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小牛鼻子,你以前見過這么大的雪么?”突然故事被二黑打斷,二黑捧著一杯熱茶一邊暖手一邊看著外面幾乎完全黑下來的天。
沒有路燈,只能看見猛獸一般隨著颶風(fēng)肆虐的雪片,恐怖極了。
她是個九歲的小孩子,很多事不懂,也沒出過遠門。
最遠的地方就是現(xiàn)在的咸陽了,還有跟著老板去過一次蒙古草原,然后就沒了,所以她會自然的小孩子一般的好奇和恐懼。
對于漫天飛雪最初是好奇興奮,天黑了下來便是害怕。
她下意識向著楚千杯的位子挪了挪,要是老板在她肯定直接嚇的鉆進老板懷里了。
張出塵聽了一愣,隨后帶著一個大男孩該有的陽光般的笑容,“沒有,不光是我我爺爺也沒見過,恐怕現(xiàn)在活著的華府人沒人見過這么大的雪。”
“不過你知道么下大雪有個好處,那就是不打雷……不怕你笑話我像你這么大的時候特別害怕打雷……一打雷我就要躲到床上蒙著被子不敢出來……可丟人了……”
楚千杯心中一動,他沒想過這個少年老成心狠手辣神秘莫測詭計多端的小道士居然還有這么暖心的一面,他這么要面子的大男孩居然自揭傷疤。
看來對二黑是真的喜歡。
他突然發(fā)現(xiàn)小道士其實跟唐陽羽很像很像,都是對別人強勢兇狠不講道理,對自己喜歡的人,身邊人卻分外平和大度還大方。
楚千杯雖然嘴上對自己這個唯一的學(xué)生這里不滿意那里挑剔,實際上唐陽羽對他挺不錯的,知道他喜歡喝酒就給他想著法遍尋好酒,還不勸他少喝點。
唐陽羽幾乎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不勸他戒酒的人。
相反他似乎很理解他內(nèi)心的傷悲和掙扎,他需要酒,沒有酒就活不下去,酒是他活下去的支柱和希望,他早已經(jīng)酒精中毒。
當然這只是一個前提,在明知道他酒精中毒身體被掏空的情況下唐陽羽依然毫不猶豫的信任他,重用他,關(guān)鍵時刻把他當作最值得依靠和托付的人。
東戴河如此,京城如此,咸陽城還是如此。
現(xiàn)在的唐老板可不是隨便就讓誰帶隊來咸陽的,楚千杯心底很明白是怎么回事。
他對自己的學(xué)生開始充滿感激,只是永遠都不會表達出來。
甚至在他來之前唐陽羽還派人給他送去了三壺好酒,就是他軍用水壺里裝的,正宗的私人釀酒大師釀造的杏花村。
楚千杯吃驚的是他從未跟任何人說過自己最喜歡喝的酒就是私釀?wù)洳氐男踊ù澹@小子是怎么知道的?
他自己對杏花村有獨特的感情,離他而去的妻子就是杏花村的釀酒女,所以他才這么喝酒,瘋狂的喝酒。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唯有杏花村。
收到熟悉的杏花村私釀的那一刻他的大腦甚至停滯,開始出現(xiàn)一些幻覺。
……
古汾酒工藝需要杏仁,因而杏花村地區(qū)廣栽杏樹。竹葉青酒在唐代已有,唐末宋初發(fā)展為羊羔酒。北宋張能臣《酒名記》則記載為汾州杏仁露。這就意味著唐末宋初,汾州生產(chǎn)的幾種著名藥酒汾清酒、羊羔酒和杏仁露,離不開杏仁。酒坊附近自然會廣載杏樹,所以人們將酒坊村,漸漸呼為杏花村。
楚千杯關(guān)于妻子,關(guān)于愛情美好的記憶,一切都是從杏花村開始的。那一年他還年輕,他去杏花村做社會實踐,于是遇到了他一生最愛的女人。
兩個人手牽著手走遍村子里的每一條街巷,嘗遍每一處私家釀造。
他的記憶開始輪回,開始不可救藥的回歸到那個聞名又親切的村子。
……
《舊唐書》載唐代制度:“百戶為里,五里為鄉(xiāng)。縣之郭內(nèi)分為坊,郊外為村。里正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杏花村地區(qū)在唐代有著名的郭柵鎮(zhèn),郭柵鎮(zhèn)地處要沖當設(shè)鄉(xiāng)長,位于今杏花村的東南方向二里處,古杏花村當屬之。這種情況一直延續(xù)到元代,到明代出現(xiàn)了盡善一名。明代實行里甲制管理地方事務(wù),以一百一十戶為一里,十戶為一甲,杏花村地區(qū)被劃為盡善北里和盡善南里,盡善北里轄11村,盡善南里轄3村。
明清時期杏花村屬于盡善北里,里長就住在杏花村。
這就是說,明初盡善不是村名,只是里甲名號,當時因為人口稀少,自然村沒有行政村的概念,單戶可成獨村,三戶可稱小村,村落是很不穩(wěn)定的,所以明清縣志多只記里甲名。由于明初里名“盡善”的設(shè)置,漸漸的才有了個盡善村,萬歷《汾州府志》汾陽堡寨中已有盡善南,盡善北,盡善鎮(zhèn)。可見大約在萬歷年間有了盡善村的概念,并且取代了郭柵鎮(zhèn)的地位。
盡善里名的起因,是在明洪武年間,因“旌善亭”轉(zhuǎn)化而來。明史記載,申明亭是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五年創(chuàng)建的讀法﹑明理﹑彰善抑惡﹑剖決爭訟小事﹑輔弼刑治之所。設(shè)申明亭處,也必設(shè)旌善亭,縣治之有圖者,也多半標明二亭的所在。事實上汾陽除杏花村鎮(zhèn)外別的地方?jīng)]有關(guān)于申明亭的記載,旌善亭南名為盡善南里,旌善亭北為盡善北里,漸漸的演化出個盡善村。
無獨有偶,著名的靈石縣王家大院靜升村,也是由旌善村演化而來。明清時期里與村完全是兩個概念,現(xiàn)在很多明清里名都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盡管如此,我們從別的資料中還是能證明明代和清代山西杏花村地名依舊在使用。最好的史證是《山西實業(yè)志》光緒初年的義順魁酒坊和光緒三十四年的三盛魁酒坊都赫然標明產(chǎn)地是:杏花村。其他詩文證書就多了,其一,現(xiàn)杏花村留有明末清初傅山先生手筆,“得造花香”,古人寫字與今方向不同,所以應(yīng)該念作“香花造得”,香花當指杏花。
其二,清代《汾陽縣志》錄清人曹樹谷的《汾酒曲》詩:甘露堂荒釀法疏,空勞春鳥勸提壺。酒人好伴行春馬,曾到杏花深處無?
其三《申明亭酒泉記》清?申季莊“汾酒之名甲天下,而以申明亭為最。唐詩云;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皆為此也”。也強調(diào)杏花村。
其四,古代民謠唱的“汾州府,汾陽城,離城三十杏花村”和“盡善盡美杏花村”,也都提到杏花村。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