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登帝位,當然少不了大肆分封麾下文武。
他們才是劉琦走到今天的功臣。怎么少得了論功行賞?
前將軍,關羽,賜爵漢壽亭候。
后將軍,趙云,賜爵永昌亭侯。
左將軍,郭嘉,賜爵高陽亭侯。
右將軍,徐庶,賜爵蒼亭侯。
幾大軍團主帥占居高位,亦是核心統帥。
征東將軍,太史慈,關內侯。
征南將軍,甘寧,關內侯。
征西將軍,黃忠,關內侯。
征北將軍,高順,關內侯。
領軍將軍,典韋,關內侯。
鎮東將軍,張遼,關內侯。
鎮南將軍,周泰,關內侯。
鎮西將軍,馬超,關內侯。
鎮北將軍,張燕,關內侯。
平東將軍,徐晃,關內侯。
平南將軍,黃蓋,關內侯。
平西將軍,張繡,關內侯。
平北將軍,徐榮,關內侯。
征蜀將軍,沙摩柯。
征虜將軍,文聘。
鎮軍將軍,夏侯蘭。
鎮護將軍,公孫續。
安眾將軍,劉磐。
安夷將軍,周倉。
一眾武將皆有封賞,終于名正言順拜領大漢朝庭官職,光宗耀祖。
地方官員都是依照漢制安排好的,并不需做什么調整。
如益州刺史諸葛亮,荊州刺史鐘繇等。
但還有一群人的分封就比較麻煩一點,那就是劉琦手中的高級謀士們。如賈詡、周瑜、龐統、法正等人。
戰爭時期,也沒太多辦法去平衡。劉琦與眾文武商議后決定戰時增設軍師將軍一職,位居四方將軍之下,四征將軍之上。增賈詡、周瑜、龐統、法正、郭準五位軍師將軍,賜鄉候。
封完文武官員,接下來便是冊封皇后皇妃、太子皇子了。
沒有什么疑議,蔡琰不論家世、氣質、能力各方面都是最佳人選,而且他是劉琦的發妻,理所應當地被冊封為皇后。
其他的就不好分了。
哪里有高低,哪里便有矛盾哪里有階級,哪里便有斗爭。
還好人不多。
貂蟬、張寧、呂綺玲、甄宓。
雖然甄宓是平妻,卻比不過其他幾女進門早。誰比誰高一個等級估計其他人都不會服。
四個妃位,便四人平分好了。
貂蟬為麗妃。
張寧為寧妃。
呂綺玲為淑妃。
甄宓為惠妃。
六嬪?
沒有!
貴人?常在?答應?
統統沒有!
雖然那群老學究們開始以開枝散葉啥的忽悠劉琦充實后宮,但被劉琦拒絕了。
溫柔鄉便是英雄冢!
精力不允許。
天下未平,何以自樂享?
除了劉錚被封太子外,其他的皇子都沒有封王,劉琦不想他的孩子們早早地離家遠行,承擔太多的責任。也不想他的妃嬪因為陪兒子而遠離自己。
本就不多,再分出去,自己后宮就空了。
倒是幾個女兒都封了公主,沒辦法,女兒控。
最后一個就是關于老爹劉表的安排了。
太上皇,又稱太上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給予退位皇帝或當朝皇帝在世父親的頭銜,通常給予的對象是在世但已禪位的皇帝。
中國歷史上首位太上皇是秦始皇嬴政的父親秦莊襄王嬴楚,第二位太上皇是漢高帝劉邦之父劉太公,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未曾為帝王,而被尊為太上皇的人。
沒辦法,劉表成了第二位沒當過皇帝直接被尊為太上皇的人。
分封完畢,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前線將士亦是士氣高漲,個個爭先恐后,以求多立戰功,封妻蔭子。
這只不過是一個開端,遠遠未到結束,等戰爭結束、天下一統的時候,才是論功行賞、大封群臣之時?
大下未平,戰戈不止!
劉琦暫時是不可能離開長安,親臨前線了。
光是每天的早朝和批閱各地飛來的奏章就夠他忙的了。
皇帝是個聽起來人心所向的位置,歷史上有多少人為了皇位爭得頭破血流。
許多人對皇帝的印象,無非就是每天開個大早會,然后再御花園修養身心,回到書房看看奏折了解一下國事民情,晚上翻個牌子到后宮寵妃那里休息,擁有生殺大權和榮華富貴,似乎很清閑。
但其實稱職的皇帝都是工作繁忙的,甚至勞累過度,英年早逝,一般人真的做不到。
天天早朝是明朝才制定的制度。
漢朝剛建立時,沿襲了秦朝廷議制度,史書記載為“廷爭”或者“廷辯”。漢武帝以后,則發展為中、外朝議。朝議是漢集議制度中最主要的類型,也就是群臣朝見君主時商議國家大事的例行會議。
古裝劇里的定期上朝,是從西漢孝宣帝開始的,他定下了五日一聽事的制度,從此朝議變得相對穩定。
但是事情很多,不論巨細,總有批不完的奏折。還不能不批!
難怪中國歷上559位皇帝,能夠長壽的卻寥寥無幾。除了龐大宮對精力的消耗外,最主要的還是國事繁重、過度疲勞所致。
權力越大,責任便越大!
劉琦不想早死,卻又沒有一目十行的本領,奏章上都是國家大事,馬虎不得。
一連月余下來,便已覺得精疲力盡。這還是在有荀彧、田豐、步騭這種王佐大才在身邊呢。
累!
唯一的快樂便是每天下午有一兩個時辰的時間陪眾妃一起賞賞花,吃點糕點陪孩子們一起玩耍一陣。
初登帝位,要處理的事實在太多,要學習的地方也很多很多。哪有那愜意的日子?劉琦幾乎每天都工作到夜里亥時才能休息,連造小人的精力都沒有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