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了油燈,小小的號子里這才明亮了起來,王知味這才看見兩側的墻上各有兩行突出來的整齊的磚塊,這才明白,號舍內的那兩塊木板同時放在下面的磚頭上,便成了木床,如果將一塊放在上面,一塊放在下面,則變成了桌子和椅子。
此刻王知味早已經有些累了,于是便將木板放在下面的磚凸上,卷縮著諾大的身軀躺了上去。
一個年老的兵士,在甬道上慢慢的走著,手中提溜著一把大茶壺,王知味見對面“宙”字號的生員向老人要了一碗水,也就從行李中拿出茶碗,放上了茶葉,要了一碗開水,慢啜起來,。此時禮炮齊鳴,那是貢院在封門了。
第二天,佛曉之時,成百上千的士子們就全都起床了,將兩塊床板一上一下的鋪著,形成了桌子與椅子,那桌上放著米面醬醋等物,將帶來的紅泥小爐點了起來,正在埋鍋做飯。
王知味雖然精于此道,但此刻他帶著上好的罐頭食品,也就不在忙碌,從老“號軍”那里要了一碗開水,一邊吃著,一邊在一方洮河綠石硯中磨起墨來。
當東方的天空露出第一縷曙光之時,江南鄉試的試題便分發了下來,果然試題一共有二十三道,其中四書出三道,而五經各處四道。
王知味想著“這四書好比公共課,而五經乃是專業課,自己的專業便是五經中的尚書一科,故而只需要做三道四書公共課試題,和尚書四道題,總共七道題了。”
生員們需要將每題寫一篇股文,合成“七藝”之術。而且要在兩天內寫成,而且要做的好,還要書寫工整,實在是一件極為幸苦的事,而且這樣的考試在這月中旬的初九日,十二日,十五日重復三場,這才算完成,因此要想中舉實在是一件比登天還難的事。
王知味將試題拿在手中,不敢怠慢,迅速的看了一遍,這一看讓王知味眼前一黑,險些一頭栽倒在地。
卻原來這四書,五經中的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及詩經,禮經,易經,春秋篇幅不多,像那大學不過一千六百多字,時日一久,出的試題難免重復,所以考官們往往斷章取義,胡亂拼湊題目,因此王知味等人往往研究的是那非常復雜的題目,背誦了上百篇難題,而今日的試題偏偏極為普通,這讓整日研究偏題,巧題的王知味反而無從下手,簡直是老虎吃蒼蠅,無從下嘴。
王知味呆呆的坐了半晌之后,這才硬著頭皮,之乎者也的寫了上去,只是那一手令王知味自豪的歐體楷書,今日看來也甚是別扭,總覺得丑的甚是厲害。
。。。。。。
及至三場試罷,王知味便是頭昏腦漲,就連自己在貢院內寫了什么文章,也是記不起來了,看著黃宗羲,方以智,侯方域,冒襄幾人信心滿滿的樣子,王知味自知自己定會名落孫山了,于是便又一頭扎進了四書五經當中,準備三年后的科考。
而徐茵茵由于背著王知味見過了今年主持江南鄉試的考官,故而對于王知味是否中舉不再關心,看著王知味每日苦讀的樣子,偷偷發笑不已。
此時的科場黑幕重重,徐茵茵對此早有耳聞,她深知縱使王知味有著真才實學,但如果不去行賄考官,要想中舉那是萬萬不可能的,要知道多少秀才皓首窮經,滿腹經綸,也只能名落孫山而蹉跎一生,那有錢的便整日留戀于舊院之內,與名妓談經書說道,飲酒賦詩,那些家里窮困的便只能坐管教書,賺取微薄的束脩來度日。所以徐茵茵每每想到這里,便連心中的一絲愧疚也都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又過了一些日子,便到了那揭榜之日,方以智,黃宗羲幾人自然欣然前往,而王知味以為自己定會不中,想著前去看榜不過是為他人徒添笑料而已,所以死活不去,最后還是徐茵茵柔聲的一番勸告,王知味這才與方以智幾人前去看榜。
一行來到貢院門樓之時,那大紅色的榜單前早已聚集了很多的學子,將榜單圍的水榭不通。黃宗羲與方以智等人擠了進去,而王知味不敢上前細瞧,而讓方以智順便看看自己可否在榜。
方以智從大紅榜單上一一看去,只見王知味的大名赫然寫在第十三名處,而自己也在二十多名處,因此滿臉興奮,再往下一一看去,但就是找不到黃宗羲,冒襄等人的名字。
當王知味看著方以智滿臉興奮與喜悅,黃宗羲,冒襄,侯方域一臉落寞的出來之后,便料定方以智中舉了,而自己與黃宗羲,冒襄,侯方域那是落榜了,便對方以智說道:“恭喜密之兄了!”
而黃宗羲與冒襄,侯方域聽后,雖然心中難過,但也向方以智與王知味說道:“恭喜會羹兄,密之兄榜上有名!”
王知味聽后很是詫異,又看了看方以智那滿臉興奮的神情,以及冒襄,黃宗羲,侯方域三人那一臉的尷尬,終于才相信這是真的,于是也就歡欣雀躍起來。
當方以智摟著自己大呼大叫之時,王知味這才想起冒襄與黃宗羲,侯方域的落榜,所以不敢繼續張狂,而安慰著三人人。
回到南京公司之后,徐茵茵見幾人的樣子,那誰中舉了,誰落榜了,那是一目了然,精明的她便設宴款待,對幾人中舉之事一字不提,盡量維護者冒襄與黃宗羲,侯方域的面子。
夜里,王知味與徐茵茵纏綿之時,徐茵茵分明察覺到了王知味發自內心的喜悅,事后又問道:“運河不久就要封凍,不知夫君幾時前往京師,準備參加來年的會試?”
“密之與我商量,如今天下板蕩,唯恐路途發生什么變故,誤了春闈大比之期,我們決定當避僵兄與太沖兄,朝宗東下瓜州大觀園之后,我們便要北上京師了!”
。。。。。。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卻說楊嗣昌自從辭別了朱由檢以后,帶著三千勁卒順運河而下,到達瓜州古渡之時,也不敢停留,遠遠的看了看名揚天下的大觀園之后,便溯長江水道而上,六月中旬便抵達古城襄陽。
襄陽乃為湖廣重鎮,去楊嗣昌的家鄉武陵不遠,隔江遙遙相望,因此對于此間民情風俗楊嗣昌也很是熟悉。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