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只等清風到來,就可審理此事,到時候證據確鑿,就可以讓人心服口服,如果運作得當,甚至可以與李淵緩和冰冷的父子關系,李世民在憤怒之余,還隱隱有著一絲絲的興奮。
滿朝文武也知道封德彝將會是什么樣的下場,秦風如此有理有據,想必已經是人證在手了,有些人在鄙視封德彝兩面三刀的做人準則之余,也是當頭棒喝,給自己敲了一記警鐘。而一些準備追隨封德彝之后,對秦風妄加指責的人,一個個也退縮不前,沒有封德彝,他們失去了帶頭人,頗有群雄無首的局面,一個個都靜觀其變,不敢在此再去觸及李世民的逆鱗。
與此同時,一些視秦風為競爭對手的人也是心底發寒,大生警惕之念,這秦風太厲害了,別人只是打算讓他難堪,只是讓他無法再進一步,而他,對人一如用兵之道,以摧枯拉朽之勢將政治對手往死里整,手段之狠辣,比起官場老油子更要厲害百倍,更加厲害的是他謀定而后動,在針對敵人之前已經將一切準備妥當,即便是他的對手無言以對。一些打算以“仁義道德”來說事的人寒蟬若禁,而自己又有著不是很干凈底子的人,此刻哪里還敢再放半個屁?
一朝天子一朝臣,封德彝在李淵時代深受重用,可是到了貞觀王朝,他在朝堂上地位算不得高,但是因為他是三朝老臣前朝、李淵、李世民,且是前朝遺老遺少的領袖,又敢與李世民叫板,在朝堂上還是有一席之地的。
以前,李淵執政的時候,封德彝可不像現在,在莊嚴慎重的朝堂上敢跟李淵叫板。要知道唐朝不是宋朝,武德朝也不是貞觀朝。
宋朝有著“刑不上士大夫”的規定,所以包拯才敢用他的唾沫星子給皇帝洗臉。李世民善于納諫,特別下旨“不以言語論罪”,所以貞觀時期的諫官才敢一個個活躍蹦,挑皇帝這個不是,那個不對。
在中國歷史上,除去貞觀王朝與宋朝,膽敢與皇帝叫板且當真不怕死的人物可沒幾個。
李世民登基后,特別下旨“不以言語論罪”,刷存在感的封德彝等人便上竄下跳,一個個活躍得不得了,專挑一些無關痛癢的問題來挑李世民與他心腹大臣的刺,固然沒有什么大事,可惡心人的水平卻是不錯。
這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封德彝這一只蒼蠅,在針對秦風時,傷不到人家分毫,反而讓人家一巴掌給拍死,其下場大家心知肚明,一旦清風當場對執,封德彝將會成為大唐王朝第一個遺臭萬年的人。
一些讓封德彝拉起來,且站在他身后,準備一一發言批斗秦風的人,為了保住那一世英名,為了保住自己或許存在于秦風手中的罪證,一個二個很可恥的匿了。
“父皇,兒臣在沒有抵達邊塞時,不清楚突厥人與我大唐百姓之恩怨,許多慘事都是由自己編織,認為不過爾爾,只是到了慶州,到了朔方,才發現突厥給我大唐,給我漢人造成的創傷罄竹難書,在邊境幾乎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庭。對于突厥這種殺我百姓的草原異族,說什么仁義道德豈不可笑?兒臣深為自己之前之所作所為而羞愧,此役若有我領兵,結果亦是如此,要他們血債血償。”
說話之人,正是大唐太子李承乾:“諸位大臣,你們知道突厥人是怎么教育他們下一代的么?每逢子弟成長之時,他們會讓自己的子弟騎上烈馬,而后面則是拖著俘虜而去的漢人為樂,甚至,練習箭術,也是將我漢人當活靶,特別是年老體衰的漢人,幾乎都逃不過這樣的慘痛結局,大將軍多次進入大草原作戰,解救的人群中多為青壯,以前,我也曾疑惑過,以為大將軍為免老人拖累而致,當我親自抵達前線,隱姓埋名與漢人奴隸溝通,才知道不是大將軍冷血無情,實在是無老人可救矣。父皇,兒臣認為大將軍說的話很有得理,比大多人云亦云、空泛而談的人有理的多。圣人先人留下的東西也要看對什么人什么時候,當遵守的時候。自然遵守。對于一群不講道義的異民族,更他們說仁義,與宋襄公有何區別?大將軍曾經說過一席話,尤在眼前:仁義道德,不是不好不對,先輩留下來的東西,也是有道理的。但要看對什么人,什么事。小錯小過,可以原諒。面對這種大惡,只有一個字,殺”
“是嗎?”緩過氣來的李世民聽著李承乾的話,驚喜異常。以前的李承乾讓老夫子們快要教壞了,張口閉口仁義道德,很多時候,李世民煩燥異常。因為他知道每個人都可講仁義道德,唯獨皇帝與太子不能,作為一國之君主、儲君,更應該看中實實在在的東西,在與外國交往途中,更應該注重利益。而不是仁義道德。
在李世民的世界觀中,什么是仁義道德?
是剪除對方羽翼后,留其一命而不殺是壯大自身實力,有能力欺負異國而不欺負
李世民現在十分高興,李承乾越來越具備一國儲君應該具備的氣度了,看來,讓他去北方歷練這步棋是走對了。他又看了秦風一眼,心中不得不感慨的想:“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還是這小子說得對啊。”“此事無需再言,區區突厥人殺便殺了,我大唐有何可懼?”李世民大手一揮,預示著之前的事情告一段落,接著道:“虎賁大將軍秦風威名震懾北地,又深通用兵之道,練兵之法,而這一戰虎賁軍只傷四千之眾,卻到了傷筋動骨的地步,由此觀之,虎賁軍是虎賁之士不假,可人數畢竟太少,朕特許你憑虎賁大將軍本官身份,將虎賁軍擴編為一萬八千人,務必不忘初衷,要將虎賁軍訓練成一支比現在有過之而無不及、能與突厥騎兵正面對抗的勁旅。”
秦風大感意外,但秉著能者多勞的心態,高聲領命下來。
聽到了這個消息,朝臣無不一陣陣的意外,這點點封賞與秦風所立功勛根本無從匹配。
緊接著李世民又給了秦風諸多賞賜,增加了食邑,金銀綢緞一大通。
本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