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重初識三國演義這個故事的時候,就對董卓放棄汜水關、虎牢關,燒毀洛陽,擄掠金銀財寶遷都長安之事很是費解。
因為對此的解釋只是呂布被劉關張三兄弟擊敗而已,這絕對不能成為董卓做出這種大動作的理由。
不過隨著對此事知道的越來越多,陳重就很能理解了。
董卓放棄洛陽,遷都長安,原因七十很多。
首先就是十八路諸侯前來討伐,雖說這各路諸侯實力混亂,有高有低,但也有三十萬大軍,可以算主因。
其次是董卓對呂布的猜忌,以及嫡系涼州集團和收攏的并州集團之間的矛盾。
此外董卓雖然以武力震懾住了天子和滿朝文武,可是暗恨他的人眾多,一旦打起仗來,估計主動給敵人提供消息,甚至去開城門的人都是成千萬。
除了這些,其實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后方不穩。
董卓的后方就是涼州和并州,然而在涼州還有兩位土生土長的強者,一為韓遂,一為馬騰。
董卓乃是漢朝派去的并州刺史,河東太守,但是他卻在涼州經營多年,而韓遂和馬騰都屬于本地的叛軍,只不過實力太強,故而都被朝廷招安,委任了官職。
此次身為西涼太守的馬騰,就加入了諸侯聯軍共同討伐董卓,而韓遂在涼州自然也不會老老實實,趁機也開始攻打董卓的地盤。
如此一來,董卓可謂是內憂外患,四處都是敵人,所以他才出此下策,遷都往距離涼州更近的長安,這樣也算是給自己留了一條后路。
陳重正在思考接下來的事宜,不想眾諸侯卻發生了爭執。
原來是曹操看到袁紹下令按兵不動,所以有些急躁的質問道:“今董賊西去長安,正是乘勢追擊的好時候,大家為什么要在這耽誤時間?”
面對曹操的質問,袁紹不悅回道:“大家的兵馬一路追趕,此時都已經是人困馬乏,再說還未探明前方是否有埋伏,如何能夠輕易追擊?”
現在的曹操,似乎還不是以后那個城府頗深,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奸雄,他有些激動的說道:“董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挖取歷代帝王陵寢,驅趕洛陽百姓,此乃人神共憤之惡行。
如今董卓大軍中裹挾大量富戶,又有許多金銀之物需要運輸,必然沒有多余精力設伏,何不一戰而天下定?”
說到這里,曹操沖著在場其他諸侯問道:“大家的意思呢?”
“盟主所言有理,董卓雖然百惡在身,但他也是久經戰陣之輩,在沒有探查清楚之前,不宜出兵追擊。”
“正是!”另一人說道:“董卓軍中既然攜帶了大量金銀之物,那他定然會留下一支后軍收尾,敵情不明,萬不可輕易冒進。”
見到眾諸侯都是一樣的說辭,曹操大怒,指著在場眾人說道:“豎子不足與謀!”
憤怒的曹操索性率領自家的兵馬,以及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
洪、李典、樂進等大將,星夜追擊董卓而去。
在陳重看來,這其實是一個絕好的機會,曹操也將會遇到一個生死大險。
陳重一直想要嘗試的事情就是殺掉一個諸侯,以此來驗證會不會開啟另外一種職業任務,不過這個念頭在腦中剛剛出現,就被他徹底放棄。
這十八路諸侯中,最難殺的有曹操、袁紹、袁術、孫堅和馬騰,其中曹操身邊實力強大的武將太多,而且暗中還有一支冒險者團隊跟隨在左右,即便是知道曹操即將遇險,但陳重也沒有擊殺他的把握。
而且要是尾隨曹操而去,還會失去另一個取得寶貝的機會,對于此寶,陳重也是窺伺已久。
不提曹操率軍追擊董卓,卻說眾諸侯滅火之后分屯洛陽廢墟。
此時的洛陽已經被燒的七零八落,就連皇宮中那些屹立多年的宮殿,也被燒掉了許多。
陳重當初答允手下士卒進入洛陽后,可以見到遍地的美女和大量的金銀,如今洛陽變成廢墟,這可讓軍中之人失望不已。
讓士卒失望,這可不是一件好事,輕則在以后指揮不動,重則會嘩變反叛,因此陳重只好放出士卒,讓他們去洛陽城的廢墟里自己尋些財物。
董卓遷都之事極為匆忙,驅趕洛陽之民數百萬也是一件難事,因此洛陽城中還剩下不少財物,如今就便宜了各路諸侯帶來的軍兵了。
對于這種事情,各路諸侯都是心知肚明,但是也無人愿意去約束,也算是默許了。
雖然此事不可擋,但陳重還是下了嚴令,搜刮錢財可以,卻絕對不許奸淫殺戮。
大軍四散在城中,陳重也借著監督士卒的理由,離開了自家的大營。
別人都在街四處搜索財物,陳重卻帶著歐陽露露,兩人一路疾行,來到了皇宮之中。
皇宮附近現在是孫堅的兵馬駐扎于此,此刻眾多軍士都在滿足感和掃除宮殿瓦礫。凡董卓所掘陵寢。盡皆掩閉。
孫堅還在被焚毀的太廟地基,草草的修建了殿屋三間,立下了列圣神位,宰太牢祀之。
趁著孫堅帶領手下都在祭拜之時,陳重和歐陽露露卻小心翼翼的來到了建章殿的南面。
仔細尋找之下,果然發現此處有一古井,陳重欣喜之余,趕緊下井打撈。
片刻后果然撈起一具婦人尸首,此女宮樣裝束,項下帶一錦囊。取開看時,內有朱紅小匣,用金鎖鎖著。
陳重乃是開鎖的高手,連忙打開金鎖,掀開匣蓋,露出一方玉璽。
這塊玉璽方圓四寸,鐫五龍交紐;傍缺一角,以黃金鑲之;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看到此物后,歐陽露露好奇的問道:“這就是你說的傳國玉璽么?”
這寶貝終于落到自己手中,陳重喜笑顏開的說道:“正是!”
“此玉乃是卞和于荊山之下,見鳳凰棲于石,載而進之楚文王。解之,果得玉。
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為璽,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風浪大作,舟將覆,急投玉璽于湖而止。
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華陰,有人持璽遮道,與從者曰:‘持此還祖龍。’言訖不見,此璽復歸于秦。明年,始皇崩。后來子嬰將玉璽獻與漢高祖。
后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將璽打王尋、蘇獻,崩其一角,以金鑲之。光武得此寶于宜陽,傳位至今。”
陳重一邊解釋,一邊從懷中取出一物,竟然也是一方傳國玉璽,最奇怪的是兩方玉璽從外表看一般無二。
看到此處,歐陽露露恍然大悟道:“哦,怪不得你在廣陵郡時,到處尋找美玉和雕刻大家,原來你早就做好了掉包的準備啊!”
</br>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