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向祁山堡指揮部上報了駐防方案并陳述了理由。
劉正看了郭淮和魯淑的匯報內容之后,總算是明白了馬謖失街亭的真正原因——將士的負重變了,制定作戰計劃的將軍卻沒有及時的調整參考數據。
“統兒,大戰之前,前線軍演很重要!不試不知道,一試嚇一跳!郭淮的部隊到了街亭,運動速度下降了三成,體能消耗增加了三成。要是沒有新的數據支持,參考荊州集訓的數據制定作戰計劃,那后果不堪設想!”劉正說道:“咱們不能想當然的制定作戰計劃,必須要及時的更新并掌握最接近戰場的各項數據。”
趙統立即安排人起草奏章,準備提前梅園總參謀部推演臨戰軍事演習的可行性。
趙云也覺得興漢軍需要在知己方面下功夫。以前的地盤小,軍隊的調度大多是在中原一帶。至于北方邊境線上的駐軍,基本上是就地招募。梅園只負責提供編制和滿足前線將領的裝備訂單。
如今興漢軍的編制數量趨近于飽和,梅園要是再像以前那樣不加約束的既給編制又給裝備,只怕會不堪重負了。
兩百萬野戰軍,再加上一百多萬地方州軍。這樣龐大數量的軍隊所需的軍費開支,已經影響到了興漢國的基礎設施建設。
如今的興漢國,再也不可能對軍隊實行粗放式管理。興漢軍進入了有攻有守的新階段,各地的兵力配置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況。
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軍隊的訓練就很關鍵了。即招即補的編制模式,已經無法適應大型戰爭的需要了。
就拿華陰大戰的事情來說,鄧艾奉命主持攻勢。按照慣例的做法就是在弘農一帶就地征兵,編制進入潼關鎮帥軍。
可是以弘農周邊的實力,有能力供養三十萬興漢軍嗎?更何況興漢國地方數千里,要是每個地方都搞出一支規模巨大的軍隊。梅園有能力提供補給嗎?
當年劉正主政梅園的時候,提出了軍隊拿軍功換前程,倒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新編軍隊的戰斗力問題。
可是隨著興漢國的發展,戰場逐漸的向外推移。幾十年的國泰民安,讓興漢軍的成部隊無法參與真正的戰斗。
梅園總不能閑時縮編,戰時擴編吧?畢竟有一句老話叫做有備無患。真要事到臨頭了,根本就來不及滿足戰場的需要。
前線有戰能撐死,后方無戰得餓死。單線作戰的后果很嚴重,興漢軍內部的軍功平衡,成了時下最新的熱點。
軍相姜維明白,軍隊的數量達到了一定的規模,緊縮編制就得提上議事日程。只是各鎮帥軍面臨的情況不同,一刀切只會越搞越糟。
總不能今日潼關鎮帥軍有戰斗需要,就胡亂的放開編制;他日祁山鎮帥軍有戰斗,再讓漢中方面臨戰擴軍。要是永安鎮帥軍拿出作戰計劃呢?招募一批新兵,編制投入戰斗,那不是瞎胡鬧嗎?
姜維堅持認定一件事情——各鎮帥軍具體的編制,必須要有一定的配額,并且不能胡亂的擴編和縮編現象。畢竟常備軍才能維持較高的戰斗水準。
特別是成建制的裝備和兵種的存在,對于將士的訓練程度和個人素質都有較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梅園平衡各方,即便是沒有戰事,軍隊的數量也得保持正常的規模。
興漢國的邊境線很長,東南西北都有駐軍。可是總不能四個方向都發生戰事吧!特別是北方邊境線上,丁零人失去了幾座大城之后,一路向西逃離。
沒了大型勢力,再保持巨大的軍隊數量,那就會形成冗兵冗費。可是縮編也不成啊!誰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再重啟戰端?縮編容易擴軍難!特別是承平日久的時代,裁軍容易,只是習慣了安逸的軍人,重返部隊還能有戰斗力嗎?
