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英正在沐浴,而汪三江又正在書房內翻著各地過期的報刊,所以那一直跟隨袁小英左右的漫兒公主便前去開門。
當漫兒打開了房門之后,就看見酒店服務員站在門外,而雙方不通語言,于是那服務員把一封名刺遞到了漫兒手中,這就轉身而走。
漫兒拿著名刺,并只知道這是何物,便笑著遞給了汪三江。汪三江拿起名刺,還以為又是一些商家慕名拜訪,也就沒有在意,只是擱到了書桌上,繼續看報。
袁小英在衛生間內的木桶里沐浴之后,用毛巾擦拭著一頭秀發,披著白色的浴巾,便來到了書房,與汪三江說了幾句閑話,便看到了那封名刺,隨手拿來,打開便看了起來,這一看,倒把袁小英給生生下了一跳。
袁小英看到那名刺上赫然寫著“沐天波”三個大字,并有小字兩行,分別是:“大明世襲黔國公,云南總兵。”袁小英看后,急忙說道:“先生,你把他當做尋常的拜訪者,而看都沒有看一眼嗎?”
汪三江看著秀色可餐的袁小英,笑著說道:“這樣的東西,為夫走到哪里還不都能收下一籮筐,就像古人所云,載刺盈車呢,有何稀奇嗎?”
袁小英一臉的興奮,笑著說道:“那夫君自己看看,這是普通的東西嗎?”
汪三江看著袁小英,半信半疑的接過了名刺,只看了一眼,汪三江便變得哈哈大笑,拿著這長七寸,寬三寸,一邊說道:“這仰光之事有了沐國公的參與,那便是大有可為吶!”一邊打開之后,只見上面的內容卻只是寫著:“拜客留名,不做別用。”幾個大字。
汪三江看后,不敢怠慢,便攜著袁小英急匆匆的向樓下而去,又命漫兒前去通知那南洋巡撫宣學經,還有仰光宣慰使姜燕兒等人。
這云南黔國公自沐英起,傳至末代國公沐天波這里,已經有了十二代。那沐英乃是元朝末年的一個孤兒,歲之時,便被朱元璋與馬皇后收養,與別的義子不同,竟如同親生的一般。
然后沐英追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大明肇始之后,殘元梁王還在負隅頑抗,于是大明皇帝發兵三十萬,以傅友德為大帥,藍玉與沐英為副,征討云南,不久殘元梁王跳水自溺,至此云南大定。
而后,朱元璋念沐英勞苦功高,便以國公之位相籌,分為黔國公,又兼任鎮南將軍,相當于云貴兩省之總兵。
之后沐英建造云南城,而又收復云貴兩省的眾多土司,在云貴兩省設置流官,而興建文廟,提倡科舉,于是云貴兩省漸漸開化起來。
自沐英而后,歷代黔國公大多都勵精圖治,而萬歷之后,大明漸漸沒落,無論地方,還是朝廷,大多都在收斂錢財,故而這黔國公也不例外,大肆搜刮,在府中積攢了海量的金銀珠寶,而尚不知足,以至于土司紛紛叛亂。
到了這沐天波父親之時,更是驕橫不可一時,竟然炮轟云南巡撫衙門,此舉如同造法,其母便毒死了親生的兒子,保全了勛貴之位,而尚在幼年的沐天波做了末代黔國公。
沐天波幼年之時,無法親掌國公軍政大權,于是其府上之時,便被其母陳太夫人與管家阮氏兄弟掌控,而云南總兵官的權利在由云南巡撫代為行事。
而后,沐天波漸漸長成,而開始行使軍政大群,這時候也正是東夏經營仰光之時。
云南黔國公自古便威服四夷,與那緬王也是歷代都有聯系,而緬北之人時而屬于黔國公管轄,時而又歸于東吁王朝管轄,故而沐天波也就對緬甸之事,十分了解。
此時那個王府,國公府,侯爺府,伯爺府沒有規模龐大的商隊而四處行商呢,所以仰光繁華之后,沐家的商隊也多次來往于仰光與昆明等地。
而沐府管家阮氏兄弟每次從仰光歸來之后,便盡情描述著那里的美麗,已經日新月異,層出不窮的琳瑯滿目的貨物,致使沐天波竟然欣然親往。
大明黔國公手握重兵,而又在大小土司中頗有影響,故而這沐天波南下仰光之時,緬甸君臣夾道歡迎,而緬北之民竟然前來拜謁,使得仰光小鎮在全緬甸盛極一時,這沐天波也就相當于給仰光作了代言,而打了廣告。
沐天波初次來到仰光之時,才不過十歲的他,少年心性,便完全被吸引其中,而后每年都來,漸漸的緬甸君臣也都疲于招待,而沐天波也不愿與之周旋,故而來去自由,每次都要在仰光逗留好長一陣子。
那東夏國仰光宣慰使姜燕兒風姿逸麗,既不同于大家閨秀的文靜大方,又不同于小家碧玉的淳樸羞澀,別有一番風味,吸引的那沐天波神魂顛倒,每每午夜之時,也是輾轉反側。
那沐天波少年國公,到了這崇禎十七年間,也才不過二十一歲的年華,風流倜儻,幾次接觸下來,也就令那年紀與之仿佛的姜燕兒所傾心仰慕。
姜燕兒這些永寧學院的畢業生,乃是新女性,行事大膽,以至于與那少年國公有了肌膚之情,為他獻上了女貞,但卻并未媒妁之言,也無父母之命。
不過這沐天波倒也情深,并沒有始亂終棄,而是告知了其母,要以匹嫡之力迎娶那姜燕兒。
云南地處邊陲,風俗與內地不同,倒也沒有那么多的顧忌,這陳氏夫人想著東夏崛起,已經如日中天,而大明早已經如同風燭殘年的老人一般,大廈將傾,而如果與東夏攀上關系的話,自然多了一條出路,而有了一方勢力休戚與共,故而也十分贊同這段婚事。
而當前些日子,沐府管家阮氏大兄受陳太夫人之命,前來提前之時,那姜燕兒剛開始的時候還雙頰緋紅,不勝羞澀,但當那阮氏大兄說道要將她迎娶至昆明國公府,而操持國公府上的商貿之時,這姜燕兒便極力反對了。
按照姜燕兒的意思,與那少年國公結婚之后,二人就仿照東夏諸君夫婦一般,分局兩地而各忙各的事情,過一段時間便幽會一下,那是不勝甜蜜,而自己也能一展胸中才學,好為東夏國鞠躬盡瘁。
但沐府雖然比大明內地勛貴開放的多,但卻無法容忍新婦拋頭在外,而為他國官員,于是那阮氏大兄無可奈何,而又去稟報玉陳太夫人知道。11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