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氏族人的心怦怦亂跳。
不是被學生們響亮的聲音嚇的,而是出自對李世民的恐懼。
他們出生在北周,經歷了北周和隋朝,以及現在的李唐。對這三朝的官制等深有體會。
宇文泰為了向世人顯示宇文氏的nn并非僭偽,他采納了蘇綽、盧辯等人的諫言,依據周禮制定了新官制。
這套新官制拋棄了魏晉以來的官職名號,仿周禮設立六官:宇文泰為太師、大冢宰,李弼為太傅、大司徒,趙貴為太保、大宗伯,獨孤信為大司馬,于謹為大司寇,侯莫陳崇為大司空,余官稱號也都仿照周禮。
但他并不是將秦漢官制一概廢除,而是參照使用,尤其是地方官職仍行秦漢舊法而不變。
在官制革新之前,宇文泰又作九命之典,以敘內外官爵,即將官吏的等級分為十命,正九命和九命。命數多者官高,如柱國大將軍為正九命,驃騎、車騎大將軍為九命。
命實際上就是品,不過,品以正一品為最高官,命以正九命為最高官。
同時,宇文泰在革新官制之際,將地方官吏任免之權收歸中央,加強中央集權。
隋文帝在謀奪宇文氏的江山后,立即廢除了北周的天、地、春、秋、冬、夏六官制,創建了三省六部制。
在州縣,北周制設州、郡、縣sn地方官署。開皇三年,文帝聽從河南道行臺兵尚書楊尚希的諫言,廢除郡級官署,改為州、縣二級制。州設刺史,縣設縣令。
同樣是開國之主,隋文帝即位后創三省六部制、三年后又確立郡縣制,而李淵為帝多年,各政制全無革新,幾乎全部因襲前隋制度。這,就是各世家輕視隴西李氏的根本原因。
李唐的官制依然是三省六部制、地方依然是郡縣制、土地政令依然沿襲均田令、官吏選任制度依然是前隋的科舉制、就連律法也是在開皇律的基礎上增加了“五十三條新格”而已。
租庸調中的“庸”于前隋開皇二年試行“租”和“調”雖然不是始于前隋,但前隋承襲北周,李唐又承襲了前隋。
連一國之根本稅賦,都沿襲前制,李氏可有帝王之相?
各世家經歷了多朝多代,從各項制度上就能體察出這些nn的國祚是否長久。
李唐內有無能開國之主、子嗣奪嫡儲位未明,外有大小家族把持地方、民心不穩,各世家豈會相信李唐的國祚能長久?
雖然李淵在武德四年廢除隋五銖而鑄開元通寶,但這改變不了世家對隴西李氏粗鄙的認知,因為這是每個皇者應該做的舉措,根本不值得頌揚。
而后來推出的錢幣令,雖然較開元通寶更有效的解決錢荒的困局,卻收回了世家鑄錢的權利。世家依然痛恨李氏。
至于新式農耕,只不過是深化了均田令而已,無非是額外重視五谷產量罷了。
后來,雖然李世n外奪嫡成功,但在世家眼里,這只是李唐混亂的開始。當年的楊廣不也如此嗎?
太子楊勇好學,善于寫詩賦,性格寬仁和后,率意任情,與李建成何其相似?
楊廣陷害兄長成為太子后,依然韜光守拙。一面曲意討取文帝歡心和信任,一面爭取群臣支持和民心n?杉次缓筮不是一樣立即興建洛陽城和開鑿大運河?
同時,他登基之初,就宣揚“乾道變化,陰陽所以消息,沿創不同,生靈所以順敘。若使天意不變,施化何以成四時,人事不易,為政何以釐萬姓!”
后來他又推出科舉制,雖然天下世家痛恨無比,但面對大一統的皇權,他們只能忍受。
好在,楊廣的昏庸很快就顯現了。
大業七年,他以“高句麗本為箕子所封之地,今又不尊臣禮。”為由,下詔舉全國之力,征兵派役,備戰高句麗。
三征高句麗后,楊廣倉皇出逃,楊氏江山不復存在。
再觀李世民呢?
先是暗中壓迫韋氏獻上土地、廢除奴婢,現今又暗中培養賤籍之子以教化四方寒門子,接下來呢?他會如何?
