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永世帝唐 第二百八十一章:市政工程

作者/清風逸之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殷清風只驚訝了一會兒,就默認了李世民給他指派的任務。

    回到西院的書房后,他立刻找出筆尺畫了起來。在回來的路上他已經想好了,既然要玩兒就玩兒一把大的。

    他想玩兒的,就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里,一個歷代都高度重視的問題:城市供水問題。

    早在春秋戰國年間的管子里,對于城市供水,就有嚴格的理論:鄉山左右,經水若澤,內為落渠之寫,因大川而注焉。也就是說,中國古代的城市,必須要建立在一個水渠縱橫的水地帶,方便供水和排水。

    長安城本身就號稱“八水繞長安”,所以,長安城的水源可以說是非常豐富的了。

    隋朝修建長安城的前身“大興城”時,就依托周邊八條水脈,開鑿了“龍首渠”“清明渠”“永安渠”三條運河。待到唐朝建國后,又開鑿了黃渠和漕渠。

    整個長安城里,就有五條水渠貫通。然后每一條主干水渠,又分成了若干條支流。

    這樣整個長安城,就成了一個空前水縱橫的城市。從皇城園林到各個市坊,都能看到水流踹急的水渠。這強大供水條件,為之前中國各類城市未見。

    除了水渠外,長安城的井水也非常發達,各個里坊里都有水井。長安市民的日常飲水,主要還是以井水為主。而且在當時的長安城里,主要的宮殿周圍,也都水井遍布,除了提供飲水外,也有消防應急作用。

    除了水渠和井水外,長安城還有另一個供水模式:湖泊。四通八達的長安水渠,也令許多水流匯聚起來,形成大的湖泊,比如東西市的放生池、興慶宮的龍池、芙蓉園的曲江池和大明宮的太液池等等。

    水縱橫的水渠,家家水井的布局,外加景色宜人的湖泊,百萬人口規模的大唐都城長安,就這樣成功解決供水問題,拔地而起為古代東方世界最為繁華的大都會。

    如果有人去過蘇州,又見識過長安,一定會把兩者進行比較。

    不同于長安的人工斧鑿,江南水的中心和全國河流最密集的地區的蘇州,完全是利用大自然賦予它的有利條件建起來的一座城市。

    蘇州城內不但河道縱橫,而且有眾多的湖泊:西隅的太湖和漕湖東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陽澄湖、金雞湖、獨墅湖。

    所以,蘇州不存在供水問題,也不存在排水的問題。

    但長安就不同了。

    長安城的供水系統的確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成功的建城典范,但是,它和現代中國的城市一樣,都不注重排水。

    現代的新聞里,時常會聽到某某城市在急降雨之后出現內澇的現象。這個問題的根源,除了要把一定的責任推到古人的身上外,也有現代官員短視的原因。

    大唐雙龍傳里,描寫過寇仲和徐子陵在洛陽城里鉆過下水道,或者是楊玄感的密道的經歷,但,那是作者在瞎胡扯。中國的城建史上,從未重視過排水的問題。

    包括長安、蘇州在內,中國古代城市的排水系統實際上是和供水系統混在一起的,生活廢水與生活用水都在同一條水渠、河流里流淌。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古人不注重排水,除了意識上的認知不足外,恐怕也與他們觀念有關。古人認為,地表之上是人間,而地表之下是另一個世界。既然是另一個世家,那么,作為陽間人,就不要輕易去破壞除了埋葬親人的需求外。

    人類歷史上,真正重視排水問題的,是近代的歐洲人。

    十九世紀,隨著工業化發展,德國城市化進程加速,城市衛生系統不堪重負。霍亂、傷寒等疾病在德國城市中頻繁爆發。建立完善的城市供排水系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一八四二年,在英國工程師的規劃下,漢堡率先建起了最初的城市排水系統和第一個污水處理廠。

    雖然當時設備簡陋,并沒有徹底解決水污染問題,但這樣的設計理念仍然具有里程碑意義,很快就被歐洲和美國的一些城市所學習。

    一八六七年,法蘭克福建成了第一個系統性的現代化下水道系統。該系統將污水進行分類疏導,最后排入河流,并與整個城市的排水系統進行整合,極大地提高了效率。可以說,德國開啟了城市排水系統現代化建設的新起點。

    殷清風在東宮時向李世民諫議以芙蓉池為起點向城內供水,但是等他接了任務后,他又改主意了。

    不算駐軍,長安城現在的人口只有三十多萬。而且,這三十多萬人里,還有一大半是那些官員的家眷,以及他們的仆役。真正可調動的剩余勞動力并不多。

    同樣,長安城周圍的自由民也不多。那些城外的居民,更多的還是各個勛貴家里的佃奴。

    如果城內城外同時動工的話,在解除了“調”之后,以官方的力量是很難招募到足夠的人手除非那些勛貴愿意將佃奴派出來。

    但是殷清風不同。他除了掌握著梧桐新村的佃奴,那十六家武勛的佃奴他也可以支配。

    考慮到九月之前屬于多雨季節,他打算在入秋后開始著手進行排水系統的建設,然后利用五到六個月的時間來完成。

    城市里的排水系統不是只挖幾條下水道那么簡單,它是指排水的收集、輸送、水質的處理和排放等設施以一定方式組合成的總體。各級排水溝、地下儲水庫、排水閘、抽排泵站和排水容泄區等等組合在一起才能構建一個完整的排水系統。