梅園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胡亂的擴軍了。至于載軍,手心手背都是肉,砍掉哪個都不行。總不能前方胡亂的招募大軍,后方胡亂的給編制,到時候軍隊的補給怎么辦?
姜維認為,劉正主政時代的興漢國,由于梅園的威望不足,軍隊的數量遠遠沒有達到飽和的程度。給編制和裝備讓前方將領自行招兵買馬,有利于迅速的擴充興漢軍的實力。
軍功換編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新編部隊的戰斗力問題。同時也讓興漢軍的凝聚力達到了短暫的巔峰。
可是如今的興漢國天命所歸,一億五千萬的人口也保證了兵源的絕對數量。興漢軍的常備軍數量已經飽和。再加上梅園的威望和政策引導,若不加以限制,那會讓前方將領窮兵黷武。
在漫長的邊境線上,容易發生戰事的也就那么幾個地方。前線將領掌握的軍隊多了,會不會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呢?
怪不得人主總是會忌憚前線將領功高蓋主。要是讓某位將軍長期掌握數量龐大的軍隊。即便是將軍沒有反意,那些升無可升的有功將士也會推動該將軍造反。
鄧艾在潼關主持的華陰攻勢,其實就是姜維對全國兵力調動的一次嘗試。
潼關的常備軍是兩督人馬,大戰期間從荊州,并州和大草原調了三督人馬加強給鄧艾指揮。
后來潼關戰事告一段落之后,抽調的三督人馬又有了新的安排——王林回轉落日城;龐會重歸并州馬超麾下;郭淮調入祁山堡,用以加強趙統的兵力。
這樣一來,大戰期間前方是關注的焦點,梅園也有足夠的警惕之心。大戰結束之后各自歸建,也可以有效的避免尾大不掉的事情。
全國兵力調度,是梅園兵力飽和之后的必然選擇。姜維的調度,既滿足了各方對軍功的需求,又恰到好處的實現了前方將領的戰略意圖,還避免了尾大不掉的隱患。
各鎮帥的常備軍,可以保障地方的安全,只是需要大規模征伐的時候才啟動調兵程序。這樣可以避免浪費,也可以減輕梅園的軍費負擔。
當然了,趙統的奏章所講述的情況,就是從千里之外調兵的后遺癥。好在前方已經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姜維總算是松了一口氣。
郭淮提議臨戰舉行軍事演習,為隨軍參謀部制定作戰計劃提供最新的有效數據。姜維認為是務實的做法,不僅可以解決知己的問題,還可以讓將士們自行調整,盡快的適應戰場環境。
興漢大帝劉立第一時間就御批了軍相姜維的“關于全國兵力調度與磨合的工作報告”。梅園總參謀部積極行動,很快就拿出了具體的計劃并通報全軍照準執行。
興漢軍屯長以上將領副職不定期輪換制度政策的頒布,讓興漢軍將士在適應新型調度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兵源素質具有地域性,大范圍輪換可以讓各鎮帥軍的基層將領得到有效的鍛煉。至少在完成大戰調度的時候,不會在物資準備方面出現嚴重的失誤。
有了梅園總參謀部的政策支持之后,街亭前線的郭淮和魯淑對于固守就更有信心了。
“老魯,你說以前要是有這樣的輪換制度,咱們至于在街亭布防的具體方案上左右為難嗎?”郭淮把手中的政令交給了魯淑,滿腹牢騷的問道。
“老郭,興漢軍一直以來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你就不要抱怨了,做好眼下的事情才是正理!”魯淑害怕郭淮越說越離譜,忙插開了話題。
街亭防線的布置進展很快,不到兩月,就已經初具規模了。隨著大戰的臨近已經成了各方關注的焦點。
興漢軍的軍報評論說:“街亭奇盾依托老城布局,郭督帥可否首建奇功?”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