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大明元輔 第161章 南察風波(十八)塔魯木

作者/云無風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葉赫東城的主宅,便是所謂的貝勒府。其實“府”字用在這里并不太適合,無論是從建筑規(guī)格還是從主人的地位而論,這所宅子都遠遠談不一個“府”字。

    “府”作為承擔居住職能的出現(xiàn),最早記載于《周禮·天官大宰》中:“百官所居曰府”。后來的發(fā)展此處不做細論,但到明代時,按照規(guī)定,是“藩王稱府,官員稱宅,庶人稱家。”

    不過話是這么說,但眾所周知禮儀制度這種東西,越是到了王朝后期就越會變得松松垮垮,是以到了隆萬年間的時候,很多情況就出現(xiàn)了變化。

    有些是故意避免“府”字出現(xiàn)而用其他尊稱,如高務實在昭回靖恭坊的那處宅邸,早前叫做“狀元第”,這就是避。

    有些則是純屬風氣變化而無視規(guī)制,比如同樣這所原先的狀元第,在高務實出任戶部尚書之后,就開始堂而皇之改稱“尚書高府”——用了府字了。

    這是文臣地位在隆慶年間開始第二次暴漲帶來的新變化。沒聽說哪位總兵敢把自己的住所稱為“總兵府”或者“總戎府”乃至于“帥府”之類名號,但內閣閣老與朝廷七卿這幾位或者十幾位國家重臣,其住所現(xiàn)在就已經(jīng)默認可以稱“府”了,如大學士府、尚書府、總憲府——規(guī)制依舊沒說允許,但是哪怕皇帝知道也不會去追究。

    說起來這也不奇怪,大明早期能賞穿蟒袍的文臣有幾個?賞穿坐蟒袍的那就更別提了。眼下連坐蟒袍都穿了,住個“府”又有什么大不了的?現(xiàn)在唯一還能嚴格限制的,大概也就剩下“宮”了。

    不錯,早年只有藩王住所稱府,可當時的藩王是什么地位,如今的藩王又是什么地位?說句不客氣的話,今日之藩王除了朱翊鏐這位皇帝的嫡親弟弟之外,哪家藩王敢在高務實面前失禮嗎?沒有,一個都不會有。

    何況事實連朱翊鏐恐怕都不敢——因為藩王的封地他只能拿收益,不能直接管理。這些封地的直接管理權在地方衙門,而頂級管理權在戶部,在高務實手。

    正因如此,當曹簠快要走進納林布祿的“貝勒府”大門時,望著那牌匾忍不住嗤笑了一聲,停住腳步,對走在他身邊的納林布祿和布寨道:“本帥為官多年,還是頭一回看見如此落魄的‘府’邸。”

    納林布祿和布寨雖然心中有氣,但顯然不敢在曹簠面前撒野,地主納林布祿陪著笑道:“這個……這個只是我等夷人仰慕天朝,未有他意。”

    曹簠輕哼一聲:“最好沒有。”說著舉步走了進去。

    納林布祿和布寨小心翼翼地對視了一眼,各自慶幸曹簠雖然霸道,但卻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并沒有深究。

    明軍邊將霸道是常有的,更何況專管遼河以東地區(qū)的遼陽副總兵? 納林布祿和布寨對此并不意外。曹簠只是嘲諷一番就不再追究反倒讓他們有些意外? 按照一般的情況來看,此時曹簠至少應該敲打甚至恐嚇他們一番才對。

    但曹簠沒有,納林布祿和布寨總覺得哪里不對? 只是眼下卻不敢耽擱,各懷心思跟著進了“貝勒府”。

    曹簠自然座無疑? 甚至如果單純按照官職而言,明軍將領之中好一批人都得坐在比納林布祿和布寨更靠近曹簠的位置。不過曹簠考慮到這兩位貝勒畢竟是地主,生生把他們的位置往前挪了挪? 坐在了僅次于開原參將麻承勛的位置? 與沈陽游擊將軍戚金相對。

    納林布祿和布寨先對明軍天兵的到來表示感謝? 并一一點名感謝了在座的諸位將領? 然后才道:“仰賴大帥虎威,圖們賊眾不戰(zhàn)而逃? 我塔魯木衛(wèi)下因此老幼得全,感激之情無以言表,而今定當痛改前非,為天朝安守邊陲。”

    曹簠沒有太多表情,點了點頭,淡淡地道:“二位僉事能有這般想法,本帥也算不枉此行了。”

    原來,這兩位葉赫的貝勒,在大明的“官位”只不過是區(qū)區(qū)指揮僉事,比其余女真各部如哈達乃至建州的地位都要低。

    葉赫如今在女真實際實力第一,為何官職如此低下?當然是歷史原因。

    明滅元,蒙古貴族退出大都,返回草原,但它的政權并沒喪失,只不過縮小了管轄的范圍,仍然發(fā)號施令,史稱北元。當時的北元仍然統(tǒng)治著海西這一廣闊地區(qū),而女真人仍是元朝的子民。

