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瞪大了眼睛,沒好氣地說道“那你還能在這吃酒?”
“不喝酒,我特么還能干啥?”張正書也沒好氣地說道,“現在主動權根本不在我這里,我能怎么辦?”
王慶也是一愣,然后不得不承認張正書說得很對。
現在是打是和,完全取決于蔡京。如果蔡京咽不下這口氣,自然是要拿京華報出氣的。想想也是,堂堂翰林學士承旨,朝廷三品大員,居然被這么一家報社給“污蔑”了,要是不殺雞儆猴的話,那豈不是天天都被人“舉報”了?
這樣的話,蔡京這個貪官,做得還有什么意思?
“真個沒法子了么?”王慶還是希望奇跡出現的,畢竟張正書倒了,對他而言并沒有多少好處。當初王慶就是看中了張正書的財富,才跟他結盟的。張正書一旦倒下,“大桶張家”還能繼續擁有這么多的財富嗎?想想都不可能,不知道多少人已經把目光盯向“大桶張家”了,就為了分一杯羹!
張正書搖了搖頭,說道“手段盡出,但……”
后面的話雖然沒說出口,王慶也明白了。
“那你打算怎個做?明日便要上朝了,蔡京必然會對付你的!”王慶也知道,為什么蔡京要選擇這昨天發起反擊,因為要給謠言反應時間。再結合自身的悲慘經歷,來博得文官們的同情。最后,就是對“京華報社”下手了。
這計謀,環環相扣,端的是狠辣,偏生還無法破解因為張正書不是官,沒辦法和蔡京在朝堂上掰手腕而王慶雖然有官身,但他是皇城司啊,身份尷尬,也無法正面和蔡京交鋒。這一仗,確確實實是牛頭不對馬嘴,可張正書卻是被虐的一方。
“看官家的了。”
張正書笑了笑,“如果事不可行的話,我也準備了后路。”
“嗯?是江南那邊……”王慶脫口而出道,他一直關注著張正書的動作,特別是張正書下江南之后,他更是發動所有關系去探查張正書的動靜。可以說,張正書在江南做了什么,王慶都了解得一清二楚。沒辦法,雖然兩者已經結盟,可萬一被張正書坑了,王慶該向誰說去?
張正書也知道王慶的手段,雖然不爽他盯梢自己,但還是點了點頭“最多大桶張家退出汴京。”
“嗯……這倒是可以……”王慶想了想,這好像是最好的辦法了。
其實,張正書腦海中還有個最后的計劃,比如把京華報交給趙煦,真正成為一份“官報”。但實際操作上,還是張正書主導的,只不過他不再擁有京華報的最終話語權罷了。這也就是相當于后世的報紙一樣,要有一個部門來管著,免得出了差錯。誠然,這樣做會讓報道的自由少了很多,但不論怎么說,都算是保住報紙了。
嗯,張正書給趙煦的信中,就有這么一條。
這是最后不得已而為之的手段,張正書希望這種事不要發生。但張正書知道,趙煦肯定想管住報紙的了。畢竟皇帝的掌控欲很強,不想看到有什么不受控制的因素出現。報紙引導輿論的實力,讓趙煦非常眼紅。說不定,他早就想這么做了。
張正書也不過是順水推舟而已,能保住報社都不錯了。
不過,如果趙煦能壓得住蔡京,這最后的手段也可以不用的。
就怕蔡京不依不撓,其他貪官也害怕報社的威力,聯手起來擠兌京華報。那樣的話,京華報就算能生存下去,也是舉步維艱的。“哼,打不了誰都別想玩!”張正書覺得自己要豁出去了,不能講實話的報紙,還不如不辦。既然貪官怕京華報的報道,那張正書就偏偏要放,而且要對準最大的貪官來放!
“是不是要和臺諫官合作一下?”
張正書想了想,覺得還是不要了,臺諫官也未必比貪官好到哪里去。換句話說,臺諫機構完全是大宋官員既做裁判,又做運動員的遮羞布。實際上臺諫機構對貪官是一點約束力都沒有,反而成為了黨爭的槍矛,被利用來利用去。從此次蔡京的事就看得出來了,臺諫官居然沒有一個發聲的,好像都集體沉默了一樣。
是這些臺諫官沒有看京華報嗎?是他們需要切實的證據嗎?
不,這些臺諫官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證據,他們風聞奏事就行了。但是他們為何還按兵不動?
張正書覺得可能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不想扯進這種事里,太過敏感了第二,因為牽扯的官員太多了。以大宋現在的貪官人數,最起碼都在二三十萬人。這是一股多么龐大的勢力,任何一個人看了,都會覺得有點膽顫。臺諫官雖然可以風聞奏事,但是他們也不是傻子啊。衡量對手實力,這總該會吧?
再說了,臺諫官早就被當成了黨爭的工具,而這些黨爭的文官里面,也有不少貪官的。也許是這樣,臺諫官才默契地全都沒有出手。
不然的話,能把對手置于死地的把柄,他們豈能不出手?要知道,臺諫官的戰斗力強悍,已經不是第一次耳聞了。好像蔡京當初扳倒王巖叟、范祖禹、劉安世等大臣的時候,臺諫官鄭雍等人在里面可是充當了先鋒的角色,一直在為蔡京沖鋒陷陣的。
“對了,我叫你尋找的苦主,找到了嗎?”
張正書覺得,他要使用一個險招了。
王慶苦笑道“民告官,豈是這么好告的?那些有家室的,都不愿出頭。”
“那就是說,派人去敲登聞鼓一事,沒戲了?”張正書也知道,登聞鼓制度是象征意義大過實際意義。事實上,大宋里面的官員就沒有一個把它當回事。畢竟,這會已經不是太祖太宗之時了。在宋太祖宋太宗的時候,登聞鼓制度是很受重視的,但由于誣告太多,到了宋真宗時規定了“今后只有經過縣、州、路三級官府審理而不服者,才允準到登聞鼓院投訴。”若是牽涉原告的長官、朝廷命官,或呈報機密之事,方許到登聞鼓院遞狀,應由州縣優先裁判的案子則不予受理。另據大宋刑律,擊登聞鼓訴事若不實,將打八十杖。
。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