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大明在陳豐的統治下,國泰民安,四海升平。陳豐按照系統這位超級參謀提供的方案來架構整個大明政治制度、權利結構,實際上主要還是參考明清兩朝,在此基礎上進行修改。
此外,當然也沒有完全拘泥于封建王朝制度,也加入了一些現代的n制度,比如在地方上,永樂十年,就設立了議會,由當地士紳擔任議員,對當地官衙具有一定的監督之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n了地方官的權利,還有提出一些議案并決定一些地方項的權利,這種一定程度上也是分了地方官的權利。
不過,陳豐也沒有完全照搬現代化的議會制度,比如現代西方議會擁有的n、不信任投票、財政預算權利等都統統沒有。
更不用說,這議會只是地方性質,而且只在縣一級設立,府一級也沒有設立,省一級更不用說,至于朝廷中樞更沒有議會什么事情。
而且陳豐還加強了對自己臣民的n工作,包括神化自己和大明,正式確立道教為國教。在全國范圍內加強忠君愛國的思想教育和宣傳。
從娃娃抓起,三歲啟蒙就讓他們念誦加料版的三字經,里面就有對他這位永樂帝nsn的順口溜,“永樂帝,天授權;救萬民,永流傳。”
科考的時候,陳豐也專門設立了一門思想道德修養考試,這門課的教材內容由陳豐親自編撰,里面除了強調道德修養之外,還摻進去了不少有關他的生平事跡和人生感悟之類的。而且這片內容在考試的時候,所占的分數是不少的。
如此潛移默化之下,大家自然對他這位皇帝更加的擁護和熱愛。
現在陳豐任命官員的時候,尤其是朝廷中樞,現在基本上都是選擇忠誠度十分以上的,低于十的,即便能力再強,陳豐也不讓他入仕,更不用說進入朝廷中樞了。
大明在陳豐的掌控下可說是固若金湯。
奧斯國被大明完全消化之后,下一步陳豐想要吞并的就是夏國了。這也算是他這具身體的母國,而且如今夏國的皇帝還是他的三舅子,大明皇后的哥哥。
永和帝是在永樂年駕崩的,活到了十多歲。這在歷史上的所有皇帝中算是非常高壽了。一般當皇帝的活到十歲以上的屈指可數。永和帝就活到了。這里面還有陳豐的功勞,因為有兩次永和帝得了重病都是他去救回來的。一次是在七十六歲的時候,突然暈倒,人事不省。夏國這邊百里加急過來想讓趙晴曦趕回去見他最后一面。
在趙晴曦的請求下,陳豐一個瞬移便帶著去了夏國皇宮,并用九陽神功將永和帝救了回來。
第二次是他十大壽的時候,他喝多了酒,再次暈倒人事不省。依舊是陳豐帶著趙晴曦瞬移過來救了他一命,只是這次永和帝就中風了,說話不利索,還流口水。
永和帝這才不得不將皇位傳給已經當了十幾年太子,而且已經五十多歲的三皇子趙聃。
如此,又過去了五六年永和帝再次突然暈倒,只是再也沒有醒過來,陳豐帶著趙晴曦再再次瞬移過來的時候,他已經死翹翹了。
如今距離永和帝過世兩三年,趙聃這位陳豐的三舅哥登基也才兩三年。陳豐便想著謀奪整個夏國了。
實際上,陳豐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制定了奪取奧斯國和夏國的計劃,并且讓系統進行了修改。
相較于前者的簡單粗暴計劃,對付夏國這邊就不好用了。首先,他原先是夏國人;其次就是有大明皇后這一關;倫理親情這一關。
盡管他如今是公認的天下第一明君,但要明目張膽的去謀奪自己三舅哥的國家,就有些太不講究了。面子上也有些不好看。
所以,在幾年前,陳豐就采取了比較溫和的手段一步步讓趙聃成為一名舉國痛罵,滿朝文武都畏懼嫌棄的昏君。
首先,在他登基后不久,還在守孝孝期的時候,他跟他老子的女人搞在了一起,鬧出了很大的動靜。
