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中一邊,張弘卻是一件開始做戰前動員了。
他這邊和張光的情況不一樣。
他手下的兵卒大多出自于雒陽,北營的精銳勇士,南營的能戰之士,至于那些州郡兵,只能做做輔兵。
糧草充足,兵員充足,張弘明白,現在已經是可以進攻的時候了。
尤其是在他得到益州內亂,李流暴死的情況下。
若不乘著這李雄內部混亂去進攻,過了這個時機,要想再次進攻的時候,恐怕就沒有那么容易了。
是故,張弘這次招來了校尉以的所有領軍將軍。
“四川盆地四周高山環列,路途崎嶇,自古有天險之稱。三國時的諸葛亮就有“益州險塞“之說。故此,人們歷來把進出四川視為畏途。平時出人蜀地尚且如此,行軍征戰進入四川盆地更應是難加難了?!事實也不盡然。往前看,從境外攻入蜀地的行軍征戰行動不下數次,其中大多都取得了成功。可見天險是不足畏的,人謀可以涉天險。”
晉代從境外攻入四川。獲得占有全川的重大軍事行動共有以下幾次:
1.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遣大夫張儀、司馬錯、都尉墨等從石牛道伐蜀。冬十月,平蜀。
2.東漢建武十一年初(公元35年),光武帝劉秀派兵由川北陸路和川東長江水路伐蜀,取成都,前蜀亡。
3.三國時,蜀漢炎興元年(公元263年)魏將鐘會、鄧艾自秦隴伐蜀。鄧艾出奇兵自陰平險道取江油,逼成都,成漢亡。
既然是要戰前動員,肯定是要將他們的積極性給動員起來了。
此番攻伐,即便是在蜀地內亂的情況下,肯定還是艱難重重的。
只有將士氣提來了,這場仗才打得下去。
“東漢時,光武帝劉秀尚且未統一天下,便水陸并進,收復益州。他能取得成功,我等自然也能成功!”
西漢末,王莽稱帝,天下大亂。公孫述乘機據有四川和漢中等地,于公元25年稱帝,是為前蜀。東漢光武帝劉秀在統一了中原以后,實力大增,乃向西北、西南進軍,統一全國。河西竇融不戰而歸漢。接著隴西隗囂戰敗,隴南天水等地也歸東漢控制。
“得隴望蜀”,就要進入四川了。建武11年初(公元35年)東漢大將來歙等打敗公孫述大將王元之軍攻下隴南之河池、下辯(今成縣,西和)等地,即將南下四川。公孫述十分恐慌,就派刺客把來歙刺死。加之隴南地區山高谷深,道路艱險、大軍糧運十分困難。自此地南下四川的攻擊受阻而停頓。同年春,東漢大將岑彭、吳漢等從湖北經長江水路攻蜀,先后攻奉節、重慶并圍攻武陽郡。公孫述大懼,又派刺客殺死岑彭。吳漢繼續統軍攻取廣都,與沿涪江而攻取涪城的臧宮合圍成都,公孫述戰死,前蜀亡。
從略述可見,東漢初之中央政權由北方隴南和南方鄂西兩地攻蜀歷時二年。先是攻擊隴南欲取川北,因此路線距成都最近,對公孫述威脅最大。但路途艱險,兵多則糧運閑難;兵省則易為蜀兵所殲。只好囤兵隴南作為佯攻,而以自湖北沿長江而作為主攻方向。因水路可載大軍,且便于糧運輸。
但長江三峽由下而行舟多在春季枯水季節期為主,夏秋洪水期溯幾無可能。故歷次大的軍事行動都選在“次年春”。東漢中央政權在攻蜀時政治、經濟、軍事實力正是全盛之際。但在這次軍事行動中,不僅連喪兩員大將,且前后費時二年之久,蜀道之難,行軍作戰之不易由此可見!
由長江水路自下游湖北仰攻游四川極為艱難。但若自長江游四川東下湖北則容易得多。因少受冬夏洪水、枯水之限制。后來西晉初年滅吳時反其道而用之。即用水軍大船沿江而下,遂克吳都建業。故后人有詩云:“王睿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乃寫實之作。
是故...
東漢光武帝劉秀的故事,雖然可以激勵一些不懂得歷史的人,卻激勵不了懂得這段歷史的人。
而且...
現如今東面水路那邊的張光,到現在還沒有消息。
所謂的水陸并進,現在直接成了笑話了。
王敦若有所思,在一邊說道:“我看我們也可以學學本朝的故事,佯攻劍閣,走陰平道!”
三國時魏與蜀之戰的大體形勢是:魏軍主力由鐘會率領先取戰略要地漢中之陽平關;蜀軍主力由姜維率領避開魏將鄧艾的攔截退守劍閣道;鐘會所率大軍被阻于劍閣,寸步難進;馬閣道早已廢棄,不利大軍行進,鐘會乃令副將田章率小股魏軍經馬閣道而進。
魏將鄧艾見大軍被蜀軍主力阻攔劍閣,乃采用兵法“避實就虛“,“出敵不意”的戰法率少部魏軍從隴南而下“行無人之地七百里“,“經陰平景谷道“與田章率小股魏軍會于“漢德陽亭”,然后“先登至江郵”。
因蜀漢守將不戰而降,鄧艾得以進入四川盆地經涪,雒攻成都。蜀后主降,蜀亡。
王敦能想到的這一點,張弘自然也是想到了。
“李雄不可能不在陰平道防備的。”
陰平道,現如今已經有了關卡,只要李雄派些人去防守,就不可能做到奇襲的目的。
與之攻伐劍閣,其實沒有太大的區別。
當然...
還是有區別的,這最大的區別,就是走陰平道,輜重帶不了太多,攻城器具更是帶不了。
聽到完張弘的話,王敦也是沉默了。
鐘會鄧艾能夠成功,還是因為成都方面在陰平道沒有防備。
“只是東面大軍無法與我等助力,北面大軍雖然兵多將廣,但李雄手下的兵卒亦是不少,而且還有劍閣這種地利優勢,若是我等硬闖的話,即便是益州內亂,但李雄只需要將三千精銳士卒放在劍閣,便可以讓我們十萬大軍不得寸進。”
若真是如此的話,那便是難勝了。
“以末將來看,不如等到來年開春,與東面大軍兩面合圍。”
從東面進攻,肯定是要選擇在春天的。
因為這是下游攻游,夏秋的話是汛期,不利于作戰,冬天枯水期,加之天氣寒,行軍作戰的成本倍增,如果要從東面進攻,春天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然而...
張弘心中卻是有其他的考量。
實在是...
時不我待啊!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