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九日,漢陽地震,勤政殿被震塌了一個角,朝鮮王趕緊下了“罪己詔”,向上天請罪。
一般情況下,出現這樣的天災,統治者都會在下這樣的“罪己詔”,希望借此平息上天的震怒。
發生在朝鮮的地震,對于大明朝而言根本就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兒,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在朝鮮的國都曾經發生過一場劇烈的地震,就算是知道了也不會拿這個事情當一回事兒。
但接下來的事態發展,卻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因為地震的緣故,漢江淤塞沖垮堤壩,爆發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洪災,朝鮮中南部頓成澤國,幾十萬人受災。
一般情況下,出現了這樣的天災,總是會伴隨著的發生。
因為劉乾龍這個宣慰使在朝鮮的橫征暴斂,并且視王室和地方官員如同豬狗一般,早就弄的怨聲載道。
趁著這個機會,有些人就借著天災的機會開始鬧事了。
朝鮮版的“李闖王”出現了!
朝鮮之亂鬧的很大,饑民一度占據了國都漢陽,砸開府庫哄搶物資,社會秩序頓時大亂。
對于朝鮮來說,這是一個改朝換代的機會,就好像當初的李自成建立了大順一樣,饑民完全有機會建立一個全新的nn。
奈何朝鮮的事情朝鮮人根本就做不了主,上面還有一個宗主國壓著呢。
作為宣慰使的劉乾龍不僅沒有把朝鮮安撫下去,反而弄的一團糟,竟然弄出了這么大的亂子,確實出人意料。
這么多年以來,朝鮮一直都是大明朝的藩屬國,既然有人做了亂肯定要有所反應。
駐守在沈陽的毅勇軍馬上入朝平叛。
朝鮮的亂民肯定打不過這樣的正規野戰軍,完全就是一觸即潰,叛亂很快平定。
對于大明王朝而言,發生在朝鮮的這個翻天覆地的變化并沒有值得重視的必要,但這僅僅只是一個開端。
在平定了叛亂之后,作為宗主國的欽差大臣,劉乾龍肯定要迎請朝鮮王“回京歸闕”,重新恢復原有的統治。
就在朝鮮王經過“建春門”入宮的時候,忽然出現了一樁離奇的刺殺事件。
刺殺事件的經過到底是什么樣子,也就只有身在現場的劉乾龍知道了。
據劉乾龍在書信中的解釋,那場刺殺事件是這樣的:某些王室成員勾結叛賊,里應外合趁機行刺,當場殺死了朝鮮李王和兩個王子,同時還殺死了四個重量級的大臣。
在毅勇軍的護衛之下,朝鮮李王一家就這么死了!
這么離奇的說法最多只能騙一騙三歲的娃娃!
刺客又不是三頭六臂刀n不入的金剛,怎么可能在重兵護衛之下接連殺死一個國王兩個王子呢?
玩笑不是這么開的吧?
但劉乾龍卻不承認這是一個“玩笑”,而是拿出了許許多多的證據:包括很多人的供詞,刺客的尸體和使用過的兇器。
至于說這些證詞和證據是不是可信,真的誰都說不清楚,但劉乾龍卻打著為朝鮮王復仇的旗號,展開了血腥的報復。
和叛賊勾結的部分王室成員被殺的人頭滾滾血流成河,同時還牽連出一大堆官員。
謀刺君主,這種罪行絕對不可饒恕,于是乎劉乾龍大開殺戒大肆株連,將朝鮮國弄的人心惶惶。
劉乾龍的手段,大家都是知道的,那真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魔王,閻王劉的名號再一次得到了驗證。
整個刺殺事件和善后手段,帶著明顯的劉氏風格,要說這里頭沒有點貓膩,恐怕誰也不會相信。
甚至連張啟陽都覺得這里頭有鬼,馬上上疏朝廷,請求朝廷徹查此事。
那劉乾龍雖然是毅勇軍的人,是他張啟陽的人,但他卻不能護短,畢竟劉乾龍兩手血腥殺孽太重了。
偏偏他又有欽差大臣的身份,只能由朝廷處置。
朝鮮王族對大明朝素來恭順,突然之間就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偏偏劉乾龍又有很大的嫌疑。
而且他在朝廷里的仇家比茅廁里的蒼蠅還要多,一時間群情洶洶,徹查朝鮮王遇刺事件嚴辦劉乾龍的言論鋪天蓋地!
“嚴辦劉乾龍?這都還沒有開始查呢,談何嚴辦?”皇帝說的在情在理。
就算劉乾龍不是代表朝廷的欽差大臣,哪怕他只是一介草民,也得經過合法的流程才能定罪,然后才談得上“嚴辦”二字。
但是這個事情發生在朝鮮,遠在萬里之外,一定要派遣得利人手去“徹查”一番才行,好給朝鮮人民一個交代。
派誰去查劉乾龍呢?
這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
雖然朝廷里邊有很多他都在期待著劉乾龍倒霉,甚至希望他倒大霉,若是因此砍了劉乾龍的腦袋,肯定會有不少人敲鑼打鼓放鞭炮的大肆慶賀。
但要說真的去查劉乾龍,那就有點勉為其難了。
眾所周知,劉乾龍是毅勇軍的人,是張大帥的左膀右臂,不管是誰真的查實了劉乾龍的罪行,一定會得罪張大帥。
眼下這種情形,誰會為了不相干的朝鮮王去得罪張啟陽呢?