若是先皇留下來的宮女或者還沒寵幸過的才人什么的當然不會鬧出丑聞。這個女人偏偏是先皇寵幸過還冊封過的妃子,盡管才二十多歲,但名義上也是他的母妃了。這就非常有違倫理道德了。更不用說還是在給他老子守孝期間內。
因為這件事,原先朝中對他支持的文武官員都是大失所望,對趙聃這位皇帝的威權打擊也是相當大的。
之后,趙聃為了封口將那個先皇的妃子滅了口,包括后宮里知情的相關人等都被他給殺了。另外還找借口將朝中上表斥責他的官員或罷職或貶官。
這種處置手段更是讓不少人寒心。
以至于他登基后半年不到,原先的五皇子、皇子聯合在一起發布了討逆令,公然在兩人各自的封地n了。這里面陳豐派去的間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陳豐早在幾年前就在兩人身邊布置了臥底,而且還都是智力型的。能力都很強,在短時間內就都成為兩個皇子的智囊人物。他們兩人
都對趙聃不滿,在一些有心人的挑唆下,經過幾年時間的準備,早就開始密謀反叛了。
而趙聃德行有虧,就給了他們很好的借口。在開始n后,就發布了討逆令,斥責趙聃是大逆不道的禽獸,必須推翻,代他們的父皇好好的教育他做人。
這篇戰斗檄文向天下一公布,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很多地方紛紛高舉義旗,站到了兩個王爺這邊。
趙聃得到消息后,勃然大怒,糾集了二十萬大軍前去平叛。兩位王爺這邊雖然也號稱二十萬大軍,但實際上十萬不到。而且都不是什么精銳。按照正常的情況,兩位王爺的“義軍”會被消滅。
但因為幕后有陳豐的人參與,包括義軍和朝廷官軍這邊的。結果二十萬派去平叛的大軍反而被后者殺得大敗。
如此一來,兩位王爺的聯合義軍不由氣勢大盛,趁機擴招和收攬很多地方上的兵力,短短時間內總兵力就真的達到了二十萬。
除此外,他們更是打出了“代父懲處昏君”的口號,一時間倒也得到了不少官員的支持。
他們合并一處后,就率軍聯合向京城進發。一路的守軍望風而降。大軍一日日行三百里。
十幾天就達到了京城,殘酷的攻城戰很快就打響。
坐困愁城的趙聃此前做過很多努力,包括下旨征調十萬邊軍回朝,結果圣旨發出去后,卻是石沉大海。他連著派去了三撥人馬,都沒有回來。
之后,他只能將剩下的五萬禁軍和七萬京營人馬集合起來,自己親自任命了心腹太監去京營當京軍。
這十二三萬的軍隊抓在自己手里,趙聃才算是放松了一些。但沒幾天,他兩個弟弟的聯軍就如無人之境的殺到了京城之下。
十二三萬的軍隊只能守城,但在趙聃看來如此也不能保險,指不定京城的大門就被朝中那個官員給打開了。
最后,他只能趁著夜色,東南西北的派出了使者前去明國求援。
若不是萬不得已,趙聃實在不想讓陳豐這位妹夫過來夏國。因為當初他祭天時宣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無疑展露出了他的巨大野心。
這句宣言隨著陳豐祭天時東華帝君顯圣的消息在滿世界的擴散,想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趙聃生怕引狼入室。只是如今兵臨城下,城門隨時都可能失守,他也就顧不得許多。
幾撥人馬派出去,終于有了回應。很快陳豐就施展瞬移術過來了,對外他宣稱的就是神行之術。他就帶了趙晴曦過來。
兩個人做為中間人,主持了趙聃跟趙燁、趙睘的談判。在陳豐的強勢干預下,雙方終于達成了協議。那就是讓他們兩人在地方上自治。每人要一個省。
趙聃一開始不同意,但也在陳豐的強勢干預下,最終只能同意了。
而后,兩位王爺撤軍,回自己的封地自立為王。他們名義上還是夏國的部分,但實際上,他們各自在封地當皇帝了。
