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旭日東升之帝國霸業 第二百四十八章【太平治世】

作者/子玉墨染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大明船隊先到占城國,奉大明天子皇帝陛下詔令賜給占城王冠帶服飾,在去蘇門答臘國,但剛到就碰上了蘇干剌弒君篡位的事,明司禮監太監代表朝廷出面認為他是偽王不給予任何封賞。

    他則惱怒明廷不賞賜自己,待明軍船隊啟程之時親率大軍截殺明司禮監太監的船隊,卻反被明司禮監太監統率明軍以及當地蘇門答臘軍奮戰并獲勝,追擊叛軍到喃渤利國,生擒了偽王:蘇干剌,不過這次上交朝廷之后沒有釋放他,反而被明太宗下令交給北鎮撫司錦衣衛隊斬首。

    明福州衛通事:費信,稱明司禮監太監是奉皇帝陛下命令消滅蘇干剌恐有誤,因為期間船隊還曾在三寶壟休整一個月,明司禮監太監、明福州衛通事還常在當地華人回教堂祈禱,明司禮監太監還命明舊港宣慰使司神父:哈芝黃達京,掌管占婆華人回教徒,此后大明船隊首次繞過伊兒半島航行東非麻林迪。

    此前榜葛剌國特使也于明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進獻麒麟實際上就是長頸鹿,這也顯示出大明使團首次對東非沿岸國家所進行的訪問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12月11日明太宗鑒于北方蒙古各部勢力混戰對朝廷有利,便賜封北元韃靼太師:阿魯臺,為和寧郡王使其相互抗衡,而瓦剌部順寧郡王:綽羅斯馬哈木,和兒子:綽羅斯脫歡,統一瓦剌各部后另立黃金后裔:孛兒只斤脫脫不花,為岱總汗出兵攻打大明和寧郡王:阿魯臺,從此北方不得安寧。

    明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4月10日,明禮部祭祀清吏司郎中:周訥,上言道“今天下太平四夷賓服,民物阜豐請封禪泰山,刻石紀功垂之萬世。”

    又加上明太子太保兼禮部尚書:呂震,上奏道“陛下圣德神功昭格上下,宜如禮部祭祀清吏司之請封禪泰山。”

    明太宗則對明太子太保兼禮部尚書說道“現在天下雖無大事,然水旱、疾疫仍在民間發生,朕每每聽說有州府縣衙門上奏,未嘗不惕然于心,豈敢稱太平之世?況且圣經未曾言封禪,唐太宗亦不為封禪,魏徵常以堯舜之事勸諫太宗。你們欲使朕居于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之下與唐太子太師兼鄭國公宰相:魏征,愛君之道迥異,爾等卿家應以古人自勉,不負宗伯之責任。”

    就這樣以借口推脫了泰山封禪之事,也讓眾臣們看清了,皇帝陛下實乃仁義治國之君。

    6月13日明太宗巡視北京時,明漢昭親王:朱高煦,居于應天府皇城內私選各衛健士奪天策衛,又募兵三千組成獨立軍隊不隸屬于兵部,并放縱其漢親王府儀衛司在京城附近劫掠。

    此舉讓明五城兵馬指揮使:徐野驢,將這些劫掠的漢親王府儀衛司護衛軍士全部逮捕治罪,明漢昭親王聞訊大怒手持鐵瓜錘前去兵馬指揮所當場擊殺明五城兵馬指揮使,周圍眾人無敢言者。

    7月初9日明南北鎮撫司錦衣衛指揮使:紀綱,為人便辟詭黠善鉤人意,甚得皇帝陛下的信任令其管理北鎮撫司詔獄,由此日益驕橫私養亡命之徒,造刀甲弓弩以萬計,還與明南北鎮撫司錦衣衛指揮僉事:莊花色,勾結興販私鹽居處服食、器皿、皆按照皇帝規模生活。

