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為以上種種,所以我們現在才說在聶小倩中蒲松齡老先生所描繪的小倩是相當理想化的,他賦予小倩做為封建時代的女性所應該具有的基本美德。
因為首先老先生對女主人公外貌形象的描寫,做到了有分寸、合乎情理地表現,襯托出女主人公的精神及其性格的發展。
比如寧采臣月夜中第一次見到的聶小倩的形象是“仿佛艷絕”。
這里所寫到的“仿佛”,不但是夜間看人的真實情景的恰當描寫,而且是“孤魂”真實面貌還不十分清晰的虛筆暗示。
當聶小倩最終擺脫掉惡魔控制從而得以個的時候,寧采臣眼中的聶小倩就非常的光彩照人、煥發青春了審諦之,肌映流霞,足翹細筍,白晝端相,嬌艷尤絕。
這里的肌映流霞,足翹細筍”,簡直美不勝收,“尤”字用得也極有分寸。
而當男女主人公愛情實現的時候,作品這樣寫到因列筵告戚黨。
或請覿新婦,女慨然華妝出,一堂盡眙,反不疑其鬼,疑為仙。
聶小倩的“慨然華妝出”,是作者對她的愛情得以實現時的那種喜出望外的愉悅心情的恰如其分的描寫。
特別是用來形容聶小倩成為“新人”時的美麗外表的“疑為仙”三個字,更是匠心獨運,字斟句酌,準確至極,充分表現出作者有分寸、“妥帖性”地描寫人物變化的超人的藝術功底。
因此我們不得不佩服蒲松齡老先生首先是女鬼讓人驚艷的出場。
因為蒲松齡老先生在短短三千多字的文中花了近百個字來描寫小倩的美貌“言未已,有十七女子來,仿佛艷絕。媼笑曰背地不言人,我兩個正談道,小妖婢悄來無跡響,幸不訾著短處。又曰小娘子端好是畫中人,遮莫老身是男子,也被攝去。”
然后在小倩被寧生搭救后則說她“肌映流霞,足翹細筍,白晝端相,嬌麗尤絕”;甚至在文末以仙比之“女慨然華妝出,一堂盡眙,反不疑其鬼,疑為仙。”
值得注意的是,蒲松齡在塑造小倩時,完全遵循封建禮教的潛在條約女子就該溫婉善良,嬌弱可人;為人妻者,則要遵循三從四德。
也正是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蒲松齡老先生做為儒家教條教導下的仕子,對儒家傳統道德規范的擁護與推崇,更深層次的體現了他對當時婦女既定的社會地位根深蒂固的觀念。
就這樣,一個美麗的從禍害人的妖鬼轉變成活人之妻的聶小倩產生了。
至于現代影視中的小倩特別是徐克塑造的小倩為代表,她的美麗不似蒲松齡原描述的那種溫婉秀麗的典雅之美,而是突出了她的“狐仙之氣”,憂郁中帶著一股翩躚的靈動之美。
影片中女鬼小倩的出場是在寂靜的午夜,夜風推開窗柩,露出王詛賢那一張發絲半遮的面孔,那種帶些許夢幻又有絲詭異的美攝人魂魄,一個鏡頭,就把角色的朦朧之美就直接印入每一個觀眾的腦海中。
影片中,小倩第一次出場給許多人的感覺就是這個女鬼好憂郁。
沒有過多花哨的裝飾,只是娥黛輕描,朱唇點絳,臉上沒有絲毫表情,一襲純白輕紗隨風飄起,雖然樸素,卻是說不出的妖嬈,道不盡的嫵媚。
只是幾秒種的畫面定格,沒有任何語言,沒有任何動作,只是幾秒鐘靜靜的站立,那種美似乎就已深入骨髓。
說王祖賢飾演的小倩勾人心神,不是說她的外表有多么的吸引人,而是覺得她的美是一種從骨子里散發出來的氣質,一種妖嬈卻不媚俗,憂郁卻不幽怨的氣質。
而且聶小倩身上以往任何朝代都不可能出現的大開領的性感長裙讓小倩看上去更加飄逸動人。
而小倩除了在試衣以及被迫嫁給黑山老妖時穿著紅色嫁衣,其余都是以白衣飄飄,高髻聳立的形象貫徹整個影片的始終,如此簡潔卻不失美感,單一卻不顯枯燥。
而白衣勝雪又好象是小倩純潔善良內心的影射,紅衣似火尤若對愛情的虔誠追求。
電影是現代最直觀的一種表現方法,一眼望去外表的美丑皆能盡現,而書本則只能一字一句的描摹刻畫。