李唐先奪世家鑄錢之權,再斷世家籠絡仕子之路。世家可以暗中資助各地反王推翻楊隋,就能等待機會推翻李唐。
李世民,在自掘墳墓!不出數年,必成墳中枯骨!
韋綱與韋津幾人暗中交換眼神,這殷清風小兒必須遠離!
這小兒現有李世民看護,暫且奈何不得,且隨他心意。待李唐有所異動,就是韋氏復仇之日!
韋綱、韋津等人年老成精,韋挺等人又宦游官海多年,很快就在無形中達成一致。
但具體細節,還要等離開這里再詳細商議。
而這時,殷清風在臺上繼續說道:“你們還有半年的時間,為你們以后的夫子生涯做準備。這半年,你們就在這學堂里做助教,完成從學生到夫子的轉變!
如何分散這些學生,還是一個細致和繁瑣的工作。
不是單純將這些畢業的學生和他們的家人分派到各地就可以了。要考慮男女學生之間未來結合的問題,還要考慮他們的弟弟妹妹的年齡適合走多遠的路。
除了這些,如果他們的弟弟妹妹是可造之材,他們就不能分出去。等這里未來升級出初中部后,他們要頂替某些崗位,教導小學部的學生。
好在他還有半年的時間來比對參考各種檔案信息,再做最后的安排。
“半年后,你們就要離開這里了。不要悲傷。
別的佃奴之子,致死也不識一個字別的佃奴之子,這一生也住不進兩層高的房屋別的佃奴之子,永遠不可能過上一日三餐中兩餐有葷食的日子別的佃奴之子,更不能成為教導學生的夫子。
你們還比這世間絕大多數的寒門子都幸運。
那些寒門子,九成沒有的機會那些寒門子,要終日勞作到死那些寒門子,要為一日兩餐發愁那些寒門子,以后見了你們要尊稱一聲夫子”
說到這里,殷清風也有些小激動。
“本侯在你們結束學業之際,送你們個字:明德礪志,求知篤行。
明白做人的道德和德行,用來磨礪自己的志氣,用堅定的腳步在求知的路上走得更遠。
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做人要腳踏實地,明道理,懂德行,唯有堅定自己的志向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去。要做到:不為物喜,亦不為己悲!”
剛才還懷有別樣心思的韋氏族人沉默了。
“別的佃奴之子”和“那些寒門子”的對比倒也罷了,無非是李世民在收買人心。
“明德礪志,求知篤行!笨捎啥Y記中庸中“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倍鴣怼?伞安粸槲锵,亦不為己悲!,卻需要豁達的胸襟、處事的深遠才能說出這樣深奧的話來。
殷清風才年歲幾何?
他們可以和其他世家一樣不看好李氏,可如何看待做出“手杖詩”和說出“不為物喜,亦不為己悲!钡囊笄屣L?
殷清風有三個結局:李氏亡,他亦亡李氏亡,他還在李氏長存,他長存。
李氏的存亡,尚在兩可之間,但殷清風若沒有為李唐殉葬,韋氏該如何擺正位置?
“你們年華正好,本侯的年華也正好!今日與君一別,他日再、見!解散!”
殷清風本想讓韋綱或韋津上來講幾句,但想一想他又作罷了。鬼知道他們會說些什么,到時候是阻止還是不阻止?
“拜別阿郎!”
畢業的學生,轟然作別。
響亮的聲音,驚醒了沉思的韋氏族人。
他們抬頭看見,距離大門最近的一隊學生排著整齊的隊列,和踏著整齊的步伐,魚貫走出大門。
接下來,依照距離大門的遠近,一隊隊學生消失在眼前。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輪到順序的學生依然無聲肅立。
當最后一隊學生向殷清風行禮作別后,韋氏族人的心沉重到了極點。
百戰萬勝的楊隋、李唐的兵卒們可能做到這種程度?
誰訓練的他們?
這是學生還是兵卒?
殷清風為何沒有露出半絲的驚詫之色?
太可怕了!
拜別阿郎。
殷清風沉默在臺上。
學生們在臨別之前,用“拜別阿郎”告訴他:他永遠是他們的主人?
