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要達到數千萬貫的收入,起碼要把銀行遍布大宋才行。這個過程,起碼十年吧。大作坊也是,要形成規模,解決百萬人的就業問題,也需要十年時間才行。”張正書緩緩地說道,然后神色復雜地看向趙煦。
趙煦自然不會知道,張正書的眼神是在說:就算你知道,恐怕你也看不到那一天了。
“十年也行了,能增強國力,十年算得了甚么!”
趙煦雄心萬丈地說道,“朕等得起!”
張正書心中一嘆,心道:“你這短命鬼,要是繼續夜夜笙歌,別說十年了,一年多之后你就要掛了……”
“對對對……”
張正書敷衍地說道,其實是不太想面對這個事實。其實,知道一個人的死期,是一件很無奈的事情。看著趙煦現在容光煥發的樣子,張正書還是覺得要提醒他一下。“不過,官家還是注意自己的身體吧,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啊!鍛煉身體,會感覺好很多。比如每天不要久坐,多走動走動,踢踢蹴鞠也好,打打捶丸也行,甚至可以射射箭,或者像我一樣跑跑步也是可以的。實在不行,叫翰林醫官們教教你耍五禽戲,強身健體,自然能長命百歲。千萬不要相信什么丹藥能長生不老,那些都是騙子,絕對該殺頭的。”
看到張正書這么在意他,趙煦也有點小感動。
趙煦不是天生薄涼之人,也做不到帝王無情。更多的時候,他只不過是一個叛逆期很長的,還不怎么成熟的青年罷了。沒辦法,誰讓高太后、司馬光他們一直打壓著趙煦呢?現在,趙煦只不過要跟他們對著干而已,哪怕他們都死了。
“有心了,朕……會保重的。”
當然,趙煦也沒把張正書的話聽進去。只是記得,要做一做什么五禽戲而已。
“既然官家一場來到,我炒幾個小菜,陪你喝幾杯酒吧。”
張正書也看出來了,趙煦這人太過剛愎自用,一般的建議是聽不進去的。也是,身為一個叛逆期的青年,要是這么容易就聽話,那就不叫叛逆期了。幸好張正書不太在意誰是皇帝,只不過覺得趙煦這人還算不錯,所以話多了些。
“你還會炒菜?”
趙煦覺得新奇,他也沒見過炒菜是什么,還以為這是宮廷里的絕學哩!畢竟,以趙煦的尊貴,是不會去到御廚那里看人炒菜的,甚至連近都不想近,因為“君子遠庖廚”嘛!
“汴京城的炒菜技術就是我故意散出去的,你說呢?”這是張正書的得意之作,現在系統的經驗增長迅速,就是因為張正書走了“群眾路線”。
“禮記有云,君子遠庖廚,這種事何必親躬?”趙煦皺眉說道,他是想不通為什么有人“自甘墮落”,到廚房做一個廚子。
張正書淡淡地說道:“連做飯都不會,還算是一個人嗎?如有一天,你獨自流浪在荒無人煙之地,豈不是要餓死?”
趙煦不以為然地說道:“這如何可能?”
“更何況,連做飯都不會,其他事能做得多好?”張正書絲毫不為所動,“圣人說的話,也有錯的。所謂君子遠庖廚,其實應當是君子要有不忍之心。但問題是,善良過頭了,那就是偽善了。仁義過了頭,那對國家,對百姓也是種傷害。弱肉強食,這才是生存法則。國與國之間,莫不如是。你落后,你就該挨打。你技不如人,就該你吃敗仗。你不思進取,就活該你被滅國。”
趙煦很想反駁,但他卻是覺得張正書說得很有道理。是啊,朝中諸公,大部分都是這樣偽善之人。口口聲聲說是為了百姓好,其實都是為了自己好。這也就罷了,卻往往標榜自己是道德無缺,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猛烈抨擊政敵,在朝堂上撕起逼來,真個是不堪入目。這些,就是讀圣賢書之人。
“圣賢書呢,是要讀的。但是圣人的話,放在今天不一定對。孔子還說他的弟子務農不好哩,你聽他的?早就亡國了。孔子還不喜端木賜,認為他從商,是個只講利,不講義之人。但你要是聽孔子的話,大宋能有今日的繁榮?看看端木子貢做了什么吧,無論經商,還是為政,其實都沒有用儒家學說。比如說端木子貢經商,顯然孔子是不恥的比如說子貢救魯,典型的縱橫家的風格,跟孔子的學說一點關系都沒有還比如說子貢救孔子,也是拿著厚禮去見陳、蔡兩國的大官,走的是賄賂路線,這也是孔子所不齒的行徑。反而是顏回,雖然百無一用,但自始至終用孔子的主張,崇拜孔子這個人,孔子當然就喜歡了。然而,子貢實實在在做了好些事,顏回呢?孔子呢?”
這已經不是張正書第一次批駁儒家學說了,趙煦也知道,張正書是很不待見儒士的。但沒想到,張正書對儒家的“黑材料”是信手拈來,隨便幾句話都天衣無縫。
張正書可不管趙煦怎么想,自己已經在洗菜、擇菜、剁菜、炒菜了。
“你這人,總是有一番大道理……”趙煦苦笑著搖了搖頭,說道:“但不管你怎么說,儒家還是我大宋的根基,動搖不得。”
“普通人信儒家,官員信儒家,那還說得過去。要是你這個官家都信儒家那一套,大宋就真的完蛋了。”張正書毫不避諱地說道,“不是我說,儒家學說根本不能自圓其說,甚至很多地方自相矛盾,拿來教育孩童,培養其道德還行。但說到治國,儒家真的不行。”
趙煦一愣,問道:“何以見得?”
張正書一邊翻炒著一味小菜,隨口答道:“儒家思想不合時宜,喜歡是古非今,使人沉于虛名。個人行徑還說得過去,要是舉國上下都如此,那真的就糟了。漢宣帝曾說過,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奈何漢元帝不聽,把獨尊儒術發揚光大。好了,漢朝自元帝而衰。”
趙煦一凜,說道:“一個王朝衰落,怕是儒家也無法左右罷!”
“非也,王朝興衰,在于人心。人心齊聚,在于刑法。漢元帝時,德治壓倒刑治,此乃婦人之仁,乃是亡國之道!刑罰不明,天下不滿。貪官橫行,百姓困頓。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官家是忘了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么!”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