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侯看宣皇帝的手記,莫非是要效仿宣皇帝?”
王生看了汝陽郡主一眼,也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
“宣皇帝乃是曹魏忠臣,效仿又如何?如今朝中波瀾四起,我非皇族中人,又非高門大族之后,自然得小心謹慎,細思生存之道。”
“或許君侯的心意,并非是如此。”
汝陽郡主眼神狡黠,看著王生,像是一只狐貍一般,漂亮的狐貍。
“有時候,太聰明,明白太多,對你來說也并不是一件好事。”
王生將汝陽郡主攬入懷中,后者嚶嚀一聲,沒有抗拒,而是順勢倒入王生的懷中。
“我想,君侯是會更喜歡聰明的女人一些,而不是那些癡傻的女人,另外,我雖然是司馬家的人,然而司馬家如何,對我來說又有什么關系,更何況,若是在君侯手,我也能保住司馬家的血脈。”
“你倒是豁達,然而我卻是沒有那種意思,如今心心念念的,便是為陛下分憂。”
見到王生一本正經的說著胡話,汝陽郡主搖了搖頭,說道:“你們男人,嘴里就沒有一句真話,尤其是君侯,難怪我被你吃得死死的。”
王生的手在汝陽郡主身隨意游走,臉倒是沒有什么表情。
但是后者馬就有反應了,俏臉剎那間便通紅起來了。
“我其實是喜歡愚鈍一些的女子的,太聰明的女子,便太難掌控了。”
“可君侯也喜歡有挑戰性的女人罷?”
王生看著躍躍欲試的汝陽郡主,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別的不知道,現如今我不將你吃下去,怕這書都是沒得看了。”
說著,也不顧汝陽郡主的抗議,當場就將司馬云給辦了。
一番**之后,汝陽郡主也是心滿意足了。
“那本郡主便在君侯身側,紅袖添香了。”
吃了汝陽郡主,王生尚且還有精力。
便繼續拿著司馬懿的手記看了起來。
于此同時,他的思緒也是開始飄飛起來了。
司馬懿,他王生是一定要吃透的!
司馬懿的一生,對王生來說,實在是有太多可借鑒的作用了。
在三國時代的前半段,除了站隊之外,司馬懿沒有太多功績。
這段時期,他一直是以幕僚的身份,侍奉曹操、曹丕兩代君主,沒有被史書記錄下的實際操刀的工作。
不過司馬懿絕不是那種只會玩辦公室政治的弄權之臣,是一個「能臣J。
史書記載,司馬懿在入仕之后,勤于職守,常廢寢忘食,并屢有功勛。
班全勤和積極進取可以裝出來,但最后這個,是絕對裝不出來的。
在曹操在位期間,司馬懿只能算是比較外圍的幕僚,地位遠不及荀彧、賈詡、荀攸、程昱這些謀臣。
曹操征討漢中張魯的時候,司馬懿曾經諫言,應該一鼓作氣進而攻取益州,但并沒有引起曹操的重視,不過倒是由此引出了一個成語——「得隴望蜀」。
即便如此,司馬懿依然屢屢獻計。
比如建議把漢武帝時用在邊塞地區的屯田制引入中原地區,解決了曹魏的糧食問題;又比如關羽水淹七軍、兵圍樊城時,主張聯吳抗劉、讓東吳抄關羽后路,既解了樊城之圍,又撕裂了孫劉聯盟,可謂一箭雙雕。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的位置,最高也不過是一個太子中麻子(算是太子的幕僚)。
司馬懿真正開始進入曹魏決策層的核心,是在曹操去世、曹不繼位后。
因為曹操原本就是把他作為第二梯隊,給自己兒子留著的,這也是曹操在世時,對司馬懿是既用又不重用的道理。