“殷侯!币晃慌處煷驍嗔艘笄屣L的思考。
她是接替王雄涎的妻子,現在學堂實際的負責人。
讓殷清風尷尬的是,他不記得這女教師的名字。他含糊的說道:“請說!
那女教師有些緊張,“妾身可否請殷侯將“明德礪志,求知篤行。”和“不為物喜,亦不為己悲!眱删渚乐再n下。”
韋氏族人眼睛一亮,見字如人。
前漢揚雄說過:“書、心畫也。”既“字如其人也”。意謂人與字,字與人,二而一,一而二,如魚水相融,見字如見人。
賢哲之士的字,溫和醇厚英雄豪杰的字,沉著剛毅脫俗奇人的字,磊落灑脫文人學士的字,清俊秀麗。這道盡了“字如其人”之意。
王右軍、虞世南字體馨逸,舉止安和,蓬蓬然得春夏之氣,即所謂喜氣也歐陽父子險勁秀拔,鷹隼摩空,英俊之氣咄咄逼人。
字,又是書者情緒的流露。
王羲之作六篇名作時,寫樂毅則情多怫郁,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告誓文情拘志慘。所謂涉樂方笑,言哀已嘆!
兩見殷清風,其皆語出驚人,但他的字呢?若是親見其手書豈不是能勘破他的才學與心境?
韋綱遞了個眼色,韋文宗站起來,“殷侯,這位娘子所言極是。文宗亦覺這兩句激勵人心之言,當現與世人!
殷清風不會認為這個女教師在拍馬屁,但韋文宗嘛他看了一眼滿心期待的韋氏族人,“也罷。”
韋氏族人心喜,機會來了。
“不過,待參觀完這里和宴席結束后,清風再獻丑!
只要你寫就行。早一會兒晚一會兒都無礙。
殷清風讓月眉五人先回去,他帶著韋氏族人向教室走去,“當初匆忙建造,有些簡陋。”
在一間教室外,韋瓚指著門框上的“二年二班”問道:“這是”
殷清風看了一眼,解釋道:“孟子滕文公上中:“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但清風取“學堂”二字命名這所庠序,則是出自: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一中:“始文翁為蜀守,立講堂作石室於南城。永初后,學堂遇火,后守更增二石室。”。
而“年”與“班”,則是學年和班級的意思。
學年表明學生是在哪一年入學的。
新學生入學后為一學年,到了次年則為二學年,以此類推。
而班級二字,則是清風引申漢代官位的等級而來。如,東漢的荀悅的申鑒政體中有:“高下失序則位輕,班級不固則位輕。”。”
韋氏族人又是一驚。
短短幾句話,包含了孟子、水經注、申鑒三部典籍。這怎么可能?
孟子還好說,畢竟是先賢之書聽說潼關外大河之橋是他的部曲修建的,觀看過水經注也可以理解。但申鑒可是被世人稱之為“小道之可觀者也”,他也曾閱讀?
讀這些書,或許還不可怕?膳碌氖牵龅搅藢W為己用!這可是最高的境界!
想要學有所成,第一要博覽群書,第二要廢寢忘食、孜孜以求。如此堅持多年后,才能做到學為己用。
他到底多大年紀!他不可能為了標新立異而專門找出這些典籍來闡釋新意吧。
等進了教室,韋氏族人又愣住了。
黑板、階梯教室、講臺這是學舍?
殷清風一一講解后,又帶著他們去了學生宿舍。
這些宿舍是特意為城東農莊的孩子們建造的。
直接上了二樓后,殷清風說道:“建造這里時,水泥還沒有問世。”他跺了跺地板,“否則就不會使用木質地板了。
現在清風手下的人,已經用水泥做出榫卯狀的構件,若是再建造這樣的房屋,即使有劇烈的地動,這房屋也堅固無比,不虞有崩塌的危險。”
用水泥做出榫卯狀的構件?那豈不是說,未來所有的房屋都可以用水泥代替木材?
上到公卿,下到庶民,每建造一座房屋都要使用水泥,這、這何等的收益啊
恨!太恨了!當初韋氏怎么沒想著要加盟水泥呢!14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