    洪武四年七月置定遼都衛(wèi)。到八年十月,改都衛(wèi)為遼東都指揮使司,領二十五衛(wèi)、二州。十年,府縣俱罷,衛(wèi)所制是東北地區(qū)行政區(qū)劃的基礎。從定遼都衛(wèi)到遼東都指揮使司,它所管轄的范圍僅是“東到鴨綠江,西到山海關,南至旅順口,北到開原”而已,而遼河以北,松花江流域、黑龍江南北尚不在明朝的版圖內,這一廣大地區(qū)仍屬元朝“海西宣慰司”轄地。

    洪武十六年,明太祖朱元璋給守衛(wèi)這塊地方的故元“海西右丞”阿魯灰太師寫了一封招降諭敕,勸其投降。阿魯灰投降后,明朝的政令才抵達海西地區(qū)。

    明初的葉赫地區(qū),基本是屬于沒有開發(fā)的荒漠之地,只是到了正統(tǒng)以后,女真部衛(wèi)南移,塔魯木衛(wèi)幾經(jīng)輾轉,始進入這一地區(qū)。

    為了抵制蒙古勢力卷土重來,自阿魯灰投降后,開始招撫女真部族,廣設衛(wèi)所,頒敕給印,并設立了“奴兒干都司”以統(tǒng)之。

    此時的海西地區(qū),實行的是與內地不同的管理體制,它是明朝臣子卻又不在明朝的疆域內,是一個典型的“一國兩制”。

    女真人納齊布祿就是利用了這一時機建立了“扈倫國”,明朝對此即不承認但也不干涉,于是形成了明朝、北元、扈倫三足鼎立的局面。

    明朝一貫推行它的“羈縻政策”自有其用意:“蓋以金元世仇,欲其蠻夷自攻也”。明朝正是利用了元滅金的種族仇恨,才在東北地區(qū)實行了一種特殊的體制,利用女真人為其屏蔽北藩。

    然而,當扈倫國解體之后,松遼大地反而出現(xiàn)四個并立的女真王國,史稱“扈倫四部”。

    這四個海西女真新興勢力崛起后,明朝仍然嚴守邊墻。只要不擾邊,任其自搞名堂。所以,北方的韃靼、瓦剌、朵顏(福余、泰寧)皆能列為“外國”,而“扈倫四部”則不在此例,仍以衛(wèi)所相待,通貢市如常。而“扈倫四部”的首領們也就“其通于明,皆以所領衛(wèi),令于所部則曰國”了。

    推薦下,【 \\咪\\咪\\閱讀\\app \\mimiread\\ 】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畢竟書源多,書籍全,快!

    葉赫等“扈倫四部”既然不被承認,那么理論來說,就該視為明朝版圖內的軍政機構,他們所處的地方是明朝的行政區(qū)域,他們所治的人民也是明朝的子民。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后來《明史?地理志》所列明朝疆域并不包括海西女真地區(qū)。萬歷六年進行了一次人口統(tǒng)計,全國共10621436戶,60692856丁口(具有勞動力和合法戶籍的成年男子),其中沒有邊墻以外的女真人。

    于是,葉赫等“扈倫四部”就成了既掛靠在明朝行政體系之內,又游離于明朝政權管轄之外的特殊地區(qū)。

    有明一代,在官方的典籍里始終沒有正式出現(xiàn)“葉赫”這一稱謂,而一貫是以“塔魯木衛(wèi)”來記載,并與其貢市。

    塔魯木衛(wèi)最早見于明朝典籍是永樂四年,《明實錄?成祖實錄》永樂四年二月庚寅條載:“女真野人頭目打葉等七十人來朝,命置塔魯木等四衛(wèi),以打絮為指揮”。這是塔魯木衛(wèi)初登歷史舞臺之始。不過,這時的塔魯木衛(wèi)官員與后來的葉赫首領并非一系。

    不管是打葉還是打絮,他們都不是葉赫部的先人。打葉傳捏列阿,再傳撒哈答,三傳納爾乞人、童哈,打葉家族到此終止,之后不見于史。

    童哈襲職是在成化十四年,基本與此同時,另一個塔魯木衛(wèi)女真的兒哈你也登了歷史舞臺,但是卻沒有提及“襲職”字樣,說明他不是打葉后代或家族。

    的兒哈你,其實就是葉赫的先人齊爾哈納,后來在韃清史籍叫作齊爾噶尼。齊爾噶尼以僅記兩代,而是從韃清史籍查到的,明人大概對葉赫完全不在意,所以明代史籍對此毫無記載。而這兩代便是始祖星根達爾漢,二代席爾克明噶圖,齊爾噶尼是第三代。此時仍沒形成葉赫部,他們都只是塔魯木衛(wèi)的一名頭目。

    按照明朝規(guī)定,衛(wèi)的指揮使須管轄五千人,齊爾噶尼任指揮使,說明他們所部人口眾多,勢力很大,但女真的羈縻衛(wèi)同內地衛(wèi)所不一樣,有官職而無俸祿,只能通過貢市來獲取經(jīng)濟利益,另一個經(jīng)濟來源就是憑著朝廷那點微不足道的賞賜。

