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項燕
項燕雖然自信吳天不會薄涼寡恩,吳天做滇王未曾有世家相投,他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千金買馬骨的道理吳天不可能不知曉。項家在楚國極難有出頭之日,實因項燕的性格,他不懂拍馬,為人太過耿直,歷史上要不是楚國已到亡國之危,只怕楚王也不會重用他。
項燕一直在帥營里走來走去,坐立不安,身邊兩個兒子也緘默不語。他現在正在賭博,若得不到吳天的重用,那項家就完了。項燕并沒有護送吳天去滇國國都建寧,則是留在了青石寨據守,防備夜郎入侵。
雖然項家也有人慫恿項燕獨霸滇國,他手中掌握了十萬楚軍,這是項家當下立足滇國的資本。可項燕不敢賭,若是楚國李氏或是成家執掌滇國,項燕毫不猶豫地取而代之,稱霸西南。可吳天不一樣,吳天的威名太盛,不可能不防備他造反,兼且楚王也青睞吳天,若項氏主政西南,只怕楚王、黃歇、景陽會立即發兵圍剿項氏。
其二,項燕不敢賭,他賭不起,輸了,那項氏就將滅族。吳天的性格他也研究過,深知吳天一旦出手就是滅族之戰。何況吳天早已安排人在滇國潛伏,吳天手中掌握著兩千精銳,這可不是酒囊飯袋,絕對是精銳中的精銳,要殺他項燕并不難。一旦他項燕一死,項氏又無杰出人物出來領導項氏,項氏就是不滅族也會沒落下去,淪為世家豪族之仆。
楚王也防備項燕會取而代之,故而項燕統領的楚軍并非全是項燕親手訓練的士卒,乃一萬王城守備軍,三萬邊軍,其余的六萬才是項燕統領的項家軍。項氏雖然可以掌控六萬,可項燕在楚國尚未嶄露頭角,并沒有多少名望,就是他親手訓練出來的士卒,除卻項家弟子外,其余的士兵均彈冠相慶,喜不自勝。
項燕極怕吳天知道一線天哪兒有人埋伏,偏偏他沒有提前告知,任由吳天身在險境。以吳天的智慧豈會想不到他默認了羋月刺殺滇王,項燕心中也曾動搖過,倘使吳天亡于一線天,他就將立即出兵,清洗滇國諸部落不服之族,并打著替吳天報仇的旗號。
現在吳天安然無恙地進入滇國,大戰旗鼓的來,并未輕裝來至楚軍軍營,而是直奔滇國都城建寧。至始至終吳天都沒有使用楚軍的意思,這讓項燕原本自信的心又開始動搖起來,遂有項燕親派長子項渠去面見吳天。
項梁、項伯年紀甚幼,如今也才十四五歲,只是項燕為了防備楚王利用家人威脅他,所以項燕才偷偷地把三個兒子帶了出來。瞧著兩子不安的樣子,臉上不由一板道:“項家子孫當要自強不息,無懼生死,方有一番作為。當今大爭之世,正是我項家出頭之日,莫讓為父失望。”
言罷,見項梁和項伯似乎也沒有退去心中的恐懼,心中不由一嘆,甚覺項氏人才凋零,他年紀雖然才到而立之年,可項家就是沒有出現幾個令他另眼相看的人物出來,唯一看得順眼的還是自己的兒子,心中的雄心登時具無,這次若是失敗,他只能負荊請罪,親自向吳天磕頭認錯,饒恕他的怠慢之罪。
忽然帥營外走進一名親兵,面露喜色道:“將軍,大喜,大喜,少將軍回來了。”
作為項燕的親兵,當然知道很多內幕,也知道項燕的心思,項燕就是擔心項渠有去無回,何況吳天才剛剛進入滇國境內,他沒有親自相迎,相反卻躲在邊疆亟待吳天召見。
吳天若不是雄主,項燕必死無疑,沒有誰處于這個關鍵的時刻而心神冷靜,至少項燕做不到。聽到少將軍回來后,項燕臉上露出了笑意,懸著的心也隨之放下。只見項燕神色舒緩道:“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項渠臉上露出了激動的神色,掀開簾子走了進來,朗聲道:“爹,孩兒回來,孩兒回來了。”
項燕驚顫道:“渠兒,見到滇王了么?”