所以,根本就沒有人愿意出這個頭。
最后,還是皇帝欽點了錢謙益的名號。
錢謙益本就是法司衙門的官員,而且“業務熟練”“老練圓滑”,由他去查劉乾龍顯然名正言順。
“此次朝鮮之行,一來是查朝鮮王遇刺案,定要本著公正原則,不可殃及無辜,更不可錯漏兇頑!
說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場面話之后,皇帝又鄭重的提到了一件非常要緊的事情:“定要以懷柔之心溫婉之態,讓朝鮮新王明白我大明顧全藩屬之心。”
老的朝鮮王已經被刺死了,他的兩個兒子無一幸免,朝鮮雖小好歹也是一個國。
本著國不可一日無君的傳統思維,劉乾龍當即就代表大明王朝緊急冊立了一個新的國首發
這個國王是老朝鮮王的嫡孫,無論是血統還是身份,都屬于“根正苗紅”。
事實上,不立他不行,因為根本沒有別的選項。
所以,朝廷只能接受劉乾龍弄出來的這個既成事實。
唯一的美中不足之處就在于,這個新的朝鮮王太過于年輕了:只有兩歲多一點,還沒有斷奶呢!
一個兩歲的娃娃,能知道什么國家大事?
朝鮮朝堂之上的官員被劉乾龍殺的殺囚的囚,凄凄慘慘打下去一小半,天朝上國的關切之心懷柔之意還不是要對劉乾龍去說的嘛!
劉乾龍就是事實上的朝鮮王了,而錢謙益卻要在表現出懷柔的同時,還要去徹查劉乾龍,這就顯得很有意思了。
劉乾龍這個人,做事毫無底線,連朝鮮王都死的不明不白,若是惹惱了他,讓朝廷派去查他的欽差大臣死個稀里糊涂,也不是一件完全無法想象的事情。
這個差事不好辦啊,一個弄不好,別說是查劉乾龍了,恐怕自己還會永遠的留在朝鮮那鬼地方,再也回不來了呢。
錢謙益是何等精明之人,完全就是一條官場上的老狐貍,他知道這事應該怎么辦。
朝鮮王到底是怎么死的,一點都不重要。
朝廷是不是想要查辦劉乾龍,同樣不重要,至于那些高喊著“嚴辦劉乾龍”口號的同僚,錢謙益根本就懶得看他們一眼。
這事的關鍵之處,不在于朝鮮的崔耀祖,也不在于江南的朝廷,而是完全取決于一個人:張啟陽。
在奉旨去往朝鮮的路途之中,錢謙益順路去“拜會”了一下張啟陽,在故都京城停留了兩日會后,才繼續啟程去往朝鮮履行他的職責。
按照慣例,作為母國欽差,錢謙益先是例行公事的到朝鮮王陵墓對不幸遇刺的倒霉鬼憑吊一番,然后又和兩歲的朝鮮王進行了一番“親切而又友好”的會談。
作為事朝鮮宣慰使的劉乾龍不僅全程接待而且全程陪同。
錢謙益到底是怎么查劉乾龍的,外人根本無從得知,只能任憑錢謙益自說自話,畢竟這是他的使命嘛。
沒過多久,錢謙益就得出了一個結論:正如江南朝廷很多官員所期望的那樣,錢謙益得出的結論就是劉乾龍有罪。
劉乾龍的罪行就在于對于朝鮮王室的保護不周,以至于給了刺客可趁之機,對于朝鮮的局面,他負有很大的責任,按律當懲!
誰也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一個情形:原以為遇刺事件就是劉乾龍一手導演出來的,想不到卻洗清了他的嫌疑,只是得出一個保護不周的結論,甚至連“玩忽職守”這樣的字眼兒都沒有出現!
這樣的罪名也就是相當于一個過錯而已,但畢竟引發了嚴重的后果,一定要給朝鮮人民一個交代。
至于如何懲治劉乾龍,那就不是錢謙益應該關心的事情了。
他只是負責查案,至于最后如何定罪,那是朝廷的事兒,畢竟劉乾龍是朝廷正式委派的欽差大臣,這事必須由皇帝本人“乾綱獨斷圣意天裁”才行,而錢謙益則沒有這樣的權限。
劉乾龍那個“事朝鮮宣慰使”的欽差頭銜肯定是保不住了,宣慰朝鮮之事一定需要另擇人選。
出鎮藩屬國,去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去做土皇帝,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好差事,但是現在江南的官老爺們已經顧不得去爭搶這個美差了,他們開始擔心另外一個問題:若是劉乾龍丟了朝鮮宣慰使的差事,就一定會回到江南。
沒有人愿意讓閻王劉回來。
早知如此,還不如裝聾作啞,讓人人談之色變的閻王劉留在朝鮮,讓他禍害朝鮮人總比他回來禍害大家伙要強的多吧。
很多人開始意識到,這個事情并不是看起來那么簡單,很可能會搬起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丫子。24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