    家中還畜養歌童舞女、收受賄賂、侵盜官物不計勝數,直接就引起了六科給事中、以及御史大夫等官員們的彈劾,被明太宗批準下都察院治罪。

    7月16日明南北鎮撫司錦衣衛指揮使的罪名被坐實磔斬于市,其家屬無論長幼一律戍邊,就連明南北鎮撫司錦衣衛指揮同知:莊敬,被夷三族、明北鎮撫司錦衣衛指揮僉事:袁江,明南鎮撫司錦衣衛千戶:王謙、明北鎮撫司錦衣衛指揮同知:李春,明南鎮撫司錦衣衛鎮撫:龐瑛,皆論罪同死。

    8月初4日明太宗命遼東都指揮使司設置亦馬忽山衛在命野人女真頭目:鎖奴兀,為亦馬忽山衛指揮使、哈散哈為亦馬忽山衛指揮同知、木答兀為亦馬忽山衛指揮僉事,又分別授封部族首領為千戶、百戶、鎮撫,賜誥印冠帶襲衣及鈔幣等。

    就連北山女真部、使鹿部、使犬部、斡拙、吉里迷、骨嵬,等部族首領也都一同進京朝貢大明天子。

    待10月11日明太宗返回應天府之際,才得知明漢昭親王做了許多不軌之事,還陷害了明內閣首輔兼右春坊大學士:解縉,冤死凍死雪堆里,以及逼迫明翰林院侍讀:黃淮,下獄蒙冤盡得其不法行為之事數十件,讓明太宗非常憤怒但是沒有完全發作出來,只是奪其冠服再將明漢昭親王囚禁于西華門內,并革削其左右二護衛,其所募軍士全部調往居庸關北,在立保安左衛、保安右衛。

    11月15日明太宗詔令文武群臣聚集商議遷都事情是否合適?因為在此之前明太宗曾從北京返回京師應天府時下令過決意遷都。

    首先由工部請奏擇日營建北京宮殿,明太宗當眾宣布道“此為大事須聚集所有朝臣商議才行。”

    于是公、侯、伯、子、男,五軍都督府以及在京都指揮使等軍上疏稱“北京河山鞏固水甘土厚,民俗淳樸物產豐富,實為天府之國帝王之都,縣河道疏通漕運日廣,商賈云集財貨充盈,良材巨木已集中京師,天下軍民樂于趨事。”

    隨后六部尚書、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太常寺等衙門的尚書、都御史官員府又上奏道“北京乃陛下龍興之地,北枕居庸關、西峙太行山、東連山海衛、南俯中原沃土千里,山川形勢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實為帝王萬世之都,應敕所司營建,以成國家悠久之計,符臣民之望。”

    當即就被明太宗采納其議,并下令北京順天府督造之前蒙元帝國大都宮殿。

    12月10日明太宗第五次命明司禮監太監護送古里國、爪哇國、滿剌加國、占城國、錫蘭國、木骨都束國、溜山國、喃渤里國、卜剌哇國、蘇門答剌國、麻林國、剌撒國、忽魯謨斯國、柯枝國、南巫里國、沙里灣泥國、彭亨國,等國使者以及大明舊港宣慰使司使臣歸國。

    之后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3月20日,明太宗徙封明漢昭親王:朱高煦,于樂安州并令其速往封地就藩,不準久留京師。

    5月16日,明司禮監太監在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行香在率船隊出發,隨行中有僧人:慧信,明兗州府同知:朱真、明泉州衛指揮使:唐敬,等將領奉命在柯枝國詔賜國王印章,封國中大山為鎮國山并立碑銘文。

    而忽魯謨斯國向大明進貢獅子、金錢豹、西馬,阿丹國則進貢麒麟長頸鹿,祖法爾國則進貢長角馬,木骨都束國進貢花福鹿、獅子,卜剌哇國進貢千里駱駝、鴕雞,爪哇國、古里國一同進貢麾里羔獸。

