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的冊封詔書是劉協親自批的。
見事實已經無法改變,而且對自己往后的發展有利,曹操也就做了個順水人情。把劉琦的手下為劉琦請封的詔書遞到了劉協手中。
本來曹操是想借此機會向劉協表示一下:看吧,你劉姓宗親又如何?翅膀硬了還不是要單飛?還是曹某人對你忠心吧?
哪知道人家劉協看完眉頭都沒皺一下,也不管堂下眾臣子七嘴八舌的抵毀,大手一揮:“準了!”
劉協總算等到了這一天,總算親眼看到有一位劉氏宗親愿意站出來力挽狂瀾,拯救肢離破碎的大漢河山。而劉琦也是他一直看重的人。
自從“衣帶詔”事發失敗后,劉琦就看透了許多事。
自己的幾個妃子跟隨自己多年,卻沒有一個懷上龍種,唯一一個有了身孕的董貴人還因為衣帶詔的牽連被曹操的人當眾溢死。自己已經二十好幾了,這一生也許就將在曹操的淫威下蹉跎一生,可好歹也為這大漢江山留下一絲血脈呀!
可是曹操接二連三的將自己的女兒曹憲、曹節、曹華許給劉協為妃。可就算是他自己的女兒,跟了劉協多年也沒有給劉協留下血脈。
事到如今,劉協若是還想不明白有人做了手腳,那就是真傻了。
也許曹操不會篡位,可曹操的后人呢?
沒有血脈的劉協用什么來延繼漢室江山呢?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曹操已然自請為魏侯了,下一步是不是稱公呢?
再下一步呢?王?
那后繼者是不是可以直接稱帝篡權了呢?
與其便宜一個使自己屈辱一生的亂臣賊子,那還不如讓劉氏血親正正當當地封王,至少萬一他哪天撐不下去了,還有高祖后裔延續著大漢正統。
那為什么他選擇劉琦而不是劉備呢?
因為從董卓亂京起,劉協先后做過董卓、李郭、曹操手中的傀儡棋子,但他能夠明顯感覺到這些人哪怕大權在握時,無不都在顧忌著一個人。而且是同一個人劉琦!
而且劉琦的血脈正統!
皇室宗譜明顯可查劉琦為魯恭王劉余十三代孫劉協為長沙王劉發第十三代孫而劉備為中山靖王劉勝第十二代孫。
此三王同為漢景帝劉啟之子。
說起來都是同宗同脈!
但是,劉琦是從出生便被收錄進了宗族譜的存在,而且劉表從來都是被漢室所承認的皇室血脈。
可劉備就不好說了!
首先,先在這個皇室宗譜里面劉備那一族是新加進去的。
“中山靖王劉勝陸城侯劉貞劉雄劉弘劉備。”
看上去倒是象模象樣的。
可是
劉勝為人喜好酒色,生有一百二十多個兒子。劉勝常與同母兄趙敬肅王劉彭祖相互指責說:“兄長為王,專門代官吏治事。為王應當日聽音樂,玩賞歌舞美女。”劉彭祖說:“中山王只管奢侈淫樂,不輔佐天子安撫百姓,怎能稱為藩臣!”
一百多個兒子,三百多年傳承,到如今,那該是多么龐大的一個家族啊?
為何皇室族譜里沒有中山靖王別的兒孫一脈的記載呢?難道皇室中早就知道劉貞一脈三百年后將有大能劉備出生?
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人實在太多了,完全無法考證。劉協當日承以劉備的皇室地位,一是受曹操之迫,二來也想多拉攏一些劉氏宗族的實力諸侯罷了。
事實上,劉備能在外面狀大根本沒想過劉協的處境,他深知自己其實無力與曹操相抗。對于他來說利用曹操及劉協提供給自己的便利,努力發展壯大,立于不敗之地才是關鍵。這也是他收到董承傳出許都的衣帶詔而按兵不動的原因。
一群井底之蛙,被困許都圍城之內哪里看得清曹操的真正實力。受到邀請的劉備只是淡淡一笑,便將詔書收起,繼續南征揚州了。
他的選擇沒有錯,可是在劉協看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就算你不來,也應該響應一下才是。完全置之不理,狼子野心同曹某人般昭示。
劉協已經看透了,曹操也好、劉備也罷,都不會以恢復大漢河山為追求的。他們四處征伐,只不過是為自己積蓄實力罷了。
在他心里,劉琦的行為似乎要比曹操劉備高尚得多。征討異族,開疆拓土,令大漢的疆域擴大到大漢立國四百余年來最大的時刻。就算在太平盛世,劉琦的功績也足以封王立傳!
更何況他對內討伐的董卓、李傕、郭汜都是劉協討厭的人。
他當時托王子服傳出去給劉琦的詔書確實出自真心。
不過他將眾人為劉琦請封的“秦王”改成了“漢中王”,他想告訴劉琦秦漢不兩立,而漢中王亦是高祖當年的封號,其意不言而喻。
自己深陷囫圇,身邊的忠臣良將在經歷了董卓、李郭、曹操幾批人的專權后,已經所剩無幾了。衣帶詔敗露后,曹操一陣捕殺,現在更是無人敢公開支持他了。現在的朝堂上,幾乎已是曹操一家之言了。
自己滿心光復漢室的心愿已經不可能親自實現了。
如果非要在這大漢天下眾多的皇室宗親中選擇一個出來拯救大漢江山,還有誰比劉琦更合適呢?
劉琦兄長,朕能幫你的就這么多了,還望你能不負朕望,能夠替朕收拾這破碎的河山,重振大漢聲威。
四月的長安,已是春暖花開,暖洋洋的陽光照得人舒適不已。
長安城中上上下下張燈結彩。
天子劉協親封劉琦“漢中王”,詔書已達長安,荀彧已經組織各路能臣準備封禪之事。
請歸請,封又是另外一回事。曹操也不可能同意給劉琦封那么大一塊地盤的。
“漢中王”就不一樣了,只要曹操實力夠強大,便可以要求劉琦除漢中封地以外的地盤向朝庭納貢。
雖然只是想想,劉琦比他小那么多,實力還比他強,今后誰勝誰負還不好說。再說,劉琦不受他的提議,他又怎能遂了劉琦的意呢?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五月十八日,劉琦在長安受禪封“漢中王”,登臺祭主,進駐未央宮。
同時接受大漢朝庭“大將軍”職。
漢王?時機到了便是漢皇了吧?
郡王開府,自設官員。
田豐被封為漢中傅,主王府事務,職同朝庭太傅。
荀彧為漢中相,主政務,職同太守。
郭嘉為長史,職同郡丞。
關羽為中尉,職如郡都尉。
另王府置郎中令一人,秩千石,職務和漢朝的郎中令相類似,主管王府的大夫、郎等仆一人,秩千石,負責王府的車馬訓練與駕馭治書數人,秩六百石,職如尚書謁者數人,秩四百石,職務是奉王命出使另有禮樂長、衛士長、醫工長、永蒼長、祠祀長等,秩皆比四百石。
當然都是劉琦最親近的人擔當。
看上去官職并不高,但是每個人都兼著其他要職。比如田豐兼并州刺史等。
只是這樣名正言順地組成了一個小小的朝庭。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