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琮對這種皇宮里的太監當然是非常熟悉的,畢竟當年他也做過幾十年皇帝,盡管后來他大力改革,減少了皇宮里太監的使用人數,但只要皇權存在,這種太監還是不能杜絕的。
這種五根之人,貪財小心眼睚眥必報是通用性格。尤其眼前這位還是大內總管,權利極大。即便是戴權這位內相,在他面前都要矮上一截。
“夏爺爺你說笑了,這種跑腿的事情,自然交給晚輩去辦。夏爺爺你身為六宮總管,總管六宮事務,哪能親力親為的去跑腿?”
賈琮雖說做過皇帝,但要拉下來臉拍馬什么的,他還是能做到的。因為這是機關單位的必備技能之一。叫這老太監一聲夏爺爺,又不少一毛錢,反而跟他處好關系,對他將來好處多多。
所以,喊他夏爺爺,賈琮心里面還真是一點排斥都沒有。喊出來,也是沒有絲毫違和感。
“哈哈,還是你會說話。難怪剛才將太上皇哄得那么開心。你小子有前途啊。”
夏守忠一臉感嘆的看著賈琮。如此年紀就有如此的口才、厚臉皮和手段,這賈家還真是后繼有人了。
“多謝夏爺爺夸獎。”賈琮完全一副懵懂少年的樣子,聽到長輩夸獎,很高興的笑著。
“行了行了。我算是認識你小子了。厚臉厚皮的。不過,誰讓咱家跟你投緣呢。以后,你有什么事,盡管跟咱家說,咱家能幫的一定幫。”
夏守忠說出了這不算承諾的承諾,實際上是想賣好一下賈琮這潛力股。他在皇宮里跟隨太上皇已經生活了數十年了,眼前宮里什么形勢,他當然很明白。
賈琮如今被五皇子和皇上看重,指不定自己將來就需要求著他的地方。
“那我就不客氣了。將來有事的話,一定找夏爺爺你。”賈琮一副打蛇隨棍上的樣子,笑著說道。
“你小子還真不客氣。”夏守忠笑斥了一句后,突然正色道,“雜家好意提醒你一下,這次太上皇交給你做的差事,可是有些得罪人的。你打算怎么做?”
賈琮淡淡一笑道:“這差事其實很好做。我們只要將風聲傳出去,自然會有人主動找上門來送錢。”
夏守忠眼睛一轉道:“若是那些文人知道了此事,你打算如何應對?這要是操作的不好,可會影響太上皇聲譽的。”
賈琮這事道:“這事是我做的。太上皇可是一點都不知情。”
夏守忠先是一愣,接著不由哈哈笑道:“孺子可教。不錯,這件事是你私底下做的。畢竟,你那個大文堂這次負責印刷這本書,如何排版,你這個大文堂的東家自然能夠決定。咱家就只管從你這里收線。到時候,咱家就讓劉全跟著你。你看如何?”
夏守忠這是擔心賈琮私吞那些人送過來的潤筆費,這也可以理解。
賈琮直接點頭答應了下來。
夏守忠見賈琮這么干脆,很是滿意的說道:“你很不錯。這差事你若是辦好了。咱家肯定在太上皇面前給你請功。”
“那就多謝夏公公了。”
“都是自己人,不用這么客氣。你都叫咱家爺爺了,我這個做爺爺的以后自是不能虧待你。”
……
跟夏守忠一番交談之后,兩人的關系是迅速升溫。表面上看夏守忠是真的一副爺爺看親孫的表情。而賈琮也是一副乖寶寶的樣子。
這份爺孫關系,兩人私底下算是認下來了。
對此,賈琮倒是還算滿意。在這有神仙的世界,武力不再至上,也不能萬能。他也只能盡量的跟當權者打好關系,包括當權者身邊類似夏守忠這樣的走狗,也很有必要打好關系。
賈琮跟夏守忠分開后,原本是想直接出宮的。結果,走出沒多遠,就見王德新在一扇大門口等著他呢。
余慶宮的書房里。
李焯聽完賈琮的講述,不由拍案叫好道:“賈琮你果然聰明絕頂。這種撈錢的辦法,你都能想得出來。換了我是肯定想不出的。”
賈琮微微搖頭道:“這只是比較簡單的商業伎倆罷了。算不得什么。”
李焯也搖頭道:“若這種手段還簡單,那哪種手段才叫復雜?”
