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之時,整個東海之上吹來陣陣溫潤之風,臨近大地,化為煙雨,晴空大日沉浮,天地一色明靜。
這是一座臨近海域不遠的小城。
小城四周有連綿起伏的山脈,山脈不為高峻,卻為繁茂,林蔭深處,添為世外桃源。
驕陽萬道,曲水流觴,古樸的禮樂之音從其內清脆流轉,道道讀書之音闡發先賢之道。
攫欝攫。俯覽而下,更可窺得一位位錦袍高冠的男子行走其內,隱約也可聽得女子之音。
“臨淄那里傳來消息,齊王投降。”
“秦軍沒有攻打臨淄,占領臨淄,現在應該占領整個齊魯之地了。”
明禮之堂。
靜坐于上首,一位渾身散發威嚴的青年男子手持密信文書,一覽其上內容。
說道上面的所語。
臨淄不戰而降,齊王建投降,秦國徹底將齊國納入掌控之中,僵持數月,一朝而破。
實在是有些感嘆。
“大周幽王失德,平王被迫東遷,烽火諸侯,春秋以來,戰亂頻多,諸侯國最多的時候,足有數百個。”
“戰國大勢林立,諸侯國兼并甚多,如今數百年過去,終究只剩下一個諸侯國了。”
“秦國!”
“怕是昔年的春秋霸主秦穆公都未曾想到吧,僻處河西一隅,雖有西戎稱霸,距離中原遠矣。”
“誰可想到,秦人竟然東出函谷,掃蕩六國,匡諸侯,一天下,成就上古三代以來未有之恢宏之事。”
“秦王嬴政,已然昭名于史冊之中。”
八脈弟子,分類左右,年長者居于前,寂靜的廳堂內,聞得掌門伏念一言。
那則消息,他們也都從自己的渠道有所得。
而且,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
在當年秦國掃滅三晉之后,實則,諸夏大勢已定,除非秦國內部出現不可逆轉的混亂。
秦國必將一天下。
很顯然,秦王嬴政沒有給山東諸國任何一點機會,除了在攻楚之上,吃了一點虧,其后穩打穩扎,直至今日,將齊國攻滅。
諸夏歸一。
若然一覽輿圖,諸夏間,諸國不存,只剩下一個大大的秦字,腦海中翻滾大周以來的諸國爭斗。
實在是感嘆良多。
實在是感慨不已。
當年一個因養馬有功的贏秦先祖,后代竟然一統天下,成就三代以來從未有過的盛事。
縱然對于秦國有些不喜,也不得不承認,秦國很強!
能夠從數百個諸侯國中走出,足堪不俗。
足堪其至強!
“因大周賞賜而有根基之地,卻又吞滅二周,成就王霸之業。”
“禮樂崩壞,莫過于此。”
有一人冷言道。
秦軍攻滅齊國,一統諸夏之地,可自己卻不認同它。
秦國兵行霸道,兵士虎狼鐵血,法令嚴苛,不為仁德禮儀,實在是有違圣人之道。
此等之國,就算一天下,也必然不長久。
以兵家霸道掃滅諸國,可以得到諸國的土地,難以得到諸國的民心,不得民心,焉得長久?
“無論如何,現在秦國將齊魯之地納入掌控,我等也該思忖應對之策。”
“蘭陵一戰,顏岵師兄、楊寬文師兄以及其他師兄弟身死,儒家付出應有的代價。”
“掌門,接下來儒家當如何?”
儒家談直卻,子思一脈弟子。
收到臨淄被秦軍攻占的消息,收到齊王被押送至咸陽的消息,已然明白如今諸夏大勢。
秦國統御一切,麾下百萬鐵血之軍。
沒有任何力量可以與之抗衡。
沒有任何力量。
巘戅玩吧小說網T戅。現在抱怨太多也是無用,面對秦國,儒家不可能又什么手段應對,何況為了今日之局。
儒家付出應有代價。
三位當家中,除卻掌門伏念師兄以外,死傷甚多,固然是顏岵師兄他們摻和百家。
那也是和百家之間的了結,和秦國之間的了解。
眼下,當以謀將來。
語落,看向上首的掌門師兄。
雖然儒家這一次損失很大,不過,得到的也不少,起碼,相對于其余諸子百家,儒家已經很好很好了。
“你等以為儒家當如何抉擇?”
伏念單手輕捋頷下近年來蓄養出來的短須,放下手中密信文書,對著談直卻點點頭。
而后對著廳堂內的諸人掃視一眼。
能夠入今日廳堂的,有八脈的長輩,也有現今八脈弟子中的佼佼者,他們是儒家真正的核心。
“掌門。”
“我以為,儒家當派出部分弟子,襄助秦國快速穩定齊魯之地。”
&#21434&#21437&#32&#29609&#21543&#23567&#35828&#32593&#32&#119&#97&#110&#98&#97&#114&#46&#110&#101&#116&#32&#21434&#21437&#12290“如此,對于秦國來說,是一件好事,對于儒家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終究,現今要順應大勢。”
談直卻直接道。
秦國!
就是大勢!
多年前,秦國武真侯玄清子便是有一語,天道大勢,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不無道理。
儒家應該順應大勢,助力秦國穩定以及統轄齊地,如此,雙方都可以得到利益。
也能夠讓秦國看到儒家的誠意。
“秦國!”
“不修仁德禮儀,不修三綱八目,果入秦國,匯入秦國之力,無異于相助當年殷紂作孽乎?”
當即,便是一位須發略有灰白的老者悍然搖搖頭。
幫助秦軍穩定齊地。
不可能!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秦國推崇法家為正道絕學,舉國上下,法令嚴密,儒家難道要屈服于法家?”
“殊為不妥!”
又一人擺擺手。
儒家同法家之人,迥異兩道也。
如今,儒家要襄助秦國穩定齊魯之地,幫助秦國穩定諸夏之地,無異于,自甘居于法家之下。
法家?
外道也!
掌門伏念聞此,只是神容平靜,時而端過面前案上的一杯茶水,輕呷一口,并不做聲。
“秦軍占領齊魯之地,百家避退,如今咸陽那里的態度沒有傳來,我以為,儒家將閉門讀書為上。”
邵廣晴,子思一脈。攫欝攫
以觀左右,緩緩一笑,說道己身之言。
無論接下來儒家要有何種動作,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果然同咸陽哪里的意思違背。
就是災禍。
襄助秦軍整治齊魯之地,自然好。
若是那位秦王嬴政不樂意該如何?
那可就是做的多余了。
還很有可能又禍患落下。
“子房,你覺得我等現在當如何?”
語落,觀四周八脈前輩和師兄弟若有所思,隨即,視線一轉,落在臨近不遠處的一位儒雅年輕人身上。
其人錦衣素凈,神容俊秀,靜坐于案后,渾身散發一股別樣的浩然清柔之氣。
正是近年來,在子思一脈聲名鵲起的張良張子房。
自入儒家之后,一直研讀先賢經典,且頗有所得,屢次論道,多令師兄弟嘆服。
堪為儒家后起之秀。
邵廣晴很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