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永世帝唐 第四百四十八章 韋氏效忠

作者/清風逸之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開學的前一天,韋氏的學生們也到位了。

    學生沒有多少,六七百個,但送行的人不少。

    殷清風看著韋綱和韋津若有所思。

    不但他倆來了,他第一次去韋曲時見到的人都來了。

    這些韋氏族人表情自然的與殷清風見禮,心中卻滿是悔恨。

    上次梧桐新村之行,他們以為抓到了殷清風的把柄與短處,暗中謀算著如何與殷清風疏遠。

    他們對殷清風的才能是五體投地的敬佩,但他們也堅信想要消滅世家的李世民是在自尋死路。當李唐倒下,當天下士族剿滅李氏時,殷清風的命運是注定的,他們無能為力。即使與殷清風是姻親,也不敢救他。

    當傳來李世民賜下鐵券時,他們冷靜的旁觀當李世民賜下燕氏時,他們依然如此。李世民對殷氏對殷清風越是恩寵,在他們看來,殷清風與李世民同赴黃泉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一些。

    他們還要從殷清風手中獲得錢財,沒有趁機落井下石,已經是善意的回報了。

    可當得知城中那些頂級的外戚暗中聯合時,他們有些坐不住了。就在他們有所行動時,恰時歸來的韋云起發話了:無兵權在手,不宜輕動。

    當初,尉遲迥盡起十五州數十萬軍隊、又有滎州刺史邵公宇文胄、申州刺史李惠、東楚州刺史費也利進、東潼州刺史曹孝達,各自據州響應又向北交結高寶寧,聯絡突厥向南聯絡陳國

    尉遲迥還是敗了,他沒有守住宇文氏的江山。

    當初,楊玄感收編隋軍降眾,招募百姓,得五萬余人,很多達官貴族子弟紛紛投奔,又趁楊廣督戰遼東,又在大隋腹地叛亂

    楊玄感還是敗了,沒有撼動楊隋江山。

    不同是,楊玄感之后,從者如云:李密、竇建德、王世充除巴蜀外,狼煙萬里,群雄合力,這才覆滅了楊隋。

    現今,想要覆滅李唐,或許李密、竇建德、王世充很多很多,可誰來做王薄、誰來做楊玄感?

    最難的,及二月時,參謀部成立、軍事學院開學,兵權將集中在皇室手中,即使有心叛亂,何人能掌兵權?

    經韋云起的這番細細解說后,韋氏族人才意識到,李世民早已步步的算計著世家,早已步步的勒緊世家的脖項

    參謀部與軍事學院中無外戚啊

    真是好算計!李世民真是好算計啊!

    至此,韋氏族人徹底熄滅了坐等李唐覆滅的心思。

    同時,他們也慶幸之前沒有參與到那些外戚的合謀中。

    既然李唐的國祚將要延續,殷清風的權勢就再次凸顯出來。

    在他們慌忙要向殷清風表示敬畏、表示謙卑時,又傳來李淵的皇子皇女將至殷清風處求學的消息,他們更是悔不當初。

    他們現在想起當初離開梧桐新村前他們冷漠的表情,就恨不得狠狠的抽自己。

    殷清風本就在向他們傳達無限的善意,卻被他們自作聰明的毀掉了!

    就在他們沾沾自喜,就在他們有所行動是,還好云起及時歸來。

    他們再一次的意識到,軍中無人,即使權勢再鼎盛,即使謀算再多,在皇室的眼中也是待宰羔羊。

    沒有兵權,一切都是空談。世家再不甘心又如何?斗得過兵甲幾十萬的皇室?

    他們這次來,只想殷清風能收下他們最恭敬的謙卑、只想再給韋氏求一絲生機

    殷清風上下打量著韋云起。

    年近五十的韋云起,或許是裝扮的緣故,看著倒像是個儒生。

    殷清風對于那些統萬兵而勝利的將領生不起半絲的敬意。

    柏舉之戰:孫武、伍子胥、闔閭三萬對二十萬,千里破楚,五戰入郢陰晉之戰:吳起,五萬對五十萬。大敗秦軍。

    合肥之戰:張遼七千對十萬,大敗吳軍前秦滅前燕之戰:王猛六萬對三十萬淝水之戰:謝玄八萬對九十七萬。

    虎牢之戰:李世民三千五對十余萬,殲滅竇建德雍丘之戰:張巡三千對數萬睢陽之戰:張巡六千八百對十三萬,殲十二萬人。

    護步達岡之戰:完顏阿骨打兩萬對七十萬,大敗遼軍主力和尚原之戰吳玠、吳璘數千對十余萬,俘萬余,大敗金軍

    那些以少勝多的將領才牛掰!