徐克運用現代表現手段,非常直觀的表現了自己心目中的女子之形象,讓人覺得,看原著形象婉然如在眼前得益于影像塑造;看影片仿佛老相識汲取于書中精到描述。
總的來說蒲松齡花大篇幅是為了突出小倩攝人魂魄的美,而徐克只用一個窗戶讓小倩現了個身就體現了小倩飄逸動人的靈氣。斷線少女
像是在論聶小倩形象的生命歷程及審美價值中說“聶小倩是一個富有人情美的藝術典型。由于向善的心力,她的生命完成了一個漂亮的sn跳先為娼魅,二為傭姑,三為人妻。縱覽其生平,她都表現出對nsn的不懈追求。她昭示世人,即便身陷玄海,只要一心向善,反抗邪惡,追求光明,就能改變自身命運。只要勤勞善良,感恩負重,就會博得世人的理解和敬重。”
她是一個鬼魂形象,作者賦予她人的外貌、性格。
她不但有美麗的外表,而且具備了一個少女所具備的情感、意志和理想愿望。
她孤獨地生活在老妖惡鬼中間,忍屈含冤地為惡鬼服役,時時受到惡鬼的威脅監視,因而她的生活是不自由的、凄慘的。
就是這樣一個可憐的少女,還要在惡鬼的逼迫下,用自己的美色去迷惑人,然后把一個個受害者害死,許多人死在她的手下。
從這一點上說,她既是受害者,也是害人者。
然而,聶小倩害人不是出于她的本心,這種行為與她善良、正直的性格相違悖。
從文中“老婦人”所說的“婢子不宜好相識”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聶小倩是不愿這樣做的,她時時要進行反抗,可她的力量是弱小的。
除此之外,蒲松齡對小倩善的描寫還體現在“百善孝為先”這一傳統美德上。
小倩在被寧生帶回家后見到寧母第一句話就是“兒實無二心。
泉下人既不見信于老母,請以兄事,依高堂,奉晨昏,如何,”接受寧母的許可后馬上到廚房給寧母做飯。
并且在其后的日子里為寧母分擔家務以及包攬照顧寧妻等事,盡量減少了寧母的負擔,使得寧母從起初先的“母驚顧不遑”,“日暮母畏懼之”到“自得女,逸甚,心德之。日漸稔,親愛如己出,竟忘其為鬼,不忍晚令去,留與同臥起。”
她的善良與勤勞讓寧母從最初的懼怕到之后的視如己出,到最后的準許寧生娶她,可謂是她本身善的一種造化。
善良之心,無論古今,都是人們所崇尚的美德。
而徐克導演在拍攝倩女幽魂時完全沒有給小倩表現勤勞的機會,而保留了她的善良一面。
但這種善良之心卻也是不同尋常的。
影片中小倩在第一次害人之后,一個人偷偷扶在一顆大樹上哭泣,流下了懺悔的淚。
從這可以看出徐克沒有改變蒲松齡老先生所繪小倩的善良之心。
然而影片中刻畫小倩的善不僅僅是跟蒲松齡筆下小倩一樣不愿害人之善,更表現了她為朋友兩肋插刀的義之善。
在寧生與燕赤俠被黑山老妖拘了魂魄之時,小倩義無反顧的拔出插在地上的可以至她于死地的斬妖劍向黑山老妖刺去。
黑山老妖座下無數冤魂飛出去咬她,她也沒將那灼燒她的劍放下。
現在我仿佛還能聽到,她拔劍那剎那喊的那句話“我來救你們”。
如此蕩氣回腸的話語,誰曾想到會是出自于一個女鬼之口。
這就是徐克導演想表達的一種善,一種只要你有心,無論男女都可以擁有的義氣之善。
善良,從古至今都是世代傳承的美德,所以無論是清代的蒲松齡還是現代的徐克都不遺余力的表現小倩的真善之美。
善有很多種,聶小倩與倩女幽魂中都有體現小倩不愿害人之善。
而書中的小倩更多的善表現在待人和善,影片中的小倩的善主要體現在救人之善。
兩種善良在本質上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與人為善每個人都能具備,而舍身為人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徐克導演在改造小倩時融入了他自己的主觀意識,他覺得現代女性應該與男人一樣要有敢于犧牲的勇氣。
