說的那樣自立王朝的話,在仙人看來,是一種失德的行為。而失德之人,即使本人不遭天譴,其后人也逃不過的。”
李世民追問了一句,“那哪些前人造了天譴?”
“以王莽、司馬懿、楊堅三人為代表,凡是江山得來的名義不正之人或其子孫便是這樣的下場。”
對于這三人,李世民和長孫氏通過史書了解的不少,但他們想聽聽殷清風有什么“高論”。這回是長孫氏問道:“請清風具體說說。”
““西漢皇室既失其鹿,有德者自當逐之。王莽也“逐鹿”了,但成則為王敗則為寇。他最終沒有將漢室吞入腹中,自然算作是無德之人。
西晉雖是司馬炎建立的,但司馬氏不臣之心卻是傳自司馬懿。所以,失德之源頭在司馬懿身上。所以,西晉自從建立后,便一刻也沒得安寧。”
長孫氏打斷他,問道:“魏武帝可算失德之人?”
殷清風說道:“曹操生前只加九錫,非是他不能稱王稱帝,而是他自認自己始終是一個漢臣。死時身份是魏王,不是“魏武王”或“魏武帝”。而且,即使曹丕篡位,也善待了獻帝的后人。
而隋文帝楊堅則不同,他幾乎屠盡整個宇文皇族。北周皇室的氣運已盡,文帝占據天下就好了,為何非要暴虐殺人呢?而且,北周靜帝還是他名義上的外孫。
侄兒既胸無大志也不想自己短壽,更不想禍及子孫。僥幸得來的學識盡獻于叔叔,得一世富貴便知足矣。”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