這樣一來,拙拔司馬懿的恩典是曹丕給的,如此才能保證司馬懿是一個忠于曹丕的能臣,而不是一個尾大不掉的權臣。
從司馬懿的角度說,他在位不配才的情況下,還能忠于職守,屢出奇謀,歸根到底還是自己早就看破了這一層一格局決定結局,眼界決定成敗。
曹丕繼位為魏王后,司馬懿隨之升任丞相長史。
而在第二年,曹丕代漢自立,逼著漢獻帝退位自己當了皇帝,司馮懿也隨之一路升遷到了尚書右仆射。
曹丕兩次親自南下攻打東吳,留守許昌的都是司馬懿。
可見曹氏對于司馬懿的才能,是極為看重東漢末年的社會資源已經完全被門閥家族所壟斷,所以士族子弟只要愿意,求個官裝點下門面,實非常容易。
但要進入權力的核心圈子,在那個不是滅人就是被滅的時代,單靠門第和站隊也不可能。
說到底,決定一切的依然是能力。
因為司馬懿能力非比尋常,所以曹操、曹丕兩代人對司馬懿始終心存不安,明著在用暗著在防。
雖然司馬懿官至右仆射,但卻始終被不容許掌兵。
所以才搞出君主在前線帶兵打仗,臣子在后方看家的尷尬局面。
而且司馬懿留在許昌時,理能調動的武裝力量滿打滿算也不過5000人。
換句話說,曹丕寧可后方空虛,也要先防著司馬懿。
因為馬懿能耐太大,亂世離不了這樣的人,所以曹氏又不得不用他。
曹丕給司馬懿高位,卻不委以兵權,司馬懿對于自己君王的心思,自然也是一清二楚,所以他始終維持這一種盡職盡責卻又異常低調的狀態毫無怨言。
雖然是由荀彧舉薦,但是他和潁川士族的交往卻并不多,遠談不結黨。
另外,所謂人脈,其核心在于利益交換,而不在于感情交好。
聰明人之間的人際關系,在于彼此知道對方有什么和需要什么,而不在于平時頻繁走動、吃吃喝喝。
以司馬懿來說,他一方面忠于曹氏,另一方面在內政始終維護士族集團的利益,這對潁川士族集團來說已經足夠了,根本無需再見什么面。
而接下來,曹氏家族的「短命」問題,開始讓后面的歷史走向變得詭異起來。
曹操還好,活到65歲,基本算是及格,可曹丕39歲就去世了。
司馬懿年長曹丕8歲,當時47歲,正是盛年,而曹之子曹睿,繼位的時候才22歲,說不年幼,但也絕談不什么閱歷。
更要命的是,曹睿剛剛繼位,東吳孫權就北進攻擊襄陽和江夏。
于是司馬懿順勢擁有了統兵權,率軍擊退兩路吳軍,斬殺了吳軍將領張霸,由此升任驃騎將軍。
再之后,司馬懿又率軍斬殺反叛的孟達,平定遼東公孫淵。
這里面斬殺孟達是先斬后奏,也是司馬懿為官以來頭一回有看似越界的舉動,但終歸是完全出于公心,所以曹氏也挑不出他什么毛病。
當然最重要的是,諸葛亮五次出祁山北伐,其中第四和第五次,魏軍的統帥都是司馬懿,最終不但抵御了蜀軍的進攻,還把諸葛亮耗死在了五丈原。
連續用兵,不僅帶給了司馬懿功勛和威望,也讓他和軍隊之間建立起了密切的聯系。
要知道,原先軍隊是完全掌握在曹氏手中的,而如今,曹魏權力版圖中的最后一塊,司馬懿也已經染指了。
照理說,主弱而臣強,強臣手里還有兵權,拿總該發生點什么吧?結果什么也沒發生,司馬懿依然保持低調,讓交還兵符就交還兵符,讓退居二線就退居二線。
其實這里面的道理很簡單,曹氏能夠執掌中原,乃至廢漢自立,根本在于士族特別是潁川士族集團的支持。
這一點,到曹睿這,還沒有發生質變。
司馬懿能夠得到重用,乃至觸及到之前曹操、曹丕都不曾讓他染指的兵權,前期是因為他的能力,后期還要加士族集團對他的支持,這一點到此也沒有什么根本性的改變。
兩個基礎層面都沒變,那他干嘛要折騰呢?