    韋云起戰契丹也算是以少勝多,但這不值得殷清風對他心生敬佩。他敬佩的是韋云起借力打力,繼空手借兵兩萬后,先降服契丹再讓突厥對中原王權更加敬畏。

    突厥和所有草原民族一樣,天生就是狼性的。

    雖然經過楊堅和裴矩的分化,分裂成東西突厥,但當時的突厥對隋朝行的只是緩兵之計。經過十余年的修生養息,他們對新皇帝楊廣早就想試探一番了。

    若不是韋云起這次鎮壓了他們的野心,楊廣要進行的可能就不是三次征高麗,而是想著怎么對戰突厥了。

    命運巧合的是,占據遼東的契丹經過韋云起的打擊,很快就被高句麗給吞并了。實力壯大的高句麗自此惹惱了楊廣,這才有了三次征高麗,這才有了王薄起義和楊玄感造反等一系列倒隋起義。

    韋云起在降服契丹之后,被升任為治書侍御史,從此離開軍界。

    等李淵入關中,“冬十月辛巳,至長樂宮,有眾二十萬。”,他見李淵有取代楊隋之勢,就去拜見李淵。

    李淵也知道他的才能,同時也想歸攏關中士族的支持,于是授他司農卿、陽城縣公、再進開府儀同三司。

    至此,韋云起算得上是韋氏族人在新朝里的代表性人物了。

    武德初,時議討王世充,云起上言:“京師初平,人未堅附,百姓流離,仍歲無年。盩厔、司竹、藍田谷口,盜賊群屯。京都椎剽,乘夜竊發須關中妥安,士氣余飽,然議討伐,一舉可定。”。

    安穩的做了幾年京官后,武德六年突厥入寇,韋云起總管豳、寧等北九州兵馬抵御,后改遂州都督、益州行臺兵部尚書。

    到了益州后,因受殺人狂竇軌的鉗制,他表現不多,且最后慘死在竇軌手中。

    史書中,韋云起的亮點不多。但可以看出他的膽量和謀略的確有過人之處。

    而就這幾處亮點,也比尉遲恭、程咬金、秦瓊等那種戰前廝殺猛將要來的可貴些。

    唐初不缺猛將,缺的是智慧型人才。韋云起應該算得上。

    韋云起也在打量著殷清風。

    回到族中后的這兩日,他把韋氏搜集到所有關于殷清風的資料反復閱讀、反復問詢與殷清風接觸過的族人,他得出一個結論:善于隱藏的殷清風,是李世民的重要謀主和心腹之人。

    他最好奇的是,殷清風離府之后的一年內究竟經歷了什么,才讓他這個以前毫不出色的庶子,一躍而入李世民的眼簾。

    好奇之余,他也痛惜族人沒有把握住最好的時機。

    尼子雖然有放良之后的自由身為遮羞,畢竟她曾是李世民的女人。李世民暗中讓尼子做殷清風的側室,這是對殷清風最大的信任和恩賜。而族人卻因錢財而昧住心竅。

    而后來李世民將燕氏直接賜給殷清風,更是證明李世民對殷清風的偏愛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此時的族人竟然還不知幡然悔過,竟然還無動于衷!

    更讓他氣惱的是,族人竟然以為現今的大唐還是東晉的“王與馬共治天下”的時代,以為皇室對抗不得世家。

    河陰之變時,爾朱榮殺得,李世民就殺不得?

    他被調回京,出任的是參謀部。

    即使他離京數千里也知道參謀部的成立,有著殷清風的身影、即使他離京數千里也知道參謀部的職責是,助皇室掌控天下兵馬之權。

    無兵權的世家要對抗皇室?族人都被過往的聲望遮住了眼嗎?不曉得新朝最忌諱的就是兵權不在皇室手中嗎?

    李唐能在立國后這么短時間內就開始明處暗處的集中兵權,世家憑借什么來對抗!族人又憑什么認為李唐二世而亡?

    昏庸!無知!

    幸好還沒有鑄下大錯,亡羊補牢還來得及。

    他這次來,就是要當面見識一下殷清風其人、就是要代表族人向殷清風表示謙卑。

    李世民削弱世家的用心已經昭然若揭,參與其中的殷清風能在此之前出手搭救韋氏,這就是無上的恩德!這就是在明示族人,他,可以看護韋氏!

    當世家不再是世家,或是,以往的世家將會被新的權貴替代,殷氏就是韋氏的庇佑者!

    韋氏擋不住李世民的野心,想要在浩蕩大勢中保全族人,必須心悅誠服的向殷氏低頭。

    李世民還要掌權幾十年,只要李世民在世一日,韋氏就得向殷氏低頭一日。

    如果熬過了李世民

    他還想著等李世民死后,下一任皇帝能更改對世家的敵視,韋氏就不用再委曲求全。可等他想到殷清風還是中山王夫子的身份,他絕望了。

    連連嘆息后他也想到,既然李唐削弱世家的國策不變,韋氏想要保全想要東山再起,契機還在殷氏的身上。

    而殷氏,明顯是以殷清風為主。

    所以,他不去找殷元,也不去找殷聞禮。說動殷清風,韋氏就有未來!

    蟄伏多年,他深習觀人之術。

    這,殷清風不凡!

