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一點,很好的月光。
月光灑進某大學家屬樓11棟303室,曉月的父母還未休息。
“我說你就別再忙你那堆破書了,忙了一天還不夠!都十一點了,曉月怎么還不回來,手機也關機了。這丫頭,該不會是相親相對眼了吧。”母親又自言自語道,“反正今晚是周末,要是看上了多聊會也好。”
吳教授還在書房里。吳教授的書房,曉月媽常說是“圖書館加照片展覽室”:桌上、書櫥里、地板上、床肚底下甚至櫥柜頂上高高低低都堆滿了書;墻上也沒了空間,所有的空隙都貼滿了大大小小的照片,連門背后都是。這些照片里的人都是吳教授教過的學生,有合影,有單身,有畢業照,有工作照,還有不少同學婚后的全家福。吳教授沒事時就喜歡站著看這些照片,照片能讓沉淀在他心底多年的往事浮現在眼前,他一站就是半天。
吳教授原名吳晨濤,性格耿直,愛較真,特別在學術上容不得半點虛假,在外人看來,未免有些迂腐。他研究生畢業后留校,在中文系從講師做起,兢兢業業教了一輩子書。其間也有過一次“騰達”的機會——某院長欣賞他的博學多識,能寫一手好文章,便提攜他做自己的秘書。可沒過半年他就堅決不干了,因為實在適應不了那種煙酒飯局、迎來送往的場合。院長經過這大半年對他的考察,私下也常向老婆多有埋怨:文章寫得好是好,但做人不大靈光,不會喝酒不會看眼色,這怎么能行?把他弄到身邊這么長時間,我可是一杯清茶都沒喝到他的!居然不想干了,什么叫不識抬舉?這就叫不識抬舉!現在這個社會,光有智商沒有情商的人如何留得?還是順水推舟讓他教書去吧。于是他繼續教他的書,一心撲在教學上,朝夕和學生相處,還經常寫些文章與學生們相互交流,到也覺得踏實又有樂趣。學生們跟他也格外親近,他的課最受歡迎,沒過多少年,很順利地被聘上了副教授。然而從副教授再升正教授,卻遇到了不少阻力:首先他沒有博士文憑;其次又沒有海外留學經歷,這一點特別重要,因為留過學的會說出“世界新質生存母體關懷傾向”這類高大上的語句,沒留過學的只會說“新生活”這三個過時的寒酸字,不用說前者學問明顯高出后者一大截;再加上他當時的興趣大多表現在對散文和小說的創作上,雖然發表了不少作品且獲獎,但在大學中文系里,有個不成文的規矩由來已久,那就是學問家看不起作家——學問家是大拇哥,作家是小拇弟——在大學里創作再多的小說和散文,抵不上別人自費出版評上職稱后用來墊床腳的一部理論專著。比如他很熟悉的某海外歸來的副教授,撰了本《近二十年來中國詩歌之研究》,不知從哪些犄角旮旯縫里找出上百首詩來,洋洋灑灑寫出了五六百頁的理論專著,并成功地將這些詩歌分為十大群落五大流派,其中有一大流派號稱“梨花體”,其代表作曾“哄”動一時:
《我不能忍受》
我不能
忍受
那些
走在馬路上
隨地吐痰
又亂扔
紙片
的
人
這位副教授對諸如此類流派的詩歌做了嘔心瀝血的研究,終于發現其中精妙之處:詩風獨特,耳目一新,文字細膩,觀察敏銳,意象突出,打破了傳統詩歌在形式上的節奏感和韻律感,極大促進了詩歌的平民化和大眾化,成為新時代詩歌的開拓先鋒等等。最后他總結道:當今詩壇波譎云詭,空前巨變,高手林立,名家輩出……讀者讀到這里,無不心情澎湃地認為,中國在別離了千年前的唐詩宋詞盛況之后,重新又跨入了詩歌新時代,人人爭當詩人。可是你若真相信了此話,一時心血來潮去拜訪這些詩人,卻不大容易找到,因為他們都如地下工作者般潛伏著。