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成公主死了。
上吊而死。
可是她走得很安詳!
她一生太苦、太悲。
這個世道給予她太多的壓力與痛苦。
她走得毫無留戀!
義成公主死后,在那一瞬間,秦風就明白了,一個時代正式結束了。
前隋遺留勢力對大唐的攻擊已經終結了,大唐掃平了所有內部的敵人,一掃隋末被逼向游牧民族稱臣的頹勢,開始磨刀霍霍準備向周邊的蠻族亮出自己雪亮的刀鋒,準備要重回天朝上國的地位。
這也就意味著,“天可汗”這個蠻族欲圖討好大唐皇帝而送給李世民陛下的榮譽稱號,成為大唐在未來的數十年內對他們實施打擊的最大依仗,李世民雖然不是權力非常強盛的皇帝,但是是個非常在意自己的名聲和臉面的自戀狂,沒什么事情的時候大家可以相安無事,但是一旦有了事情,李二陛下會用盡一切的手段讓榮譽稱號變成實際職位,不管你愿意還是不愿意。
大唐貞觀盛世,就此拉開序幕。
大軍在朔方休息一晚,處理了最后的事宜并處決了一些漢奸走狗之后。
就在一路的歡呼聲中,秦風跟著李靖來到了關中地界。
這一入關中,禮部尚書便來到了大軍前。著令他們就地休整待命,與他們商議接下來的禮節問題。
為了表示唐王朝對于這一戰的重視,為了表示王朝對功勛的嘉獎。李世民在得勝之后,已經下定決心要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出長安城迎接。
皇帝親自出城迎接,這在古代叫做降階之禮:一般只有見少數民族首領或外國重要使者時候才會以降階之禮對待,彰顯大國禮儀風采。但是如李靖、秦風、李績這樣立得曠世大功的功臣。也可以得到相同的待遇。
這皇帝親自出城迎接。自然是非同小可。
禮節什么的需要面面俱到,不能馬虎出錯。
禮部尚書是主管朝廷中的禮儀、祭祀、宴餐、貢舉的大臣,這一切禮節上的細節問題都是由他負責掌管制定的。
李世民那邊的流程早已經擬定好了,就等著凱旋大軍的配合。禮部尚書親自趕來,為得便是提醒李靖、秦風、李績他們凱旋之后的各處要注意的禮節,以及凱旋之后的整個流程。
秦風在一邊只的得頭暈目眩,開始的城外迎接到最后的慶功宴會,中間摻雜著太廟、太社告奠天地祖先以及獻俘儀式,整個流程幾乎要花費一整天的瞬間。
也由此可見。大唐對于此次他們取得輝煌戰果的重視。
相對于秦風對于這套繁瑣制度的吐槽,三軍都對自己能夠得到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親自相迎而倍感興奮,消息傳開,一個個都歡呼雀躍。
秦風兩世為人,接觸的都是國家高層次的領袖級別人物,面見李世民對他來說實在太容易了,因為容易,所以他無法理解、無法體會到天子皇帝在百姓兵卒中的地位的。在他們而言,能夠得到李世民的降階相迎,那是莫大的自豪驕傲。
對于這種充滿了民族文化氛圍的慶祝方式,秦風不推崇,卻也沒有反感,突厥給大唐帶來的災難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借此機會振奮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還是非常可取的。盡管他自己覺得很麻煩,可卻也不會在這個時候玩個性,搞什么標新立異的舉動,
在重視禮節的朝代,就算秦風不喜麻煩,卻也只能順應大流。
他們依照禮部的安排,現在長安城北十五里外安營扎寨。
拂曉時動身南行,來到長安城外正好辰時天明。
李靖一人高坐戰馬走在最前端,左右正是秦風、李績,他們作為另外兩路的大總管職位要遜色李靖一些,但也相差不了多少,只是后了一個馬頭的間距:在他們的后方分別是尉遲敬德、程咬金、薛萬徹、張公瑾、高甑生,接下來便是蘇定方、張士貴、羅通、李業詡、程處默、尉遲寶慶、薛仁貴、房遺愛,再之后,則是阿喀琉斯這類中層大將。
從李靖開始算起,包括秦風、李世績他們在內三十五員此次北伐的大將依次排列。
秦風正行間,只見李靖和李績二人交談甚歡,說得興起,忍不住開懷暢笑,不由得有些好奇,策馬來到二人身邊,問道:“二位李大總管,你們在說什么?說得這么歡喜。”
“末將和李大將軍在說昔日之事。”李靖臉上泛著笑容,一副感慨樣兒:“想當初,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到處都是餓死他鄉的流民,匪類更是橫行霸道,外部更有突厥威脅,他們不把前朝放在眼里,整個北方名義上是前朝的,可事實上已盡歸突厥,他們在北地燒殺擄掠,之事層出不窮,我氣憤難當,投軍挑戰,可我想得太過簡單了,那時的將士比匪徒還要霸道,我一個白衣小子,根本無法改變什么,由于羞于為伍,那是處處受制處處受到打壓與排擠,無奈只得離開了軍隊。有一次,我知道突厥人在一個村莊行罪惡之事,氣憤之下率領數十名熱血將士去挑戰,卻是找不到突厥人。”
“突厥人自小生長在馬背上,騎射嫻熟,來去如風,今日在東,明日在西,宛如影子,我們雖有心與突厥決死而戰,卻是追之不及”李績接過話頭,雖是事情過去多年了,仍是惋惜不已:“說到底,除了我們自己內部問題,就是我們的戰法太落后。突厥是騎兵,我們步兵、車兵倒是多,行動遲緩,要追也是追不上。”
秦風心下詫異不已,想不到二李在年輕時,還有過并肩作戰的經歷,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過。
李靖沖秦風一豎大拇指,贊不絕口:“我朝建國之后,陛下與我等商議,意識到騎兵的重要,陛下也決定大量組建騎兵。可巧婦難倒無米之炊,我朝中馬匹太少,有心無力,再加上萬事從開起,當時的國庫是一片空虛,根本沒有錢財讓我們去大量購買戰馬,況且,頡利可汗對我朝一直懷有敵視之心,對戰馬的把控十分嚴厲,在他的壓制之下,北方各族愣是無人膽敢向我朝販賣戰馬。”
本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