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通過以上我們可以發現,明傳奇劇作在國內博碩士論文寫作上研究成果著實豐富,單本劇作整體研究之論文寫作在內容上趨向周全詳盡為其最大優點。
而多部作品的比較研究則尤能看出不同劇作的特色所在,或相同本事在主題定位與情節安排上的傳承變化。
專家作品的全面討論則有助于確立劇作家在戲曲史上的成績及地位;而以明傳奇整體成就作為研究對象者,某種程度說來則是更有助于了解明傳奇戲曲藝術在某個面向的完整風貌之展現。
至于古典戲劇情節的研究成果的話,首先,古典戲劇之情節研究可以分劇本分析與理論歸納兩種層面,前者以戲曲文本作為實際觀察對象,循線分析劇作在情節安排上的藝術成就。
后者呢則以歷代戲曲理論評點著作為研究底本,歸納出古代劇論家在戲曲情節創作上的理念與見解。
參照上一段落對于研究明傳奇劇本的分類可知,一般針對戲劇曲本進行全面研究或比較討論者,情節的鋪設安排亦當會是其所涉及的范疇。
但若只能單就一劇一情節進行論述,往往僅能看出該劇情節的基礎架構。
若是選擇幾部具有同構型的劇作將其情節設計一同比較討論,則更可見得幾出劇作之間相較之下的優劣同異。
這類的研究散見于上述這些以劇本為研究主體的論文當中,然此二者皆未能進一步全面關照到明傳奇劇本在情節設計上展現出來的整體特色。
我國古代戲曲理論萌芽于唐宋之際,實成熟于明代;隨著創作成果的豐富與搬演經驗的積累,戲曲家對于劇本創作于是有了更多的心得啟發,情節關目設計上的藝術技巧更是甚為重要的一環,戲曲家于此點亦多有見解,這方面研究成果歸納起來幾乎可成獨立一門的古典戲曲關目情節理論。
故而學者們將戲曲理論或評點作為研究主題時,無論是以時代或以專家為范圍,多數皆會關涉到歷代各家關目情節設計理論的爬梳整理,情節理論所占比重與內容的深度則取決于該劇作家于此項藝術的討論見解多寡而定。
而相關學術論文如190李漁及其戲劇理論張百蓉文化中研碩李殿魁。
194清代曲論研究羅麗容東吳中文博張敬。
194明代劇學研究陳芳英臺大中研博陳芳英。
19王驥德曲律研究李惠綿臺大中研碩曾永義。
199徐渭之曲學及劇作研究易怡玲師大中研碩李殿魁。
1990焦循的戲曲論著及其戲曲觀研究林世仁文化藝研碩牛川海。
1991金圣嘆評改西廂記研究陳淑滿高師中文碩王忠林。
1991孟稱舜及其劇論劇作之研究黃富美輔大中研碩曾永義。
1993呂天成曲品戲曲觀之研究王淑芬政大中研碩李殿魁。
1993試論孔尚任之戲曲理論及其劇作江柏瑩文化藝研碩牛川海實踐以桃花扇研究為例。
1993祁彪佳戲曲理論研究邱瓊慧政大中研碩洪惟助。
1993明清戲曲理論之結構概念研究侯云舒中山中研碩王安祈。
1995馮夢龍戲劇理論研究以其部陳富容中興中研碩顏天佑改編劇為例。
1995晚明戲曲理論之發展與轉型,以鄺采蕓政大中研碩黃志民牡丹亭的流傳討論為線索。
1995毛聲山評點琵琶記研究李春燁中山中研碩徐信義。
1995明代戲曲創作論研究李相哲師大中研博李殿魁。
1996明代戲曲理論的對峙與合流以西王書佩中興中研碩顏天佑廂記、拜月亭、琵琶記的高下之爭為線索。
199湯顯祖戲曲理論之研究高師中研碩汪志勇劉君。
1999潘之恒及其品劇觀研究張啟豐國藝戲劇碩陳芳。
