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可是有辦公地點的人了,可不再是無根浮萍了。
還有一個意圖就是告訴哥幾個:哥們有錢,正面上我。
“這小子是資本家,一部石頭賺的錢租十個這里都夠了,不給發(fā)紅包就讓博子給他松松菊花。”這話是寧皓說的。
黃博,寧皓,祝壓文,徐崢,沙一,鄧潮,宋曉飛,陳章之。
這是李彧這一年里結交下的部分朋友,蓮花與李彧的關系比較復雜。
高于炮兵連的戰(zhàn)友,但距離戀人又差許多,她不想過多的參與李彧的交際。
狐小羋留在渝都了,李少紅導演的《門》開機了,她是女主角,不能走。
天仙劉被她媽給捉到灣灣繼續(xù)她前途渺茫的歌唱事業(yè)了。
艾輪在《三封情書》客串了燒烤攤老板的角色,但他覺得還是喜歡話劇,主動請纓加入麻花了。
陳軒還有張超也被李彧分了不少分內(nèi)的事情,他們算公司的老員工了,就得擔起這個責任。
再加上攤上李彧這么大大撒把的老板,也算他們倒霉。
......
大家都很忙,也是,忙點也好,萬一閑下來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離了誰一樣轉。
屋里的人很閑,因為他們跟李彧一樣都是剛忙完手里的活計。
黃博與寧皓跟李彧相識于微末,但現(xiàn)在的他們都已經(jīng)開始展露頭角。
寧皓憑借一部《瘋狂的石頭》成為當前備受資本追逐的新銳導演,而且他的銳利四射,至少他下一部電影的資金無虞了。
以前李彧說過他的下一部電影資金由李彧包了,估計這是懸了,對于此時的寧皓,資金已經(jīng)不是問題了,尤其是《票房》比之前世還要耀眼。
華納的副總裁甚至答應要引薦他進入全球最大的經(jīng)紀公司美帝caa協(xié)會。
聽著逼格挺高,除了可以拿出去吹噓外加入好萊塢了以外,根本沒有別的用處。
好萊塢根本不鳥一個中國新銳導演,甚至連老謀子那樣的大佬級大導都不鳥。
估計沒人不承認老謀子是國內(nèi)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導。
要知道老謀子可是拿了兩尊威尼斯金獅,一尊柏林金熊,嘎納的評委會大獎。
歐洲三大幾乎打通關了。
國內(nèi)有三屆金雞最佳導演,三屆金雞最佳影片,六屆百花最佳影片。
作為演員身份他還有東京、金雞、百花影帝加身,其他的獎項更是不計其數(shù)。
他成就最高,榮譽最多,知名度最廣,這些“最”,都沒有之一。
以他為首的第五代導演開啟了電影的偉大革新,他們走過的路,幾乎就是中國電影的發(fā)展之路。
就是這樣的老謀子一生追逐的就是想得到一尊代表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小金人而不得。
至少十年之內(nèi)他必將無所得。
所以,后來的寧皓加入了所謂的caa,也沒有得到任何的助力。
.......
黃博憑借黑皮一角成功的在國內(nèi)觀眾心中留下色彩濃厚的一筆,已經(jīng)展露出他的潛力。
但限于目前的大環(huán)境,最多是導演選角的時候多了個備選,而且絕對不是男主角。
這里就得說說目前國內(nèi)影視圈的內(nèi)幕了,都知道目前的電影里面擔任一番的都是港臺藝人。
即便是國內(nèi)三大導這樣站在頂峰的人物首選依舊不是內(nèi)地人,因為國內(nèi)公司沒有足夠的話語權。
自金融危機以后,香江最大的票倉東南亞收到嚴重沖擊,市場崩潰,港片式微。
被寄予救市之星的《無間道》也無法阻礙大勢,香江大佬及圈內(nèi)知名人士進京請愿。
如此二零零三年頒布了《內(nèi)地與香江關于建立更緊密經(jīng)貿(mào)關系的安排》及其附件相繼簽訂。
其中還規(guī)定了香江電影可以不受進口片的配額限制進入內(nèi)地市場,標志著新的“合拍片”的時代來臨。
在這以前,香江只能與好萊塢共享進口片的配額,而每年的配額只有二十部。
香江一眾導演與業(yè)內(nèi)人士北上撅食,當時的內(nèi)地影史行業(yè)處于野蠻生長狀態(tài),內(nèi)地與香江電影業(yè)從廟堂到江湖的全面磨合。
香江方面有人,大陸有錢,如果雙方達成合作便是皆大歡喜的局面。
但這時有人眼紅了,就是既沒錢又沒人的灣灣了,他們提前與香江公司簽署合約,以后無論加入多大的內(nèi)地公司,都只是第三方的電影代表。
換句話說,內(nèi)地方已經(jīng)失去了電影演員的選擇優(yōu)先權。
而其中出力最多的就是當年正巔峰的吳白鴿,他在國際上的名聲僅次于李按。
當然,后來他撲街了。
當時的他們將內(nèi)地市場當成他們的半殖民地,不僅僅如此,他們還竭盡全能的阻擊和打壓有潛力的內(nèi)地藝人。
釋放各種黑料,就如同他們當年成功阻擊了兼具演技和人氣、最先出頭的周杰一樣。
如拍攝《垂簾聽政》時,主演劉曉慶頓頓饅頭咸菜,香江演員專用餐車,有魚有肉。
如拍攝《南北少林》時,李連解一天三塊錢片酬,香江人員一天五千。
如接拍完《新還珠》的馬司令給自己定了個目標:不再接香江,灣灣類型的劇。
他們還有強推的代表人物如“天庭言”,軟驚天,找又庭,彭雨宴,例如泄停封,吳宴祖,劉開威。
看看都是八五后的他們的資源吧,找又庭,加拿大籍,主演了陳開哥的《搜索》,徐克的《狄仁杰2,3》,趙燕子的《致青春》。
甚至還讓金馬金雞雙料影帝的劉火華第一次遭遇換角之恥,氣的他帶小諾一上綜藝混人氣。
你們以為胡哥真的想去讀導演?他就不想演電影了?不過無奈罷了。
你們以為徐正是因為愛好才當導演的?拍完《無人區(qū)》的他沒有戲接了,根本沒人找他拍戲。
你們以為鄧潮也是因為愛好才當導演的?
都是沒人找他們拍戲罷了,或許有爛片找到他們,但他們怎么可能去呢。
當然了,做了導演以后他們才體會到導演的權利有多大,這是凌駕于演員之上的職業(yè)。
這種滋味寧皓懂,李彧也懂,很多人還在懵懂,但他們早晚會懂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