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祖杰結束了與廖總的談話之后,還是有些心事重重。雖然他嘴上口口聲聲說要成就一番大事業,但是用這樣極端的方式下遼東,他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他當然也可以效仿別人,糊弄幾年,然后瀟灑自然的回中樞工作,但是那樣做,就對不起他的本心,也對不起國家。有的事情如果他看到了,也有能力去做,但是沒有做,那責任就是他的,他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離開廖總的辦公室,孫祖杰回到了高新中心,看了看高新中心這兩年的投資情況,并對這五六年的總投資進行了一番總結。
隨著美帝的互聯網熱和華國互聯網骨干網的建成,華國的互聯網從京師開始邁向全國,一個個后世耳熟能詳的名字出現了。
與前世華國國家資金對于互聯網的漠視不同,從一開始孫祖杰手下大大小小,或公或私的投資基金,比如高新產業孵化基金,華投投資基金,天翼投資基金,愛華投資資金,甚至邱家的投資基金,都非常重視互聯網領域的發展。
孫祖杰的路數很清楚,互聯網投資,歐美的資金可以進來,但是華國的資金也必須進入,一定的平衡是必須的,這是國家戰略的需要。
每一個基金承擔的角色不一樣,比如產業孵化基金,孫祖杰的定位就很清楚,賺錢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比如投資門戶網,最重要的不在于賺多少錢,而是保持一定的控制力,防止被國外反動勢力控制,這是原則問題。
所以孫祖杰曾經很直白的告訴孵化基金的工作人員,凡是發展到一定程度的門戶網,必須接受產業孵化基金的投資,董事會也必須有產業孵化基金的同志。
如果有企業不愿意接受這兩個必須,那么就需要納入監管的對象,因為孵化基金從來不干預企業經營,他們沒有任何理由拒絕代表華國國家利益的孵化基金的加入。
所以此時比較有名的幾個網站,搜狐,新浪,網易,263,都有孵化基金的介入,有的事情比如從一開始就介入,這樣會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至于未來這些網站競爭的結果,會不會如同歷史上那般,孫祖杰并不關心。而對于其他類型的網站,產業孵化基金投資的并不多,因為此時真正讓他看上眼的互聯網企業十分有限。
孫祖杰看完了這兩年的互聯網投資之后,就比較滿意,下面的同志比較完美的實現了他的意圖,那就差不多了,其他的機會交給別人吧。
他接著開始研究孵化基金這五六年的投資情況,產業孵化基金因為其國有投資基金的屬性關系,大部分資金事實上投給了國有的研究機構,幫助這些科研機構進行市場化和產業化,這是孵化基金不容推卸的責任。
這些年孵化基金的投資取得了不小的收獲,華國無數科研院所獲得了孵化基金的扶持,慢慢辦起了一個又一個下屬公司,很多發展的相當不錯。
中樞這一次再次分批撥給他四百億資金,也有這方面的原因,但是孫祖杰內心深處卻有一些不足之感。
原因很簡單,他搞孵化基金成立的初衷是為了華投的發展,結果搞來搞去,變成了現在這種狀態,讓他也有些無奈,可是又沒有辦法,利益均沾的道理,他還是明白的,要是都給了華投系,那到時候唾沫星子能淹死他。
盡管孫祖杰做了不少努力,但是投給華投系的錢并沒有孫祖杰想象的那么多,無奈之下,這個扶持華投系下屬企業的重任慢慢就交給了愛華投資。
愛華投資經過八十年代的邊貿,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股市狂潮之后,逐漸羽翼豐滿,因此他們有相當多的資金可以用于風險投資。
九十年代初,風險投資領域在華國尚屬空白,那個時候國外根本不相信華國的研發能力,所以幾乎沒有什么風險資金投給華國企業,而國內的各種信托公司則更鐘情于鐵公基房地產這些立竿見影的東西。
對于那些出來創業的科技人才來說,最大的困難就是資金,所以愛華基金幾乎毫無阻力的進行了無數投資,而他們的資金主要投給了華投系。
這也很正常,華投的中高層擁有的投資基金,當然更鐘情于自家人,這樣更熟悉情況,也更加安全。
只用了五六年時間,愛華資金已經扶持了一大批企業,其中大部分都是專業性比較強的中小科技公司。這些科技公司與華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老板基本都是華投人。
他們有的繼續原來在華投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填補了所在領域的國內空白,甚至有幾家公司的產品已經打入了國際市場。
有的則是項目失敗,但是卻成功的進行了轉型,在其他相關行業站住了腳;當然也有的經營不善,或是破產,或是被人收購。
但是總體來說,當年出來創業的華投人大部分都有了一定的成就,原因很簡單,華投相對于整個華國企業,不論是技術,管理還是經營,都比較領先。
耳濡目染之下,這些人在九十年代的下海大潮中更容易取得成功。就算他們失敗了,出來創業的華投人也會想辦法拉他們一把。
但是當孫祖杰一頁頁翻過這些投資時,先是充滿了笑意,但是不久之后,他的眉頭就慢慢緊蹙起來。就在欣喜之間,他突然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他不知不覺間放出了一個怪物。
當年為了團結華投的中高層,不讓他們貪腐創造出來的愛華投資,現在的發展已經遠遠超出了預期。這些投資企業,再加上愛華投資賬面上的錢,持有的股票等等,最起碼已經有幾十億之多。
隨著這些企業的發展,到了新世紀之后,愛華投資將會成為華國最頂尖的投資公司之一,也許他們未來擁有的財富會達到五百億,一千億甚至更多,這就太嚇人了,
有了這么多錢,華投的中高層確實沒有必要貪污,他們完全可以認真工作,不斷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等到退休了,從愛華投資拿到的錢足夠讓他們有一個美好的晚年;
但是與此同時,愛華投資也把這么多中高層聚集在一起,有了經濟上的密切聯系,華投就確確實實變成了一個整體,甚至不客氣的說,華投已經變成了一個利益集團。
華投是一個龐大的企業集團,幾乎可以自給自足,一旦這樣的企業集團有了自己的思想,那就十分嚇人了。
幾乎是一瞬間,孫祖杰產生了一個沖動,這么龐大的華投系一定要拆分,愛華投資也一定要取消,而且是越早越好。
但是沖動之后,他卻不得不承認,現在的華投和愛華投資確實有存在的價值,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利大于弊,他絕對不能破壞華投已經形成的成熟模式,否則就有可能對華投形成嚴重的沖擊。
這是1998年,華國現在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國企改革。隨著國有資本從競爭性行業不斷退出,一個又一個悲喜劇不斷出現,這里面的是是非非,也許三十年,五十年都說不清。
如果沒有愛華投資,如果沒有華投,那么分開的一個個子公司,會怎么樣,誰也說不好,畢竟歐派三大電器,聯合醫藥都是明明白白的競爭性行業呀!
所以冷靜下來之后,孫祖杰覺得他需要做的不是拆分華投,而是要進一步加強華投的凝聚力,光光中高層團結還不行,華投的基層也必須團結在一起。
這幾年隨著華投資金的充裕,已經有幾年沒有進行職工集資了吧,這也太不應該了。華投想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如果能從職工那里得到一筆資金,投入研發不是更好嗎?
想到這里,孫祖杰給鄭老板打了一個電話,說明了自己的意思,鄭老板聽完之后,欣喜不已,“孫總,我等您的電話已經很久了!”
。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