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城又因為是皇上居住的地方而被成為皇宮。九五城乃是漢唐王朝最為宏偉瑰麗和別具匠心的地方了,明黃色的琉璃瓦安靜的睡在每一座宮殿的頂上,光滑的大理石磚鋪地,精美的石橋不說材料有多么的昂貴,單單是每一座橋上的石雕就沒有重復的,偏偏每一處都精致的很。
寬闊明朗還有敞亮都是九五城的特點,大處氣勢恢宏,小處卻小巧玲瓏,別具一格。九五城采用天地極數,奪天之造化,也只有皇家才有如此的宏大奇遇可以不懼天地大道的懲戒,與上天一爭造化。
每天清晨第一縷的光輝灑下,九五城無極殿上就已經是擠滿了熙熙攘攘的人群,而這些人還全部都是自詡風流或者自命不凡的朝廷大員。這些人從東西南三個方向在天還沒有亮的時候便要出,乘坐自家的轎子,這轎子幾人抬也是有規格的,過了這個數量便是叫做逾矩。
官職越大可以用來抬轎子的轎夫也就越多,抬轎子的人越多,轎子走起來也就越平穩,不會左右搖晃,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一個定律。官職小的人家住得離九五城更遠,轎夫走起來也就需要更快的度,但是由于抬轎子的轎夫人數太少,轎子難免顛簸,讓這些大人們苦不堪言。
一條從地下引入河水環繞九五城的護城河緩緩流淌,百官上早朝便必須要經過那條白玉搭建的天水橋。過了天水橋,有一塊數十丈長,十數丈高的百獸涂壁,上有形態各異的九龍飛天,更有各種流傳于民間神話或者是上古典籍之中的神獸浮雕。
雕刻這塊百獸涂壁之人技藝高,可謂是鬼斧神工。九龍拱衛著一個珠子,百獸臣服于九龍之下。這塊涂壁之上,以九條真龍象征著天下共主的九五之尊皇帝,百獸卻是群臣,群臣俯,九龍升天,也是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利體現。
朝堂之上有一個彎腰駝背的老儒生,那是當朝的太宰,也是太子太傅阮步義。這位須皆白的老人佝僂著身子,像一個老農,一個將天下當做田地,將百興民生福祉當做莊家的老農,躬耕二十余年,終于有了一些收成。
二十年前,阮步義就奉了先皇的旨意做太子太傅。過了十年,先皇駕崩,太子也就登基做了新皇,作為太子太傅的阮步義從官職為起居郎被新皇提拔為戶部尚書。不到三年,不僅俸祿翻了一倍,連官位也一直攀升到了太宰的位置,統管整個中書省。即便是做了太宰,他還是那個值得皇家信任的太子太傅。
這位值得天下人敬一杯酒的老人第一個站到了無極殿門前,二十年了,天天如此。從還是先皇在世的時候,阮步義就是第一個上朝,直到他自己的弟子登基做了皇帝,阮步義還是第一個上朝。
九五城南邊是朱雀門,朱雀門的守門禁軍每一天都能夠看到這位老人徒步走過南邊的天水橋,站在百獸涂壁之前,先南望朱雀門,繼而北看無極殿。倘若皇上還沒有上朝,便微微挺起弓起來的身子,立在門口等候著無極殿大門打開。
二十年前的阮步義是一個起居郎,負責記錄皇上的活動,好的載入史冊,不好的由他改成好的載入史冊。可是古往今來哪里有這么多賢明君主,阮步義這個起居郎也不過是掛了一個起居郎的空白名頭,實質上他還是那個心懷天下的太子太傅,拿著起居郎的俸祿,做著老師的功夫。
此時此刻的阮步義早早的走到了無極殿門口,天色未明,正當日月交替的時辰。
太陽從東邊升起,天與地仿佛被絕頂高手一劍劃開,上邊是還沒有完全明亮起來的天空,下面是黑黝黝的大地,只有被劍劃開的那一條縫隙是明亮的,出白色的光芒。月亮從西邊落下,沒有太陽帶來的那邊明亮的光輝,只有一個若隱若現的輪廓,漸漸地隱沒在了群山之中。
百官來朝,經過九五城東西南北四門,從南邊匯流經過天水橋,進入朱雀門,繞過百獸涂壁,登上百步梯,才能在無極殿門口等候。進了九五城,天水橋前文官落轎,武官下馬,即便是當朝掌管門下、中書、尚書三省的大員也不能無視此項不成文的規定。
掌管著門下省的洪文閣大學士兼太師韋紹年往往第二個來到無極殿前,這個時候不出意外的會見到早早在此等候的太宰兼太子太傅阮步義。這一天,也不會出意外。
韋紹年比阮步義年輕許多,但是卻十分肥胖,絕沒有飽讀詩書之人的那種秀氣的風骨。從天水橋到無極殿少說也有百十來丈的距離,登上百步梯,韋紹年早已經汗如雨下,氣喘吁吁了。