項渠道:“見到了,嗯,這是滇王給爹爹的信,滇王說了,只要爹爹看過信后就會明白,若不明白,項氏從哪兒來回哪里去,大王不要廢物,至于如何處理將由爹爹決定。”
項燕一把搶過項渠手中的信,展開一瞧,臉上露出了激動之色,當即跪在地上,面朝吳天來的方向,莊重地磕了九個響頭,大聲拜道:“臣項燕必不負大王之信任,項氏一族將忠于大王,不離不棄。”
項燕從吳天的命令中看到了吳天一統西南的野心,項燕非常了解西南,并非中原諸國認識中那般屬于蠻荒之地。西南地區若遇雄主,建立一個不輸于中原之國的國家未必不能做到。
人口是滇國最大的致命傷,吳天似乎早已對滇國有了詳細的研究,深知滇國之危不在政治而在人口。現在名譽已有了,人口也在逐漸增加。從吳天提供的糧食情況看,至少要招收流氓兩百萬才能緩解滇國人口稀薄之危。
有了數百萬人口作為基數,不出二十年,滇國只要潛心發展,必然成為一個千萬口的巨大帝國,西南地區將在吳天統治之下,吞并楚國未必不可。楚王與吳天相比,兩者根本沒有可比性,若說吳天是日月,那楚王只算得上螢火蟲。
項燕雖然在信上看不到殺機,可從吳天的布局以及趙國烏氏和郭氏都將遷移到滇國,可以看出吳天移民不單是從楚國,還有從齊國、魏國、趙國等地移民的心思,烏氏和郭氏在其中就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將來滇國世家必有項氏、郭氏和烏氏三族。
項燕若不按照吳天的要求去辦,那吳天手中的刀會毫不猶豫地揮下去。潛伏下來的那些真正殺人的刀才是項燕最忌憚的,明面上吳天似乎很弱,實力并不強,可他知道吳天要殺他項燕并非難事,白起和王龁都死在吳天手中,他項燕也不可能強于兩人。
單從吳天的語氣中,似乎郭氏和烏氏就能為滇國遷移五十萬人左右,而且打通諸國關系,暗中交易的商人就不在少數。他是深深折服吳天對人性貪婪上的掌控。販賣人口早已開始了,就連楚王都沒有意識到人口的重要,并未關心民生,相反諸國中只把目光放在世家和豪門身上,那些賤民根本不屑一顧,這恰恰給了吳天可乘之機,等諸國意識到人口流失嚴重,滇國已成了人口大國,募兵便不成問題,吞并巴蜀或是吞并楚國都有可能。
何況西南地區物產豐富,只要開發利用得當,便能發展成為富強之國。吳天有治國之能,也有治軍之能,不出十年,滇國就是第一強國。就是人才引進也在吳天重中之重,提供的優惠條件聞所未聞。
項燕臉上露出了高興的神色,笑道:“郭氏、烏氏比我們走到了前面,真是沒有想到郭氏和烏氏在大王退出趙國之際,竟沒有放棄大王,仍舊暗中聯系,現在得知大王成了滇國之主,更是決定搬遷到滇國來,可見兩大世家早已看重大王的發展潛力,只怕將來我們項氏未必能勝過郭氏和烏氏。”
項燕安心了,吳天也露出了一絲得意的笑,琴清奇道:“夫君,為何把這般大的權力交給項燕呢?”
吳天道:“這是千金買馬骨,項燕是第一個投靠我的人,在西南地區,中原一直認為是蠻荒之地,根本沒有多大建樹,其實他們眼光狹隘,小覷了西南土地中隱藏的無窮財富,只要大力開發西南,西南必不會輸給其它諸國。項燕既然有這個野心,我為何不給呢?何況項燕掌權也不過是在我執掌滇國前夕,等滇國人心穩定,清洗掉那些野心家后,就是我大力整頓所有軍政的時候。”
吳天現在也沒有辦法,他手中掌握的那些力量并不足以威懾所有人,項燕唯一起到的作用就是移民和防備夜郎突襲滇國,只須打敗夜郎,滇國大局才可定下,他把這個指揮權給了項燕,這是考教項燕統兵之能,也在考驗項燕是否忠心。
他并不怕項燕造反,以他現在的修為,項燕造反又如何?他可以親手殺了,暴露了身份也沒有什么好畏懼的。只是謀奪趙國有些棘手罷了,僅此而已。他一直隱藏實力,沒有暴露出去,就是擔心趙穆奪權失敗,或者說無法殺了趙王,他可以通過隱藏的身份,然后干掉趙王嫁禍給趙穆和郭開,順便把趙國王室也滅掉,借趙穆和郭開之手清理掉趙國王室力量,趙國王室覆滅,他接手趙國的阻力就沒有了。
本來他是不想勸說郭縱和烏氏倮來滇國,但考慮到他已是滇王,并且把自己的布局和人口遷移計劃相道,兩只老狐貍立即決定遷移到滇國。雖然少掉了兩顆安插在趙國的棋子,但潛心發展滇國,也未必就是壞事。
眼下七國之中,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就是齊國和楚國,齊國自樂毅侵齊后,已恢復了元氣,兼且齊國田單也大力鼓勵發展人口,使得齊國近三十年間人口暴增。楚國也是如此,楚國地大物博,土地遼闊,人口更是諸國之冠。
從楚國弄四五十萬人口并不會影響楚國的發展,相反會讓楚國更容易治理,減輕楚國財政負擔。楚國地域雖然遼闊,但是弊病也不少,土地和各種資源全部掌控在豪強和世家手中,百姓人口多了,但百姓也是饑一頓飽一頓,堪堪達到餓不死狀態。
雖然吳天和楚王定下的協議是五十萬人口,不過吳天可以保證通過其他世家販賣,弄個百萬人口并不是難事。當下滇國也是楚國的屬國,乃屬一體,楚王在十年內不會感覺到滇國的威脅。
至于后面的事,他已經發展壯大了,人口劇增,有了兵源,他就無懼任何國家。何況他還掌握了冶鐵煉鋼等技術,兵甲犀利絕對是諸國之首,他現在需要的只是時間,時間才是最寶貴的,也是他非常珍惜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