    排水系統的工作程序是:排水區的多余水量匯入各級排水溝或經地下儲水庫后,再由排水閘或抽排站排至容泄區。

    現在長安城的南四排坊區是無人區,要么是墳塋地、要么是果園、要么是農田。他打算將其中一個或幾個坊區挖成地下儲水庫,然后上面蓋上預制板后再回填。

    這樣的做法是,既完善了排水系統又節省了居住空間。隨著大唐越來越繁榮,南四排的坊區早晚要住滿了人的。而且,挖掘出來的泥土完全可以就地燒制成磚頭,這樣可以節約很多工時。

    排水管道和地下蓄水庫完成后,就要考慮廢水的最終排泄問題了。

    長安城的地勢,東、南高而西和北面低。北面是皇宮,那么,排水系統只能從西北方向尋找出口了。

    他的計劃是,修復漢朝的昆明渠后,上游渠段為城里的進水渠,而下游段為排泄渠。如此以來,就需要挖掘一條長長的地下通道。

    再加上城內的密布的地下排水管道,他就不知道唐人是否能接受這種“破壞風水”的行為。雖然這時還沒有“龍脈”的說法,但玄學可是研究周易的,保不齊就會有人蹦出來打倒他這個“破壞大唐國運”的家伙呢。

    好在他家里還住著呂才這位研究風水專家,他向李世民陳詞之前可以先咨詢一下呂才。如果呂才認為沒關系,他就大膽的向李世民提出修建地下排水管道的事兒,如果呂才認為不可以,那就說服呂才,然后讓呂才出面去和反對者斗嘴皮子去。

    解決了排水系統的構思后,殷清風在琢磨要不要在長安城搞出“自來水”系統。

    飛渠又稱飛槽、架槽,也叫過水橋、高架渠、輸水橋。

    王禎農書稱為架槽,即今之渡槽。古代飛渠多為木制。水經渭水注記載漢長安西南有“飛渠引水入城”,是見于記載的我國第一條渡槽。

    飛渠兩端與渠道相接。輸送渠道水流跨越河渠、溪谷、洼地和道路的架空水槽。普遍用于灌溉輸水,也用于排洪、排沙等,大型渡槽還可以通航。渡槽主要用砌石、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等材料建成。

    世界上最早的渡槽誕生于中東和西亞地區。公元前七零三年,亞述國國君立下令建一條四百八十三公里長的渡槽引水到國都尼尼微。渡槽建在石墻上,跨越澤溫的山谷。石墻寬二十一米,高九米,共用了兩百多萬塊石頭。渡槽下有五個小橋拱,讓溪水流過。

    古希臘的許多城市建也有良好的渡槽,但古羅馬人最為認真,把供水系統看作是公共衛生設施的重要部分。

    羅馬第一條供水渡槽是建于公元前三一二年的阿庇渡槽第十條也是最后一條則是公元二二六年建成的阿歷山大渡槽最長最壯觀的是建于公元前一一四年的馬西亞渡槽。

    在現有的條件下,他想建起自來水系統,必須要使用飛渠和水塔。

    長安的“自來水”水源依舊是來自于芙蓉池:從芙蓉池向各個坊區架設飛渠,將水注入各個坊區的水塔里,然后再從各個水塔向每家每戶鋪設進水管道。

    殷清風按照他的設想勾畫之后才發現事情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簡單。

    如果按照他的設想,整個長安的上空將布滿了縱橫交錯的飛渠。他想象了一下這個畫面,感覺只有一個:李淵和李世民是打死都不會讓他這么做的。

    破壞地下的風水就算了,還讓皇帝出行時都從飛渠下鉆來鉆去的,這像話嗎?

    于是乎,殷清風只能放棄這個想法了。還是老老實實的想著怎么把李世民交代下來的任務完成吧。

    可問題又來了:殷清風可不想成為“包工頭”,這個鍋得別人來背。

    雖然唐初時,工商的地位還沒有低賤得那么令人發指,可他沒有時間啊。

    一幫熊孩子要看著、要教導,馬周時不時的破門而入和他爭論論語的解讀,而呂才現在已經開始學習幾何了,也會時不時的來找他請教。

    他想來想去,還是把新婚燕爾的徐孝德請來吧。

    在李世民東征高麗的時候,就派徐孝德籌備后勤工作,可見他的統籌能力還是不錯的。再把任云舞搭配給徐孝德做副手,他再坐鎮幕后,相信能完美完成這個任務的。

    7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石市| 明溪县| 同德县| 封开县| 抚远县| 永仁县| 贵南县| 桓台县| 林周县| 秦皇岛市| 竹溪县| 西林县| 佛坪县| 大丰市| 阳江市| 牟定县| 丰原市| 兴隆县| 灵石县| 朝阳县| 祁门县| 新平| 绥滨县| 仙居县| 沙坪坝区| 巴彦淖尔市| 大余县| 海盐县| 嵊州市| 喀喇沁旗| 昔阳县| 江安县| 邹平县| 太和县| 勐海县| 太湖县| 绥芬河市| 鄯善县| 鸡东县| 石屏县| 奉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