人們總在提所謂「窗口期」役,或是一場比賽,這種提法倒是正確;如果是治國、經商或是人生選擇,就要仔細琢磨琢磨了。
所謂機會,相當于-把鑰匙,而環境或者說是大勢,則決定了你面前究竟是-扇門還是一堵墻。
從古到今,無數人在面對所謂「窗口期」的幻像時,眼中只看到那把鑰匙,忘了自己面前的還是墻,最碰得頭破血流。
遠的不說,單說與司馬懿處于同--時代的劉備,在得了漢中、丟了荊州的時候,就被所謂的窗口期所迷惑。
他看到的是曹魏實力暫時收縮,東吳的軍動量暫時居于弱勢,而自己和諸葛亮攢了多年的家底兒,此時竟然暫時居于優勢。
于是劉備企圖利用這個機遇期,撿軟柿子捏,以為關羽報仇為名,先滅掉較弱的東吳,進而進攻曹魏。
最不濟,也能撈到和曹魏南北對峙、二分天下的成果。
但劉備沒看到是,曹魏強孫劉弱的基本盤并沒有改變,蜀漢后勤困難的大問題也沒有改變。
這種情況下去東進攻打吳國,其實相當于要在兩輛疾馳的列車之間,利用短暫的空檔穿行而過。
假使你已成困獸,不賭就是死路一條,這么千無可厚非。
可如果不是,那這么干就極其危險,任何一個偶然因素都可能讓你萬劫不復。
于是,就有了火燒八百里連營,劉備病死于白帝城的結局。
比起劉備,司馬懿就要聰明得多。
他最大的聰明之處,就是只在大方向自己的聰明,除細微之處,一概表現得守拙、僵化、不聰明。
政治,對于所謂的窗口期視而不見,就是所謂的聰明的「不聰明」。
外戰,兩次對戰諸葛亮,他只看蜀軍后勤補給困難、魏國國力強于蜀漢這兩個基礎之處,對于斗智、陣戰這些細節一概不問,最后靠一個「拖」字,活活耗死了小自己兩歲的諸葛亮。
與此同時,曹氏家族「短命」的[詛咒」還在延續。
曹丕亡時39歲,曹睿干脆只活到36歲。
曹睿留下的繼承人曹芳,登基時才8歲而且這孩子不是親生的,是過繼過來的,連合法性都存在問從管理學來說,最高領導人頻繁更迭,往往是鞏固權力的大忌。
兩代短命皇帝,最后留下一一個年幼又合法性存疑的繼承人,這自然會讓其他曹氏成員對皇位產生覬覦之心。
于是曹氏內部權力斗爭,愈發激烈。
幼帝孤兒母,此時最能依仗的反倒是原來日防夜防的外臣。
與此同時,曹氏集團與潁川士族集團間的矛盾,也開始日益激烈,雙方的合作關系,在曹芳這一代宣告破裂。
在這種局面下,司馬懿愣是又蟄伏了九年多的時間,在確定大勢已變,粗不可逆轉之后,突然發動政變。
那一年司馬懿已經71歲。從22歲入仕算起,司馬懿隱忍了將近半個世紀。
可當機會真的到來時,卻又表現得異常凌冽、狠辣,甚至說殘忍都不為過。
曹爽、曹真等曹氏核心成員,以及他們的門客、家人、核心派系成員,還有楚王曹彪,背叛司馬懿的王凌,一個沒留,都被處死。
半個世紀的蟄伏,讓司馬懿比誰都明白不留后患的意義。
從技術角度而言,司馬氏后來居,的確是經典的不能再經典的案例。
初始階段,盡可能避免冒險,始終讓自己居于主流,以此求存。
之后,在既有的體系內,盡到-切應盡的本分,同時以自己的才智和實力,保證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
插一句,【 \\咪\\咪\\閱讀\\app \\mimiread\\ 】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畢竟可以緩存看書,離線朗讀!
此外,任何時候,都能清醒地知道,在大環境沒有徹底改變之前,原先體系的強弱主次格局都是難以撼動的。
原體系的王者,無論他看去多愚蠢、弱,逆轉大局都十分困難。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現有體系下給自己爭取一個最好的位置。
除此之外,剩下的事就只有交給時間了。
假使曹丕、曹睿能夠活得足夠久,又假使曹氏選擇退讓,和士族集團達成和解,那司馬懿該如何自處呢?
答案是無解,其實這個世界,原本就存在眾多的無解之局。
所幸或者說所不幸的是,司馬懿最終等到了這個有解的一天。
那他王生,能不能等來這一天呢?
司馬懿蟄伏了半個世紀,王生肯定是沒有這么多時間的。
好在...
西晉并非是曹魏,司馬遹也并非是曹丕,他更不是司馬懿。
最關鍵是...
曹魏代漢開了一個不好的先例,但起碼人家漢獻帝活得好好的。
但你司馬家篡曹,卻是將人家皇帝都給殺了。
正統性,是司馬家最缺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王生如今要效仿司馬懿的難度,已經變低了不少。
但再低...
謀劃天下十三州之地,卻也是如同在刀尖跳舞一般。
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