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漢朝元帝,柔仁好儒,連朝政都把持不了,最后大權旁落。自漢元帝起,漢朝逐漸開始衰落,跟他一味寵幸儒士、宦官,自廢武功不無關系。宋朝只吸取了唐亡的教訓,卻不曾吸取漢朝被王莽篡位的教訓。人類從歷史中吸取的最大教訓,就是人類不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漢宣帝說的“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只一句,就把儒家的弊端顯露無疑,好古非今,就是儒家的最大弊端。宋朝還弄“崇文抑武”,比自廢武功更慘,這是自斷臂膀啊!
趙鼎大概也知道張正書在譏諷什么,可他扯了扯嘴巴,還是沒跟張正書辯論。若是他和張正書辯論,他不一定會輸。但是張正書卻會譏諷他顧左右言其他,張正書跟他講道理,他會跟張正書說道德張正書跟他說道德,他跟張正書講傳統張正書跟他說傳統,他跟張正書講古圣先賢張正書跟他說古圣先賢,他又扯回現實,開始講實際了。趙鼎什么都不學好,學會了詭辯,是張正書最鄙視的。
瞧過張正書鄙視的目光,趙鼎也是有點自卑。不是他對自己自卑,而是對儒家學說產生了自卑。就好比典型儒者孟子這樣,能對梁惠王侃上洋洋灑灑一大堆,卻不會說什么具體措施。若是換了法家,早就規劃出無數條詳細到令人發指的措施,并將這種措施推廣到天下,成為法令了。這都是因為儒家有“理想主義”的“浪漫”,說句不好聽的,就是脫離實際。
就好像墨家懟儒家那樣,說這些腐儒高冠儒服坐而論道時指點江山,但站起來做事卻無從下手。
打個比方,儒家知道要達成大同社會,就要“致堯舜”,可怎么“致堯舜”呢?他們就兩眼一抹黑了,只能不懂裝懂,在旁邊指手畫腳。只要涉及具體辦法,儒者們便只能顧左右而言他。這些腐儒們對現實的很不滿,就會進而演變成對三代的懷念,從而把復古復禮作為一種救世的良方,即渴望恢復圣王、周公之治。
這注定是要脫離現實的,所以儒家之道只適合一鄉一縣,或者是小國寡民,要是推廣到全社會,那就是一種災難。瞧瞧變法的成功率就知道了,法家變法商鞅、李悝都成功了,而儒家變法呢?不好意思,基本全軍覆沒,最多留下一點邊角料。一次可以說是偶然,那這么多次,就不是偶然了吧?
當然,要是張正書直接諷刺儒家,趙鼎還能反駁一二。可惜張正書并不是直接諷刺,而是基于事實得出的結論,趙鼎就啞口無言了。
“崇文抑武”的既定國策有問題嗎?
是個人都看到有問題,可保持權力的文人會改嗎?
沒有一個文人會改的,哪怕明知道這樣下去很危險,但他們就是死撐著不然武人坐大。
道理嘛很簡單,一塊肉就那么多,要是武人分多了點,那文人士大夫豈不是要分少了點?為了自己切身的利益,沒人會做這種事。哪怕是有文人士大夫良心發現了,他也獨木難支,根本沒法撼動這個既定國策。
而皇帝呢?
即便是有心想改,也非常困難。皇帝的圣旨,要是沒有按正常的流程走,是根本不具備法律效應的。也就是說,皇帝一個人說了不算。想想看,一道圣旨要經過中書舍人、尚書左仆射宰相、給事中、臺諫官這四道攔路虎,凡是不經過這四道程序的圣旨,都是無效的圣旨。也就是說,皇帝一個人點頭?那沒有用,他說了不算!
是不是很出乎意料?
但宋朝就是這樣,因為宋朝的天下,不是皇帝一人的天下,而是祖宗之天下,群臣、萬姓、三軍之天下。
張正書不想宋朝亡了,就是因為這種思想在皇權還這么穩固的時代頗為難得。但并不是說,宋朝的制度就完美無缺了。在張正書看來,宋朝的制度致命傷太多。最大的致命傷,就是自斷臂膀廢了武人。誠然,宋朝有些文人確實厲害,能打仗不說,還能做文章。但是,因為削弱武人,那么兵員素質卻是硬傷。因為募兵制,給軍餉,士卒士氣只能靠金錢維系,沒有什么榮譽感。要是打順風仗還好,可一旦打逆風仗,分分鐘能兵敗如山倒。將軍固然重要,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手下沒有可用士卒,那也只能徒負呼呼。
就這樣,沒有國防,還處在一個群狼環伺的國際環境之中,到現在為止宋朝居然還能挺了百余年,真不簡單!
文人不知道這種事嗎?
他們當然知道,但他們就是不改,哪怕國破家亡他們也不想改。沒真正到生死存亡的關頭,誰會舍得手上的既得利益?
趙鼎也是清楚地知道的,但他有著儒者的浪漫,認為讀書人也未必不能領兵!
可惜的是,宋朝自從開啟了文人領兵的先例后,文人領兵勝利的次數屈指可數。哪怕再蠢的皇帝,也不敢輕易讓文人帶兵了。唯一例外的就是王韶、范仲淹、韓琦、章楶等人,這些都是能領兵打仗的文人。但張正書很明白,趙鼎絕非其中之一,可趙鼎就是有這樣的自信,張正書也不知道是誰給他的勇氣?
“戰爭,可不是兒戲。”
張正書嘆了口氣,看著起身離場的看客,也準備起身了。
趙鼎卻噘著嘴,固執地說道:“終有一日,我會成為范文正公這樣允文允武之能臣!”
“呵呵”
張正書笑了,“那你要出征的時候,記得告訴我一聲,我好去海外避難”
趙鼎的臉倏地一下紅了,怔在原地良久。見張正書已經走遠,他趕緊追了上去。“小官人,你不相信我?”
“不信原諒我就是這么耿直啊。”張正書毫不猶豫地說道。
趙鼎憋紅了臉,良久才吐出一句:“我能做到的!”
“那你就得跟著我,每天鍛煉體魄。然后再尋個兵法大家,拜其為師。對了,名將章楶就很不錯,說不定他會看重你,傳你衣缽。”張正書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道。
趙鼎一下子就蔫了:“我要考科舉的,鍛煉甚么體魄,不做,不做!”
張正書帶著譏笑的目光看著他,然后登上了他的四輪馬車。趙鼎怕張正書拋下他,連忙也跟著上去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