所以,影片中的小倩寧可與黑山老妖同歸于盡也要救出寧采臣和燕赤俠。
在我看來,舍生取義的善更值得我欣賞,所以我覺得徐克在對小倩性格上的改造是相當成功的。末世獸醫
而且古今兩個小倩反抗精神的表現都是不同的。
蒲松齡老先生書中的聶小倩不僅是一個美麗、善良的少女,而且她還是一個為爭取自由生活而奮斗的抗爭者。
她非常渴望自由,想往美好的生活。
當她看到寧采臣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以后,她就象看到了一線希望,就象見到了救命恩人,因而她懇求寧采臣能救她脫離苦難“妾墮玄海,求岸不得。郎君義氣干云,必能拔生救苦,倘肯囊妾朽骨,歸葬安宅,不啻再造。”
這是懇切而又催人淚下的心聲,充分表現了小倩要逃離苦難而去過人的生活的決心。
讀到這里,這個形象在讀者心目中已經不再是個鬼魂,而是這活生生的求生的可憐少女。
顯然,小倩的這一系列抗爭為的是自身的脫離苦海,而在電影倩女幽魂中,我看到是一個為愛而抗爭的小倩。
看著小倩為掩飾寧生在他房中的事實,她罄盡智慧;看著小倩在救寧生與姥姥斗法時那種屢戰屢倒,屢倒屢上的毅力恐怕是連一般的男人都不一定能做到吧,然而她做到了。
看著她被姥姥虐打,卻仍扔出絲帶為寧生開出逃生之路;看著她羸弱的身軀被姥姥的舌頭卷起甩出去,站起又再被甩出去,感動之淚潸然而下,讓人好生佩服她的堅強。
同樣是善良,電影中的小倩為朋友兩肋插刀的義之善更讓人感動,更催人淚下。
這也許也是倩女幽魂這部電影風靡一時的原因之一。
特別是蒲松齡老先生和徐克導演塑造出了炯異的小倩愛情觀。
的確,談到女性,我們不能不提及她的愛情。
兩位不同時代的藝術家,塑造了同一個女性渾然不同的愛情。
蒲松齡老先生的愛情觀以理性的忠貞為基點。
蒲松齡所寫的聶小倩一文中,聶小倩在對待愛情上是忠貞不渝的。
從她看到寧采臣起,就對他產生了愛慕之心,而這種愛又是因為寧采臣的正直為人而產生的。
然而她也許不知道她對寧生的愛到底是不是真愛。
也許只是感其正直,油然而生的仰慕;又也許她只是厭倦了風雨飄搖,無家可歸的生活,純粹的想要個家。
其真實的心態當然無從得知,也許蒲松齡老先生知道,而小倩不知道;也許小倩自己真的知道,而我卻不知道。
而作者菌看來,在文中,聶小倩對寧采臣是以傾慕為基礎,外加“知恩圖報”為前提下產生的以身相許的愛情,使愛情顯得的不是十分純粹。
陳長喜說“為報恩,聶小倩獻出了她深摯的愛情”。
聶小倩因為寧采臣的信義而報恩,寧愿做丫頭小妾侍奉采臣,完全是以報恩為核心的愛情,就是所謂的“救命之恩,當以身相許”。
更甚者,其中還夾雜著聶小倩為自己尋個安身立命之所的心理。正如她自己所言,“異域孤魂,殊怯荒墓”,希望魂有所寄。
雖然寧采臣“憐卿孤魂,葬近蝸居,歌哭相聞,庶不見凌于雄鬼”,但她還未出嫁,是沒有子嗣來祭祀她的,如果能嫁與寧采臣為妻,為其生兒育女,豈不是有了一個好歸宿,夾有私心的感情,是不是要大打折扣,這種想象對于古代當時的社會現狀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然而,小倩這種不純粹的愛,反而使她成了大公無私的代表,讓她成了賢妻良母的典型。
她可以在寧生妻子還在世時充當妹妹,照顧她;也可以在嫁給寧生并為其生育兒子后還為其納妾。
這算是體現了封建禮教束縛下的古代典型婦女不妒忌,不爭寵的良好婦德。
2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