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回到明朝做權臣 第458章:招生

作者/紅塵賊子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對于北京城的百姓而言,一年到頭似乎只有冬夏兩個季節,春天比兔子的尾巴還要短暫。,

    先皇的殯儀過后,家里的春餅子還沒有吃完,就急匆匆的溜走了,緊接著就是炎炎盛夏。

    還來不及體會春暖花開的愜意,夏天就又一次如約而至!

    “休正月,賴二月,迷迷糊糊到三月”素來就是京城的傳統,就好像完全沒有反應過來似的,夏天就已經來了。

    似乎是在一夜時間,壟上的紅石榴花就開了,水塘里的野荷頂著花骨朵含苞待放,田里的麥子已經開始發黃,有些人家已經掛上了涼簾子和蚊帳。

    農人們則開始忙碌起來,用石頭碌碌在地頭上反復碾壓,將松軟的土地平整、夯實,準備作為打谷場使用。

    城里的風流才子們紛紛換上輕薄的綾子衫,拿著描金的折扇,約上三五好友高談闊論詩詞往還,煞是熱鬧。

    鄭肅鄭頭兒身穿官袍腰胯單刀,邁步走進“水月軒”。

    擎著大銅壺的伙計隨即小跑著過來,殷勤的打著招呼:“鄭大官人清閑,今兒個如何安排?還是老規矩么?”

    “老規矩!

    “好嘞!”提壺伙計殷勤的遞上手巾把子,給鄭頭兒抹了把臉,旋即朝著里邊高唱了一嗓子:“燒餅三通,福盛醬菜一疊,小份兒的鹵煮一份兒嘍!

    水月軒,從名字當中就可以看得出來,這是一處茶館。

    如同這個時代幾乎所有的茶館一樣,水月軒雖然也賣茶水,但茶水從來都不是最主要的經營項目,在很多時候甚至完全就是免費的。

    江南的茶館除了供應茶水之外,更多的則是各色細致點心,還有說書唱曲兒的消遣,所謂的茶館其實就是休閑場所。

    北京城的茶館則更進一步,更加的象是飯館了。

    小龍包子、吊爐燒餅,雙味蒸糕是必備的品種,而燒餅配鹵煮,再搭上一碟子店家自制的免費醬菜才是真正的主打“品牌”,也是最主要的贏利點。

    除了不辦酒席不做花式繁多的菜式之外,如“水月軒”這樣的茶館其實和飯館沒有多大的區別,基本上就是一家大明版的“快餐店”。

    而鄭頭兒則是水月軒的老主顧!

    只是今日和往常有了些許的不同,燒餅還是以前的燒餅,鹵煮還是以前的鹵煮,伺候的人卻換了,不是以前的那個伙計,而是水月軒的掌柜。

    水月軒的掌柜比伙計還要殷勤,伺候的愈發體貼周到:“鄭爺,這碗油燜鍋貼是小店專一孝敬給爺的,爺一直都照顧鄙號的生意,權做小小的心意!

    掌柜親自端茶倒水,還專門奉送了一份油燜鍋貼,按照行業內部的潛規則,這就是表示“有事情”了。

    鄭頭兒最熟悉市井民間的世道,登時就明白了水月軒掌柜的意思,摸出一錠二十五兩的中元寶,輕輕的放在桌角,笑呵呵的說道:“這眼瞅著就要到五月節了,也該給你們結賬了,得虧是掌柜的提醒,要不然我還真的要忘記了呢。”

    鄭頭兒雖然是水月軒的老主顧,但他吃飯從來不掏錢,這倒不是說吃霸王餐,而是當時一種很正常的社會狀況,按照后世的說法,就是“簽單”。

    無論所有的生意字號商鋪買賣,都是允許賒欠的,而賒欠者多是相熟已久的老主顧,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熟客”,平時吃飯不必支付現錢,掛賬即可。

    這個時代還沒有“財政年度”的說法,也不是說只有到了年末歲尾的結算一次。事實上,這個時代每年有三次結算的機會:端午、中秋和年關。

    眼看著就要到端午節了,按照生意人的傳統,是要做一次大賬的,會盡可能的把“應有款項”收回來,以利于盤活資金清理賬目。

    當然,對于鄭頭兒這樣的老客戶,絕對不會直眉白眼的說:“您的欠賬已經不少,應該給我們結算了”這種得罪人的話,而是采取一種很委婉的手法。,

    掌柜的親自端菜伺候,還專門奉送了些菜式,其實就是在提醒鄭頭兒:您應該給我們結算了。

    鄭頭兒這樣的市井中人,最是明白這一番舉動的含義,也知道端午前結算是例行的規矩,所以他才毫不猶豫的掏出了一錠元寶。

    鄭頭兒直接就把錢放在桌子上,掌柜的當然明白是什么意思,但卻故作不知的客套著:“鄭爺這是做甚?是嫌小號伺候的不夠周全么?”