2000古典劇論中敘事理論研究侯云舒清大中研博王安祈。
以古典戲曲情節理論之發展與內涵為唯一主要討論焦點者或者未見,清華大學侯云舒的博士論文古典劇論中敘事理論研究則在古典戲曲敘事理論的大范疇中,將各家所論情節相關理論列為其中一環而做出較為深刻的討論。
而出現于古代劇作家戲曲論著中,牽涉關目情節創作藝術的種種議題則亦包含于此類以戲曲理論為研究對象的論文當中。
根據以上整理可知,明代傳奇戲劇情節的相關研究情況或可分為劇本情節分析與戲曲情節理論探討兩種層面。
劇本情節分析遍存于各篇以傳奇劇本為研究對象的學術論文之中,尚未見得一整體特色之呈現。
戲曲情節理論之相關探討亦散見于各家以古典戲曲理論為研究主體的學術著作之中。
國內博碩士論文之外,關于明代傳奇戲曲情節的研究專著則以討論外在情節結構者為多,例如明清傳奇結構研究,比較研究古劇結構原理。
單篇論文如孫康宜明傳奇的結構琵琶記與牡丹亭析論、王璦玲明清傳奇名作中主題意識之深化與其結構設計等。
至于各部劇本具體戲曲情節的內容評價或分析則散見于各家戲曲史或單篇著作當中,于此不一一贅述。
至于古代戲曲論著中的情節理論之探討則多見于各家戲曲理論史中,并且有著一定的成果。
以時代演進作為單元分類順序者如趙景深曲論初探,葉長海中國戲劇學史,夏寫時中國戲劇批評的產生和發展及論中國戲劇批評,陳竹中國古代劇作學史,俞為民、孫蓉蓉中國古代戲曲理論史通論,這一類的戲曲理論專著以史的概念出發,戲曲情節理論則散布于各代各曲家的相關論述之中,未成體系。
以主題作為立論基點針對不同戲劇理論分類整理討論者,如蔡鐘翔中國古典劇論概要,譚帆、陸煒中國古典戲劇理論史,謝柏梁中國分類戲曲學史綱,趙山林中國戲劇學通論,李惠綿戲曲批評概念史討論等;這一類的研究論著較能針對單一種論題進行較有系統的發揮,于情節理論一事的討論亦甚有可觀之處;唯深入細膩程度則視各家對于情節一事的定義理解與重視程度有著不一樣的詮釋與發揮。
我們這里則試圖在這樣繁瑣而分散的研究成果之上,兼顧具體情節創作與相關批評理論二種層面的討論,進一步建立起明傳奇戲曲在關目情節設計上所表現出來的藝術特色與價值所在。
關于它們的研究方法及章節安排的話,首先是研究素材之選擇。
要知道明傳奇劇本確切的創作總數今日已無從得知,依據傅惜華明代傳奇全目一書所載錄明代傳奇劇本約有九百五十種。
而莊一拂編著的古典戲曲存目匯考所收錄的明代傳奇作品約一千多種,郭英德明清傳奇綜錄則橫跨明清二代,以存有完整劇本或劇情大體可考的劇目為收羅對象,輯錄了明清傳奇約一千一百余種。
并且上述的資料僅止于劇目名稱的登錄,或進一步介紹版本存藏狀況與情節本事略敘。
若以劇作的匯集而言,全明傳奇收錄了上起元明之間、下迄明清之際二百七十種傳奇劇本,則是今日可見收錄明代傳奇數量最多的一套選集。
我們這探究的是明代傳奇劇本在情節設計上所呈現出來的特色與成就。
傳奇劇本篇幅甚長,一部曲本少至三十幾出,多至五十幾出,研究范圍若擴大至全明傳奇則顯得過度龐博,在討論上亦較難深入精細,故選擇以明代毛晉所輯錄之汲古閣六十種曲中六十種傳奇為研究討論范圍。
毛晉所輯汲古閣六十種曲是今存明代匯刊傳奇最豐富而重要之總集,與臧懋循所編著的元曲選堪稱南北曲兩大巨擘,這是為戲曲學界所認同肯定的。