好不容易發現一個,你恭恭敬敬尊稱他一聲詩人,對方卻臉紅脖子粗慌忙撇清詩人的身份,一再申明自己有正經職業,詩歌只是業余時間瞎玩玩而已,根本沒當回事,更沒有窮困潦倒到靠寫詩度日。原來當今詩人所處的環境已然不同,他們是不能夠象古人那樣隨時隨處大發詩興的。比如酒桌上大家喝得正酣時,你若說兩個葷段子,大家肯定會哈哈一笑夸你幽默和藹;你若字斟句酌地吟出兩句詩來,保不準就有人捂腮幫子喊牙酸。所以當今詩人的身份,還沒有在大街上跟原配夫人撕打的“小三”來得理直氣壯,“小三”至少還有別人的丈夫為自己撐腰,有別人的丈夫為自己花錢,可當今詩人卻只能自己抱團取暖且自我欣賞,還不得不另外再找一份職業來填飽肚子,因為肚子里不能光有詩,還得有飯……總之,這是個沒有詩歌的時代,也是個不需要詩歌的時代。好在自古就有“國家不興詩家興”,反著聽就是“詩家不興國家興”,所以詩人們落魄潦倒之時,正是國家繁榮昌盛之日,這實在是件除詩人之外值得所有國人慶賀的事。
總之,吳晨濤眼看著身邊的同事們使出渾身解數,寫出一本本“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理論大作,搖身一變都成了教授,他卻原地踏步不前。不過他也不大在意,他的心都撲在教學和寫作上,但閑時也會想,現在的人皆像那人工飼養的春蠶,自己用功名利祿的絲來把自己緊緊捆住,從此動彈不得,幻想著某一天羽化后能展翅騰飛。可是人工飼養的春蠶,又有幾只能夠騰飛?最終困死了自己,還被抽了絲剝了繭。所以他把名利看淡擱置一旁,且認真教他的書,和學生打成一片,也怡然自得其樂。
直到某一年的某一天,一筆匿名巨款捐到大學里,特意指出這是作為吳晨濤教授的科研項目經費,且之后年年都會為他捐這筆錢。吳教授并不單獨接受,而是把這筆巨款交由系主任支配,作為整個中文系的科研經費。果然,第二年又收到了這筆匿名捐款,校領導和中文系主任欣喜之余,做出了種種猜測和推理,最后都認定不應該辜負捐贈者的好意,并且,吳副教授這個人嘛,做人雖然不大會,但做學問還是可以地,論發表的文章,論學生的歡迎程度,早該打破慣例,完全有資格升為正高。于是,沒過一兩年吳副教授成了吳教授。這樣又教了十來年書,等退休年齡到時,學生們舍不得他,系主任更舍不得他。這些年來,系里靠著這些捐款,充分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轟轟烈烈開展了多項研究,業績突出,成果斐然——雖然虛的成分不少,可花起錢來都是實打實的——主任焦急,這可怎么好,年年用這筆捐款都用成了習慣,這筆捐款不會也要跟著老吳退休而退休了吧。
系里專門為吳教授開了個歡送會,領導、同事們念著事先寫好的稿子,將他的一生就此總結了。大家都是搞中文的,對文字的運用得心應手、花樣翻新,輪流把世間最美好的詞匯毫不吝惜地奉上給他。吳教授坐在那里聽著,這些贊美之詞溫度太高,燒紅了他的耳朵。他一時感悟國人在評價他人時,恐怕只有兩種場合最慷慨大方:一是退休之時,一是在追悼會上;前者宣告事業的終結,后者宣告生命的結束……想到這里,吳教授心里有一絲恍惚,自己哪天要真的死了,追悼會上,這些稿子恐怕只要換個標題,便可作為悼詞再用……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