    “我在你們水月軒吃了好幾個月的白食,镚仔沒有拿過,這眼瞅著就要過節了,也應該給你們算一算賬目!

    “鄭爺這是在打小人的臉呢,鄭爺是何等英雄,能到我們水月軒來吃飯,就是給了小人天大的面子,別家請都請不去呢,說什么銀錢?”

    京城里的爺們兒就是會說活,尤其是生意人,這一口生意口訣說的滴水不漏,不僅和清晰的表達出了“要賬”的意思,還能顧全鄭頭兒的臉面,怪不得生意能做的這么好。

    “親兄弟還要明算賬呢,把賬目給我結一結,要不然我以后還怎么過來吃?”

    “那小人就恭敬不如從命了!”掌柜的趕緊取出賬本:“鄭爺在我們這總共吃過九十七頓,另加送四十六次。”

    鄭頭兒笑道:“你就不必對我說這些細賬了,直接說多少錢吧,一個元寶夠不夠?”

    “瞧鄭爺說的,鄙號是打開門做生意的,又不是攔路搶劫的賊匪,哪敢胡亂開價?總是十兩四錢五分銀子,鄭爺體恤小人,給十兩四也就清了賬目了,您這一個元寶,還有不少找頭呢!”

    這一個二十五兩的中元寶,在市井民間就是一筆巨款,差不多相當于一個普通百姓四年的家庭收入。

    鄭頭兒再怎么能吃,幾個月之內肯定也吃不了這么多,那是他和手下兄弟們的總賬。

    一個中元寶肯定是夠了,根本就花不完。

    鄭頭兒笑道:“也甭管多少了,就這一個元寶吧!

    “那剩下的銀兩是存在柜上還是”

    “剩下的都是賞錢!

    所謂的賞錢其實就是小費,一下子就打賞了好幾兩銀子,在這樣的小店之中堪稱豪富闊綽了。

    那掌柜的早已歡天喜地,卻還是說著客套話:“這不是小人急著要賬,鄭爺是何等樣人,怎么會在乎小店的這點飯錢?實在是”

    鄭肅鄭頭兒笑道:“甭說了,我都明白,這樣吧,你再給在座的爺們每人上弄一碗鹵煮,也就是了!

    “謝鄭爺的賞!”

    既然鄭頭兒要請在場的諸人吃一碗鹵煮,他自然愿意做這個順水的人情,眉開眼笑的吆喝起來:“前堂后廚的都聽真了,鄭爺請的鹵煮,每位都有嘍。”

    鄭肅鄭頭兒請水月軒所有客人吃鹵煮,不僅帶動了水月軒的生意,還收獲了一大片叫好之聲。

    “謝鄭頭兒的賞!

    “沾鄭爺的光了”

    “鄭爺好手面,當真是個敞亮的人兒”

    這位鄭肅鄭頭兒,原本是宣武門的一個城門守,絕對是個芝麻綠豆般的基層小吏。

    但那畢竟是前朝老皇歷,再也翻不得了。

    現如今的鄭肅早已今非昔比,已是從六品的副提舉。

    京城之中,素來就是“勛貴滿地走,紫衣多如狗”,三品大員滿大街都是,根本就不足為奇。

    一個區區的六品稅官,而且是從六品,確實算不了什么。

    但鄭肅鄭頭兒這個從六品的官職卻含金量極高。

    據說,鄭頭兒是有大功的,所以才連升sn,從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吏成為從六品的稅官。

    最為難得的是,因為鄭頭兒在“雷霆行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毅勇軍特意頒下賞賜,據某些“消息靈通人氏”說,光是毅勇軍賞給鄭頭兒的元寶就有滿滿的一大箱子,另有寶石珠玉無數。

    現如今的鄭頭兒,雖然不敢說是豪富,也絕對是正經的有錢人了,這輩子都衣食不愁逍遙快活了。

    雖然鄭頭兒升官了,卻還是以前的那副老樣子,整日里嘻嘻哈哈,一點官老爺的架子都沒有,反而愈發的親近了。

    “鄭大人”

    “滾!”鄭頭兒笑罵道:“誰要是喊大人,就是打我的臉,我鄭肅不過是個看城門收厘金的,四九城的爺們都知道我的底細,我怎么好充大人?”

