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曹操以劉琦為先,自己主動示弱,自己處處排在劉琦之后。但實際上這些東西都是虛的,給再大的官階爵位,又沒有半分錢賞賜。就跟兩三個人開了個小破公司,一個當總裁、一個當董事長、一個當總經理一樣,兵也是自己,將也是自己,沒事自娛自樂罷了。反正誰也不會買誰的帳,誰也不會服誰。
劉備坦然接受了曹操派來的使者的冊封,雖然他很明白這是曹操搞的鬼,但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當是天子所授。他要的就是權傾天下,名正言順,F在的局勢讓他也挺直了腰桿,再也不用看人臉色行事。不論是劉琦還是曹操想要開戰,都不得不考慮一下他的存在。他自己從涿縣起兵以來,也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達到今天的地步呢。權利讓人的野心不斷地膨脹,在他的心底已經不只限于當前的成就了。
或許可以再進一步?三分天下而為王?
劉琦呢?又是一個難題!
要讓他接受曹操的安排,承認他左右朝綱的事實?
門兒都沒有!
一大堆大智若妖的能臣輔佐,怎可由曹操牽著鼻子走?
全部不受!
推回曹操派來的使者的所有封賞和官爵,并奉上劉琦手下各州刺史及重要文武聯名上書一份,盡表劉琦平內亂、開疆土之功,請封劉琦為秦王。
這是對曹操的決定的蔑視,也是對劉協密詔的響應。劉琦就是要曹操明白,不管你曹操有多大本事,一樣左右不了我劉琦的成長壯大。就算天下人認你這個丞相,我劉琦一樣不把你放在眼里。
你說侯就侯?你說公就公?
還沒問我愿不愿意呢?
不服來戰!
怎么玩兒都行,就是不按你想的套路去玩!
收到消息的曹操氣得吐血,大發雷霆,直言:“劉琦小兒,欺我太甚!”
眾謀士七嘴八舌地數落劉琦不知天高地厚,只為平息曹操的憤怒。
當時也沒下個定論。
等眾人離去后,曹操又分別召見了荀攸、程昱兩大心腹謀士。
荀攸的話是“公何憂煩?劉子瑋自請為王,公可暫從之。不論他所求何位,終歸繞不開丞相之手!”
程昱的話是“子瑋為王,丞相為何不能自立焉?天大的功勞又豈能抵得過從龍護帝之功?”
曹操怎會想不到?他只不過想知道如果有一天他要代漢自立,自己最堅強的后盾們是何反應罷了。
事情已經到了這份兒上了,曹操已經年近五旬,也許當初還是一心為漢的話,現在也到了為自己和子孫后代謀求更好的未來了。
因為劉琦的存在,他自己從來都不是天下諸侯中最突出的那位。縱然他手握天子,也從未改變過在劉琦面前的弱勢。其實在袁紹敗滅以前都一直比他更強勢一些。
現在看來與劉備的相互利用,共同成長這一步棋還是非常高明的。
回過頭來看一看,如果沒有劉備的配合,他能不能順利地消滅二袁都是一個未知。如果合袁紹而滅了劉備,他可不敢想自己能不能打敗袁紹。
更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孫家崛起于江東。
如果劉琦在與袁紹的爭斗中強勢獲勝,那么他將處于孫劉交好的夾縫掙扎多久呢?
哎,世人皆可度之,唯獨這個從來不按常理出牌的劉子瑋讓曹操想起來就頭疼。
接下來應該怎么辦呢?聯劉備而抗劉琦?還是聯劉琦而吞江東?
似乎都不見得能討到什么便宜?
秦王就秦王吧,反正劉琦也占著三秦之地,給你!
以后正好以劉琦“叛漢復秦”為借口,拉劉備一同出兵伐秦!
而劉琦這邊最先結束大的戰爭,進入了恢復民生的大方針。而且不費一吹灰之力,坐亨南北戰線的勝利果實。
北邊白撿兩郡,還得三萬余袁兵殘余。
而南邊更是不費一兵一卒,得到江東劉琦最看重的周瑜、魯肅二人,及江東最精銳的兩萬水軍。周瑜還順帶捎上一郡以及對劉備的仇恨。
估計,他日對劉備動武,周瑜及其手下將士都不用動員,便會嗷嗷地往前沖。
劉備都成吳侯,劉琦沒理由還無所求。
盡早地恢復民生,不過是為了積蓄糧草和實力,準備迎接新的挑戰罷了。
剩下的都是敵人,不排除會同時面對兩強的可能。
當然,大家現在都在恢復實力,但也不排除各自境內的局部戰爭。
劉備還要收復反覆無常的山越,同時也要兵力掌控交州。
曹操就更不用說了,袁術袁紹為四世三公的袁門之后,自然少不了一部分死忠會占山為王,擾亂曹操之境。冀州和豫州還有不同程度的黃巾余孽在搗亂。
而劉琦的內部因為有鄭弘率的治安部隊和當地駐軍的配合,加上強制削弱士族豪紳的私兵量,反而是最為穩定的。但是他卻有幾個局部戰爭需要完成:趙云軍團的重開西域之途徐庶軍團的南平南蠻之戰太史慈水軍的討倭之爭。
劉琦想在大漢內部三國爭雄前完成這幾場戰爭。等這幾路大軍全部收回來,合圍中原,又豈會懼曹操劉備聯手哉?
開疆拓土,是劉琦的夢想,要內斗也得讓四海之蠻見識大漢之強,而不敢窺視。
攘外必先安內的思想不適合劉琦。他要在人力財力上遠遠超越曹操劉備,那么除了大家一樣的鼓勵生產,恢復民生外,就是向外擴張,掠奪!對于某些民族,劉琦完全沒有心里壓力,甚至還有一些征服的快感和期許。
地盤那么多,在一些超前的生產力和生產技巧面前,劉琦的糧食儲備一定會高于曹操劉備的。
一直保持低調的劉琦此時高調他站出來稱王,是因為大家都已經心知肚明了,這天下大勢必將由雙劉一曹中的一人來完成一統。已經沒有必要再藏捏了。
大漢天下自184年黃巾大亂起陷入動蕩,然后進入群雄割據的局面,到如今已近二十年過去了。紛亂的局面也漸漸被穩步崛起的劉琦、曹操、劉備平定,形成三分之勢。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漢四百年的基業和劉氏家族的統治,早已深入每一個子民的心。就象西漢末年王莽亂政一樣,漢家子民也期盼又一位如漢光武帝劉秀一樣的皇室正統能夠站出來終結這亂世,讓大漢江山繼續流傳。
至于誰是更合適的那個人,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而曹操作為一個外姓之臣,似乎在這方面天然地落后劉琦、劉備之后了。
但他卻不甘于為他人做嫁衣。天子在手,若能一統天下,或許董卓沒有做成的事會由曹家人來完成呢?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