賈琮心說后世的某國股市就非常復雜,即便股神進去也得傾家蕩產。
“我現在感覺自己就成了一個商人,這感覺便不好。”賈琮轉開話題說了這么一句,這話讓李焯有些尷尬,帶著些歉意道,“賈琮,這都怪我。是我將你推薦給父皇和皇爺爺的。讓他們都知道了你的經商天賦。我真的沒想到,他們現在會這樣。”
這時代商人地位雖然不是很低,但肯定沒有文人和官員來得吃香。賈琮好歹也是詩名在外,如今也是翰林學士,卻是被打發去給他們皇室做買賣。換了其他翰林學士,肯定覺得這是對他的一種羞辱了。
但實際上肯定不是這樣的,他現在是翰林學士沒錯,但同時也是侍讀,這侍讀就帶著些私人性質的。跟那些有正式職位的官員是不同的。無論是皇帝還是太上皇,將這樣的私事交給他來做,就表示了對他的信任,以及某種器重。
這點賈琮在后世是深有體會的,你在單位本職工作上干得再出色,但若是沒有領導器重,你想升上去還真是非常困難。相反,即便你在單位的本職工作干得馬馬虎虎,但跟領導的關系非常好,得到領導器重,比如經常去領導家串門,經常去領導家噓寒問暖,接領導家孩子上下學,輔導領導家孩子功課,給他們家打掃衛生、洗衣做飯什么的……升職就是遲早的事情。
賈琮目前就是這么個狀況,皇上和太上皇都讓他打理自家生意上的事情。這就是他們的私事。辦好了,讓他們滿意了。他們自然就記在了心里。以后升官什么的,是遲早的事情。
主要一個就是他現在年紀還小,如今做了翰林學士這個五品的清貴文官基本上已經到頂了。再想升官,怎么也得等他成年再說。
對此,賈琮還是拎得清的。但他現在還是這么積極的討皇上和太上皇歡心。主要還是為了給自己和賈府弄塊免死金牌。能夠借此多多的賺取正能量點。
不然,他這么忙活,實在沒有必要。
等到這大坤名臣錄出來,發行天下,他做為這本書的直接策劃者,自然也能收獲不少的能量點。
另外,他做為競價排名的直接負責人和執行者,也能撈上一筆能量點,不管好壞。那些想要給自家祖輩或師長什么的拉高排名的,必須求到他,他的知名度自然就能在這些高層圈子里更加響亮。
“殿下不必內疚。其實,能給皇上和太上皇做事,是我的福分。是他們對我的信任。何況,借此,我也可以讓他們對我更加信任和器重,在將來或許也能幫上殿下。”
賈琮最后這句話說的比較含蓄,但李焯能夠聽得出來。心頭不由微微一暖。隨著這段時間的不斷接觸和了解,他可以很肯定的認定賈琮就是他未來登基之后的首輔人選。
此外,賈琮還榮國公的子孫,身上有勛貴一派的烙印。若是通過賈琮,將那些勛貴一派都弄來支持他成為太子,無疑也是一筆非常劃算的買賣。
因此,李焯對賈琮一直都是非常禮遇。只是以前這種禮遇是有些刻意的。但現在隨著對賈琮的了解深入,以及賈琮個人能力的展現,讓他不得不心中贊佩。
如今,即便拋卻他榮國公子孫的身份,李焯也會對賈琮非常的看重和禮遇。因為賈琮他自己現在就有著讓李焯非常欣賞和招攬的地方。
“賈琮,多余的話,我就不多說了。我們往后的日子還長。就像你說的,我們是朋友。我希望我們能做一輩子的朋友。”
李焯這話說得很真誠,至少此時此刻他是非常真誠的。
兩人相視一笑,顯得很有默契。
三天后,賈琮再次入宮覲見了太上皇。主要是他們皇族這邊已經票選完成了大坤名臣,太上皇詢問賈琮具體的競價排名方式。賈琮早有計較,向太上皇做了詳細匯報。