    “哈哈,還是鄭頭兒爽快!”

    眾人紛紛湊上前來攀起了交情,無非就是一些“恭賀高升”之類的客套話,說著說著就開始說起了眼下的時政:“我聽說朝廷馬上就要離京南返了,有沒有這回事啊?鄭頭兒你是官面兒上的人物,能不能給我們一個準信兒?”

    鄭頭兒笑道:“大行崇禎皇帝和周皇后的殯儀已經處理的差不多了,朝廷當然要回到江南去。若是不回去,烏烏泱泱一萬多人呢你管飯嗎?”

    事情辦完了就要回去,看起來似乎一點毛病都沒有。

    但若是仔細想一想的話,就能察覺到不對頭了。

    不管怎么說,這四九城都是大明朝的國都,而江南的金陵寧城不過是一個暫時的“駐蹕之地”,既然大明朝的江山已經光復了,朝廷也就應該順理成章的搬回來了,干嘛還要走呢?

    是不是真的如市井傳言所說的那樣,是因為朝廷信不過張大帥,不敢在張大帥實際控制之下的北方逗留呢?

    “胡扯什么鳥毛的淡話?朝廷若是信不過張大帥,會從江南來到京城?”鄭頭兒說道:“張大帥是什么人?乃我大明第一功臣,當初甲申年的時候,那是受過先皇托孤托國之重的國之干城。連大行崇禎皇帝都信得過李大帥,把孤苦伶仃的皇子公主們托付給他,把這復國的重任放在他的肩膀頭子上,你說崇禎先皇會看錯人嗎?”

    “而今北地光復收復故都,張大帥早就給朝廷上了折子,希望朝廷能夠搬回來,這叫天子守國門,正大光明的很呢!

    張大帥希望朝廷能夠北遷回來,而朝廷和皇帝又對張大帥十分信賴,那就干脆搬回來好了,干嘛還要回到江南去呢?

    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還是說有什么不足以為外人道的隱情?

    作為官面兒上的人物,鄭頭兒肯定消息靈通,必然知道一些普通老百姓無法知道的內情。

    京城的百姓最為關心時政,也最喜歡打聽這些事兒了。

    對此,鄭頭兒果然做出了回答:“具體是怎么回事,我一個屁大點兒的從六品那知道些甚?不過呢,我也聽到了一些消息,想來應該是靠譜的!

    “什么消息?鄭頭兒給我們說道說道,也好讓我等張張見識唄。”

    “朝廷北遷,是一件大事,不是象你搬家那么簡單,這里頭牽扯到的事情多了去了。”鄭頭兒做出一副“我就是消息靈通人士”的神態,對這些好奇的老百姓說道:“你們仔細想想,朝廷從江南搬到這里來,得有多大的影響吧!”

    “這第一,朝廷北遷,江南的京營可就不是京營了,當兵的當官的好幾萬人馬,應該怎么安置?”

    “這邊得有個新的京營吧?人馬從何處調度?錢糧從何處籌集?”

    “京師衙門要不要搬?還是要廢掉一個再重新建立一個?這是開府建衙的大事情,不考慮周詳了,國家豈不是就亂了?”

    “再者說了,就算朝廷搬回來了,陛下和那些個國家勛貴住在哪里?宮闕要不要修繕?得修繕到什么時候?銀子從哪里來?這些都不考慮,就搬回來?難道要陛下爺住到你家去不成?”

    相對于那些朝廷大事,最后這一點反而更容易理解:皇帝和內廷的安置問題。

    皇帝和皇后已經整個內廷必然是要住在紫禁城的。

    李闖撤離京城的時候,就放了一把大火,把紫禁城燒了一大半,雖然清廷入關定鼎之后曾經做過修繕,但那畢竟是偽清啊。

    堂堂的大明天子,怎么能住進偽清曾經住過的地方?

    這紫禁城必須進行大規模的修繕和重新建設,最起碼也得重新裝修一遍,然后皇帝才能搬回來。

    只要皇帝回來了,大明朝廷也就可以回來了。

    “陛下和朝廷啥時候才能回來?”

