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31章羽龍傳說1
“不過我所掌握的更大的秘密不在潭拓寺,而是在杭城,在良渚。”龍小雨再次拋出一個重磅炸彈。
這讓唐陽羽有點始料不及,他微皺眉頭用力的摸自己的鼻子,好像要一直摸壞了才肯罷休。
潭拓寺的事情還沒搞定先是出來一個門頭溝,門頭溝還好,畢竟就在京郊,可是現在突然往南幾千里良渚是什么意思
問題是龍小雨不是生在古蜀國長在古蜀國么
跟他一樣因為上大學才來京城的。
他緩解了大概有40秒左右的時間,沒有回應而是等著龍小雨的下茬,她一定還有接下來的話,否則絕不會這樣做。
龍小雨更像是在釣魚,之前的事情好像都是裝出來的,這件事讓唐陽羽開始難受,因為他更喜歡自己掌控一切的樣子,而不是現在這種被利用的角色。
“良渚化的遺址數量已達上千處,馬家浜文化和崧澤文化的遺址各有120余處和160余處,錢山漾文化和廣富林文化的遺址則都只有十余處。
從社會發展進程來說,馬家浜早期屬于平等社會,馬家浜晚期開始出現等級分化和貧富分化,進入分化社會的階段,崧澤時期貴族階層出現,進入階層社會和初級文明階段,而良渚時期則正式進入成熟文明和早期國家階段。
在陸地面積達960萬平方公里的中華大地包含多個相互獨立的地理單元,距今9000年開始,在這些不同的地理環境下逐步孕育出多個具有不同文化面貌、不同發展譜系的文化區系,如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海岱地區、甘青地區,長江流域的四川盆地、江漢地區、環太湖地區,以及西遼河地區和珠江流域等,形成“以中原地區為核心,以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若干文化區為主體,再聯系周圍許多個區域性文化的一種重瓣花朵式的格局”。
距今6000年開始,各區系進入文明化、城市化、復雜化加速發展的新時期,在距今年間,形成了許多強勢的文化和區域文明,如較早的廟底溝文化、凌家灘文化、紅山文化,稍晚的距今5000年前后的良渚文化、屈家嶺文化、大汶口文化,更晚的龍山文化、石家河文化、陶寺文化等。
良渚文明是區域文明中的重要代表,其所處的公元前3000年前后,已有多個區域文明或強勢文化,如良渚、屈家嶺、大汶口、紅山、西王村、馬家窯等。在探討某一地區是否進入文明時,需要充分整體把握區域文化的各種內涵,以及區域之間文化的互動和交往。
由于文明模式的不同,有些文明在物質表現方面是顯性的,有些文明則是隱性的,或者某一文明在一些方面是顯性的,另一方面則是隱性的,如果片面地強調某種物質表現,很可能會得出不符合歷史實際的結論。
良渚文化是中國史前玉文化發展的最高峰。良渚人創造了一套以琮、壁、鉞、冠狀飾、三叉形器、玉璜、錐形器為代表的玉禮器系統,同時在許多良渚玉器上雕刻有神徽圖案,良渚國王和權貴通過一整套標志身份的玉禮器及其背后的禮儀系統,達到對神權的控制,從而完成對王權、軍權和財權的壟斷。
作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中的重要一元,良渚文化尤其是良渚的玉文化對同時期和更晚的龍山時代的周邊文化都有著廣泛的影響。
良渚文化對同時期文化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蘇北的大汶口文化和廣東的石峽文化。江蘇新沂花廳遺址和多處石峽文化遺址中,都可以看到良渚文化玉器、陶器與本地文化共存。
良渚文化的玉石器對稍晚的龍山時代諸文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分布范圍達到大半個中國,如山西陶寺遺址中的玉琮、“石廚刀”,陜北延安蘆山峁、神木石峁的玉鉞、玉璧,甘記青地區齊家文化的玉琮、玉璧,都是良渚玉文化傳播的產物。
二里頭、殷墟、三星堆、金沙等許多夏商周時期的遺址中,也都發現了源自良渚文化的玉琮、玉璧以及良渚文化或長江與黃淮下游地區其他史前文化的玉鉞、玉璜等玉器。
從鼎、豆、壺等陶器,也可以看到青銅時代及其以后統一的中華文明對良渚文化的吸收和繼承。
唐陽羽屏住心神淡淡問道,“你說的是羽龍傳說從良渚開始是么”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