六十種曲系匯刻南傳奇五十種,再加上還魂記碩園改本、北西廂南演劇本共成六十種曲本。據金夢華汲古閣六十種曲敘錄所論證,其取材路線當是以爨弄本為編纂之對象;金氏舉出四端為證,略述如下
首先是長洲吳氏百嘉室所藏毛刻未補版本,每十種劇曲之首封題皆作某某記演劇定本,不作傳奇而曰演劇。
其次所收北西廂一種原系王實甫、關漢卿北劇,其將原有之五本編制混合成長篇傳奇形式,并依照南劇凡例改折為出。
而角色名稱則依水磨班中色目改訂,既違北劇原格,亦無當于南曲傳奇正例,當是循爨弄俗本而行。
還有就是五十種作品中多劇擁有改訂本,毛刻獨收還魂記碩園改本一種,蓋當時梨園通奉碩園改本為扮演依據。
包括各劇校訂方式不一,據此推知當時并未精心于校訂工作,而僅依俗取舍。
所以金夢華以此四項為證推斷毛晉刻書動機非在成就曲學之羽翼,旨則在求于諧俗,未料數百年后此刻本竟成南劇之大觀。
故而汲古閣六十種曲除了堪稱今日可見最完整且數量可觀之明版傳奇選本之外,亦是關照明代盛行傳奇戲曲甚為重要亦極具代表性的明傳奇劇本總集。
毛刻六十種曲初輯之際尚不受藝林所重,然輯明代南劇者實以毛本最全,入清之后毛本逐漸為人所重視,流傳漸廣之余翻印本益多,其間版式多有變化。
然我們這里的重點則在于劇作內容之討論,故于版本上不多費心力進行考究,僅以北京中華書局于195年所印版本作為研究底本給大家進行討論。
而汲古閣六十種曲中選錄劇本則主要集中于昆腔曲本;至于昆曲化是否作為傳奇劇種的必備條件之一,或者傳奇應涵納昆山腔之外的弋陽腔甚或海鹽腔,各家學者對于此事分持不同看法。
然汲古閣六十種曲所輯錄劇作既以昆腔曲本為主,其在定位上且排除了是否符合傳奇戲曲定義的疑慮,內容上則又能兼顧完整性與代表性兩項有利的客觀條件,因此以之作為研究明代傳奇戲曲情節設計安排特色的文本依據,在劇作份量與質涵內容上皆具一定說服力與代表性意義。
至于研究進行方式的話,如上一段落研究回顧所論,戲曲情節的研究亦可以有二種不同進行方向,一為根據劇本實際分析歸納劇作在情節設計上所展露的各式特點與形式邏輯。
另一則是藉由整匯析理歷代各種戲曲批評論著中所涉及的關目情節理論,探究古代劇作家所言創作戲曲時在情節安排上所必須掌握的原則與技巧。
本論文之寫作則是以前項為主,就明傳奇曲本所呈現的情節內容為依據進一步深入分析歸納,以期能夠洞悉明人作劇時善于利用什么樣的藝術手法與劇情設計來表現主題情旨與吸引觀眾。
另一方面則兼論各家戲曲論著評點中所涉及的關目情節理論,用以參照檢視六十種曲本在情節設計上是否合于戲曲理論中關涉到的情節美學。
在劇本內容分析方面則從六十種劇本入手,分別就戲曲中的關鍵情節之運用與非關鍵情節之穿插兩部分討論分析。
關鍵情節部分根據中國古典戲曲點線式之結構特色,析理擇選出各劇影響故事發展最為切要的眾多情節點,其中或多見熟套,亦可能出現少見的新意。
藉由整理分類的處理方式探究這些重要關目在整出戲劇中的運用原則及其造成的戲劇效果。
中國戲曲在劇情的串連上除了設置安排重要情節以推展戲劇行動之外,基于場面冷熱調劑、演員勞逸分配、以及兼顧多種藝術趣味能夠充分發揮等眾多因素。
尚會安插上一些情節是可以獨立于整個情節主軸線之外、而不至對于劇情的鋪展流程和整體結構有太大影響的,我們這里名其為非關鍵情節。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