    這當然解決不了女真部衛(wèi)的生存和發(fā)展問題,而他們本身的生產(chǎn)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盜邊掠擄就在所難免,同明朝的關系也就變得越來越復雜,自然要遭到明朝最嚴厲地鎮(zhèn)壓。

    正德初,“速長加(即齊爾噶尼)以伏漢法,梟斬開原市”——不聽話,被斬于市。于是正德八年,“海西夷加哈叉、祝孔革等阻貢”。

    這是很正常的事,因為其父齊爾噶尼被明朝所殺,他思報父仇,聯(lián)合肥河衛(wèi)首領加哈叉阻貢。不過,葉赫部畢竟斗不過大明,最后只有服軟,因此正德八年八月巳亥,兵部奏:“海西夷人竹孔革等四人,聽撫入貢,輒求升襲并給印與敕。從之則示弱,不從則興怨。臣等會廷臣議,以為竹孔革之父的兒哈你,本塔魯木衛(wèi)指揮僉事,以入寇被殺,暫準襲其父職,以敕付遼東鎮(zhèn)守官收貯,俟一年以不擾邊境方許給之。”

    好,這樣來歷就比較清晰了,是這么回事:葉赫的先人本來不是扈倫四部之一“葉赫國(后來這樣稱呼)”的國主,而只是其國的重要首領,也即塔魯木衛(wèi)的指揮僉事。

    雖然該“國”統(tǒng)治家族后來消失了,但大明的習慣大家都知道,那是特別講究名義的。你不是國主,這個指揮使我就不肯給你,哪怕國主沒了也不給,所以葉赫的“貝勒(首領)”迄今為止在大明的職務依舊只是指揮僉事。

    換句話說,他們事實是以指揮僉事代行“塔魯木衛(wèi)”的指揮使職權,如此一來當然沒法在“官方地位”和哈達、建州等相比。所以剛才他們能夠坐在戚金對面,已經(jīng)是曹簠看在他們“地主”的面子特殊對待了。

    面對曹簠不冷不熱的話語,納林布祿和布寨也只能當做沒看見,畢竟一來“地位懸殊”,二來自己還有求于人。

    到底是丟了老巢的布寨更著急,完全顧不得殺父之仇不共戴天這碼事了,觍顏抱拳道:“大帥,如今圖們畏大帥如虎,我西城又還在他肆掠之下,部眾領民無不翹首以盼回歸大明,大帥何不早發(fā)天兵,助我奪回西城,也好世世代代為大明守邊?”

    能把話說得這么直白,這布寨果然是蠻夷。曹簠這樣想著,面色卻絲毫不變,瞥了他一眼,道:“如今冬日行軍,天兵軍威雖盛,總也需要休息。本帥素來愛兵如子,怎能不恤下情,強令他們繼續(xù)作戰(zhàn)?”

    布寨頓時有些急了,忙道:“大帥……”

    話剛出口,旁邊的納林布祿連忙將他拉住,接住話頭道:“大帥所言極是,天兵北救我葉……塔魯木衛(wèi),誠然甚是辛苦,鞍馬勞頓之下稍事休息,那也是應該的。”

    但這顯然不是他的主旨,于是打量了一下曹簠的面色,見他沒有動怒,又把聲音壓小了一些,恭恭敬敬問道:“只是不知大帥打算休息幾日?啊,卑職沒有其他意思,只是好根據(jù)大帥得計劃來調度補給,免得供應出了岔子,怠慢了大帥和諸位將軍以及麾下大軍。”

    曹簠見他會說話,臉色和藹了不少,稍稍露出一點笑容來,道:“你的好意本帥領了,不過這休息多久,還得等探馬回報了西城那邊的情況才好決斷。若是圖們打算在西城死守,那咱們免不得要多叨擾幾日,做足了準備才好鏖戰(zhàn),你說是么?”

    納林布祿笑容一僵,剛剛勉強擠出一絲笑容,還沒來得及開口,布寨已經(jīng)忍不住了:“圖們怎么可能死守西城?他麾下全是騎兵,拿什么守城?我看大帥麾下有巨炮百門,拉到城下一頓亂轟,圖們跑都怕來不及,還守個甚?”

    曹簠笑容一斂,面色陰沉了下來,冷冷地道:“你在教本帥打仗?”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阿勒泰的老西”、“單騎照碧心”的月票支持,謝謝!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wǎng)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南县| 芜湖市| 五指山市| 同仁县| 德昌县| 石门县| 沁源县| 临西县| 扬州市| 广宁县| 右玉县| 莲花县| 开远市| 正定县| 泾川县| 上饶县| 合山市| 西畴县| 乌兰县| 建湖县| 象山县| 唐海县| 柳河县| 孟连| 临湘市| 鸡东县| 大冶市| 苍山县| 应城市| 龙泉市| 察哈| 江川县| 富宁县| 和平县| 罗山县| 济源市| 滁州市| 家居| 安福县| 寿阳县| 揭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