    鄭頭兒說道:“朝廷什么時候才能從江南搬回來,我也說不準,但我估摸著,怎么也得等到京城重整完畢煥然一新之后吧。”

    只要京城重新建設一番,大明天子和大明朝廷也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回到北京了。

    但是,這也意味著短時間之內朝廷肯定是回不來了。

    皇城和宮城的大規模裝修營建,絕不是朝夕之功,也不是說如同普通老百姓那樣粉刷一下墻壁裱糊一下天棚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對此,北京的老百姓們有著比較清晰的印象,因為同樣的事情在明朝的時候就曾經發生過一次。

    當初燕王朱棣起兵,打著奉天靖難的旗號把建文朝廷推翻了,重新建立了永樂王朝。

    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的基本盤就在北方,所以才打定了主意要把大明朝的都城從金陵寧城遷到過來。

    對于歷朝歷代而言,遷都都是一件大事,不僅牽扯到許許多多的利益糾葛,還有多到讓人頭皮發麻的瑣碎事物。

    就算是當初的永樂皇帝,從決定遷都到最終遷都,也足足用了十九年的漫長時光。

    雖然這一次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遷都,而是“回遷”,中間卻經歷了“大順”和“大清”兩個王朝的阻斷,還有更多的利益糾纏,只怕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遷回來的。

    就算用不了十九年那么久,肯定也會需要很多時間。

    就算是一切順利,三五年已是一個非常樂觀的估計了,若是稍微出點什么岔子,十年年都是有可能的。

    人們總是比較健忘,真要是再過十年年,誰還會記起今天的事情?

    朝廷是不是會把都城遷回來,恐怕也就沒有幾個人會在意了。

    至少,鄭頭兒就對此事表現出一副不怎么關心的樣子:“遷都不遷都,什么時候遷都,自然有陛下和朝中的大臣去操心,那都不是你我這樣的小人物應該關心的事兒。不過呢,眼下卻有個事情值得關系一下!

    “新華軍校已經從江南遷到了京城,就在小吳莊那邊,如今正在招募新生呢!

    “一路北伐,真正的硬仗大多是學生們打的,那些個學生們全都是大帥的弟子,一個個悍勇無比那就不必說了,更要緊的是全都得了大帥的真傳。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本事,乖乖,當真就是天下絕響,厲害的緊呢。千萬不要小瞧了這些學生,假以時日,這些人里頭必然英雄輩出,也不知會涌現出多少將軍呢!”

    只要是從新華軍校走出來的,就一定是人才,而且是非常了不起的人才。

    就算是沒有得到張大帥的衣缽,哪怕僅僅只是學了個皮毛也相當的了不起了,以后做個軍官什么的,絕對不在話下,出將入相都不是沒有可能呢。

    大家都知道新華軍校就是學生們前途遠大不可限量,但新華軍校卻不是那么好進的。

    首先,年齡上就是一個很大的限制,只招募十幾歲的年輕人。

    其次,對于學生的身份有著近乎于苛刻的限制,一般人還真的進不去。

    但是,這一次卻不一樣了。

    新華軍校的第九期學生,對于學生出身的限制不再那么嚴苛,也不僅僅只是這對毅勇軍子弟做內部招生,而是面對所有人。

    除此之外,還擴大了招生規模:第九期學員,預計招生四千人。

    這是新華軍校第一次正式對全社會做出的大規模擴招!

    鄭頭兒說道“若是諸位想著自家的子弟能有出息,以后有個好前程,可以去小吳莊那邊去報名,說的能夠被軍校錄取了,可就真是祖墳冒青煙算是抄上了!11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ǖ馁N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正县| 平武县| 河北省| 彭阳县| 哈密市| 兴安县| 体育| 潜江市| 喜德县| 沾化县| 湘阴县| 临沧市| 浪卡子县| 尖扎县| 临泽县| 米易县| 盈江县| 克拉玛依市| 鲁山县| 濮阳市| 武陟县| 平和县| 靖宇县| 博罗县| 西乌珠穆沁旗| 博爱县| 祁连县| 宜丰县| 丰顺县| 名山县| 赤城县| 商丘市| 兴仁县| 咸丰县| 永顺县| 偃师市| 孙吴县| 霍林郭勒市| 班戈县| 临江市| 淳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