兩位王爺回到封地后,都是馬上建立了自己的小朝廷,nn行賞,大肆分封。開始更進一步的厲兵秣馬。
兩年后,趙聃也在磨刀霍霍,大肆擴建了禁軍,直接將禁軍擴充到了二十萬大軍,還增加了賦稅用來養軍,不由讓老百姓怨聲載道。此外,他的疑心病大作,看朝中哪位官員都是自家兩個弟弟的奸細,時不時就要抓上一兩個官員下獄審問,甚至抄家滅族。鬧得朝中官員也是人心惶惶。不少官員紛紛致仕,辭官不做了。
而趙聃也不挽留這些官員,還趁機安插了不少他自認為自己人的官員。但實際上這些官員里就有他兩個弟弟的臥底。
時間到了永樂十年,趙聃準備充分,集合了五十萬大軍前去試圖消滅兩個弟弟的割據nn。
五十大軍人山人海,數量龐大,兵分三路只取兩個弟弟的封地。只是大軍行進到半路就出現了很多逃兵,主要的原因就是補給跟不上,這么多的吃喝拉撒,后勤根本跟不上,即便一路靠劫掠當地百姓,但也是杯水車薪。
等到了兩位王爺封地的時候,實際上五十萬大軍,只剩了三十萬不到。而且軍心渙散。這次沒有陳豐暗中干預,兩位王爺的聯軍輕松的就打敗了這支朝廷大軍,俘虜了至少十幾萬人。
兩位王爺趁機將這批俘虜吸收為自己的人馬。而后兩人又是聯軍一處向京城發動的襲擊,再次發出了討伐昏君的檄文,罵他不仁不義不忠不孝,言而無信。
這回趙聃就更加孤家寡人了。他倒也再次試圖請求陳豐這位妹夫調停。但陳豐拒絕了過來,趙晴曦也沒有再為自己這個哥哥求情。說到底她這個哥哥確實是德行有虧,而且很不孝。
趙聃只得再次困守京城,強制性征調京城十幾萬民壯守城。但等兩位王爺的聯軍一到,京城大門就被人給打開了。
結果沒有意外,趙聃在皇宮中被兩個弟弟甕中捉鱉。不久后,趙聃自縊而亡的消息便傳了出來。
于是,趙聃這位剛登基三年不到的夏皇就這么死了。趙燁登基為帝,但他剛剛坐上皇位沒一個月就被他的好弟弟趙睘毒殺。
之后,趙睘便迫不及待的也登基了,兩個月后,他卻是被他哥哥的妃子殺死在了龍床上。夏國皇室再次曝出了一個大丑聞。
更讓人無語的是,夏國的皇位到了這時候居然后繼無人了。趙聃原先有兩個兒子,但后來都被兩兄弟給悄悄弄死了;趙燁也有一個兒子,他登基后還立了他為太子,趙睘登基后自然也是將這位前太子給弄死了,但偏偏他是沒有兒子的。
現在他一死,就沒有了繼承人。原本永和帝還有兩個兒子,皇子和九皇子,但他們幾年前都相繼去世了,他們原本有兒子,在他們去世前也都夭折了。
這種局面是千古少有的情況。原本永和帝子嗣眾多,還真不愁后繼無人。但只隔了一代,幾番兄弟相殘之后,就變成了這種局面。
永和帝若是在世的話,這時候已經沒有了兒子和孫子,等于是絕后了。女兒倒是還有,但都外嫁了。
再有就是從皇族旁系里找繼承人。但這時候,陳豐站了出來,強勢的表示要將自己與趙晴曦的第二個兒子改姓為趙,過繼到夏國皇族。他跟趙晴曦的第二個孩子在永樂二年生的,今年才歲。
他這么一宣布,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不過,這時候,大家都不能說他什么。甚至不少人心中還是非常高興的。
畢竟陳豐這位永樂帝如今做為千古名君,將大明治理得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相比起夏國來實在強太多了。何況還有趙晴曦這位夏國公主。他們兩人的嫡子做他們夏國將來的皇帝,總好過給其他皇族旁系占了去。
永樂十二年,陳豐與趙晴曦的第二個兒子趙慶,正式在夏國登基為帝,因為他年齡太陳豐這個做父親的代為攝政。
如此,夏國就兵不血刃的落入了陳豐的手里,也等于陳豐一統了這世界上最強大的三個國家。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