    其中宋皇朝末期的泉州提舉市舶使:蒲壽庚,之侄:蒲日和,也與大明船隊聯系被敕奉前往西洋尋玉璽有功,加封為泉州衛鎮撫。

    在明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大明帝國東南沿海一帶有商人與幕府浪人組成的倭寇侵擾沿海地區成為一大禍患。朝廷大為震怒下令嚴防,派遣了明遼東總兵兼中軍左都督府左都督廣寧侯:劉榮,負責專門處理備倭事宜。

    他巡視遼東都指揮使司各島嶼,在到達金州衛金線島西北的望海堝上,見此地寬廣且地處濱海咽喉要道,便筑城堡設烽堠嚴陣以待倭寇前來。

    6月初8日據瞭望哨報告倭寇將至,明遼東總兵迅速率兵趕赴望海堝犒勞軍士,厲兵秣馬準備迎戰,又另派明定遼左衛指揮使:徐剛,伏兵山下,明廣寧中屯守御千戶所百戶:江隆,率壯士暗中燒毀敵船以斷其退路。

    6月15日明遼東總兵又發現倭寇來襲,這次親率步軍與敵交戰假裝敗退,在將敵人引入伏擊地大敗倭寇,斬首742人,生擒857人無一逃脫者,解決了倭寇連年騷擾劫掠的問題,受此大措今后再也不敢進犯遼東都指揮使司,捷報傳入朝廷后賜敕褒將,并召明遼東總兵入京賞賜。

    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正月28日,由于明太宗下令從應天府皇城遷都北京,還大修大寧前衛原燕親王府宮殿,又組織人力南糧北調,開挖運河疏通方便,因此先后在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征調了數十萬民夫,導致百姓徭役負擔沉重。

    故此在山東承宣布政使司蒲臺縣有百姓:林三,之妻:唐賽兒,自稱佛母以白蓮教口號組織群眾,主要活動于青州府、諸城縣、安丘縣、莒州、即墨營、壽光縣等地。

    2月11日佛母:唐賽兒,以青州府西南的卸石柵寨為根據地發動起義,派手下:賓鴻、董彥皋,攻破莒州、即墨營,燒毀官府衙門奪倉庫物資進軍圍攻安丘縣,明太宗當即就詔令明安遠侯:柳升、明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兼廣寧侯:劉榮,率京軍三大營前往剿滅叛賊。

    3月13日明安遠侯的軍隊到達青州府包圍了卸石寨,勸降反賊卻遭到了唐賽兒的拒絕招降,還派耿童兒詐降誘敵欺騙官軍,在趁機里應外合夜襲官軍營寨殺死明中軍都督左都督突圍脫險。

    同時安丘縣叛軍在賓鴻的率領下攻打縣城,直接就被備倭海上的明山東都指揮僉事:衛青,率領騎兵千人襲擊大敗叛軍斬殺六千人。

    這次造反雖然被鎮壓了,但是造反的主要領袖都被群眾們掩護隱藏沒有遇害,尤其是首領佛母:唐賽兒,的下落始終不詳?為此明太宗傳令在搜捕她之時對尼姑、女道士全部帶入京一一甄別,但是仍毫無任何結果,仿佛就像是在人間蒸發了一般消失得無影無蹤。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二手房| 北流市| 阿城市| 香河县| 兰考县| 兴仁县| 图木舒克市| 正阳县| 株洲市| 新田县| 阳春市| 定远县| 满洲里市| 临海市| 大安市| 时尚| 临夏县| 青神县| 商水县| 阿城市| 柏乡县| 嘉黎县| 册亨县| 高安市| 肇州县| 西乡县| 衡山县| 柳江县| 城市| 梁山县| 玛沁县| 台东县| 许昌县| 凤山市| 铜山县| 德格县| 贡山| 祁东县| 尉犁县| 定襄县| 厦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