    目光中的堅韌而又平和,讓他心生敬畏。

    百折不撓的堅韌不可怕,少年人總是會執意做事的。可怕的是他眼中的平和。那仿佛是看透世間的平和,比堅韌更可怕。

    也還是個不足二十歲的少年啊,以后還了得?

    想要打動他,韋氏要付出的更多。

    “京兆韋云起拜見殷侯。”

    “陳郡殷清風拜見云起公。”

    看似簡單的應對,韋云起心中亮了。

    “殷侯”對應的應該是他的縣公爵號,而殷清風稱呼他云起公,說明殷清風對韋氏還存有情義。

    “云起前日才從益州回京,本是要在昨日趕來拜謝殷侯對族人的看護,只是不敢驚擾晉安總管。”

    即使他認定李世民偏愛殷清風,對于李晉安出現在城南他還是感到驚訝。

    李晉安的身份決定了他不會輕易出現在群臣面前,更不會獨自在群臣家中留宿。偏偏,這些事情都出現在殷清風的身上。

    至此,他最后一絲不甘也化作虛無。

    殷清風見韋云起大有替代韋綱和韋津成為韋氏話事人的架勢,他想聽聽經過人事變動后韋氏的態度。

    對于不在書房里待客,韋云起心中不是惱怒而是更高看殷清風一眼。

    他初進仕途,文帝以蘭陵公主駙馬柳述事相問。他說柳述因他是主上的女婿而驕橫,文帝以此斥責柳述。

    殷清風同樣是未來的駙馬,卻帶著人住在這么狹仄而無侍女在旁的陋室里,可見其人心性是何等的過人。

    “云起初見殷侯,有一言冒昧相進。”

    禮下于人,必有所求。殷清風耐心道:“云起公請明言。”

    “先前云起遠職益州,族中之事有心無力。今云起歸京,便要肩負族中瑣事。”

    韋云起站起身行禮,“云起代所有族人敬殷侯看護之恩。”

    殷清風起身相扶,“云起公過謚。”

    韋云起心知殷清風非同常人,也知少年人不喜說話婉轉,他直接說道:“國朝新立,韋氏無依無靠。承蒙殷侯關愛,云起代所有族人請求殷侯庇佑。”

    殷清風沒想到韋云起沒有試探、沒有客套,直接就說明來意。

    “哦?云起公要清風如何做呢?”

    殷清風表現得越沉穩越出色,就越堅定韋云起的決心,“殷侯可調用韋氏任何族人,韋氏每年進獻收益五成。”

    他直接攤出底牌。

    殷清風有些詫異,韋云起很果斷啊。但這條件是要徹底附庸?

    韋氏和大多家族一樣,支房眾多的他們缺少一個頭腦清醒又一言而決的人。即使這樣,韋氏在有唐一代中表現得也很顯眼。若是真投靠了殷氏

    他輕輕一笑,“云起公這是要投效清風?”

    韋云起再次抱拳,“請殷侯庇佑。”

    “清風問一句,清風身死之后呢?”

    韋云起堅定的說道:“韋氏世代奉殷侯一脈為主。”

    他不相信殷清風一族能世世代代獲得皇室恩寵,只要殷氏衰敗,韋氏就能擺脫控制。但眼下必須要低頭。

    殷清風這才滿意。

    沒人會甘心做奴才。所以,他對韋氏不會想著如何奴化他們,而是同化!

    人口眾多的漢人可以輕易的以聯姻的形式同化匈奴、鮮卑、羌、氐、契丹、蒙古等,殷氏也可以用理念、用聯姻同化韋氏。

    今天這幾百個韋氏子女就是一個開始,再等殷氏本身人口增長后,用上百年的時間足夠同化他們的了。

    “既然如此,本侯就插手一下韋氏。”

    殷清風目光炯炯的看著韋云起,“從今日起,韋氏再次合為一族,由云起公擔任家主。”

    韋云起以及身后的族人一起躬身,“喏。”

    “再次界定族內良莠,無能之輩驅逐去巴蜀去江淮另建新堂號,與京兆韋氏再無關聯。”

    “喏。”

    “三至十二歲族子族女必須來此學堂受教。”

    “喏。”

    “族人分軍、政、工、醫、商、農六支,各自培養子弟。”

    “喏。”

    “設家主一人、族老九人、執事三十六人分管六支族人另設族紀堂和族財堂以約束、管理族人和族產。”

    “喏。”

    “崇信佛門者,驅逐出族。”

    “喏。”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泰市| 图们市| 万年县| 句容市| 广河县| 都安| 嘉祥县| 龙山县| 安顺市| 岑巩县| 阳信县| 琼海市| 增城市| 治县。| 广汉市| 阳谷县| 平昌县| 乐清市| 灯塔市| 仙居县| 桃园县| 平南县| 富裕县| 延长县| 上饶县| 大竹县| 蕉岭县| 林西县| 阳江市| 宁蒗| 仁布县| 古田县| 墨竹工卡县| 西平县| 建水县| 黑龙江省| 罗甸县| 甘南县| 金阳县| 革吉县| 江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