他沖著阮步義打了一個招呼,道:“阮大人,您又是這么早來啊,哎喲,可累死我了。你說這當年,我漢唐王朝的先祖們為何要把這皇宮修得如此之大?光是從天水橋走到無極殿就丟了半條性命,哪還能好好上朝議政啊。”
看著這個被汗水打濕了衣衫的年輕人,阮步義若有所思,可以說這位朝堂之上的股肱之臣見證了無極殿上的人員興替還有六部興衰。以前是人微言輕,說不上話,現在能夠說上話了,當年在朝堂上慷慨激昂,指點江山的大人們卻已經不見了。
這位洪文閣大學士年紀不大,只是年近四十,比起已經五十有六的阮步義來說實在是太年輕了。阮步義在朝堂上聽政的時候這位洪文閣大學士還不知道在哪里準備著進京趕考呢。
阮步義拍了拍這個年輕人的肩膀道:“韋大人,九五城大又哪里大得過漢唐王朝的江山呢?我們只是在這天水橋和無極殿之間走一走,卻不知道還有很多人一步一步的用他們的腳步丈量著我們的土地。”
韋紹年對這個老人一向都很尊重,不只是因為阮步義位高權重,更是這個老人心懷天下的匠人精神,就像這是他的責任,那些在外面奔波著的官員和百姓就像是奔跑在這位老人的肩膀上。第一次見面的時候,韋紹年就看到了,看到了這位老人瘦削的肩膀挑起了漢唐王朝姬家的江山。
66續續的有更多的官員登上了百步梯,來到了無極殿門前。為了避嫌,當朝兩位權利最大的朝堂巨擘不再交流,但是眼神交流當中的惺惺相惜之感每一天都在這無極殿前面生著。
韋紹年出生貧寒,寒窗苦讀十數年,只為了能夠一朝中舉。皇天不負有心人?這就是一句用來哄人的話。全天下苦苦鉆研,日日苦讀的人有多少,每一年參加科舉的人又有多少能夠中舉的又有多少?何來皇天不負有心人,只有一生夙愿未得嘗。
當年殿試,新科狀元極盡所能拍馬屁,溢美之詞毫不吝惜,就連阮步義也被其口舌伶俐,巧舌如簧震驚得目瞪口呆。榜眼或許是第一次見皇帝龍威,竟然便溺當場,恍恍惚惚,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
只有探花韋紹年回答了圣上所問。
皇帝問他:“你想要做個什么官?”
韋紹年回答他:“想做一個家鄉的小縣官。”
皇帝問他為何,韋紹年說道:“回圣上的話,小人家鄉是益州的一個窮鄉僻壤,窮山惡水,土地貧瘠,鄉親們日夜辛勞,傾盡心血卻很難有好的收成。偏偏遇上縣令陳大人,魚肉鄉里,橫行無忌,橫征暴斂,中飽私囊,種種惡舉,罄竹難書。我只愿為鄉親們謀一個福祉。”
皇上又問他:“那朕現在給你處置那縣令的權利,你最想如何?”
韋紹年回答道:“縣令陳大人目無王法,天怒人怨,小人只想將其繩之以法,依照漢唐律革去官職,查清其貪贓數目,手上是否曾有人命。一旦查清,該殺便殺,該配就配。之后,小人還想回去幫年邁的父母耕地兩年,父母供養小人,賣了家里的耕牛,父親自己當牛犁田,小人無以為報。”
皇帝當即大笑道:“好,有禮有節,忠孝兩全,我漢唐缺的便是你這樣的大才。吏部侍郎可在?”
“臣在!”大殿之中一位大臣從人群中走了出來,跪伏在地上。
皇帝說道:“韋紹年撥得此次殿試頭籌,著你吏部立刻起草文書送達益州府道,賜封其為其家鄉壽縣縣令。并查辦縣令陳某,一經查明,按律處置。”
此后,韋紹年回到益州家鄉,查辦縣令陳大人。一年后,吏部來文書,因為韋紹年治理壽縣有功,破例提拔為益州府經略使,又三月,入京述職,封禮部侍郎,賜封文英閣學士。
再一年,入門下省,封左散騎常侍,掌貴諷過失,侍從顧問,隨侍皇帝左右。又一年,封門下侍郎,掌出納帝命,相禮儀。門下侍郎做了兩年,封太師,并賜洪文閣大學士,統領門下省。
從一個七品縣令到越品級的當朝太師,韋紹年只用了五年多,對于三十多才中舉的他來說頗為不易。當然對于其他人來說也是不可思議,即便是當朝太子太傅也花了整整二十年的時間才從起居郎做到了這個位置。
日頭高升,天氣慢慢熱了起來,群臣已經站在門口等了大半個時辰。所有人都悄聲討論著,按照平日里的情況,此刻應該已經在無極殿中開始早朝了,為何今日卻遲遲不見無極殿打開大門,不見皇上上朝。
阮步義和韋紹年一左一右閉目養起神來,老神在在的模樣。跟韋紹年關系不錯的吏部尚書,也就是幫韋紹年起草上任文書的那個吏部侍郎悄悄問韋紹年道:“韋大人,今日遲遲不上朝,你可知道什么情況?”
韋紹年搖搖頭說道:“天威不可犯,天意不可猜。我們等著就是了,不過聽說昨日二皇子回來了。”
阮步義抬頭看了看天,又把頭轉回了無極殿。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