聽完賈琮的匯報,太上皇才算是放下心來。他是想要賺錢,但也怕賈琮競價排名瞎搞,誰給的錢多,誰就直接排在首頁。那樣的話,顯然是不行的。畢竟那有數的幾個名臣是一定要排在最前面的。這是大坤民眾公認的。
而賈琮當然也早就想到了這點。將這些名臣主要分成了四個等級。第一等的當然是那些開國英烈和當年驅逐北慶恢復大坤的英烈,比如四王八公。這里面最差的爵位都是公。他們排名基本上依照各自的功勛都固定了。
國公不好排在幾位郡王前面。但四個郡王的具體排名先后,八個國公的具體排名,卻是完全可以操作一番的。
畢竟除了其中一兩個公認的第一,比如四大郡王,以北為尊,北靜王自是排在第一,但其余三個郡王,卻是沒有具體說法,完全可以來個競價,價高者排前面。國公也是如此,除了排第一的鎮國公,其余幾個硬要分出一個先后,那也沒有統一標準,這就有競價的空間。
這第一等尚且可以如此操作,第二等、第三等、以及某等的操控余地就更大了。
排版的時候根據他們給錢的多寡,多的排前面一點,少的排后面一點完全可以。別人也不能說他這么做不對。
見賈琮有了這么個具體的章程,太上皇自然就放心了。便又讓夏守忠全力配合他進行宣傳。
實際上,這件事如今也不用專門去宣傳,因為這本大坤名臣錄已經牽動了整個朝廷官員的神經。很多自認為名臣的后代和那些門生故吏們都在到處打探。包括競價排名的消息也早已經被傳了出去。
等這邊皇族30名族老一起票選出了大坤名臣之后不久,這名臣具體名單就已經泄露了出去,等到賈琮帶著劉全來到大文堂,已經滿京城的散播了開來。
等賈琮剛剛在大文堂坐定,就有人主動找上了門,詢問這競價排名的具體事宜和收費情況。
這種收錢的事情,賈琮還是要臉的,不能像后世某網絡公司那般直接明碼標價,而且也不能直接用競價排名這么明顯的宣傳。對外一律說的是潤筆費。這些費用是給編撰此書的那些翰林們潤筆的辛苦費。
這話倒也不假,到時候肯定要拿出一部分錢賞給那些辛苦工作的翰林。具體多少賈琮不知道,但肯定不會太多。這由太上皇來決定。
收取潤筆費是完全自愿的,沒有絲毫強迫。何況這潤筆費也是那些名臣后代和門生故吏的一份孝心。
賈琮專門將大文堂的二樓清空了出來,那些書架都換成了座椅,用來接待過來詢問“潤筆費”事宜的諸多人等。
劉全這位太上皇跟前的老太監在賈琮一番交待后,專門負責接待事宜。賈琮倒也沒有閑著,負責做登記和統計。
某某名臣的后人捐獻潤筆費多少,都要一一記錄在冊,完了還得進行統計,歸入哪一等,然后拍好名次。
第一天的收入還不是很多,但也收獲了一千多兩銀子。主要是這些過來詢問的人都還不是大頭,最多也就是屬于二等名臣那個檔次的,大部分都只是三等和四等。賈琮跟劉全統計了一下,便讓他直接帶回宮交給太上皇交差了。
不過,有了這個開頭,后面就好辦了。至少太上皇就覺得這一千多兩銀子是白得來的,而且嚴格來說才只是半天時間,已經很不錯了。
第二天,隨著消息的傳開,過來詢問和交錢的人就更多了。劉全一個人都忙不過來,好在他也不是一個人過來,身邊也是帶了幾個太監的,只能讓他們一起幫忙接待。
賈琮這邊倒是專心登記和收錢。忙碌一天下來,這次的收獲大大出乎大家意外,居然收獲了八千多兩銀子。其中主要的大頭就那十幾個一等名臣的后代,個個都財大氣粗。其中一人就捐了一千兩潤筆費。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