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永生”與“人類文明”的二擇其一,現在考慮,似乎還為時尚早。
不管怎樣,那也應該是成為“那個人”之后,才有機會考慮的問題,在這之前,每一個永生的追尋著都必須竭盡全力、才有可能奪取到唯一的永不下車之票,任何猶豫,任何分神,都可能導致完全而徹底的失敗。
但歸根到底,人,畢竟是人,而不是冷冰冰的機器。
一臺自動駕駛汽車,面對萬丈深淵,當然也可以毫不猶豫的加速向前,哪怕傳感器將那深淵探測得再清晰,只要有權限夠格的指令,這汽車在墜入深淵之前,都不會有一絲一毫的異樣感覺
甚至在墜落之后,也仍然毫無感覺。
但人類的思維模式,卻不允許一個人在覺察到兇險后,還能若無其事的前行。
別無選擇,理論上是極強的限制條件,既然根本沒得選,那么埋伏在永不下車之路盡頭的究竟會是什么,難道還很重要嗎
對人而言,還真的是。
一邊收拾快餐垃圾,對前途的憂慮,讓方然想起了卡奧海因里希的名言……
最蹩腳的建筑師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筑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
自我意識,蓋亞表面的所有生命中,只有人類獨具,即便這或許只是人類的一種孤芳自賞,甚至自命不凡,但方然的確從海因里希的話里,若有所得,人的一切行為,思考,尤其是脫離生物本能的那一部分,都不會完全局限于眼前,而總會摻雜著對未來的猜測,想象,預期乃至希望。
從這一角度講,說“自我意識”是人類所獨有,并沒有什么錯。
人的行為,精妙也好,愚鈍也罷,都會包含有一種超越了此時此刻的預判,其特質仿佛攔擊網球,并非著眼于球當下的位置,而是憑經驗與學識去推測下一刻,繼而揮動球拍,讓未來的碰撞成為可能。
但是當“未來”充滿了不確定,甚至,根本就希望渺茫時,又當如何呢。
略顯拖沓的做完雜事,回到桌旁,方然已經說服了自己,暫時別去思考這一切。
抉擇,沒有抉擇的抉擇,這問題恐怕將長期困擾著他,如影隨形,無從掙脫,如果現在就沉浸其中,恐怕,他早晚會被這一沒有出路的困局徹底拖垮。
從人而到非人,固然是難以想象的驚悚,但,那至少還是在活著。
“……
教授,記得上一次拜訪時,您指教過事關人類文明前途的若干危機,我對此印象深刻。
那么在您看來,倘若文明永存、一直這樣延續下去,那么在未來若干年內,或者說,未來較短的一段時期內,對文明的最大威脅會是什么?
人類又要怎樣做,才能度過危機呢。”
平復心境,勉強從沒有結果的思索中掙脫,方然嘗試回顧上一次閑談,不經意間,想到了教授最后的那段批判。
從教授上一次的話里,不難發現,和表面上的淡然處之不同,理查德費曼對人類文明的未來十分關注,這恐怕也是大多數理論物理學家的特質,當然,隨之而必然浮現的悲觀,也讓方然有一點感同身受。
說這些話的時候,方然心里明白,人類文明豈但無需擔心幾十億年后的紅巨星,也不用擔心幾千萬年后的大冰期。
因為著文明,已時日無多。
但在教授眼中,很顯然,對人類文明的未來還是多少有所期許,作為嚴謹的學者,費曼在開口前還猶豫了一小會兒:
“這問題很寬泛,顯然會涉及到諸多應用科學的領域,坦率的講,
我覺得以你、我的專業范疇,并不太適合討論這么一個看重實踐、仰仗行動的課題……
哦,倒也未必方,既然你是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學生,那么在這方面,我倒是有一些疑點想找人討論。
簡而言之,你怎么看待這種觀點:
計算機、人工智能、自動化系統的發展,對人類文明而言,是一種威脅。”
“計算機,人工智能……”
費曼教授的提問,出乎意料,方然原本還打算請教一些更“長遠”的危機,譬如蓋亞的氣候變遷,或者恒星系的變化,因為他心知肚明,“眼前”的很多威脅,不管對人類文明、還是對他自己,都已經不成其為問題,圍繞這些威脅進行的討論,對他而言,也沒有什么參考的價值。
但教授卻主動提及,諸如ai、自動化這些很現實的話題,直接岔開也不太好。
說些什么好呢,一開始,方然還在盤算怎樣講比較“安全”,然后他才想到,至少以自己多年來的經驗總結,理查德費曼這樣對民眾持批評態度、對文明卻寄托希望的人,絕無一點可能會是“同類”。
觀察,調查,甚至直接交鋒,都不一定靠譜,但面對教授的方然卻如此肯定。
因為教授的年齡:五十有余,結合現實世界的發展軌跡而言,這時候再追尋永生,已經太晚,成功的希望極其渺茫
更不用說若志在永生,一個人,又怎會選擇理論物理為奮斗的方向。
想通了這一點,忽然間,長久以來連軸轉、每天都殫精竭慮的年輕人,心生困倦,他不太想在這時候繼續保持高度的警惕與偽裝。
于是他便直言相告:
“不,我認為,這是杞人憂天。
時間有限,很全面的分析過程一時無法說清,但明顯的事實是,現今人類世界存在的一切自動化、智能化系統,完全是由人來創造。
要說這人創造出來的工具,會反噬其主,理論上是有這樣的可能性,但我卻懷疑,會研究、制造出這種系統的人,他的行為動機又會是什么,難道就是為了毀滅眼前的這一切,甚至不惜搭上自己的性命?
人的一切行為,皆有動機,這是我思考的出發點。”
“哦,這是你的想法?
這想法可一點也不新穎,當然,我目前還沒能找到反駁的論據。”
那么教授您難道是相信這一點嗎:
人類創造的工具,會反戈一擊,這豈非就是在說,未來某一天的計算機系統,會生出能權衡利弊、能尋找動機的自我意識,進而如同蠻族毀滅羅馬那樣,毀滅人類文明么。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