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站出來承認夜暗風帝位的是申國。申國原本是一個綜合國力較強的國家,完全有機會成為一方霸主,但一直時運不濟,身邊總有強國虎視眈眈。之前有與仙山關系密切的戌國壓制,使得他們一直不敢對外擴張。后來,來自仙山的戌國女皇好不容易被夜墨澤打敗,封印后送回仙山,但戌國卻成了辰國的諸侯國。戌國在北,戌國在東,西邊是茫茫大海,南邊隔海相望就是令人仰望的南極仙山,申國對外擴張的線路完全被堵死。現在辰國出現內亂,對申國而言,也許就是一個機會,顧查德自然不介意跳出來火上澆油。
第三個承認夜暗風帝位的是午國。位于西大陸的午國,與卯國接壤,自從慕家控制了卯國以后,雙方的邊境沖突就一直沒有斷過。雖然沖突的規(guī)模都不大,但也足以在兩國之間留下很深的仇恨了。更何況,因為夜熙的原因,慕家在辰國的勢力大漲,一旦他們將其在辰國的力量帶回卯國,午國的壓力就會驟然增大。出于消耗對手的目的,午國很自然的站到了卯國的對立面,承認夜暗風的帝位和他的南辰國。
相對于這幾個國家的明確態(tài)度,子國、未國、丑國、寅國、亥國、巳國和戌國則未發(fā)表任何意見。
子國和未國,包括未國的諸侯國丑國,在這之前,都一直在暗中支持夜暗風發(fā)展自己的勢力,但其目的就是為了遏制辰國的發(fā)展。現在夜暗風已經攻入辰國,他們遏制辰國發(fā)展的初步目的都已經達成。
辰國地處中原,面積龐大、人口眾多,物產豐富,無論是誰統(tǒng)一了辰國,對子國和未國而言存在巨大的威脅。辰國一直處于內亂之中,才是他們最愿意看到的事情。于是他們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情靜觀其變,甚至不介意在必要的時候,暗中幫助一下處于弱勢的一方,好讓他們雙方一直打下去,直到耗盡辰國的元氣。
寅國沒有發(fā)表已經,是因為自身還處于半分裂狀態(tài),而分裂份子柳林海、燕南塔、燕南才等人的勢力范圍正好與夜暗風的大本營酉國接壤。寅國在之前與夜暗風在暗地里達成一個協(xié)議,共同牽制柳林海等人。寅國皇帝燕丹擔心,不管是否承認夜暗風為辰國皇帝,都有可能刺激柳林海等人發(fā)動叛亂,這與寅國朝廷暫時休養(yǎng)生息的策略不符,所以也就懶得多說什么了。
剩下的巳國、戌國和亥國沒有發(fā)表意見,則與夜陳宸有關。雖然名義上夜陳宸已經退位,并被夜熙軟禁在辰國帝城,但那不過是他按照自己的模樣制作出來的一個人偶而已。他本人早已在夜熙登基當日就秘密來開辰國,前往巳國了。所以巳國和戌國這兩個辰國的諸侯國,仍然還在他的控制之中。亥國皇帝放南閣菲爾,則是在幾年以前就已經和夜陳宸秘密結盟,自然要與夜陳宸保持步調一致。
夜陳宸金蟬脫殼,秘密前往巳國,就是為了吸引夜暗風前來攻打辰國,讓夜暗風、夜熙和慕家在這場戰(zhàn)爭中耗盡實力,方便他坐收漁利。現在夜暗風和夜熙、慕家才剛剛打起來,戰(zhàn)況還不夠激烈,夜陳宸自然不會輕易現身。巳國、戌國和亥國自然也就保存沉默,讓外界摸不清楚他們想法。
就在外界期待著雙方下一場大戰(zhàn)時,夜暗風和夜熙這一對叔侄,卻因為辰國皇位的正統(tǒng)問題隔空打起了口水戰(zhàn)。雙方各自組織大量文人,撰寫檄文,聲討對方。一個稱對方是竊國賊,另一個稱對方是冒充夜氏皇族后裔的騙子。雙方引經據典,你來我往,吵了個不亦樂乎。讓一眾吃瓜群眾目瞪口呆,特么的,吵架能解決問題,還要軍隊干什么。
其實,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怪現象,是因為雙方都還沒有做好決戰(zhàn)的準備。接下來的肯州攻防戰(zhàn),對雙方而言,將是一場戰(zhàn)略大決戰(zhàn),誰取得了這場戰(zhàn)役的勝利,誰就掌握了未來戰(zhàn)場的主動權,所以雙方都慎之又慎,不愿在沒有準備周全的時候貿然開戰(zhàn)。
夜暗風只一方,自然是因為后方的治安問題還沒有解決好。藏在杜拉山中數量龐大的游擊隊還沒有被剿滅,隨時可能對他的后方造成嚴重威脅。同時,占領地內還有相當部分的中小家族沒有歸順,前期損失的兵力也還沒有補充上。
夜熙一方,則是忙著在肯州境內大量修筑防御工事。辰國雖然在兵力上占據優(yōu)勢,但其大部分精華都被夜陳宸在幾年前調往巳國,夜熙清楚夜暗風麾下的軍隊實力強悍,所以他必須依托永固防御工事,才能更好的與敵人周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